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錢和人,是經濟最重要的兩大因素。

錢和人流向哪裡,哪裡就會興旺發達。上海、香港、深圳,這些城市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四十年裡迅速崛起,就是因為藉著“因緣際會”,成功匯聚了錢和人。

2017年,中國的人流向哪裡,過去一段時間媒體多有分析。一般認為,深圳、廣州、杭州、武漢等中心城市,是最大的贏家。

其實人口流動是很難統計的,官方一般10年搞一次人口普查,5年搞一次抽樣調查。除了逢10之年、逢5之年,常住人口都是靠估算(只有戶籍人口是準確的),再加上政績考核(人均指標,控制人口的要求),因此數據往往失真。

但資金的統計,歷來是準確的。因為負責統計的是央行系統,他們跟地方政府沒有從屬關係,金融數據也不被列入主要政績考核指標(金融GDP除外),所以至少“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以下簡稱“資金總量”)這個數據是真實的。

今天上午,我用半天時間整理了25個城市、1個省截至2018年3月末的“資金總量”,以及跟去年3月的同比變動情況,來研究過去一年中國內地的錢,正在向哪裡集中。(數據來自各地統計局、央行網站)

或者說,哪些城市正成為吸引資金的大贏家。

主要城市2018年3月資金總量(單位:萬億人民幣)

<table><tbody>

城市

資金總量

同比增幅

北京

14.54

+4.3%

上海

11.49

+4.2%

深圳

7.01

+6.7%

廣州

5.06

+5.2%

杭州

3.80

+12.2%

重慶

3.61♠

+6.8%

成都

--

--

南京

3.25

+8.8%

天津

3.06

-0.6%

蘇州

2.72

+3.0%

武漢

2.49

+9.1%

鄭州

2.09

+2.7%

西安

2.03

+3.0%

寧波

1.79

+5.3%

長沙

1.79

+12.6%

濟南

1.63♠

+3.2%

瀋陽

1.63

+10.9%

青島

1.57

+6.1%

合肥

1.46♠

+1.4%

佛山

1.45

+7.8%

大連

1.42

-4.7%

福州

1.39

+5.5%

東莞

1.31

+10.3%

保定

0.72

+3.3%

廊坊

0.61

-4.6%

海南

1.00

-0.9%

全國M2

174萬億

+8.2%

/<tbody>/<table>

注:表格裡帶♠標誌的城市,數據是截至2018年2月末的,比較的都是2017年3月末的數據。

表格裡“從北京到東莞”這23個城市,就是內地“資金總量”最大的23個城市,大家可以先仔細看一下表格。

保定被列入觀察,是因為雄安新區正在保定建設,而且時間達到了一年;廊坊被列入觀察,是因為另外一個“千年大計”——北京副中心通州,以及北京新機場靠著廊坊。

海南被列入觀察,是因為過去大半年海南不斷收緊房地產政策,最終迎來了特大利好——全島自貿區和自由港。

從上面表格我們可以看出:

1、北京仍然遙遙領先,上海跟北京的差距似乎有拉大的態勢。為什麼上海擁有全國絕大多數金融要素市場,在資金總量上仍然幹不過北京?原因很簡單,北京是首都,是決策中心;其次,北京擁有中國一半的獨角獸企業,也是創新中心。北京是“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通吃型城市,其中科技中心的地位,已經堪稱世界級。

我此前在專欄裡分析過2017年京滬人口變動情況,無論是“小學生招生人數”、“小學在校生人數”、“幼兒園招生人數”、“幼兒園在園人數”,還是居民用水用電情況,都證明北京人口仍然在快速增長,而上海的確人口增長緩慢。

所以,未來北京極有可能成為中國唯一的“超一流城市”。最後有媒體搞排行說上海超過了北京,只能證明他們的草率和無知。

至於深圳、廣州、杭州跟北京的差距,從數據上也一覽無餘,不用多說什麼了。

2、在四大一線城市裡,深圳資金增長速度是最快的,跟廣州的差距已經達到2萬億

,這幾乎是鄭州、西安的資金水平,或者相當於整個吉林省。這說明深圳在去年GDP超越廣州之後,兩地資金總量的差距還在拉大。

3、杭州顯然在發力,資金總量達到了3.8萬億,在“3萬億俱樂部”裡是增長最強勁的。由此可以證明我的一個論斷:科技中心、新經濟中心未來比金融中心更重要。當然,最好是成為“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通吃型城市。

4、除了杭州過去一年匯聚的資金增長超過了10%,長沙、東莞、瀋陽也超過了10%,武漢和南京增長也非常好。至於鄭州、西安、合肥在爭奪人口上成績也很大,此前資金增長也很好,但在最近一年他們放慢了腳步。

