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作一次書法主題的旅遊,第一站你會選哪裡?選擇太多了,從甲骨文開始,三千多年的書法積澱,實在是太豐富太厚重了。
有很多理由不選擇紹興,如城市規模小、歷史遺蹟少,既非甲骨金文出土的重鎮,也沒有碑帖真跡的富藏。
而選擇的理由只有一個,書聖在此。
如果沒有王羲之,紹興雖然也還有美人英雄、愛恨情仇等可歌可泣的傳說,就和其它有點歷史的老城一樣,但也僅此而已;有了王羲之,紹興哪怕只有一座蘭亭,依然是世界上所有書法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當西晉成為東晉、琅琊王氏成為山陰王氏後,紹興於流淌著黃酒的靜脈外,又多了一條動脈,其間澎湃湧動著黑亮芳香的墨汁。王羲之來了。
王羲之不僅是書法眾美皆備的“書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他是中國書法史的一個支點,好像有了這個支點,上下幾千年的書法才蔚然成章,不至於散亂、零碎。承上,他對秦漢以來的篆隸筆法進行全面總結、繼承、集成;啟下,他創新了楷行草的筆法體勢,乃至樹立了一種最符合中國傳統審美的典範,這種典範一經確立,就被千古傳頌、臨摹、模仿。與魏晉玄學聯繫起來,人們看到了風流超逸;與儒家學說並觀,人們讀出了中庸之美;以自然萬象來譬喻,人們又覺得莫可名狀,只好說龍飛鳳舞。說不盡的王羲之。
他的書法在當時就被稱尊,而帝王的追捧,也不是到唐太宗才開始的,從宋明帝,到梁武帝,都大力弘揚。他的筆法傳給他的幾個兒子,個個非凡,其中王獻之當然是成就最大的。這股流風餘韻一直蔓延到隋唐,終於由一位名垂千古的帝王,為王羲之立傳,雖沒有直呼書聖,字裡行間的尊仰,已有其義。
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和尚,又是一個書法史繞不過去的人物,樂安薛氏說他:"妙傳家法,為隋唐間學書者宗匠";都穆《寓意編》評:"智永真草千文真跡,氣韻飛動,優入神品,為天下法書第一"。他留下了“退筆冢”、“鐵門檻”的傳說;他為唐太宗培養了書法老師虞世南;他又為唐太宗間接傳下了《蘭亭序》。
《蘭亭序》無需多說,虞世南也是初唐書法不可或缺的,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嘆息天下無人可與論書法,可以確定的是,唐太宗的書法觀念,很大影響來自於虞世南,虞世南是從智永處得了王羲之的家法的,甚至,《蘭亭序》在智永弟子辯才和尚的手上,可能也是虞世南透露給唐太宗的。虞世南是餘姚人,餘姚當時屬越州即紹興,所以他也是紹興人。
由隋至唐,紹興走出去一人、送出去一物,鎮壓了大唐兩百多年的筆墨氣運。
文化傳鮮香,書法看讀寫
閱讀更多 傳香FF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