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多爾袞真的是因為和孝莊的愛情放棄皇位的嗎?

異史氏


皇太極建立大清政權之後,並沒有在臨死之前立下遺囑,所以皇太極死後,大清內部便開始內鬥,爭奪皇位。此時31歲的多爾袞也加入代爭奪皇位的鬥爭中,但是此時的多爾袞並沒有優勢,八旗中僅僅只有兩旗支持多爾袞,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如果強制稱帝必然會得到其他人強烈反對,有可能會釀成直接衝突,造成流血事件。

於是多爾袞改變策略,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年僅六歲的福臨登基稱帝,這就是順治皇帝,不過這個六歲的小皇帝其實就是多爾袞的傀儡而已。

孝莊是皇太極的皇后,也就是順治皇帝的母親,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兒子平安度過幼年,順利坐穩皇位,對於多爾袞等人都保持著溫和態度,小心翼翼相處,以免危及到皇位。

滅了李自成農民軍之後,多爾袞被封為攝政王,權傾朝野,之後又被封為皇叔攝政王,一時間又稱為了皇帝的叔叔,朝中再也沒有可以和多爾袞相對抗的勢力。

此時的多爾袞所受的待遇和皇帝無異,並且一些大小事務都由多爾袞來決策,說多爾袞是真正的皇帝也不為過。不過之後多爾袞又被封為皇父攝政王,身份變為皇帝的父親,這個也就有了孝莊下嫁多爾袞的懸念。孝莊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爾袞,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沒有證據能夠直接證明此事是真是假。

如果說多爾袞因為喜歡孝莊而放棄爭奪皇位的話,我們也只能把它看成一段美好的愛情影視劇。多爾袞不會因為一個女人而放棄權力,而且多爾袞也不會傻到自己廢掉自己擁立的皇帝,而取而代之,如果他這麼做了,那多爾袞的下場就不是不慎落馬摔傷,重傷身亡了!


滋溜一下


多爾袞放棄皇位是因為他當時並沒有這個能力爭奪這個皇位,多爾袞只擁有他和他兄弟組在一起的三個旗的勢力,而對手紅旗有兩個旗的勢力,所以多爾袞想要靠自己的能力爭奪皇位還是不夠格的。當時的皇太極應該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豪格,而豪格所控制的勢力也非常強大,大概也有一個旗,所以在這個平衡戰略之中,多爾袞如果想做皇帝,那接下來可能發生戰爭,但是如果維持平衡,他就很有機會做攝政王。

愛心覺羅 多爾袞


所以當時多爾袞真正的對手是豪格,如果他允許豪格繼位,兩旗的地位可能會降低,與其讓強者出現,不如做一個政治的妥協。在這個妥協當中通過反覆的博弈,最終擁戴順治,他就可以得到強勢的地位了。並且對於八旗子弟來說,旗人和旗主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一個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八旗的貴族並不希望皇子繼位,因為皇長子繼位之後,皇長子的勢力會不斷的提高,而八旗的地位會逐漸的下降,所以由幼子繼位,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對於旗人來說是有優勢的。所以如果年富力強的豪格繼位,對於其他旗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最終的結果就是把豪格趕下去,由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實際上他成為了旗人的代表,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關係。

豪格


實際上孝莊和和多爾袞一直沒有發生任何其他的關係,他們之間的關係都是野史記載的,因為野史傳記非常喜歡在男女之事上大做文章。但是從本質來看,福臨實際上是被架空的,八旗則倒向了多爾袞。多爾袞在對南發動戰爭的過程當中,不斷提升自己來穩固勢力,所以福臨已經逐漸失去了權力,這也是在多爾袞死後福臨才敢對他進行報復的原因。

愛新覺羅 福臨

另外還要理解一下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多爾袞利用製造矛盾逼迫皇帝只能重用八旗勢力,故意激起了滿漢矛盾,因為八旗是皇帝的直屬勢力,所以皇帝不能使用朝臣。皇帝只能聽命於滿族而不能使用漢朝重臣,這樣一來滿朝重臣的權力就得到了保障。所以多爾袞實際上是通過滿足旗人的利益,並且在清初的時候通過各種圈地活動,使得滿人受益,大量的滿人都倒向多爾袞,使得多爾袞的地位非常穩定,直到康熙時代才有根本的扭轉。

