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從技術到管理成功轉型,這幾點很關鍵!

項目經理需要懂得專業技術,否則將無法與相關方(如工程師、客戶)溝通。雖然很多項目經理經常是技術出身,但是不可能什麼都懂。項目經理能不能做到“看起來”樣樣精通?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他必須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

可能因為自己是技術出身的項目經理的原因,我以往比較關注技術出身的項目經理需要注意的思想行為的轉變。大概是因為技術背景的項目經理往往風格偏硬,也就是比較喜歡擼起袖子親自幹。

其實,我身邊也有不少非技術背景的項目經理,雖然不乏理科畢業的,但是畢業後基本沒有從事過具體的技術研發工作。因為缺乏技術一線的背景,他們往往天生硬不起來,只能靠軟技能來管理項目。我通過觀察發現,無論哪種背景的項目經理在工作中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當遇到技術人員用所謂的技術權威來耍賴的時候,項目經理往往無計可施,只能是啞巴吃黃連。

首先聲明一點,本文並不是要求項目經理從事具體的技術研發工作或者成為什麼大家,而是指項目經理需要通過學習增強邏輯分析能力,也就是能用相關核心的術語和概念,根據原理進行邏輯思維和推理的能力。

實際上,今天我要談的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我雖然是技術背景,但是在項目管理實踐中,我也不可能懂得項目中所有的技術。如果說討論軟件相關的技術,我基本上沒有怕過誰,但是機械結構、電子相關的工作的確沒有從事過。但是我經常處理一些棘手的“專業”之外的技術問題,很多問題還是拖了幾個月解決不掉的。

有幾位非技術背景的項目經理就特別佩服我,對我說:“懂技術就是好,一通百通,什麼結構、電子的問題到你這都不是什麼問題。” 我事後總結髮現,其實我並沒有解決任何具體的技術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工程師解決的,我所做的就是,按照我的邏輯,讓工程師完成工作,試驗、反饋、修正,最終達成目標。

因為所解決的這些技術問題並非我專業特長,所以相對解決的問題而言,我就是非技術背景的項目經理。我的方法對我有用,那麼對其他項目經理也可能有所幫助。那麼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順利與各專業的工程師溝通,並解決問題呢?

從技術到管理成功轉型,這幾點很關鍵!

掌握邏輯思維

不懂技術的最大問題是,你無法和工程師交流和溝通。眾所周知,你需要用對方能聽得懂的語言和對方溝通,才有可能達成有效的溝通。但你不能苛求工程師能用你聽得懂的語言和你溝通,如果是那樣的話,你除了遭到工程師的鄙視,什麼也得不到。每個工程師的內心,其實都是很傲嬌的。

技術也好,管理也好,本質上都是知識,能夠首尾相連、前後貫通的就是知識體系。知識體系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掌握這些特點對於我們來講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如此,你才會瞭解學習哪些知識才是有意義的。

任何知識體系都是有層次的,這種體系不是上下關係,而是內外關係,大致可以分為三層(見圖1)。

從技術到管理成功轉型,這幾點很關鍵!

圖1 知識體系的層次

最裡面的是核心概念,往往有一兩個核心的定義來支撐整個體系。掌握了這一層,你基本上可以用一兩句話把一種知識體系講清楚,但是你不一定能做出什麼東西出來,甚至連數學公式未必能看得懂,但是別人會覺得你很高深,那麼複雜的體系,兩句話搞定,不是一般人物。

第二層是由核心概念派生的邏輯原理。由核心概念派生出一些術語,然後用邏輯把這些術語串聯起來就變成了原理。掌握了這一層,你基本上可以把這門知識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而且據此可以安排工作了,工作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影響基本上了然於胸。在這個層次上,你基本上可以通過畫幾個方框(模塊)再加上幾根連線(邏輯)把該知識體系講清楚了。但是你不一定會計算,不一定能把東西做出來。

掌握了這一層,你可以進行邏輯推理和思考,而且還能夠創新,很多創新是先要把原理邏輯想清楚,才能工程實踐做出來。先有概念,通過思維派生邏輯,邏輯清楚了再動手,方向就對了,最後才能做出來,即工程應用。

最外面一層是工程應用。工程應用往往就會涉及到數學、工藝和流程步驟,也就是說你不一定懂原理,但是你照著做一定能做出來。現代社會知識爆炸,其實很多人只是掌握了工程應用的知識,對於原理未必清楚。

為了說明上述三層關係,我們以牛頓力學定理為例。核心層:是什麼推動世界運動,是力,因此力是核心概念;原理層:力有什麼特性,牛頓三大定律;工程應用層:加速度公式、萬有引力公式、衝量公式。

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道是無形的,器是有形的。上面講的這三層,核心層是道,原理層是術,工程應用層是器。作為項目經理,我們要掌握的是道和術的層次。這兩層次純粹是邏輯思維,而且一旦把這兩個層次掌握了,你就可以高屋建瓴地指導別人工作了,大部分工程師其實對原理層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在進行邏輯PK的時候是佔不到你什麼便宜的。

注意學習方法

很多人特別喜歡讀書,讀完之後除了記住幾句聽起來很時髦的話之外別的就沒有什麼了,有時候書讀得越多越困惑。例如,同樣一種情況有三十六種應對方法,你該如何處理?你不可能把這三十六種方法記得滾瓜爛熟,即使你記住了,真碰到事情你還是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總不能把三十六種方法都試一遍吧。這種情況就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緣故。我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前人的經驗和自己的摸索,總結出了一個模型(見圖2),發現很好用,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從技術到管理成功轉型,這幾點很關鍵!