所以,最近一年資金的最大贏家是:瀋陽、長沙、杭州、東莞;此外,武漢、南京、佛山、深圳等城市也不錯。

東莞為什麼能成為資金贏家?深圳產業的不斷轉移,是最大的原因。想想看,華為終端業務整體都遷過去了,將帶來多少資金。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是唯一有“實質性資源外溢能力”的城市

,香港都已經不是了(人民幣匯率高估是重要因素)。廣州足夠大,自己的資源還不夠用呢。所以在大灣區,一個城市要想獲得增量,最好的辦法是“佔深圳的便宜”。廣州重點發展南沙、實現城市南下,搞廣深科技走廊,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瀋陽突然逆襲,估計很多人沒有想到。其實之前就有徵兆,瀋陽在2010年到2016年小學生人數增長了8%,是東北地區唯一有顯著人口增長的城市。瀋陽是陸路交通樞紐,瀋陽的人口資金大幅增長,印證了此前我率先提出的“路權復興”。瀋陽極有可能在今年,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相比之下,瀋陽向右、大連向左,大連成為過去一年最大的資金輸家之一,一年資金流失了4.7%,在國內排行也下降了好幾位。我之前曾斷言:以遼寧的經濟總量,已經無法支撐瀋陽、大連雙中心了,只能保瀋陽。未來,大連將變成類似廈門一樣的“小而美”的城市,其實這沒有什麼不好。

5、除了大連,天津、廊坊、海南也是最要的輸家。廊坊此前增長一直非常好,突然變成資金流失的城市,是因為環京地區嚴厲的樓市調控,保定其實也受到了影響。

海南成為輸家,也是因為房地產調控。事實上,未來一年才是海南最難過的時候,房地產已經被“壯士斷腕”,而政策紅利距離變現仍然遙遠,海南財政狀況將急劇惡化,未來只能靠中央的轉移支付。環京地區目前也面臨這種情況。這都是經濟轉型需要付出的代價,這些地方的未來值得憧憬。

天津的情況略微複雜點。不僅僅是樓市調控,還有數據擠水分,以及經濟轉型、環保的影響。濱海新區需要重新尋找定位,天津也一樣。

順便說一句,重慶的“狂飆突進時代”也極有可能在今年終結。一季度的GDP和資金數據,流露出了這個跡象。重慶其實是天津的影子城市,他們的路徑很類似,只是重慶的節奏慢半拍。(作者:劉曉博)

延展閱讀:買房子,要跟著燈光走!

全球夜間燈光分佈圖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觀測測繪,本文采用2017版,視覺化展示地球入夜的城市燈火分佈情況。它可以直接反映出可見區域的工業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分佈情況等情況。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東亞燈光鳥瞰圖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上圖可見,整個東亞,燈光最亮的城市均集中在沿海。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已經完成城鎮化,燈光明亮,分佈均勻,非常亮眼。

中國燈火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本文分析各大城市群和中國主要城市,如上圖。中國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老牌城市群已成規模,其次還有海峽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關中城市群、山東半島、哈長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等等20餘個城市群。

哈長城市群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瀋陽是老大,大連是第二,投資看看瀋陽(副省級)就行了。

整個東北的問題在於,GDP搞不上去不說,人還留不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東北三省人口淨流入為36萬,2010年的 “ 六普 ” 顯示,東北人口淨流出200萬+,形勢嚴峻啊。未來這一年,且待看看瀋陽“搶人計劃”的實施效果如何。

另外想去丹東和朝鮮買房的,我帖張圖片你看下。下圖: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左上角是中國丹東,右下角是韓國首爾,中間就是平壤了,據說幸福指數全球第二。黑色的是大海,灰色的是朝鮮了!

都說朝鮮改革開放了,丹東與朝鮮接壤,這個號稱“東北小深圳”的地方,此前一直籠罩在朝鮮核彈疑雲之下。未來真要是開放了,那這裡的進出口貿易將得到極大改善,說不定真在沾“地表最強80後”的光,雄起於大東北呢?