綜上所述,表面看起來是多爾袞非常強勢的豪賭,實際上是旗人不希望旗主獲得強大。對於皇帝來說,皇帝並不一定能夠為所欲為,他也需要在內部進行博弈。在博弈的過程中,強大的皇子出現對旗人是不利的,所以旗人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從而成就了多爾袞。


男子客熱點推送


先說結論,肯定不是的。

為什麼題主有此一問,個人覺得是受了《孝莊秘史》這個電視劇的影響,覺得二人確有感情,多爾袞因此放棄篡位。雖說《孝莊秘史》的電視劇拍的挺好,但畢竟是電視劇,不能當成歷史。

多爾袞與布木布泰(孝莊名字)雖然現在被歷史學界大部分人認為確實後來有成婚的結論,但畢竟是推論,因此判定二人感情不錯,不太站得住腳,只能說二人後來走到一起也是政治聯姻。

至於,多爾袞為何在皇太極死後放棄爭奪皇位改立福臨,個人總結有以下幾點原因:

1.主要競爭對手豪格存在,豪格作為皇太極長子,對皇位自然虎視眈眈,並且他手上的兵力只是稍弱於多爾袞三兄弟,因此使得多爾袞不能使用強硬手段

2.代善等多數皇族支持豪格,或者說支持皇太極的兒子,而支持多爾袞的以其他軍中貴族為主,因此聲勢上豪格還是很高的。至於為什麼不把代善的兵力和豪格的兵力算在一起,因為代善前期肯定不會出兵幫豪格,只能大局以定後錦上添花或者兩敗俱傷後漁翁得利。這也是多爾袞三兄弟不敢開打的原因,怕代善甚至濟爾哈朗漁翁得利。

3.外敵當前,不宜內訌。很明顯,雖然蒙古當時已經沒什麼威脅了,但是明朝的關寧鐵騎還在那呢,要是自己耗子動刀窩裡反,明軍才是真的漁翁得利。

4.立福臨為帝,多爾袞為攝政王,都能接受。首先支持豪格的人主要還是支持皇太極兒子,只有豪格的真正親信才真正支持豪格。而福臨登基,豪格不能再搶攝政王,也是為了各方勢力平衡。至於同為攝政王的濟爾哈朗,因為是舒爾哈齊的兒子,並且勢力也不去多爾袞三兄弟,因此多爾袞可以壓住濟爾哈朗。

綜上,多爾袞放棄皇位,選擇攝政王。


鶺鴒在原118


清宮劇中,多爾袞留給我們十分深刻的印象——愛江山但更愛美人

歷史果真如此嗎?他是為了孝莊而放棄皇位?答案是未知的

多爾袞的確有機會染指汗位、皇位,只是他到死都沒有邁出那一步,或者說還沒等邁出那一步就死了

無論如何,多爾袞的雄才大略是毋庸置疑的,且在皇太極死後成為後金集團最有實力繼承汗位的候選人

如果沒有豪格,多爾袞能繼位嗎?

當時的八旗分兩波勢力,一波是支持皇太極後裔繼承汗位的,大約有四旗力量。另外一撥是支持多爾袞繼位的,也是四旗力量

為了避免內耗,他與豪格同時放棄繼承權,為了大權在握,第九子年僅五歲的福臨成為新大汗,並由多爾袞攝政

最終,在多爾袞與豪格的努力下,後金入關並建立大清。爭權自入關後進入白熱化,豪格無力對抗多爾袞,並最終失勢入獄。不久之後,為清軍入關立下大功的豪格暴死

而多爾袞則扶搖直上,幾乎要染指皇位。此時他已經是大清的實際統治者,只差一個皇帝的名號

從一開始的攝政王,到叔父攝政王,再到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

明眼人都知道,多爾袞這是有謀權篡位之心,但問題在於根本沒有人可以對抗多爾袞,所以縱使有反對之聲出現,也只是嘴上說說,沒有人能動的了他!

