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為何唐代時期民族工藝金銀器杯類,深受外來因素的影響?

金銀器皿是歷史上舉足輕重的歷史文物,我國最早出土的金銀文物是商朝,但是直到唐朝才大量的湧現。由於唐朝包容開放,國富民強同時在對外關係上也採取積極地態度。於是許多西域的胡人

,比如粟特人,波斯人等其他民族都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長安。他們為長安帶來了世界各地的工藝製品,文化,宗教。而唐太宗則自詡為“天可汗”,以展示自己開放的態度。

一、融合與創造

唐代時期金銀器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與大量西域人湧入長安是密不可分的。唐代金銀器精緻繁複,可以肯定當時他們已經掌握了鎏金,焊接,成型,打蠟等多項公益。當時也已經可以熟練使用錘擊成型方法,而這種方法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在西亞地區出現。唐代的工匠正是使用此種方法才可以製作出造型精美的金銀器物。

1、 西域工藝進長安


為何唐代時期民族工藝金銀器杯類,深受外來因素的影響?

八尺胡瓶

李世民“自古皆貴中華,賤夷蠻,唯獨朕獨愛如一之”自此之後諸多西域部落和蕃梆紛紛派出使者覲見天可汗。他們帶來了粟特和薩珊的精美工藝品,使唐代吸納了很多西亞和中亞文化。並且連金銀器物的錘鍊方式,樣式乃至文化一同帶了過去,所以唐朝畫風突變,在金銀器物中出現了西域的影子。

比如唐朝出土的八尺胡瓶,九環高瓶還有高腳杯都流露出濃郁的西域風格,在這裡體現了他們的社會意識文化背景還有歷史內涵。所以此時唐朝與粟特,還有薩珊,以及東羅馬的文化進行了加工工藝,工序製作以及造型的積極融合。在製作自己金銀器的同時還有添加了異域風情,同時又運用西域鎏金和錘喋技法。讓中國的金銀器製作一改以往風格,日臻成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金銀器的製作從此成為唐朝舉足輕重的工藝部門,王公貴族都喜歡把玩金銀器並且以擁有精美的金銀器為榮。從薩珊王朝引進的模衝技術,此刻就發揮了很大的用途。這種技術就是在器物的表層用事先制好的模具進行按壓,再配以切割,衝焊,打磨等繁雜的工藝以形成優雅的花紋圖案。

在融合了西域技術之後,唐朝的金銀器皿在實用的用途上又加強了其自身的觀賞性。金銀相繞,熠熠生輝,既有雍容的尊貴感又飽含旖旎的觀賞性。這時候的金銀器不僅紋飾凸顯,而且整體效果極強。正是因為西域技術的引人,才能使得古中國工藝美術製品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上一臺階。

2、中西文化的碰撞

除了在製作工藝上與西域技法融會貫通,同時在金銀器物的造型方面也能看見許多異域元素。比如龜茲文化,波斯文化以及拜占庭文明,他們漂洋過海,都在大唐的金銀器物中閃閃發光。

為何唐代時期民族工藝金銀器杯類,深受外來因素的影響?

仿粟特帶把杯

粟特人生活在我國新疆西北部,他們在世界各地販賣貨物同時在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傳遞中佔有重要地位。他們不但頭腦靈活,而且動手能力也很強,把自己的金銀器帶過來的同時也將技術留在了中華大地。粟特引以為傲的帶把杯一直是唐代金銀器的主流之一。

現在出土的唐代帶把杯中,主要分為兩種風格。一種是直接由粟特人帶來的,另一種是粟特文化融合了大唐文化的產物也就是仿粟特帶把杯。在西安出土的金銀帶把杯中上,圓環纏繞的杯把手和胡人頭像就流露出濃濃的粟特風格,但是它捨棄了粟特風格的指墊,主體也變為唐風唐韻的碗形和散花形。不難看出了兩地文化之間交融之後,唐朝又加入了自己的風格。猛然一看覺得是外國器物,仔細一瞅原來還是我大唐之物。

薩珊王朝即今天的伊朗地區,它隸屬於曾經的波斯帝國,以高超的金銀手工藝聞名遐邇。在被強大的大食帝國吞滅之後,不少難民紛紛前往之前與之通商往來頻繁的大唐帝國。所以其頂尖的金銀手工技術便一道進入中原,直接的參與了唐朝金銀器物的製作。比如著名的“金銀長杯”就是唐朝工匠對薩珊式金銀器模仿與改造後的產物。

他們去除了薩珊九曲長杯的楞線,使其更加符合國人的審美。自此,多曲長杯在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演變之後在中唐時期已然成為完完全全的中國式金銀器。

為何唐代時期民族工藝金銀器杯類,深受外來因素的影響?