京津冀城市群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京津冀都市經濟圈主要包括北京、天津、石家莊、唐、滄、保、秦、廊、承、張、邢、邯等10地市。

其中主要城市包括: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唐山、雄安。

除了北京是唯一核心以外,其它全是打醬油的,話語權的絕對不對等決定了周邊城市的命運。

上都北京,它聚集全國資源於一身,且手握尚方寶劍。由於帝都的存在,天津時不時的能接點國家項目,沒肉吃,有湯喝。河北是個徹頭徹尾的苦力,一直服務於北京卻受益不多,現在又加個雄安。

天津現在的狀態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人才流失,GDP增速(3.6%)嚴重落後於平均水平(6.5%)。還要忙著無條件支持新區,一會濱海新區,一會雄安新區,一會是自己的津南新區,一會又是武清配合通州。但天津聚集了大量優質的教育資源,又有港口,不至於沒落。

石家莊和保定得益於雄安新區的成立,從概念上多少能沾點光,但搞支援的負擔又重了,時運不濟啊,打醬油打到淡疼。

唐山註定要完蛋的,從戰略層面,唐山已經被放棄,取而代之的是保定和雄安。唐山如果不能自力更生,謀求經濟轉型並獲得成功,只有一家家企業被關停的命運(環保)。

雄安,十年之後再說吧。

投資的話,北京永遠是首選,每個人都應該在北京有套房。其他城市就只能矮子裡面挑將軍了,依次排位,津、石、廊、保、唐、雄。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最有翻倍希望的機會(炒作成分),可能正是目前最絕望的廊坊,如圖中北京周邊一圈的小彈珠,燕郊、大廠、香河、廊坊市區、固安、涿州等等。

在經歷一輪嚴厲限購之後,現在有點蠢蠢欲動的意思。

長三角城市群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長三角城市群是中國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帶和杭州灣城市群構成。

成員包括: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合肥、蕪湖等23個城市。

其中核心城市包括:上、杭、南、合、蘇、寧、無,其他都是小兄弟了,合肥是剛剛擴容進來的。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區域內投資建議如下:

首先是上海、蘇州、無錫已經連成一片,融合程度最高,蘇州、無錫房價受上海影響自然最大,上海追不上的,可以去無錫、或者北邊的常州試試,崑山、南通等都環滬小城市都包括在內。

其次是杭州和紹興,融合度也很高,紹興房價受杭州影響自然最大,杭州追不上,可以去紹興試試,不要去郊區站崗,主城區就行。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長三角平坦的地形,給各大城市的快速生長提供了無限可能。本區域內較為富裕,老百姓氾濫的鈔票堆起了杭州的房價。如果你看十年之後,圖中蘇州南部(吳江區)、崑山以北、嘉興市的幾個區縣

等燈光會補充完整。

尤其是滬杭高鐵沿線、杭州海寧地鐵沿線、嘉興地鐵沿線、上海張江高科等等交通要道上的黑點,會最先補充完畢。鑑於資源的稀缺性,個人並不看好杭州灣。

珠三角城市群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廣、深 、珠、佛、中、東、惠等一共14個城市,另外加上港、澳是國家級三大城市群之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整體融合度全國最高,這主要得益於地形的約束(下圖可見)。山川的阻隔,在一定意義上造就了這個區域的繁榮奇蹟。今時今日,這個區域的人口還在快速流入。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其中核心城市包括: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廣州深圳老牌一線,二手房市場使勁嗨皮就行了,不用講。東莞間於廣州深圳之間,個人認為機會最大

惠州、江門、清遠等邊緣城市類似於北京的廊坊,比較尷尬的位置,惠州最像北京的燕郊,惠陽區有坐過山車的機會,只要心臟受得了。

中山珠海既無廣深的競爭力,又被大海相隔,無法深度聯動,個人認為命運堪憂。扭轉局面的辦法是打破行政壁壘,一共才幾個城市啊,其中兩個特別行政區加一個特區。

未來十年,這個區域每一寸有限的土地都會被填滿,除廣深港澳之外,大部分城區的房價差異曲線會逐漸燙平,二手市場大有可為。

區域內城市化率已經達到85%以上!機會不在郊區。

中原城市群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中原城市群位於中國中東部,是一體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是促進中部崛起、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中原城市群範圍涵蓋鄭州市、河南其他十七市、山西省三市、山東省兩市、安徽省五市、河北省兩市,合計5省30座地級市。

其中核心城市就一個,鄭州。以前鄭州張彬總和我說鄭州背靠一億人口,前途光芒萬丈啊。

我思考良久,一個人口足夠多,地勢平坦,全國腹地,米字交通的中原大城市,怎麼就房價只賣幾千塊(2015年),還不如山西晉城貴呀。

結論正如下圖,鄭州最大的優點就是最大的缺點,東西南北一馬平川!不聚人氣啊!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從燈光圖和地形圖上看,鄭州(地級市)周邊星光閃耀,尤其是洛陽、新鄉、新政、濟源、焦作等各縣市都發展不錯,交通太便利,反而顯得鄭州並不那麼突出,這一點和老對手西安、武漢兩個城市形成鮮明對比。