問題來了,多爾袞到底會不會篡位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沒有人知道多爾袞是否會從皇父攝政王直接變成皇上,但是所有人又很擔心這個問題。

最終,這個問題有了答案,以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結束——北狩途中多爾袞受傷並不治身亡

多爾袞死後,被追封為清成宗,算是過了一把皇帝癮

只是兩個月後,他的封號即被剝奪並被掘墓。直到乾隆年間,方才平反重新恢復其睿親王的封號

迴歸到他和大玉兒的故事,《孝莊秘史》中,他因為大玉兒的關係一直對福臨照看有佳並答應不奪其位

但實際上,此事只是以秘史的形式存在於民間,並無正史記載。但一如當年張居正跟萬曆皇帝的老媽不明不白一樣,雖然為後世所津津樂道,但始終不能下定論,也從未被承認真的存在

可事出有因,凡事沒有空穴來風之說,但真相究竟是什麼,依舊無跡可尋

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多爾袞終其一生都沒有邁出那一步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咯


置身黑白的精彩


謝@娛樂小嘰裡咕嚕 邀答。

都是騙人的不只是童話裡還有影視裡哦!歷史上的多爾袞到底怎麼樣?且聽福垊為您道來。



一言以蔽之,多爾袞淫嫂囚侄奪皇位。多爾袞之所以專橫跋扈恣意妄為除了男人雄心外就是心裡的恨。為什麼恨?他恨皇太極,他和皇太極是兄弟但不是親兄弟,更何況還有殺母奪位之仇呢?

因為他的母親阿巴亥被四大貝勒逼迫殉葬,使他未成年就喪失了母親。大妃殉葬其實就是權力之爭,努爾哈赤最愛的女人是國色天香的葉赫部東哥,可此女總騙婚而且多少部落因她而滅,終成老女,七大恨有這條,後來也有滅清朝者葉赫那拉氏的傳言。努爾哈赤就退而求其次深愛阿巴亥,阿巴亥精明賢淑,脫穎而出。為了自己和孩子她千方百計搞好一切關係,她拉攏代善,而代善不善,雖然看起來很善。為了權力他殺子殺孫殺妻,魏王李泰只是說說,他是直接幹出來。他歷史學的肯定不好哈。加上跟阿巴亥的有染,讓努爾哈赤討厭,但遠沒達到讓阿巴亥殉葬的地步。但代善卻喪失了繼承權,代善為了八王執政格局,為了自己,作為四大貝勒之首迫使阿巴亥自殺,但代善雖然活的歲數很大,但一直受皇太極打壓。但始作俑者,利益最大者是皇太極,所以他與皇太極不共戴天。多爾袞第一次爭位,落得如此下場。

阿巴亥死了,其三子並沒受到牽連。相反的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混得更好了,補償心裡吧。然而混得好能有當皇帝好?混得好能有讓母親活過來了好?多爾袞靠著軍功而不斷強化權力,他還年輕他比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他的侄子)還小三歲呢。

他熬死了皇太極,靠著三兄弟再次爭位。但豪格是長子,雖然實力比他弱但法統上更有資格。最終爭得朝堂上刀劍相向,兩敗俱傷,讓皇太極小兒子福臨撿了個大漏。



這對多爾袞是好事,但煩悶,因為爭位又失敗了,他估計又想到了第一次失敗的苦痛。這是1643年的事。他依然靠立功,消滅李自成,來鞏固並發展權勢,他成了攝政王。

他要把怨氣都撒在孤兒寡母身上,豪格也生氣啊,長子如父,肯定要保護少母幼弟。多爾袞漢名是金熊,豪格漢名是金耳垂。耳垂最終被熊吃掉 。他先多爾袞廢王,然後再立王,再尋個茬子,再廢王再囚禁起來,並死在了監獄。這就是前文所說的囚侄。這還不完,金熊還把他的妻妾通通霸佔了。

