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 一名精神科醫生的抗“疫”心路歷程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病毒無情人間有愛。有這樣一群人,面對危險和使命,他們毫不猶豫投入到戰“疫”中,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有的只是他們替我們負重前行,守護我們的幸福安康。

今天讓我們走近荊州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聶所成的戰“疫”日誌,看看那道感人的背影。

採訪對象:聶所成(文中簡稱聶)

採訪者:徐淑芬(文中簡稱徐)


徐:昨天上午,我撥通老同學聶所成電話,他匆匆忙忙就掛了我的電話。同學是我們的榜樣,班級的驕傲,年紀輕輕就已經是荊州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是最年輕的教授,至於還有哪些頭銜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疫情當前,普通人都很難適應,何況那些心理和精神上本就需要慰藉的呢!

聶:你好!什麼事兒,你快說!我在坐門診,病人很多。

微採訪 | ​ 一名精神科醫生的抗“疫”心路歷程

聶所成工作時的照片



徐:老鐵你好!起床了嗎?昨天你太忙我就沒有多說,估計你還沒有上班,就你目前工作情況,簡單和你聊兩句。我有一個服務對象是一名抑鬱症患者,我非常擔心他會因為疫情,影響到病情。所以,我想了解一下醫院服務這類特殊群體的方式,希望可以幫到他。於是,在今天早上7點半,我給聶教授發了一條微信語音。

聶:剛剛起床,8點上班。你想了解什麼情況?

徐:簡單的說,就是疫情期間,面對不同於普通群體的患者你們是怎樣開展醫療服務的?

聶:我們精神科醫生在這次疫情中,肯定沒有奮戰在疫情一線醫生付出的多,主要是積極配合醫院做好防疫工作。第一,我們精神病醫院是個封閉式病區,病區內幾百個病人。我們臨床工作者首要任務是嚴禁我們目前在院病人傳染上。從各方面嚴防死守,與外界病毒隔離作鬥爭,不讓外界病毒進來。第二,現在隨著開春病人增多,很多病人發病或新發病人。這類不服從管理和不戴口罩的病人很容易攜帶病菌,並且這個病菌攜帶者大部分都是行為紊亂的,不管是從治療和日程管理,這個相關防禦都是一個挑戰。

微採訪 | ​ 一名精神科醫生的抗“疫”心路歷程

為居民解答問題的聶所成



積極參與配合醫院安排是我們的工作重心,我的工作主要就是參與醫院設立的心理熱線電話和微信心理熱線。每天解答微信和心理熱線求助者問題。除了這兩項之外,還為一些既往精神病人處理他們的心理障礙、焦慮、抑鬱情緒,對一些這樣的病人給予幫助。問他們有沒有藥?鼓勵他們在家吃藥,如果沒藥怎麼辦?大多就是把這個藥通過快遞寄過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對於在城區裡的一些病人,我下班之後義務把藥送到他們所在小區門口。

微採訪 | ​ 一名精神科醫生的抗“疫”心路歷程

為居民送藥的聶所成

徐:這些天你回家了嗎?你愛人和孩子放心你一個人在外嗎?每天吃飯是怎麼解決的?

聶:我已經有十幾天沒有回家了,不回家主要是因為自己在門診接觸病人太多,太複雜。所以呢?乾脆不回家,不僅工作方便一點,家裡人也安全。這並不是隔離,也不是醫院安排隔離,而是我為了家人和大家的安全著想。孩子她媽身體不好,怕把病帶回去,孩子也小,每次回家都是在門外看看孩子和她媽,打個招呼就感覺很欣慰。每次孩子都把飯菜送至院門口,一個凳子、一個小馬紮,院門口就是他的就餐地,到點孩子就會過來收走飯盒。

微採訪 | ​ 一名精神科醫生的抗“疫”心路歷程

獨自坐在院子門口吃飯的聶所成


徐:長時間不回家,孩子沒問爸爸為什麼不回家嗎?

聶:小孩每次見到我的時候都問我,爸爸你什麼時候能夠回家睡覺啊。我說快了,等到你上學的時候,爸爸就回來啦!爸爸要上班了,你快回家吧!丫頭就說好好好,我等著爸爸回家。

徐:疫情期間,每天的工作和平時有哪些不同呢?

聶:每天日常工作,還是按部就班。疫情期間門診工作主要是協調新病人和老病人之間的情緒、住院程序和排除新冠等問題,再就是跟進一些網絡會診和專家會診。


聶所成心聲:

疫情期間,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感觸頗深。我們同學群裡面,有的已經確診了,他們都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我是一名精神科醫生,不能上一線。和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同學們相比,我所做的不值一提。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能為疫情盡一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感覺很光榮。總之,盡己所能為這次疫情多做點事,在自己的崗位上,給予精神病人這種與普通人不一樣群體最大的關愛。”


文章彙編:逸飛社工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