唐朝金器

嚴格意義上講,外來金銀器物的實用性是遠遠低於其觀賞性,但是經過唐代工匠的不斷改在使其與自己的文化不斷的結合,終於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風格

。而且在不斷仿造和改進的過程中,他們已經完全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金銀器手工技法。所以唐朝出現了許多造型優美但偏向西域化的精美金銀器,這也是唐朝開放包容的結果,最終徹底的同化了其他民族,此過程也正是我中華文化包容並濟,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過程。

二、金銀器外來化分期論

“弦吟玉柱品,酒透金盃熱”唐代的金銀器發展階段大體上可以分為三期,這也是與各時期的政治人物與外交政策息息相關的。目前大家認可的時段分別是李淵至李隆基前期,也就是公元八世紀早期,而中期則為公元八世紀末到九世紀初期,第三期則是唐朝末期即湯顯宗時期至唐代覆滅。

1、出現萌芽

作為唐代金銀器發展的開端,唐高祖和唐太宗的開放政策起到了很大的功勞。在出土的唐初將軍墓中發現了十一件金器和十九件銀器。雖然很多水平不高,但是在其中卻發現了西域產的高足杯。

這表明了雖然此時已與西域產生密切關係,但是隻有其成品卻未掌握其鍛造技術。不難發現,此時的中西交流還是停留在基本的以物易物階段。

為何唐代時期民族工藝金銀器杯類,深受外來因素的影響?

何家村寶藏

2、不斷髮展

而到了第二期,唐朝金銀器製造技術已經完全成熟。雖然在造型上還有些西域文化殘留,但是已然開始步入獨立化發展之進程

。比如今年大火的歷史劇《長安十二時辰》中,提到何家村寶藏。它是確實存在的,就是我國近代出土的位於西安的何家村窖藏。從裡邊出土的一千多件金銀器物可謂是唐代乃至整個中華文明金銀手工製品的代表。

3、去西域化

從其中的鴛鴦蓮瓣紋金碗中,可以看出此時金銀器的製作工藝已經結合了粟特和薩珊的技術。而其中還出土了大量的薩珊金幣,拜占庭金幣所以在唐玄宗時期金銀器製作工藝已經達到了完全成熟的階段。並且還做到了與其他民族文化技術方面的相互結合。

在安史之亂之後,經濟中心南移而且早已經切斷了對外聯繫。所以這個時候的金銀器物已經完全的中國化,而且其技術也被更多的南方人所掌握。他們用西域技術製造出完全屬於中國的金銀器物。這使得金銀器物由貴族觀賞性逐漸的向民間實用性過渡。

可以說中國的金銀器物在唐朝發展,是開放包容的結果。

但是我國能工巧匠總是可以自強不息,一步步將異國文化完全成為自己的技術。金銀器在唐朝得到的發展是其他歷史時期所前所未有的,盛唐文化對整個民族的發展和歷史進程之影響也是深遠而巨大的。

為何唐代時期民族工藝金銀器杯類,深受外來因素的影響?

鴛鴦蓮瓣紋金碗

三、影響深遠的外來化元素

在西域文化的影響下,大唐出產了許多精美的金銀器物,很多器皿即使用今天的技術也難以造出。而且西域的元素進入中國後,二者摩擦出了燦爛的火花,製造出了許多令人嘖嘖稱歎的藝術瑰寶。

比如令人稱奇的立鳥紋路,它是波斯獨有的紋理造型。而出土的北宋時期的金銀器物中立鳥銜花、長授帶和方形紋樣顯然是受到了薩珊波斯的影響。但是,不同於薩珊的直立僵硬,出土的立鳥紋都婀娜多姿,造型婉轉生動,到後來更是加入了中國人喜歡的成雙成對鴛鴦形象。這就是在繼承了波斯文化後添加自己的元素,形成的自己的獨特風格。

文化的流動往往是雙向性的,正是由於我國工匠博採眾長,善於學習之精神大唐文化才能成為歷史之瑰寶,也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唐朝的金銀器物影響年代非常久遠,一直到元朝金銀器物上還能看見唐朝的影子。

為何唐代時期民族工藝金銀器杯類,深受外來因素的影響?

雲紋鎏金碗

四、結語

唐朝因為兼容幷蓄,所以在金銀器製造方面才能得到如此之發展。這既映證了文化在中華大地相互交融之過程,也體現了其他民族文化對本民族的影響力度可以改變根深蒂固的觀念並注入新的血液。由此可見,一個民族要想得到發展,都不能故步自封,閉門造車。在民族發展的進程中,唐朝金銀器工藝得到發展這只是表面的其內在含義是展現了一個開放包容並積極吸收先進文化的大國精神。

參考文獻:

1、《隋唐工藝美術史》

2、《舞馬銜杯銀虎》

3、《考古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