而此時的金熊如日中天,由攝政王變成皇叔攝政王,再變成皇父攝政王,朝野都知他這司馬昭之心啊。金熊大仇已報。孝莊再也不能端莊了,順治再也不順服了。可三次奪位即將成功時,他卻暴斃身亡,時年39歲。怎麼死的?誰幹的?孤兒寡母急了也是致命的。

這如同股市熊市突然瘋牛了,我想要10000點,結果9000點時,崩盤了。股神成了股鬼。死後實現了他的皇帝夢,追尊為清成宗。不久做好準備後,他們連做鬼的金熊也不放過,廢除王爵,逐出宗室,開棺掘屍。小順治怎麼能容忍淫母囚兄奪位的叔叔。嚴懲其支持者、同情者。多爾袞享受了諸葛亮的待遇。只到一百多年後的乾隆時期才稍作平反。


福垊


向敬之

多爾袞與大玉兒(電視劇給孝莊取的新名字,她在歷史上的名字為布木布泰,時為皇太極的永福宮莊妃)的愛情,眾說紛紜。有據反清人士張煌言的《建夷宮詞》和多爾袞逼封皇父攝政王,支持太后下嫁說。但是,張煌言仇清、反清,遠在離京千里之外的江南,未必不寫謗詩為反清造輿論宣傳。多爾袞想高居輔政叔王二人(濟爾哈朗與多鐸)之上,創造一個皇父攝政王的最高爵位,也是有可能的。

多爾袞在尊崇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為元妃正妻的情勢下,強娶皇帝的生母皇太后為偏房,還搶侄媳、選美人,那對太后下嫁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大清風雲》張豐毅版多爾袞、許晴版大玉兒與姜文版皇太極

多爾袞情迷莊妃不可信,但他放棄皇位卻是被迫的。

1.皇太極暴卒,沒有及時指定接班人,皇長子豪格與皇十四弟多爾袞,都是軍功卓著、威望俱高。雖然多爾袞的勢力比豪格勝過幾分,但是當時的滿洲還是比整體實力。

2.多爾袞統領的正白旗戰鬥力強,其胞弟多鐸(鑲白旗旗主)一度支持多爾袞爭位,但多鐸心裡也在打小算盤。後來,多爾袞妥協不爭,多鐸就跳出來要多爾袞支持他即位。不支持就經常掣肘。

3.滿洲八旗,多爾袞能夠掌控的只有兩白旗。而實力更強的則是皇太極生前親率的兩黃旗。兩黃旗大臣誓死力挺皇子豪格,不懼與多爾袞劍拔弩張,再加上豪格統領的正藍旗,以及濟爾哈朗所領的鑲藍旗,多爾袞佔不了上風(多鐸明裡暗裡也同濟爾哈朗、豪格來往)。

4.禮親王代善家族統率的兩紅旗,雖然兩不相幫,但聽從於太宗皇后的意見。皇后自然要保住太宗世系的帝王,所以不會支持多爾袞。

一度強勢的多爾袞,很快處於劣勢,他採取以退為進,出任攝政王,成為了不是皇帝的皇帝。


以禮觀書




“孝莊下嫁之謎”、“順治出家之謎”和“雍正即位之謎”,合稱為清宮三大迷案。

多爾袞和孝莊太后之間的故事,經過一系列影視作品的演繹,已經成為最被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和談資。甚至於,就連順治皇帝的繼位,也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有人質疑,多爾袞是因為與孝莊太后的愛情,而主動放棄了本來唾手可得的皇位。那麼,真正的歷史,果真這樣嗎?

