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山遊,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山遊,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

——宋•寇準《華山》

很難想象我此刻的心情居然能夠與這位一千多年以前的北宋賢相產生了共鳴,而造成這次神交的不是別的,正是面前這巍峨高聳的西嶽華山。

華山,又名太華,為五嶽之一,因地處西方,故云“西嶽”,海拔1997米。從秦代之後的許多皇帝及文人墨客都以登頂五嶽為榮,並不吝筆墨地寫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五嶽之中,泰山之雄,嵩山之峻,恆山之幽,衡山之秀,各有特色,而華山尤以險為人稱道。

山遊,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在我國,“華山自古一條路”,早已家喻戶曉。相傳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大詩人韓愈慕名而登華山。行至蒼龍嶺時,回首看見險峻的山路,不覺膽戰心驚,自覺已不能活著爬下山,便提筆寫了一封遺書,拋下山崖。後幸被人發現,報於華陰縣令處,方才由眾衙役抬他下山,以至於到現在華山之上還有一個叫做“韓愈投書處”的景點。雖然這個故事有很大可能是虛構的,但的確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華山的險。

山遊,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對於這座聞名天下的西嶽,我也是雖身不能至,但心嚮往之久矣!平日裡一來要忙工作,二來要忙家庭,一直都沒時間一覽太華的尊榮。今年七月份,藉著兒子放暑假的機會,我們一行四人終於踏上了前往陝西的火車並在旅途的最後一天,跟隨著旅行團來到華山腳下,也算是終於了一樁人生夙願吧。

山遊,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我們上車後不久,導遊便一改之前對“兵馬俑”等景區的“三分看,七分聽”的講解模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遊華山的安全問題,“拍照不看景,看景不拍照”。一直身處平原地區的我們,之前也沒去過幾座山,對“山”的概念還停留在江南四五百米的小丘陵,至於導遊講華山的“鷂子翻身”,“長空棧道”,“天威咫尺”之類的景點,我們可以說是窮竭想象也不得要領。

雖然對於地處內陸的陝西而言,星羅棋佈的山巒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但到達景區的停車場以後,我們還是被迎面而來的威壓所震懾到了。只見三座山峰拔地而起,如同一朵盛開的蓮花花瓣一般緊緊挨在一起,那高低錯落的層次感和如同在綠海中星羅棋佈的石臺,使得整座山體看樣子比其他的山多了一種顏色,雖然很早就知道華山多懸崖絕壁,但這種色彩的參差感,還是在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美感的同時,覺察到了一絲心驚。

山遊,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我們坐著旅遊車到遊客中心,這一路上就已經驚險異常了。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和幾個大角度的轉彎讓我頭暈目眩,而公路兩側的懸崖絕壁,幽壑深谷更是讓人心驚膽戰,那近乎垂直於路面、寸草不生的黃色山崖,抬頭根本望不到頂。早年在臺灣旅遊時,就見過太魯閣峽谷壁立千仞,雄偉壯奇,而與華山比起來,太魯閣就顯得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山遊,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經過四十多分鐘盤山公路的顛簸,我們一行人終於來到了華山的半山腰——西峰索道的入口處。在那裡,我們看到了一級又一級的石階之上,矗立著一座“天威咫尺”的牌坊。再爬上數百級的臺階,就是我們旅途的中轉站——西峰索道了。這處2013年才投入運營的索道,幾乎全部建設在懸崖峭壁之上,遊人在封閉纜車內舉目四望,但見萬丈深淵,深不見底,大有“連峰去日不盈尺”之感。有些膽子較小的遊客從始至終地不敢睜開眼睛,就這麼在數百米的高空中捱了近20分鐘,然而,這還不是最驚險的地方。

山遊,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從索道下來之後,便到達了華山風景最秀美的西峰(蓮花峰,又稱玉女峰)。著名神話“劈山救母”就發生在這裡。而這裡的山體也如同被刀劈斧削一般,往往萬仞絕壁相距又窄又陡,只有咫尺之隔,再加上那呼嘯的山風,吹得人東倒西歪,站立不穩。兒子站在斧劈石下的平臺上,竟然臉色煞白,不敢踏上那狹窄的石階。不過在他爸爸和表弟的鼓舞下,雖然他還是有點害怕,但還是在我們的鼓勵之下顫顫巍巍地登上了蓮花洞,隨後又在父親的帶領下成功地登上華山最高峰——落雁峰頂。可見就算是再高再險的山峰,只要人們能夠翻越內心深處的那座名為“恐懼”的山峰,也能使險峻的山路變成風光秀麗的通途。

山遊,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山遊,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我們在峰頂上流連忘返,貪婪地享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陡然間,寇準的那首《華山》詩跳出了我的腦海,我邊看景色,邊細細品味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