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越老越好嗎?未必,除非年份真實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越老越好嗎?未必,除非年份真實

《1》

都說時尚是個圈。

週而復始,二十年前流行的服裝,到二十年後,又將掀起一股潮流。

我們將之稱為——復古。

若是用淺顯易懂點兒的詞彙形容,那就老。

老的東西,總是令人高看幾眼。

君不見,那些能拍賣出高價的古董文玩,不正是一個老字加持,以及有了稀缺性,才能拍出七八位數的天價。

您別小看這個“老”字,它甚至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權威。

老中醫,老師傅,老演員……彷彿時間在他們身上留下的,只有權威,德高望重,大多數都是用於形容年齡稍大的,在某個圈子裡有威望的,若是年齡小了,有幾分讓人覺得不服氣。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越老越好嗎?未必,除非年份真實

就連茶,也逃不過一個老字。

在昨兒的文章,有茶友留言,分享了自己的喝茶體會。

喝普洱茶,是要講老的。茶友說:“十幾年前買的普洱茶,跪著也要喝完。”

看看,是十幾年前的普洱茶,要是保存到位,陳化效果佳,到現在,身價必定不低。

就連喝巖茶,也要追崇十年、八年的年份。

講真,喜歡喝巖茶老茶的人,都是勇氣可嘉。

想起我們在武夷山某茶農家裡喝到的十幾年前的陳年巖茶,那股黴味,那股雜味,那股腥味……真真是非常酸爽,令人過喉難忘。

追老,彷彿成了圈子裡的一種時尚,以及潮流。

你看,就連喝白茶,也要選擇老茶,且年份越老,越好。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越老越好嗎?未必,除非年份真實

《2》

老白茶,村姑陳也喜歡。

說到老白茶,那真是滔滔不絕,能說上好幾天。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好喝。

老白茶的好,香氣和滋味,都值得稱讚。

先說香氣。

白茶經過多年陳化後,它身上的那股成熟的香氣,獨一無二。老白茶的藥香,成熟、溫暖、治癒。

都說美食最能治癒人心。

老白茶,其實也可以。

這股舒服的藥香,就像是溫柔的手,能夠撫慰人心,喝完之後,便想癱坐在沙發上,盡情回味。

還有老壽眉餅可能陳化出的棗香,也成為老白茶最獨特的名片。

明明不是棗,為什麼會陳化出棗香?

這就是老白茶神奇的地方,因為香氣的特殊性,讓你覺得老白茶,是擁有無限潛力的。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越老越好嗎?未必,除非年份真實

並且,不同的老白茶,它的香氣,也各具特色。

白毫銀針老茶,它的稻穀香,它的毫香,以及它的藥香,把毫香蜜韻幾個大字,詮釋到位。

白牡丹,它的毫香,藥香,稻穀香,以及仍舊擁有的花香,足以令人覺得驚喜,驚訝,又驚歎。

壽眉,就不用多說,它的香氣,擁有更多可能性。花香,藥香,陳香,棗香,粽葉香……香型之多,有幾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姿態。

再說滋味,老白茶的湯水,甘醇綿長。

喝一杯老白茶,湯水的包裹感很強烈,好像摸到一匹質地極好的綢緞,順滑而又細膩。

要是喝到的是荒野白茶,經過多年陳化之後,茶湯更是柔中帶剛,風采萬千,看似柔和的湯水,實則內有勁道,舒服且悠長。

一泡香氣層次豐富,滋味甘醇綿柔的茶,又有誰能抗拒呢?

故而,老白茶它有如今如日中天的地位,也不無道理。

但是,我們對老白茶的喜愛,也要控制好,不可盲目求老。

否則, 您對老白茶的這份執念,怕是會讓你上當受騙。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越老越好嗎?未必,除非年份真實

《3》

前些天,發佈了一篇關於做舊老白茶的文章,不少茶友在文章下方留言。

摘錄幾條茶友們的留言。

“感覺無論某寶某東還是哪裡賣的這些老白茶,無論貴賤都是假貨。就算當年確有真貨,該賣的也早賣光了,有剩的也不是賣給你普通消費者的。現在這些商家一年也不知賣了多少老白茶出去,這個量別說當年,就算是今天,又有幾個商家會按照這個銷量每年存下新茶為將來備著呢。”——當時明月在

誠然,茶友已經看透了這些套路。

“若能及時變現廠家大概不會存茶,即便有存的也不會有太大量,全網都在賣銷量大於產量就一定有問題。”

還有淺淺,說到做舊老白茶,更是激起了她的回憶。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越老越好嗎?未必,除非年份真實