個人認為,孝莊下嫁多爾袞,或許為真;但如果說,多爾袞為此而讓出皇位,一定為假。


關於孝莊下嫁多爾袞,雖然正史之中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民間野史多有提及。個人認為,此事是比較可信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皇太極過世時,多爾袞31歲,孝莊30歲。兩人年齡相仿,而且之前多有接觸。

二、滿人多有“兄終弟娶”或“弟終兄娶”的習俗,所以,二人的結合,並沒有太大的倫理或者道德制約。

三、在順治皇帝當政期間,史料和公文中,多有關於“皇父多爾袞”的記載和稱呼。

四、孝莊直接影響了三代帝王,可謂是威名赫赫,有大功於江山社稷。但她死後,並沒有和皇太極合葬一處。可見,她極有可能生前下嫁過多爾袞。

所以,本人認為孝莊極有可能下嫁過多爾袞。但是,如果說,多爾袞是因為與孝莊的愛情而放棄了皇位,此事斷然不會。

1643年,50歲的皇太極突然死掉了,而且沒有留下任何的遺囑,甚至是隻言片語都沒有。頓時,大清國出現了空前的政治危機,那就是,下一任皇帝該由誰當?

當時,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每人手握一旗軍隊,佔據了大清總兵力的3/8,這可是足以翻天覆地的力量。多鐸和阿濟格立即行動,積極聯絡多爾袞,力推他爭奪皇位。

但是,惦記皇位的並不只有他們,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也頗具實力和威望,暗中拉攏了三旗的軍隊支持自己。他聯絡的三旗,與多爾袞掌控的三旗兵力,形成了3:3的恐怖平衡。究竟是“立子”還是“立弟”,雙方可謂是一觸即發之勢。

這樣,八旗的人馬,就只剩下了兩旗還沒有明確表態。其中的正紅旗,由大貝勒代善統領;而鑲藍旗,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執掌。這樣,他倆就成為了“關鍵少數票”,直接影響到了大清朝的走勢。

大貝勒代善因為自己不爭氣,早就被邊緣化了,不可能成為皇位的競爭者,也不會成為發揮主導作用的力量。而鄭親王濟爾哈朗,由於自身能力和實力地位,也不會惦記皇位。他倆要做的事,只能是選誰為新帝。可是,這倆老鬼已經成精了,死活就是不變態,非得將“裝傻充楞”和“調和稀泥”進行到底。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時,多爾袞主動提出,自己退出皇位的競爭,轉而推舉孝莊的兒子福臨來繼承大位,而自己只擔任攝政王一職。為了徹底孤立豪格,多爾袞還順道拉上鄭親王濟爾哈朗一同攝政。

作為一名征戰沙場的將軍,多爾袞自然不會為了兒女情長而放棄皇位的爭奪。他選擇退而求其次,實在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因為,當時雖然出現了3:3的局面,但是,原來由皇太極直接統領的鑲黃旗和正黃旗,是八旗中戰力最強的兩旗。兩黃旗堅決擁護豪格,並不是說他有多強的能力,而是因為他是皇太極的兒子。

如果多爾袞一再堅持爭奪大位,滿清的內戰絕對不可避免,而且多爾袞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是,如果多爾袞能推舉另一位皇子的話,兩黃旗必然也能接受。在這種形勢下,福臨被推上了歷史的前臺。


這樣,滿清在波詭雲譎中,驚險的完成了新舊權力的交替,順治帝福臨橫空出世了。這其中,或許有多爾袞對孝莊的愛情因素。但是,這種因素的作用力,絕對是微乎其微的。

回答完畢!


文史不假


別說愛情,皇帝這個天下最搶手的職業,有時父母的生死都左右不了想當皇帝的人的思想,多爾袞是清朝聲名赫赫的政治家,會因為所謂愛情放棄皇位?別鬧了!

