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回憶知青時代的往事,“偷雞摸狗”是一個永遠都繞不過去的話題

在我的人生經歷中,吃苦受累之極唯有知青時代。儘管如此,但我還是認為,那段歲月也讓我一生受益。四十多年過去了,有的人已經走了,連帶著一些回憶也都走了。其實人老了,就是不斷丟東西的過程。先是身體,然後是記憶,等到丟得差不多了,人也就該走了。

回憶起上山下鄉時的往事,“偷雞摸狗”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許多插隊的知青,都曾經有過偷雞摸狗的經歷。聽起來似乎很荒唐,不可思議,但是,這卻是真實的。這就是在那個特定年代,我們的青春被放逐的時代,我們的親身經歷。

我不想掩飾,也不想替自己遮醜,畢竟這也是那個時代刻在我們身上的印記。今天回顧這段經歷,並非是津津樂道,而是一聲苦澀的嘆息——這就是曾經的我們!用我們班長的話說:沒有偷雞的知青,都是偽知青!

當時各個知青點,都有無數偷雞摸狗的故事。有的是用釣魚鉤掛上玉米豆,等雞吞食後魚鉤會掛在咽喉,這時雞叫不出聲,然後拉著釣魚線把雞拖進房屋,宰殺;有的乾脆是一把掐住雞脖子,趁雞還沒叫出來,就將雞脖扭到翅膀下憋住捉走……

回憶知青時代的往事,“偷雞摸狗”是一個永遠都繞不過去的話題

我記得,當時每年都會有一段較長的農閒時間。那時我們也都年輕,閒不住,於是就和幾個同學去鄰近的伊通縣閒逛——因為我們有許多同學在那兒插隊。

當時在知青中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凡是有知青的生產隊,外面來的知青經過這裡,不論認識與否,都要管一頓飯,如果是老同學、老鄰居,還可以住上兩天。這就像聽到“國際歌”,全世界的無產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戰友一樣。

知青見知青,親的不能行,又是熬白菜,又是熗白菜,涼拌的還是白菜,吃的是興高采烈。但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閒侃,說的是眉飛色舞,嘴角冒沫。當時我們手上都有一份自己繪製的知青據點聯絡圖,上面標有同學姓名,所在大隊等信息,以便經常走動,談天說地,用以排解那年月的無限惆悵與苦悶。

回憶知青時代的往事,“偷雞摸狗”是一個永遠都繞不過去的話題

有一回,我們四個同學約好了要去伊通縣的紅星公社轉轉,那裡有我們的一個同學。可是我們不知道,要投奔的知青同學是否還在村上。我們這四個人中有兩個男生,比較仗義,他們覺得我們這麼多人去了,不能夠空著手去,總要設法弄一碗菜。

我們在經過一個村子時,那兩個男生就看到河溝中有幾隻鴨子在嬉水。其中一個男生很矯健,上去一把就將一隻鴨子給掐住了,然後將脖子一扭,直接塞進了黃軍包裡。他興奮地告訴我們:今晚上,可以開葷了,有鴨湯喝了!

誰知,我們的行動被當地的兩個中年農民給發現了。他們看樣子是想阻止我們的,但是看到我們幾個天不怕地不怕、虎視眈眈的目光,那兩個農民沒吱聲,敢怒而不敢言地望著我們離去了。

等我們到了村裡,才知道我們的那個同學他利用農閒回家去了。

此時,天已經黑了,我們沒有退路,只能將他房門上的鐵鎖給撬了,從他的米缸裡挖米煮飯,將那隻鴨子煮了一大鍋鴨湯。雖然是偷來的,可是我們那時是真饞,管不了那麼許多,一個個撐得肚皮直漲。

第二天上午,我們離開時又經過偷鴨子的那個村子。我們自己也知道理虧,低頭快走,臉上火辣辣的……

回憶知青時代的往事,“偷雞摸狗”是一個永遠都繞不過去的話題

老程是我們那個知青點的老大哥,比我們早去了兩年,是老知青,高中畢業,當時是我們的“班長”。前兩年,我們知青聚會,再一次見到了他。曾經意氣風發的老程也老了,兩鬢生霜,頭髮花白。唯一沒變的是他那雙又大又黑的睛睛,依舊炯炯有神。

大家在一起,回憶當年的過往,老程向我們坦白了一件事,“一隻蘆花雞”的故事,令我們唏噓感慨。

老程說,那時候煙對他們那些男知青來說特別重要。其實當時也沒有那麼大的煙癮,甚至都不太會吸菸,就是覺得離開家了,沒有人管了,是個大人了,所以不抽菸總感覺少點什麼。當時家裡每個月都會寄來點兒零花錢。他們主要是用來買菸舞。

