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是否古代的人更喜歡鄧艾而現在部分人更喜歡姜維呢?

張淑苗


首先,這個問題應該說不成立。誠然,古人重禮教,今人重實用,客觀上存在。但首先凡事無絕對。更何況,遑論三國時期,哪怕往溯春秋何嘗不是禮崩樂壞?何也?利益、場景超出了人性、禮教的承受限度,本質還是會回到實用主義上來。曹操就不是古人?

即便這個定勢真的成立,鄧艾真的就是謙謙君子?姜維就堪經世之任?也不盡然。

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鄧艾布衣出身,勤奮好學。於亂世之末,以才學為司馬氏所重,以軍功而立軍威。本該重名惜身成就一番大事業。然恃才貪功,取險急進。若敗,累及五路合力破蜀之勢,是為不知進。若勝,以偏軍之姿而弄險奪首功,是為不知退。終於埋下了破蜀而軍亂的禍根,自己也被冤殺。如此不知進退,是為君子之道乎?

姜維本是魏天水參軍事,位卑職輕。故蜀軍北進之際,為主將猜忌所棄。不得已憤而降蜀。諸葛亮驚為天人,以為國士之才,破格提拔,指定為接班人。然村夫眼光向來欠佳。劉禪還是不錯的,雖是降將且無根基,最終還是拜姜維為大將軍,節制三軍,實領蜀漢三分之一以上兵馬。但倘若姜維確有經世戡亂之能,便該看到並正視國視日微而蜀人離心的現實。軍事上以守為主,襲擾為輔。政治上合力三公,與民休息,匡扶大局。而其卻罔顧形勢,一味執行諸葛遺策,屢次北伐。軍事上空耗國力,政治上與諸葛誕等對著幹,朝局不穩,內鬥不止。若非愚鈍便是借北伐之名而行弄權之實。終致領軍屯田,形成地廣無軍守、軍眾無將領的局面。雖於危難之際疾馳勤王,然大勢去矣。觀其行,可說著著落空,件件不實。


SimpleYi


首先,這個問題的本質回答:是或者否。這個是無從去論證的,因為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古人和今人就更沒辦法去分辨了。

如果確定的問:為什麼古人喜歡鄧艾,現代部分人更喜歡姜維?我個人有些看法的,姑且一說。

最重要的一點,姜維是降將,這點無論是什麼原因而降,都是要受人詬病的。再者姜維背叛魏國已經是不忠了,又回過頭來攻打魏國,就是不義了。雖說在亂世,身不由己,但這在古代肯定是反面教材。

而在今天,很多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潛意識裡就偏向蜀國。並且姜維繼承孔明遺志九伐中原,在亡國後忍辱偷生,企圖復國的故事確實很勵志,因為是現在部分人喜歡姜維的原因。

再說鄧艾,鄧艾滅亡蜀國,已經功成名就,按理說,馬上就名留青史,而且已經快七十了,最後卻被誣陷,被殺身亡。肯定引起很多人的不平之心,自然就更偏向他。

總而言之,都是相對而言,今人也有很多習慣鄧艾的,古人也有讚頌姜維的,甚至兩者都喜歡的也有,不能一概而論。


成哥談歷史


你說的這個問題題我否認:其一:鄧艾是川中有名的,軍事人才,而姜維也一樣不杆示弱,都以軍事來做些成就當時鄧艾,名聲在外,而姜維不過是孔明指一點,一坒知識而已,所以以才能出現了姜維頓兵,也可以說,類似南泥灣的時候差不多吧他們倆,各有千秋,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可非意,重要的是,他本人的素質與才能,這才是真正的平論一個人的一生的,因素⋯自我感覺,希望各位多多指教為盼,。


用振江


老夫就不喜歡姜維,一,姜維本是魏將,在走投無路時投降了蜀國,是對本國不忠,二,姜維好戰,九伐中原拖垮蜀國。三,姜維拖垮蜀國之後又降魏,反覆無常。


薌江釣叟老林


要評論一個人,就必須有一個人公正的心,姜維和我是老鄉,讓別人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