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感傷年華飛逝人生苦短的《浣溪沙·春恨》《玉樓春·春恨》賞析


感傷年華飛逝人生苦短的《浣溪沙·春恨》《玉樓春·春恨》賞析



《浣溪沙·春恨》

晏殊

作品簡介

《浣溪沙·春恨》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歷來為人稱道。

感傷年華飛逝人生苦短的《浣溪沙·春恨》《玉樓春·春恨》賞析


作品原文

浣溪沙·春恨⑴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⑵,去年天氣舊亭臺⑶。夕陽西下幾時回⑷?

無可奈何花落去⑸,似曾相識燕歸來⑹。小園香徑獨徘徊⑺。

作品註釋

⑴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⑵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豔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晏詞“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⑷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麼時候回來。

⑸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⑹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後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⑺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於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作品譯文

填曲新詞品嚐一杯美酒,時令氣候亭臺池榭依舊,西下的夕陽幾時才能迴轉?無可奈何中百花再殘落,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裡徘徊。

作品鑑賞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全詞抒發了悼惜殘春之情,表達了時光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鬆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閒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於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於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衝澹,有些微微的傷感。於是詞人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複。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篇仍以融情於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都是描寫春天的,妙在對仗工整。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繫,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衝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於此詞,又用於《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裡傷春的感情勝於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詞牌簡介

浣溪沙(huàn xī shā),詞牌名之一,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於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餘種異名。

作品格律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

注:○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感傷年華飛逝人生苦短的《浣溪沙·春恨》《玉樓春·春恨》賞析


玉樓春·春恨

宋代: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譯文

在綠楊垂柳、芳草萋萋的長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侶輕易地拋下我就登程遠去。樓頭的鐘聲驚醒了五更的殘夢,心頭的離愁就像灑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無情人哪裡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惱,一寸相思愁緒竟化作了萬縷千絲。天涯地角再遠也有窮盡終了那一天,只有懷人的愁思卻是無限綿長、沒有盡期啊。

註釋

⑴玉樓春:詞牌名。又名“木蘭花”。

⑵長亭路:送別的路。長亭:古代驛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白帖》:“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⑶年少拋人:人被年少所拋棄,言人由年少變為年老。

⑷殘夢:未做完的夢。

⑸五更鐘、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時候。

⑹一寸:指愁腸。還:已經。千萬縷:千絲萬縷。比喻離恨無窮。


感傷年華飛逝人生苦短的《浣溪沙·春恨》《玉樓春·春恨》賞析


鑑賞

  悽悽的哀怨與靜靜的相思是晏殊這首詞所歌詠的主題。它不僅飽含著詞人對離愁別怨的感嘆,更婉轉地表明瞭深切的人生哲理。

  “綠楊芳草長亭路”,上片起句寫春景、別亭和去路,用以襯托人的感情。因為就是在這芳草連天、綠楊茂密的長亭外、古道邊,那年少的遊子與自己的心上人告別了。無邊的“綠楊芳草”所描繪出的一派春光春景,給離別愁怨的抒發創造了廣闊的空間。次句“年少拋人容易去”,是寫一位少年在未解離情之苦時,離別總是那樣匆忙和輕而易舉。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他深感惋惜。“容易”二字裡既有著少年對昔日的追悔,也有著他至今依舊的尋覓。“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情三月雨”二句,極寫相思之苦,哀怨之切。殘夢依稀,鐘鼓傷情;細雨迷濛,離情更苦,這正是那被拋棄的真情的悲哀。這兩句不僅有著音節對仗工整之妙,更表現了幽咽婉轉的意境之美。纏綿含蓄的輕歌低嘆,真切渾成的著意抒發,把暮春三月的細雨,五更的殘夢,樓頭離人花下的寂寞,連同所有的相思都勾連成一片,縹渺輕颺,茫茫無際。

  下片起首二句,“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強烈的對比,把那夢魂牽繞的深情寫了出來。前一句直言多情苦,並且認定這種痛苦又遠非“無情”所能代的;即使自身想得到解脫,作者的無情也只能是“多情卻似總無情”的“無情”,因此依舊無法排遣那無盡的相思之苦。“一寸還成千萬縷”,極言多情。一寸情思尚可化為千萬縷的情絲,那麼無盡的多情,會化為無數情絲。這二句欲揚先抑,故意寫出“無情”的“不似”,用以突出多情之苦。“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兩句詞是說無盡的情思天長地久,萬古長存。正像李後主所說的“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一切萬物都會有窮盡之時,而唯有那人間的真情才永無休止,永無盡頭。因而這無盡的相思,才值得永遠地歌吟。


賞析

  此詞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託了作者從有感於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後的落寞等心情生髮出來的感慨。整首詞感情真摯,情調悽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有著迷人的藝術魅力。作者抒發人生感慨時成功地使用了誇張手法,更增添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上片首句寫景,時間是綠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古道長亭,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

  “年少”句敘述臨行之際,閨女空自淚眼相看,無語凝咽,而“年少”的他卻輕易地棄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婦的“所歡”,也即“戀人”,據趙與時《賓退錄》記載,“晏叔原見蒲傳正曰:‘先君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傳正曰:‘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叔原曰:‘公謂年少為所歡乎,因公言,遂解得樂天詩兩句:欲留所歡待富貴,富貴不來所歡去。’傳正筆而悟。餘按全篇云云,蓋真謂所歡者,與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這是晏幾道為其父此詞“年少”語所作的無謂辯解。實際上,此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

  “樓頭”兩句,把思婦的思念之意生動地描繪出來,從相反方面說明“拋人去”者的薄情。白晝逝去,黑夜降臨,她轉輾反側,很久之後才悠悠進入睡鄉,但很快就被五更鐘聲驚破了殘夢,使她重又陷入無邊的失望;窗外,飄灑著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帶著離愁紛紛落下。“殘夢”和“落花”這裡都是用來曲折地抒發懷人之情,語言工緻勻稱。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稱其“婉轉纏綿,深情一往,麗而有則,耐人尋味”。

  下片用反語,先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繼而以具體比喻從反面來說明。“無情”兩句,用反語以加強語意。先說無情則無煩惱,因此多情還不如無情,從而反托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深衷:“一寸”指心,柳絲縷縷,拂水飄綿,最識離懷別苦。兩句意思是說,無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絲萬縷,蘊含著千愁萬恨。詞意來自李煜“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

  末兩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盡頭,故云“有窮時”。然而,別離之後的相思之情,卻是無窮無盡的,正所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裡通過比較來體現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對於那個薄倖年少,卻毫無埋怨之語。此詞寫閨怨,頗具婉轉流利之致,詞中不事藻飾,沒有典故,除首兩句為敘述,其餘幾句不論是用比喻,還是用反語,用誇張,都是通過白描手段反映思婦的心理活動,亦即難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感傷年華飛逝人生苦短的《浣溪沙·春恨》《玉樓春·春恨》賞析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漢族,撫州府臨川城人(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後到秘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後,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並《世說新語》。主要作品有《珠玉詞》。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寫景重其精神,賦於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他既是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還是中國詩史上的一位多產詩人。《全宋詩》中收其詩160首、殘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僅存散文53篇。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於世。世稱“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