1643年8月9日,滿清皇帝皇太極毫無徵兆的在瀋陽駕崩,由於事發突然,皇太極對身後之事沒有任何安排,所以皇位的爭奪戰不可避免。主要競爭者是代善、豪格和多爾袞。


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也就是皇太極的哥哥,已年過花甲,他掌握的正紅旗、鑲紅旗經過皇太極的刻意打壓,實力已大大下降,他本人很有自知之明,也基本無心參與爭奪皇位之事,所以他明哲保身,靜觀事態的發展。

皇太極長子豪格,能爭善戰,立下了不少戰功,在滿清政府中已經享有了一定的聲望,他所掌握的兩黃旗,加上正藍旗都極力擁戴他,所以他的實力是最大的,同時由於多爾袞一手遮天,強勢跋扈,不能容人,所以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也傾向於豪格。因此豪格對繼承皇位滿懷信心。

當時由於多爾袞深得皇太極器重,掌握著朝廷的主要大權,同時憑著自己的軍事才能立功無數,在軍中有很高的威望,並且又掌握著兩白旗,還有自己的同胞兄弟、勇猛善戰的阿濟格和多鐸全力支持 自己,所以對皇位也勢在必得。


這兩個競爭最激烈的對手,各自全力籠絡其餘的力量,以求獲得更多支持,雙方氣氛也日益緊張,均劍拔弩張,嚴陣以待。

8月14日,諸王及眾大臣聚集在崇政殿,討論皇位的繼承問題,此事能否順利解決,關係著八旗的安危和整個清王朝的未來。

豪格的兩黃旗大臣急不可待,派兵包圍了崇政殿,攜帶武器闖入大殿,搶先表明立皇長子豪格為帝。但強勢勇武的多爾袞可不吃這套,以諸王尚未發表意見,大臣沒有說話的資格,斥責喝退了他們。

阿濟格、多鐸乘機建議多爾袞即位,但多爾袞見此時豪格一方氣勢洶洶,如果馬上答應勢必遭到他們的抵制,弄不好一場廝殺不可避免,所以審時度勢,沒有馬上應允。

接著又有人提出讓代善即位,代善自知難以服眾,推辭不就。此時大殿上,眾人七嘴八舌,爭論不休。豪格見狀想以退為進,於是憤然離席而去。

果然,兩黃旗的大臣們見主子離席。紛紛手握劍柄向前,齊聲說“眾人受先帝之惠,必報先帝之恩,如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願一死”。



多爾袞見狀,知道如果此時自己即位,豪格的人馬勢必發生兵變,他們的勢力強大,自己沒有把握取勝,自身安全也要受到威脅,所以現在必須做出妥協,但絕不能立豪格,因為那樣自己就沒有未來了,既然要立皇子那就找一個年幼的傀儡,自己一樣可以把持大權,為所欲為。深思熟慮後,提出了由皇太極與孝莊所生、年僅6歲的九皇子福臨繼位。

這一提議果然讓眾人無話可說,立的是皇子,兩黃旗人身份照舊,其他的諸王大臣也不想引起火拼,認為雙方各讓一步是最好的選擇,只有豪格弄巧成拙,但已無法改變結果,只能無奈同意。後來,多爾袞還是找藉口弄死了豪格,霸佔了他的福晉。

福臨,即順治皇帝,當時是一個年僅6歲的幼童,就這樣戲劇性的被扶上了皇位。這其中是否有孝莊的原因,史料沒有記載,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所謂多爾袞與孝莊的愛情是沒有實據的,甚至就是後來孝莊下嫁多爾袞之事,現在大部分學者都認為也是子虛烏有的事,所以多爾袞沒有當上皇帝,是當時形勢所迫,他沒有那麼高風亮節,能拱手相讓帝位,看看他一生的所作所為,別再抬舉他了!

多爾袞的一生,在清王朝居功至偉,但對漢族民眾百姓卻犯下無數罪行,讀者們,數一數他犯下的滔天罪惡。


歷史微點


首先,多爾袞與孝莊的事多存於野史,正史中並未有記載,因此是否是真的有帶考究。

多爾袞有兩次登位的絕佳時機,他最終都放棄了。一次是努爾哈赤死的時候,他也是有一爭之力的,但他的勢力在當時嬌弱,雖然他是努爾哈赤最疼愛的兒子,但是努爾哈赤沒有留下明確的詔書,那麼年紀尚小的他在眾多貝勒裡就是勢力較弱的。