圖2 WWH模型

我稱這個模型為WWH模型,即What-Why-How模型。

What

這是讀書的過程中要做的事情,就是搞清楚這本書在講什麼,這個“What”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邏輯。讀書的時候先不要懷疑作者的言論,先假設對方說的是合理的,此時的狀態是沒有不接受,也就是既不相信,也沒有不相信,且看作者說什麼,如何論證的。這個時候我會用作者的邏輯來試圖證明作者的觀點,如果發現作者邏輯能夠很好地證明其觀點,那麼這本書是值得讀的。記住,任何科學體系都必須滿足兩個特徵,即自洽性(自己不能證明不了自己)和相容性(不能用自己的邏輯證明相互矛盾的結論)。

除了自洽性和相容性,好的知識體系應該一個核心觀點,所有的派生的概念和邏輯最終都是為了證明這個核心觀點。也就是我們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讓我們總結的中心思想。如果一本書盡是一些觀點的羅列,作者自己沒有中心思想,這種書往往屬於毒雞湯,還是趁早扔掉的為好。

Why

這是在讀過之後要做的事情。經過What的過程之後,就書中一些關鍵的概念和邏輯提出“為什麼”的問題。通過問自己為什麼,可以把新學到的知識和自己既有的知識融會貫通。這其實就是在做歸一化的思想實驗。因為“為什麼”之後還有更多的“為什麼”,凡事都架不住多問幾個問什麼。

科學類的知識(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是一家之言,也就是有其適用的特定條件,所有這些一家之言都是在說明世界的某一種真理的某一個方面,通過問問什麼,可以把這些知識背後的知識挖掘出來,到最後往往就是一個適用性更廣泛的道理。那麼也就實現了知識的歸一化,同時你對世界的認識也更加透徹,也就不需要記住三十六種處理方法了。

How

所謂How,也就是知識如何應用的問題。作為以技術為職業的人來說,就是把知識進行工程應用。而對於我們項目經理來說,是不需要這麼做的。我們這個時候要做的仍然是進行思想實驗,也就是結合工作和實踐來思考剛剛學到的知識應該如何應用。

記住,最關鍵的是要思考技術對於人的作用和影響,也就是該技術可以解決人的什麼問題。知識是人創造和發現的,知識最終都是為人服務的。以人為中心來思考知識的應用,那麼你看問題的層次就提高了,那麼在論證技術方案的合理性的時候你就不會慌了。最重要的是,當工程師給出很多方案的時候,選擇合理方案就不會那麼困難了,因為你已經懂得了技術的價值是什麼。

講究工作方法

我認識的很多資深的項目經理,自身的技術知識其實是很豐富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很強。但是往往還是無法和工程師處理好關係,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往往喜歡用工程師的專業知識來挑戰工程師的工作。不是說發現工程師的問題不要指出,也不是說工程師耍技術權威的時候一味地放縱,而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儘可能地用引導方式和問問題的方法,讓工程師自己的邏輯出現混亂,當他陷入困境的時候,你再出手,此時仍然以問問題的方式說:“你看往這個方向是不是可行的?”這個時候工程師對你是感激,而非怨恨。你如果太直接地指出對方技術上的問題,工程師往往面子上掛不住,反而不利於工作的開展。要知道,技術是工程師賴以獲得成就感的源泉,被你那麼輕易戳破了,瞬間尊嚴會受到嚴重的挑戰。作為可以拯救銀河系的項目經理,就不要跟工程師爭這個了。

還有當面臨錯綜複雜的跨專業技術問題時,清晰的技術邏輯和項目邏輯結合會讓你更加淡定,能夠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這種表面是技術問題的項目問題,如果直接交給工程師來處理,往往處理不好,因為工程師往往只會看到他眼前的技術問題,跨專業的問題往往會被忽視,更不用提項目整體的問題了。這個時候,“懂技術”的項目經理運籌帷幄的能力才能真正解除項目的危機。

結語

項目經理不應該放棄對技術的學習,某種程度上你尤其需要把自己行業的知識體系掌握下來,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讓你容易和技術人員溝通,而且讓你擁有了技術判斷能力。你需要掌握的是核心概念和原理,而非技術細節。知識的學習需要總結自己的方法,掌握方法才能快速有效地學習所需要的專業知識,通過思想實驗逐步實現知識體系的歸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