“真的就有相當一些人,看包裝,看年份,看價格,就是不看茶本身!開口閉口以老茶客自居,意思就是‘你們這些才喝茶一兩年的新手小白能有我懂茶?我的舌頭能喝出工藝,產區,樹齡,看一眼茶底就能知道價格……’”

“商家是需要短期獲利的,這也是之前他們說的為何好的熟普很少的原因,因為好茶都做生茶及時獲利了,何必去做熟普還要冒做壞的風險?週期又長!同樣的道理,以前白茶名氣低,我不相信有商家能預感到有一天白茶火起來,即便能預告,商家需要維持運轉,不可能做賠本生意……以前真的沒有去深思,那些動不動十幾年的老茶,幾十塊的價格,他們是傻子嗎?但偏偏就有很多人相信,老白茶本來就不貴,就很多,隨便買……”

世事洞明皆學問。

這些茶友,大抵是在喝老白茶這條路上,栽過跟頭的。

而且栽的跟頭,還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刻骨銘心的那一類。

每一句話,可以說是真金白銀買來的教訓。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越老越好嗎?未必,除非年份真實

“動不動十幾年的老茶,幾十塊的價格”,一句話,披露了現在買老白茶,很有可能會面臨的困局。

年份特別老,價格特別便宜。

可以說,這已經是成為了一種病態的惡性循環。

再看這些所謂的十幾年的老白茶,庫存量更是驚人,動不動就是幾千餅的,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派頭。

然,這些所謂的老白茶,庫存量不可能這麼多。

三年五年的老白茶,尚且庫存量不多,就更別說那些十年、十幾年的茶餅了,要留下這麼多的庫存量,更是不可能。

是以,我們在買茶的時候,稍稍思考一二,就能發現其中的端倪。

那這些在市面上照耀行走的,所謂十幾年的老白茶,又是怎麼來的呢?

最常見的手段,是做舊。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越老越好嗎?未必,除非年份真實

《4》

做舊,最早是從古董字畫起源。

比如,在景德鎮淘舊瓷片的時候,就曾遭遇過不少這類做舊的瓷片。這些舊瓷片,看似帶著黃泥土,十分斑駁又歷經滄桑的模樣,說是明清時期的舊瓷片,可能也就是近代的瓷片,經過做舊而來。

甚至還只是最近幾年茶產的,深埋到坑裡,讓它加速衰老,看起來髒而破舊的模樣。

這種做舊的瓷片,身價看漲,直接超越了原本的作為新瓷片的價格。

後來,再喝普洱茶的時候,也遇到了做舊。

曾聽王小團說過做舊的普洱茶。把這些普洱茶,灑上水,蒙一塊兒布,放在一個高溫又潮溼的環境下,讓茶葉加速氧化、發酵,顏色發黑,看起來有幾分老普洱的模樣。

這種做法,就叫作做舊。

再到近期見到的一些老白茶,也是通過一些做舊手段來的。這些做舊手段,跟普洱茶做舊有些許的類似,同樣是通過一些暴力的方式,加速茶葉的氧化,變色。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越老越好嗎?未必,除非年份真實

比如,會用渥堆的方式,把茶葉厚厚地堆疊在一起,改變它的色素成分,讓茶葉看起來就是黃褐色,深褐色的居多,從而有了老茶的模樣。

你看,原本新鮮翠綠的白茶,變成了深褐深沉的模樣,這就有了老茶的幾分模樣。

又或者,會用暴曬+搞完烤乾的方式。同樣,它改變的是白茶的色素構成,新茶換舊貌,也就有了所謂的老白茶的樣子。

這些做舊的手段,也就讓白茶,成了所謂的“老白茶”。

而且這類做舊老白茶,還很會用手段——自貶身價,賣出非常低的價格,讓人看得非常心動,從而衝動購物。

你看某些購物平臺上,價格特別便宜的那些老白茶,多數就是擁有做舊茶的身份。

並且,它們的年份,還特別老。十年,十五年,甚至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茶,也市場露臉。

若是我們喝老白茶,都瘋狂追崇這些老茶,遇到做舊茶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越老越好嗎?未必,除非年份真實

《5》

老白茶值得喝,這不假。

但我們在喝老白茶的時候,要保持神思清明,心裡一定要深知一個道理——正宗的老白茶,並不會賣的非常便宜。

要是喝茶的時候,遇到了年份特別老,價格特別便宜的茶,可要警惕,這些茶,年份是否真實。

莫要因為對十年、八年老白茶的執念,而買到了做舊的白茶。

倘若真是如此,未免太得不償失。

我們之所以會瘋狂迷戀老白茶,難道不正是因為它的真實嗎?

若是弄虛作假的老白茶,不喝,也罷。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