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美股“崩盤聲”四起,投資者為何應選擇“充耳不聞”?


美股“崩盤聲”四起,投資者為何應選擇“充耳不聞”?


在過去四個月左右的時間裡,股市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它的彈性,這一點在週二再次得到了證明。

標普500指數自去年10月以來的表現

美股“崩盤聲”四起,投資者為何應選擇“充耳不聞”?

看看上面的標普500指數圖表,你會認為自10月初以來沒有壞消息。這顯然不是真的。 從令人不安的收益趨勢,到中東爆發全面戰爭的真實威脅,在其它時候,有幾件事可能會讓市場脫軌。 儘管如此,儘管美國經濟出現了足夠多的疲軟跡象,迫使美聯儲回到降息和增加流動性的軌道上,圖表看起來仍然如此。

長週末過後,交易員回到了一個壞消息到處都是的環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剛剛下調了全球和美國的經濟增長預期;根據FactSet的數據,早期發佈的收益報告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公司業績已連續第四個季度下滑;恐慌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至少有一位知名基金經理認為,這可能是造成鉅額虧損的催化劑。

綜合所有這些因素,道指期貨與上週五收盤時處於同一水平,表現非常強勁,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遠遠大於任何形式的崩盤。

在上述鏈接的採訪中,上述基金經理Paul Tudor Jones道出了所有交易員和專家目前面臨的難題。他列出了市場不應該出現的所有理由,說作為一個投資者,他會“非常緊張”,甚至直接拿1999年作比較。但他仍然表示,沒有理由放棄股票。他說,這列火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受《大空頭》(The Big Short)等書籍和電影的影響,大多數投資者認為,交易和投資的成功在於在荒野中發出理性的聲音:一個能看到別人錯誤的人。然而,那個故事之所以如此聳人聽聞,是因為它太罕見了。正如任何交易者都會告訴你的那樣,大多數過去嘗試過這種方法的人要麼是失業,要麼是資金不足。

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行動背後的邏輯越不合理,賣出股票就越不明智。如果市場對壞消息幾乎沒有反應,你能想象情況開始好轉後的漲幅嗎?

信息是明確的。對壞消息做出反應,無論新聞標題看起來多麼可怕,在現在都沒有意義。在某些情況下,這很容易,只是一個理性思考的問題。

其他因素,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黯淡的前景,以及美聯儲重新採取被視為應對1939年以來最嚴重衰退所必需的政策,則更令人擔憂。然而,投資者應該記住,老派交易員曾說過,市場可能會比你有償付能力的時間長得多,而且在市場開始注意到之前,不要理會壞消息。

本文作者:Martin Tillier,華爾街那點事/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http://www.meigush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