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隻股票半個月機構都在吐貨,最後股票明顯有上漲的趨勢,為什麼機構還要吐貨?

家有萌寵AJY


股市有云”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這句股諺尤其對於機構更加試用,要知道機構資金量非常龐大,一般買入的個股數量也就非常大,不像散戶投資者船小好調頭,機構一般往往在賣票的時候都會非常頭疼,往往一支個股能夠順利賣出來,少則三天,多則半個月都非常正常,所以大家看到機構一支股票半個月都在吐貨是十分正常的,如果當這個個股明顯出現下跌趨勢了,再去賣,很明顯大家都會跟風進行賣出,就沒有足夠多的買入對手盤進行承接。

要知道在a股市場,買方和賣方是撮合成交的,如果單純的只有賣方,而沒有足夠的買方 ,股價就會直接奔向跌停,而如果只有買方,而缺少足夠多的賣方,股價就會直接被打到漲停。因而持股數量非常多的機構只有在股價還沒有見頂之前就要著手開始籌劃賣出計劃了,否則最終就不能順利的脫手。所以這就是為何股票明顯還有上漲趨勢,但是機構依舊要著急出手。

就像李嘉誠此前在2017年之前就賣掉大陸的地產重資產一樣,不會選擇在最高價開始賣,往往在準備衝向新高之前就會著手賣出,畢竟這不是菜市場賣菜,想賣隨時可以脫手,一定是在大家預期比較高漲的時候,有足夠多的資金接盤的時候選擇賣出才會比較合適。

因而不管任何投資,想賣在最高點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真正聰明的投資者都會選擇在股價準備衝向最高價之前賣出,因為這樣會有足夠多的承接盤去買。否則有價無市的資產拿在手裡沒有任何意義。


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


侯哥財經


在下不才,也發表一下個人看法,拋磚引玉吧。

一般來說,普通投資者所能掌握到的機構動向基本都是機構交易席位的公開動向,並不能作為股市的風向標,尤其是短期風向標。參考機構動向來作為個人投資依據並不可取。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首先,機構不等於主力。機構的全稱是機構投資者,它是區別於普通個人投資者的,這是從投資者的身份性質來劃分的。而從資金實力上來說,機構也有大有小,同樣散戶也有大有小。股市中的牛散動輒上億的資金,隨便打開一隻股票,在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裡很容易就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所以,機構不等於主力。

其次,機構賬戶背後也是人在操控。機構交易席位的動向是公開的,也是明面上的,而暗地的數據是無法得知的。同時,雖然操控機構賬戶的人都是專業人士,但是股市裡沒有絕對的常勝將軍,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出現預判失誤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機構表現失常也不是什麼無法理解的事。

機構和散戶一樣,都是這個市場的參與者,除了身份性質不同還有專業程度略高以外,機構和散戶並沒有其它的區別,所以,我們不要過於神話機構了。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白蘭地qq


機構吸籌碼或者出貨並不是很容易覺察到的事情,因為機構完全可以運用分賬戶和分資金來進行各種吸籌行為,也可以運用小單買進,大單出貨來達到洗盤的方式,迷惑散戶交出籌碼,如果僅僅去看資金流向是比較難判斷出機構動向的。

目前很多炒股軟件中的資金流向統計方法是不同的,有的是根據當日手數計算,有的是根據單筆資金量計算,這就造成了只要股民資金量偏大就會被計算到主力行為中,如果遇到市值大的股票,統計的資金就更不規範了,還是按照手數或者資金來計算,很顯然對主力動向的參考意義就不大。

那機構半個月都在吐貨,股票明顯有上漲趨勢為什麼還要吐貨?

一、換莊行為,接力賽。

比如這隻股票前期拉昇的機構已經離場了,但是其它機構開始買入了對方的籌碼,因為新機構的資金量沒有出貨量多,就會看到機構一直在淨流出,等到大盤走好了,新進的機構就運用不了多少資金開始拉昇,就會造成這隻股票繼續上漲,散戶跟風后新機構開始獲利拋售,形成繼續吐貨的現象。

二、邊拉昇邊出貨,往往漲勢要結束。

有的機構因為籌碼太多,就會採取邊拉昇邊出貨的形式。一邊吐貨,一邊再買進部分籌碼繼續拉昇股價,造成股民跟風買入形成爭搶效應時,後面的上漲基本是散戶資金堆積起來的,等到機構即將把全部籌碼出完後,就會將剩餘的資金砸盤,變成股票上漲了一段時期轉下跌,前期還沒開始下跌時就看到股價還有漲勢,機構卻在吐貨的行為。

三、吐貨不一定要跌,吸貨不一定要漲。

很多時期股民看資金流向就認為機構吐貨,個股就要跌,機構吸貨,個股就要漲。其實機構完全可以利用大小單買賣來形成障眼法,然後股民上當。

先大單賣,小單買或者先大單買,小單賣的更多,這就形成了看機構出貨的多,其實小單一直在買入,看機構買的多,其實都是用小單在出貨,資金流向的參考價值就不大。

總結:看機構出貨還是吸貨,僅僅靠資金流向判斷是存在難度的,畢竟主力的動向如果都能輕易的察覺到就會影響到他們的操盤計劃,很顯然還是要根據股價和成交量包括各種因素綜合分析才行。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總體來說大盤跌過頭了,5G建設大規模啟動,人工智能產業也出於加速產業化,新經濟模式呼之欲出,大盤有可能啟動長期慢牛模式。但是註冊制推出在即,結構性擠水分的過程將持續,尤其中小創部分虛高個股,以及大小非有減持可能的個股。機構資金流出也是調倉過程的必然,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關鍵的關鍵在於有一個完善科學合理的法制環境保駕護航,相關配套法律體系需要儘快完善,越快越好。


信天不亂遊


機構有自己判斷標準,價格是一個方面,但更多的是按公司估值為依據!這和他們的購買量,策略等等都有直接或間接關係。

機構分也類別,它們操作手法也不近相同,比如經常講的拉高出貨。

所以價格走高和出不出貨沒有必然關係!


交易社會


這種票很多,比如匯金在15年買入的票,跌到18年底部時出來,莊家就等你匯金割在地下室的票


大圈177623953


利用你的貪嗔痴而已


吾乃千古一帝嬴政


說明了機構對現金的需求相當緊迫,有可能是急著要用,又或是欠了他人的錢要還,又或是有更大的目標可以獲利,於是出貨套現。


深藍色的雪山


怎麼看出來的,機構在出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