01.05 辛棄疾《念奴嬌.梅》:雪裡溫柔,水邊明秀,歸在何邊?


“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雪裡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

嘗記寶篽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萬里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憶。”辛棄疾《念奴嬌.梅》


辛棄疾《念奴嬌.梅》:雪裡溫柔,水邊明秀,歸在何邊?


初衣解詩:這首梅花詞的風格迥然不同。你初讀時以為是太白,把酒對月,醉看梅花,再讀時,卻是滿紙英雄淚。

“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這是醉眼看花,於霜雪中,臨墀對視。一等人寫物寫花,有君臨有平視,必是梅花知己,有深切感,出冠蓋句。這樣的疏疏淡淡,有誰比得上這樣天然真切的顏色?這是斷語,必有大輾轉,大醞釀才敢出斷語。我說初看疑太白,就是這個含義。無氣度,下不了這樣的筆。


辛棄疾《念奴嬌.梅》:雪裡溫柔,水邊明秀,歸在何邊?


“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這個笑是冷笑。非悲辛者不能語。而李白有氣度,但無這樣的對比。李白會歌頌,連帶東君也讚美了,盛唐帶給李白的浪漫,所以從這一句開始起,就不是李白的了,是獨一無二辛棄疾的。

那從肺腑裡冒出的一聲冷笑,是把整個東君都鄙夷了。在古代東君代表著春天的花神,同時也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帝,但凡寫到東君,都表示尊重和虔誠,比如嚴蕊的“花開花落,總賴東君主。”那麼是誰敢有這樣的冷笑,笑春天的帝王,有眼無珠,讓凡花野草,佔盡了無限的春光。可是那春天裡的紅紅白白的花朵,哪裡比得上梅花?

也只有辛棄疾敢這麼笑傲,平視王侯。這是為什麼呢?辛棄疾他本身是金國人,但是他的祖上是宋朝人。辛棄疾出生的時候,他的戶口已經上在了金國,他的祖父在金國做官,但是卻從來不忘記告訴他,我們是宋朝人,不是金國人。21歲的辛棄疾,就在金國起義,參加了由耿金率領的聲勢浩大的並做骨幹。22歲的他,看到金軍向北撤離,他以50人的力量,襲擊幾萬人的金國的大營,揪出了叛徒。


辛棄疾《念奴嬌.梅》:雪裡溫柔,水邊明秀,歸在何邊?


辛棄疾代表著,以劃歸金國的北宋子民的心,大家聯合起來推翻金朝,南宋在派武裝支持,收復國土,何愁不勝?

於是辛棄疾作為義士就在了南宋。本來以為有一番作為。結果現實卻讓他失望。那南宋的朝廷,內部人事紛雜,南宋的官僚地主,大多尋求自保。打仗收復失地這種事情,還是免談免談。

你不是壯士,你不是義士嗎?行!先安排官職,但這些官職和打仗不相關。全都是一些地方轉運使,安撫史之類的小官。這一干就是20年。至於打仗的事情,你雖然英明在外,可是你的級別不夠啊,混來混去,也就是混了一個從四品,知道你是寶劍,可是不讓你出匣呀!

這把辛棄疾給鬱悶的。回南宋是為了收復失地,上為國家下為黎民,不是為了養老的。英雄跳進棉花加泥淖堆,我本有心向明月,明月愛照臭水溝。


辛棄疾《念奴嬌.梅》:雪裡溫柔,水邊明秀,歸在何邊?


“雪裡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

這是誇梅花的。但是這是中年之後誇自己的。因為年輕的時候再怎麼勇猛,是缺乏對命運的宏觀理解,但憋屈了20年,他終於明白自己就是那雪裡梅花。不要春風就自顧自的綻放,天生的愛國,愛到願意以死來報效。這是命運給他奇特的使命,就像梅花,沒有春風,也高標凜冽在寒天雪地裡。

“嘗記寶篽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

我記得曾經這梅花,也曾是長在庭院,為冰清玉潔的佳人愛惜,在冬天裡輕輕地用手摘下,放在了她的鬢邊呀。如今這梅花漂泊在天涯驛路,雖然憔悴之極,卻還有當初的傲骨清氣!

表面上是說這梅花,如今漂泊在天涯,懷念那個愛惜它的姑娘。但自來香草美人,說的無非是落拓情懷,當初迴歸南宋的時候,雄姿英發,也曾受到帝王的待見,現在漂泊天涯,憔悴了身影,衰老的年華,但是還是有著當初的傲骨與清奇!


辛棄疾《念奴嬌.梅》:雪裡溫柔,水邊明秀,歸在何邊?

踏雪賞梅


“萬里風煙,一溪霜雪,未怕欺他得,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憶。”

這梅花落在了天涯,面對的是萬里風煙,一溪霜雪,但這些寂寞與孤寒,都未必能夠欺負了梅花。只是這裡沒有梅花的知己。不如回到天上去,至少那裡還有一個佳人在等著它。

這是英雄落魄,世無知己。被放逐的梅花,並不會懼怕冰天雪地,只是這樣的意義又有何在呢?

又哪裡真的有一個瓊樓玉宇在等它,又哪裡會有一個真正的佳人在愛惜他?其實辛棄疾此時已經無路可走,生命消耗在南宋表面的太平裡,看著自己這把劍,寶刀魂未老,但已經鏽跡斑斑。

這些都是喝酒的醉話,但是如此的鬱悶,不舒懷也不行。


辛棄疾《念奴嬌.梅》:雪裡溫柔,水邊明秀,歸在何邊?


從22歲自金國起兵,投奔南宋,本來以為在收復失地上有所作為,結果一腳踏進了南宋的泥淖,發現全然不是那麼回事。做了20年的官,邊境依然不太平,卻英雄無用武之地。

他40多歲以後就自己退了休,眼不見心不煩。可是南宋的河山也是宋朝的河山,他愛都愛不過來,於是寫下了大量的山水風物一往情深。

結果終於把這把寶刀等老了。64歲的他被重新啟用,他個人也認為自己能夠發揮才幹的機會到了。但問題南宋那個文官爛攤子的朝廷,每天哼哼唧唧的就是打嘴戰,找茬。憋屈了40年的辛棄疾,最終給氣病了。

雖然後來授予他兵部侍郎,樞密院承旨,但是辛棄疾重病纏身,無力受命,在臨終時大呼殺賊殺賊。享年68歲。

這就是辛棄疾的梅花命運。一樹風雪梅花,一把帝國好劍,被南宋自己雪藏折騰,硬是沒用到實處。


辛棄疾《念奴嬌.梅》:雪裡溫柔,水邊明秀,歸在何邊?


我若是辛棄疾,看到梅花我也會苦笑。這下好,等你終於記得這一樹梅花,終於想用這一隻寶劍時,梅花已經死了,寶劍已經朽了。

那一聲,笑殺東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是難以揩乾的英雄淚!人生是一杯苦咖啡,只是辛棄疾的這一生,苦到了慷慨悲催!

話說南宋這個爛攤子,埋沒了多少豪傑!

“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雪裡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

嘗記寶篽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萬里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憶。”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