中原城市群鄭州是老大,它的地理位置、地勢、交通等情況決定了,它有無限可能。它輻射周邊的條件足夠,可惜能量不足,內功有待提高啊。

關中城市群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範圍包括:陝西省、山西省、甘肅省等21座城市。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戰略地位。

燈光可見,關中城市群只有一個老大,就是西安。

一個城市輻射周邊五省,西安的條件要比鄭州好點。見下圖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西安(副省級)可以輻射周邊五省,得益於平原地形和周邊大山區的對比。關中城市群的發展,註定了越來越不均衡,這個城市群只有一個超級城市,就是大西安。

十年之後關中大帝西安城的燈光圖可能再放大一倍,代價就是周邊的星星點點逐漸都要消失,西安的機會就在西安。

成渝城市群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成渝城市群位於成渝地區,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也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示範區。具體範圍包括四川省的15個市,重慶市的27個區(縣)以及開縣、雲陽的部分地區,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9094萬人。

其中核心城市:成都、重慶。

成都盤踞於盆地,天府之國,地勢開闊平坦,歷史上少有戰事。西部重要中心,蜘蛛網狀的城市擴張路線,對周邊城市輻射拉動作用強,當下成都一路向南發展,背靠四川一億人口,不缺人,也不缺地,不缺學校,也不缺人才,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是一個改善和投資為主的城市。

地形如下圖: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重慶延江建城,江景資源豐富,穿插於,高山大川之間,地勢險要,三為國都,四次築城,有江城、山城霧都之美譽。樓房見縫插針,依山勢而建。經濟增長強勁,高樓林立,高級寫字樓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

2015年之前,首次到重慶的朋友會驚掉大牙,很難想象一個房價只有5000+的重慶,長著一副標準國際化大都市的臉龐。目前城市發展方向如果再向北走貌似已經到了盡頭,有向南向西的趨勢,一市人口3600萬,不缺人,真缺地,城鎮化率65%。

地形圖如下: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兩大霸主文化同根,川人渝人愛面子都是一把好手。成都人文氣息更濃一點,重慶的城市地位更高一些。有陪都文化,有直轄市光環。國家在兩個城市定位上,有意錯開安排,幫助其避免競爭,錯位發展。但是,這些年在搶東西這件事情上面,沒見它們講過兄弟情面,從來都是打的不可開交。

重慶(直轄市)和成都(副省級)相似,都是改善和投資需求旺盛的城市,眾所周知,這是樓市的第三個階段,完成50%-100%漲幅之後,進入投資和投機階段。

投資建議,成都很好,重慶也很好,重慶價格低,當然是重慶,重慶更容易打暴擊。

長江中游城市群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長沙、南昌三大城市為中心的超特大城市群組合 ,涵蓋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佔地面積約31.7萬平方公里,面積卻為世界之最,是長三角的3倍,珠三角的5倍。

牛皮吹的不小,其實就三個省的三個城市,武漢、長沙、南昌。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武漢(副省級)是最強王者,長沙三胞胎(長沙、湘潭、株洲三個同級別,都是地級市)和南昌(地級市)是小弟。且不要提行政壁壘難破,就這高山大川阻隔,也看不到三城能夠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可能啊。

投資機會武漢當然首選,南昌不用看,留意留意長沙可以,不到一萬還能買到。

山東半島城市群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山東半島城市群,就是山東省,核心是濟南和青島兩個副省級城市。

區域內最強城市是青島(副省級市,山東經濟中心),交易創造財富,貿易帶來繁榮,市區二手房市場可深耕。

海峽城市群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由北向南,依次是,溫州、寧德、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汕頭、潮州、揭陽、普寧等。

海峽城市群最大的特點就是,根本沒有核心,城市個個都很強,溫商、浙商、閩商、莆田系、龍炎模式、潮汕商幫等等,都是大名鼎鼎。

這個國家級城市群是最扯的一個了,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它的主要作用就一個,開展對臺合作,加強經濟聯繫,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至於投資嘛,溫州大媽團等著你呢。

海南島

瀋陽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海南島的規劃目標是國際旅遊島,二次開放試驗田,島上要放開幾大類行業,內容敏感不評論,房產投資提醒一點,風險極高極高極高,不值得去冒險。

不過,

要是養老自住,倒是還可以考慮一下。畢竟2年社保在開發商那裡不叫事,有人替你操心;5年限售也不必擔心,反正是養老房。未來海南樓市走向撲朔迷離,但是,在市場供應上政府已經設卡,依據供需關係。自己可以去琢磨一下走勢。(來源:老晉房產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