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武志红: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的开篇说到:“人生苦难重重。

是的,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问题叠着一个问题,总会经历着各种痛苦,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是,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痛苦并不是一件坏事。

武志红老师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中,告诉我们“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因为痛苦或磨难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催化剂,它可以帮助我们激活或开启自身由于种种原因而关闭的部分。

武志红: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武志红: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人生不如意,是常事儿。

感情不顺利、工作不如意,以及人际关系出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痛苦,而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最大磨难多来自家庭。

一个好朋友,因为父亲酗酒,从小目睹过妈妈和爸爸的无数次争吵。

成人后的她,对于爱特别没有安全感。虽然父母很爱她,但是她从父母的婚姻中,看到的都是吵架和打闹,很少感受到温暖。

其实,长大后,她明白,爸爸之所以酗酒,是因为爷爷也喜欢喝酒,且还经常酒后打爸爸,这种“遗传”来的磨难,也影响着我的好朋友。

可见,原生家庭的痛苦,会长时间影响着孩子的身心。

但是,家庭“遗传”的磨难并不是诅咒,无法去除。因为作为成人的我们,完全可以改变现实。

就像武老师分析的那样:“无论我们出生、成长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我们都要从中学到经验与教训,并学会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这才是最重要的。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我们的生命。”

生活,是我们的老师,痛苦尤其是我们的老师。

就像我这个朋友,她可以从家庭“遗传”的磨难中,理解爸爸、认识自己,进而改变自己。因为她明白自己没有安全感的来源,就会知道不是每个男人都和爸爸一样。

当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后,事情就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理解,那么,痛苦就会减少很多。

武志红: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武志红: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ABC理论:A代表事件,B代表信念,即我们对事件认知和评价产生的信念,C代表结果。

这个理论揭示出,我们对具体的人或事的思考方式决定了我们在C处做出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决定了我们是否会被A牵着鼻子走。

可见,B处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情绪控制的源头

我们对某事感觉痛苦,就和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关。在某种程度上,痛苦就是围绕某一事实产生的体验。不同的看法,带来不同的体验。

埃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一书中指出,我们痛苦的根源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让未被觉察的思维控制着你的生活,痛苦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我们的大脑制造出一个虚假的自我,即那个自恋性的小我,它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它一直处在恐惧死亡和毁灭状态中。正是这种思考,让我们向思维认同,进而出现恐惧情绪,我们害怕失去、害怕失败、害怕受伤害,等等,其实都源于小我的恐惧。这个小我,不仅时刻提醒着过去的痛苦和恐惧,还让我们对未来过于担忧。

比如,我们工作有压力,就是害怕失去,害怕失败。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生活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婚姻出现问题,也是害怕受伤,害怕失去,“离婚怎么办?”,“离婚,自己就是个失败的人”,你看,我们大脑中的那个“小我”一直在提醒着我们,让我们向自己的思维认同。

向思维认同,我们的痛苦就无法摆脱

武志红: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武志红: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前面说到,我们向大脑的思维认同,才让自己陷入到痛苦之中,而从更深层的角度来说,对抗痛苦,才是痛苦的主源。

因为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当痛苦的事实出现后,大脑会不自觉地否认当下。

比如,孩子不写作业玩儿手机这件事,让父母很痛苦,于是父母会指责孩子不要玩儿手机,但孩子正玩得起劲,自然不会听话,那么这时的家长会更恼火,自然更痛苦。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家长会更痛苦?

相对于孩子玩手机这件事,孩子不听话更让父母痛苦,因为父母在当下失去了控制感。而这种失控感,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否定。父母不被孩子认同,破坏了父母的自恋,抑或是父母曾被他们的父母否定过,这样的痛苦体验让他们无法承受。

这就是由对抗痛苦,产生的更大痛苦。

当然,这还是和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关。父母觉得孩子必须听自己的话,更不允许孩子否定自己,这就是向思维认同引起的痛苦。

换个角度来想想,如果父母接受自己曾被否认的事实,允许孩子不听自己的话,这样就会好些,自己也不会和孩子那么“对抗”。要知道,和孩子沟通,使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比愤怒暴躁的语气,更有说服力。

武志红: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武志红: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既然痛苦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利用痛苦,来给我们的生命增色。

全世界顶尖投资家和企业家,瑞•达利欧曾说过“痛苦+反思=进步”。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可以反思痛苦,就会看到痛苦其实是一个重要信号,让我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学到重要的东西,这样,痛苦就成了我们的生命财富。

那么,我们该如何反思痛苦呢?

其一,学会感受痛苦。

反思痛苦,第一步要学会感受痛苦,换句话说,不要和痛苦对抗,直面它。

比如,亲人离世,那是巨大的痛苦,无论我们怎么控制,怎么压制、怎么否认,它都不会消失。但如果我们对抗痛苦,不去悲伤,就会让它沉入到潜意识深处,成为我们的意识无法触碰的黑影。更重要的是,这个黑影和我们的意识处于分裂状态,常常导致一些可怕的、彻底失去控制的事情发生。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接受重大失去的人,他们在事情过后,慢慢变得麻木、冷漠,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其实,他们需要的就是用一次深深的悲伤,来化解内心的痛苦,而这就是在感受痛苦。

对痛苦越敏感,就越能承受痛苦。

武志红: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其二,学会接纳现实的不完美。

反思痛苦,给了我们审视自己和生活的一次机会,而这个过程就是在学会接纳不完美。

就像前面说到的朋友,如果她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就会理解酗酒的爸爸,那么对自己的感情也会多一些信心;因为孩子不听话而痛苦的父母,如果能接受自己不是完美的父母,那么就会接受孩子的否定,自然不会更加痛苦,只是这个“接纳”是需要勇气的。

其实,当我们认真反思痛苦,就会明白,万物皆有裂痕,因为那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

武志红: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其三,学会发掘痛苦的价值。

学会感受痛苦,接纳不完美,就是在认识自己,而这就是痛苦带给我们的重要价值。因为认识自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前提。

比如,前面说到的好朋友,经历过童年没有安全感的痛苦,就会慢慢学会直面痛苦,进而认识到内心的匮乏感,学会多关注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变得强大。

要知道,有时痛苦的化解,就是一转念。

武志红: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说到底,我们说痛苦或磨难,是生命的财富,就是在说,我们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大脑,学会从思维中解放出来。

这里说一下,我们说痛苦有价值,并不是要我们刻意制造痛苦,然后去寻找价值

就像有些父母觉得应该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特意去给孩子制造痛苦,名义上是“挫折教育”,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孩子以后的生活不会缺少痛苦,刻意制造痛苦,就相当于虐待。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