記得那天中午,因為沒有煙抽了,零花錢也沒了。老程決定去投奔同大隊的知青老七。可是沒等老程出發,老七倒先跑來了,並且也是為煙而來,原來他也沒有零花錢了。他們倆大眼瞪小眼,相對無言,越這樣越想抽菸。

最後還是老七的鬼點子多,他提出收集菸頭——當然僅限於在家裡。於是就立即行動,很快在各個角落裡找了十幾個菸頭,然後把菸絲抖在一塊,居然也湊了一大堆。他們把這堆菸絲炮製成五支圓錐形的菸捲,然後各取一支,雲裡霧裡地抽起來。

他們正這樣如飢似渴地吸著,這時有一隻蘆花雞不緊不慢地走了進來。老七突然說:“有了!”

老程不解,就問他有了什麼?

回憶知青時代的往事,“偷雞摸狗”是一個永遠都繞不過去的話題

現在,我們當然能猜出當年老七的鬼點子是什麼了,肯定是盯上這隻蘆花雞了。

老程聽老七惦記這隻蘆花雞啊,當時不同意。因為那隻雞是他隔壁的社員家養的,這家人很質樸善良,對他也很照顧,常把他們認為好吃的東西給他送來,那家的主婦甚至還幫他縫補過衣服。而且目前正值春荒,一家幾口還得靠這隻雞下幾個蛋換些油鹽米麵,所以,他堅決反對老七這麼幹。

老七當時眼睛都已經冒光了,就告訴老程,一切後果由他一個人承擔。

老程自責地說,當時他雖然不同意,可是也沒有制止老七。說實話,當時也是出於某種卑鄙的心理。

為了不引起懷疑,他們決定明天一早才拿到街上去換煙。老七就把那隻雞藏在了老程的床下,用篩子蓋好了。老程說,整個下午他們都是心驚肉跳的,隔壁的每一絲響動都讓他們面面相覷。為了打發這難忍的時光,也為了表明什麼也沒發生過,我們裝模作樣地下棋。

回憶知青時代的往事,“偷雞摸狗”是一個永遠都繞不過去的話題

黃昏的時候,那一家人回來了。老程和老七都很緊張,生怕他們發現雞沒了。他們故意把棋子敲得山響,還哼著小調,裝作一切正常的樣子。甚至希望那戶人家永遠不發現雞丟了。但在擦黑的時候,那家人家終於發現雞沒了。他們驚慌失措地尋找著、呼喚著,那慘然悽切的喚雞聲就像在招魂……

老程當時既內疚又害怕,就勁老七說放了它吧!老七臉色發白,有點猶豫。就在這時候,床下的雞大約聽見了主人的呼喚,竟然撲騰騰地尖叫起來!當時把老程和老七嚇得魂飛膽喪,慌忙爬下床去捏住它的脖子,但它掙扎得更加厲害,狠命地撲動著翅膀,床下塵土飛揚。可以想像當時他們的狼狽樣。

他和老七既害怕又恐懼,一個捏住它的脖子,一個捏住它的雙翅,死死地不撒手。老程回憶說,他簡直想不到一隻雞會有這麼大的力氣,它翅下的骨頭狠狠地夾著他的手,夾得他手指發麻。好半天后,漸漸地,它平靜了,翅膀軟軟地垂了下來,美麗的雞冠變成了烏色,它死了。

他和老七沮喪地看著這具屍體,心情複雜難喻。

隔壁那家尋了一陣,終於絕望了。我聽見那女人在嚶嚶抽泣,男人悲愴地勸著。聽老程描述時,我完全可以想象一家人那悽悽切切地樣子。是的,在青黃不接的時節,一隻生蛋的雞對一家貧窮的農戶來說是何等的重要。老程說到這裡時,眼神有些沉重。

回憶知青時代的往事,“偷雞摸狗”是一個永遠都繞不過去的話題

老程說,直到1977年,他調回城,為了彌補心裡深深的內疚,他幾乎把屋裡所有的東西送給隔壁那戶人家。那戶人家感動得眼圈發紅,把我說成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們煮了四個荷包蛋,叫我必須吃。我一端到碗,就想起那隻蘆花雞,想起幾年來他們對我的關心和幫助,想起我曾給他們那麼大的傷害,當時就哭了。

走得那天,下著小雨,他只背了一隻軍用挎包,裡面有幾件衣服和幾本書,離別了生活五年的地方,踏上了歸程。當他走上我們經常勞動的土埂子,回過頭去,見那兩口子還站在門前遠遠地目送著我,每當想起那個場面,他都止不住想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