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吳鎮(1280—1354),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書,後從柳天驥研習“天人性命之學”,遂隱居,以賣卜為生。吳鎮非常愛梅,家室四周遍植梅樹,取齋名“梅花庵”。因居處有橡林,故書齋又名“橡室”。擅畫山水、墨竹、梅花。與黃公望、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精書法,工詩文。繪畫題材多為漁父、古木、竹石之類,有清曠野逸之趣。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取馬遠、夏圭,而又獨出機杼,以雄強筆法輔以豐富墨法,自有一種蒼茫沉鬱、古厚純樸之氣。善於用墨,淋漓雄厚,乾溼筆互用,尤擅帶溼點苔。水墨蒼莽,淋漓雄厚,為元人之冠。精寫竹,師李衎,晚年則專寫墨竹。墨竹宗文同,格調簡率遒勁,為文同後又一大家。兼工墨花,亦能寫真。書法能結合王羲之和懷素之長而自具面目。每作畫往往題詩文於其上,或行或草,墨沈淋漓,詩、書、畫相映成趣,時人號為“三絕”。其畫風對明清山水畫的發展,有較大影響。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元 吳鎮 松石圖 紙本墨筆 122.44x46cm 上海博物館藏

作品鑑賞

元代繪畫中,文人畫佔據畫壇主流。因元代未設畫院,除少數專業畫家直接服務於宮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畫家和在野的文人畫家。他們的創作比較自由,多表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大量出現,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減少。作品強調文學性和筆墨韻味,重視以書法用筆入畫和詩、書、畫的三結合。在創作思想上繼承北宋末年文同、蘇軾、米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以貌求神,以簡逸為上,追求古意和士氣,重視主觀意興的抒發。與宋代院體畫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徑庭,形成鮮明的時代風貌,也有力地推動了後世文人畫的蓬勃發展。在元代短短90餘年內,畫壇名家輩出,其中以趙孟頫、錢選、高克恭、王淵等和號稱元四家的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最負盛名。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松石圖》凸現在視野中心的只是一棵松樹,然而他畫的不是直立挺拔的蒼松,而是一株幹如彎弓,枝幹倒長的怪松,它巍然挺立,雄視萬物,表現出一種世俗難以羈絆、常人難以匹敵的氣慨。它的孤傲、不同凡俗正是吳鎮抗懷孤德個性的自喻。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局文物鑑定資格審核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楊臣彬,徐邦達先生入室大弟子,精擅古書畫鑑定。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民間收藏中發現吳鎮《松石圖》。《松石圖》名款為“梅花道人墨戲”,鈴印“梅花庵”、“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系清宮舊藏之物。一古松的枝杆橫臥上方,松下有湖石水草,構圖呈上下兩段,留出大片空白,各自為陣且互有聯繫。用濃墨在樹石上點苔,濃重厚密。樹石用筆倔強剛勁而不張揚外露,多用中鋒,沉著老到,得古松蒼勁之質,古松雖老,但無枯澀之感,幹淡的用筆不失腴潤,墨法鮮活,鮮嫩的水草和斑駁粗重的古松形成鮮明對比。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元 吳鎮《松石圖》軸高清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