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陳憧,現居於成都,曾進修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中國畫研修班,早年師承於黃純堯、李文信國畫大師,後隨張大千弟子王永年先生習畫,系張大千再傳弟子。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四川分會會員、成都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名人檔案組委會會員、成都市當代工筆畫研究會會員、成華區美術家協會理事,成都錦江金暉書畫院副院長,四川巴蜀書畫院理事,四川東方張大千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四川名人協會會員,四川海峽兩岸養生促進會會員,四川采芹藝術研究院院士,臺灣藝術聯誼會特聘畫家。 其作品被中國郵政珍藏版限量發行,還多次參加全國級藝術大賽,全國巡迴展及個人展覽,先後被授予《當代傑出書畫藝術家》《21世紀中國百傑書畫家》等榮譽稱號,其作品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被多家博物館和美術館、及海內外企業和個人收藏。

【作品欣賞】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在陳憧的理解,藝術是享受自由的快樂,它不是事業,只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我喜歡身在畫室裡,白紙對我很重要,它是我展翅飛翔的藍天,是我乘風破浪的海洋,是我策馬馳騁的草原,是我養息身心的家園,所以我覺得很幸福。”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在通向藝術的道路上,他一路走來,曾經困惑過,也迷茫與失落過,恰恰是藝術讓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每次繪畫的時候都會心無旁騖,以情運筆,用心營造,把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愛戀和對人生深刻的體會傾斜於筆端,描繪出巴山蜀水的滋潤與靈秀,讓人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陳憧生於七十年代,出生在川北廣元,蒼山溪水故名為蒼溪,鬱郁蒼蒼靈山秀水,那一片萬物蔥鬱、蒼翠欲滴的青山孕育了我。在他青春年少的時候,愛好很廣泛,痴迷於繪畫,,還有音樂與樂器。他曾經有那麼一段浪漫情懷,“長大後背著吉他,成為一個流浪歌手;要麼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成為一名職業畫家。”兒時的愛好,也不知道有何臨摹的範本,被人丟棄的煙盒,上面精美的圖案,讓我迷戀的如痴如醉,不斷的收藏,舉一反三的 臨摹,還有讀書課本的配圖與連環畫都成了我學習的資料。正是這樣對繪畫的痴迷,潛意識裡把我的人生軌跡悄然地導向“藝術”。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九十年代初,陳憧因為工作之故來到成都,之後便迅速感知到了大都市濃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的氛圍。早年的時候,每當自己逢年過節休假的時候,文化公園、百花潭公園、杜甫草堂、藝術城等……諸多的畫廊,都留下他的足跡與身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陳憧偶遇現在的良師益友駱國彬先生,成為我藝術的領路人。由駱國彬的引薦,他得以受教於翰林藝術學院,師承於黃純堯、李文信、王永年大師等藝術名家的教誨與指點,繪畫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要畫好山水必須得腳踏實地從最基礎入手。”在老師的知道下,陳憧認真地研究起了《芥子園》,並對《芥子園》有了深刻的認識。“它看似簡單但卻包含了這個藝術門類及其豐富的內涵,每一次的臨習都會給人新的啟發,都會有新的收穫。”陳憧說,“我以為《芥子園》實際上是在解決山水造形的問題,它看似簡單的線,其實是暗示了山水內在的結構,線的主次和疏密都是在為結構服務的,只有把內在結構學習透徹了才能舉一反三,隨勢生髮,才能做到胸有丘壑,明白了這一點才算是進入了山水畫的門檻。”而後,陳憧又對四王、八大、石濤,以至唐宋元明清名家之作都下過苦功夫學習與臨摹,發揚與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希望在這些經典名跡中找到帶規律性的東西,為我所用,使我的山水畫裡有明晰的傳承而又有自己的感知與理解。”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這些年來,在繪畫的時候,他也在有意無意地融入一些自己的感受,從具體的樹、石、房屋的畫法,到畫面的構圖和氣韻我都在努力地營造自己個人的藝術語言與特點,希望使之呈現出具有自己風貌的山水形態來。“比如樹:我的樹其實就是來自於《芥子園》,只是把《芥子園》的樹重新進行了組織,以曲為主以直為輔,兩株三株相映成趣並有意的簡化,使之更符號化更個性化,樹葉則完全是《芥子園》葉子的重新組織。又比如房屋,我更多的是把房屋看成畫面中的有機部分,只取其勢不重其形,高矮相映長短相形即可,而在門、窗等地方則用自己的手法表現之。山石的法則遵循傳統,只是在山的下半部分和山角強化折帶皺法,既表現了山石的質感又表達了個人的感受。”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陳憧畫中的蜀中山水從總體的風貌上來講我希望呈現出的是靈秀、滋潤、清澈的南方山水,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他的畫風雖色彩豐富,但雅而不俗,清新、明快。他既傳承了張大千先生弟子王永年先生的畫技,發揚了張大千先生青綠山水以及潑墨潑彩的長處;也學到了他們身上閃光點,即人品和思想。“學畫首先要先學做人嘛,人品即是畫品。”陳憧認為,作為搞藝術的人,要意識到自己的使命感,即要有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責任,還要有一種奉獻精神。他在金暉書畫院所創辦的公益老年大學裡以及在倪家橋社區及其至社會,“情繫暮歲夕陽暖,關愛老人心更紅”送文化到社區的活動中,常常給學生愛心傳遞,人人都要有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人人都要為社會和家庭的和諧貢獻一份的力量。“人活著要尋求一種精神境界,來體現自身的價值,藝術家更應如此。”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這些年,陳憧一路走來,可能只算取得了一點點卑微的成績,但他始終堅信,學無止境,未來之路還很長,需要畢生的時間去追求。“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很多,需不斷進修和充電。”陳憧說,人人都想成為藝術大家,可追求過的人才知道,這條路是充滿著坎坷和艱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要做的就是堅定自己的藝術理想,“不管未來怎樣,既然選擇了遠方,便會風雨兼程。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藝無止境丨山水畫家陳憧--畫融書神 書涵畫境 書畫同源 相得益彰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陳憧說,他夠不上仁者也非智者,但多年的山水畫研習使自己的內心確實得到了撫慰,“心靈在與山水的對話中變得更加沉靜,面對大自然中的青山綠水,我作為一個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者而倍感自豪,當我用畫筆將自己對自然的感受表達在紙面上的時候,我體會到了內心的那份愉悅和成就感。”與書畫結緣是他人生的幸事,與之相伴讓其生命充滿活力也更具有意義。“藝無止境,前面的路任重而道遠,但我會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