第二次是皇太極暴斃的時候,同樣是沒有確立繼承人,這時候他在軍中的威望和勢力已經成熟了,但他仍然放棄了,更多的是從當時的時局出發。當時距離清軍入關入主中原,已經是臨門一腳了,從小跟著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的他,同樣有這樣的胸懷和宏願。如果他強行登基,也有一爭之力,可到了那個時候清軍內部必然大亂,即使後面多爾袞打贏了登基了,也失去了入關的最佳機會和狀態。

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多爾袞與孝莊之間真有貓膩,那麼他會不會放棄皇位呢?我個人覺得還是不會的。多爾袞從小跟著努爾哈赤打仗,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因此他心中的情懷並不是兒女情長為最重要的,建功立業,獲得權力才是他這樣環境下長大男子所追求的。只是一個女人,若是他先行建功立業後登上大寶,到時候再續娶了孝莊也未嘗不可。(當時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風俗)

綜合以上,純粹為了孝莊而放棄皇位是不可能的。

阿淺努力碼字,喜歡的你點贊轉發支持下;不喜歡也留下你的寶貴意見,阿淺虛心接受哦!

若淺話史


題主的題目是“多爾袞是不是為了孝莊而自願放棄皇位的”,這個問題成立的依據是“多爾袞本身對皇位有權利”。如果“多爾袞本身對皇位有權利”根本就談不上,那麼“多爾袞是不是為了孝莊而自願放棄皇位的”自然也就是痴人說夢一般的了。

所以我們這裡討論的是“多爾袞本身對皇位有權利”。

多爾袞一生面臨過兩次皇位出缺的情況,一次是太祖努爾哈赤薨逝,一次是太宗皇太極薨逝。

太祖薨逝的時候,多爾袞只有十五歲,當時他作為太祖的嫡子之一,是半旗旗主的身份。清初非嫡不能任旗主,所以也決定了側福晉、庶福晉所生的皇子基本沒有大位的繼承權。當時皇室中比較重要的嫡出後代,為正紅旗旗主代善,正白旗旗主皇太極,鑲紅旗和鑲白旗旗主則基本是代善的嫡子和皇太極的嫡子,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鑲藍旗旗主阿敏。阿濟格和多爾袞當時是正黃旗的小旗主,多鐸是鑲黃旗的小旗主。同時,根據滿洲的幼子守灶制,太祖努爾哈赤最後的半個旗的養老旗分是要留給嫡幼子多鐸的。

這樣看來,論長,多爾袞遠不如代善、皇太極、莽古爾泰等大哥哥,就算是同為大妃後裔,他也有個同母兄阿濟格,輪不到他。論幼子繼承製,他有個同母嫡出的幼弟多鐸,也輪不到他。論旗分實力,代善和皇太極不僅是整旗的旗主,其子還都是旗主,加起來每個人有一旗以上的勢力,莽古爾泰兄弟有一旗的勢力,就連嫡幼子多鐸都有一旗的勢力,而多爾袞當時只有半旗的勢力,也輪不到他。

所以說,在太祖薨逝之後,多爾袞是沒有什麼可能繼承汗王的位置的。

第二次,太宗皇太極薨逝的時候則不同。

經過了十餘年的經營,在太宗薨逝的時候,多爾袞已經從小旗主變成了大旗主,當時正紅旗旗主是代善,鑲紅旗旗主是代善之子嶽託,正白旗旗主是多爾袞,鑲白旗旗主是多鐸,正藍旗旗主是豪格,鑲藍旗旗主是濟爾哈朗。不過這時,皇太極自己還穩穩的掌握著兩黃旗,是八旗內最大的旗主。所以在議立新君的問題上,兩黃旗的大臣首先明確表示,必須立先帝(太宗)之子,兩黃旗才能服心。多爾袞以一旗旗主之力,是很難抗衡兩黃旗的實力的,何況還有正藍旗的豪格,所以“帝黨”有三旗,由拉攏了代善,在整體上佔據了主流優勢。多爾袞在此時地位雖然上升了不少,但是還無法對抗這種主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