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怎麼看待主持人用方言主持節目?

袁思怡


國家普及普通話已經好多年,會說普通話已經成為了人們必備能力,這是順應中國時代發展的需要,從這個方面說的話,電視臺作為媒介,節目中主持人不說普通話,似乎不是很合理。

但是,國家尊重各民族各地區的地方特色文化傳統,並鼓勵繼承發揚光大。所以,主要面向地方觀眾的地方臺,或者為了展示地方特色,地方韻味的節目,用方言似乎更有優勢。

而作為觀眾,我們已經習慣了普通話的電視節目,偶爾看見一些富有地方韻味的節目,會讓我們耳目一新,或許會讓我們會心一笑。這也不挺好嗎?

綜上所述,電視臺可以用方言,但哪檔節目?哪個時間段?以及方言節目和普通話節目所佔的比例等等,都要計劃周詳。


慕緣觀點慧


個人感覺,支持人用方言主持節目,是值得提倡和保留的。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地方最具特色的,最獨一無二的,除了人文歷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方言。

它就像一個DNA編碼一樣,深入骨髓,融入血液。

能把人最快速用區分開來的是方言,不說普通話,只要你一張嘴,就能判斷你是哪裡的人,有什麼地方所特有的人群特質。

主持人用方言主持節目,更是對方言的傳承和推廣,這個和全國提倡使用普通話不矛盾。

方言往往能表達出普通話無法表達的地方神韻。換一句話說,就是能用方言表達的靈動,用普通話不會那麼貼切。節目中,用方言會讓聽的人覺得貼心,有歸宿感。

記得上次有個報道說,上海幼兒園已經開設了方言課。就是為了保留方言的神韻,保留這個千百年來形成的,最具地域特色的活化石。

這一舉動,受到很多學生家長追捧。有的家長甚至因為有方言課,捨近求遠讓孩子入園學習。

作為大都市的上海這是開了一個好頭,用實際行動保護方言,傳播方言。讓方言從娃娃開始,重新普及。

科普一下,方言是怎麼形成的:

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

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屬於社會、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例如長期的小農經濟、社會的分裂割據、人口的遷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屬於語言本身的因素,如語言發展的不平衡,不同語言之間的相互牴觸、相互影響等。

我國幅員遼闊,從南到北,方言差異很大。各地方言都獨具特色。

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最為突出。

各個地方的方並不互通,南方人也許能聽懂北方話,北方人聽不懂南方話很有可能。特別閩南話,客家話更是自成一體,很多人聽到猶如天書一般。

所以,正因為方言的獨特性,趣味性,在漢語體系裡猶如百花齊放,更應該保留、傳承、傳播。





雲海白


第一,主持人用方言主持節目並非他們的本意,他們也沒有這個權利,而是電視臺的負責人安排的。

第二,一般用方言主持節目的,都是當地的電視臺,主要觀看對象也是當地的人,他們能聽得懂就好了。

第三,用方言來主持節目,能拉進與觀眾的熟悉感和親切感,讓觀眾對這個電視臺有好感,願意看這個臺。

第四,讓人有種眼前一亮的即視感,對於現在一成不變的標準普通話,人們早已聽膩了,突然來點不一樣的,人們會好奇,會覺得有意思,跟何況是自己本地的方言。

ps:以上都是個人觀點哦🙃🙃🙃




莫大仙人


1.吸引本地收視群體

由於方言類節目一般都具有較為明確的收視群體,因此對於方言的使用,能夠使得這些本地的收視群體擁有較大的觀看興趣,再加上對於本地生活事件以及新聞的報道等,就很容易增加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並且能夠擁有較為穩定的收視率。另外,主持人對於方言的使用能夠使得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群體能夠享受到觀看節目的樂趣,因此在吸引本地收視群體的作用上,主持人對於方言的使用是有很大的正面效果的。

2.傳承傳統地域文化

我國幅員遼闊,在很多地方甚至存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現象,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和南方山區,這些地方的方言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載體,有很多都是沒有文本記載的,因此對於這些方言的保存主要還是依靠於口口相傳,因此主持人在節目中對於方言的使用,還具有一定的文化保護作用。

3.人文關懷的具體呈現

人文關懷是一種應該要內化在事物發展表面的,對於電視節目的製作來說,就是要在製作節目的時候,想觀眾所想,對於他們所希望看到和聽到的事物要不斷的進行挖掘,這就是一種人文關懷的具體呈現。對於電視節目的本土觀眾來說,他們在觀看到本地區的節目的時候,希望能看到更多有關於本地的新聞,也希望能夠聽到更多的生活化的方言的使用,這也是方言節目在和其他節目進行競爭時候的有力武器。

(2)負面效果

1.限制收視群體的擴展

很多的電視節目在進行製作的時候,一旦出現主持人在節目中使用大量的方言甚至是完全使用方言來進行節目製作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這個節目收視群體主要集中在哪些區域,對於河北省的人來說應該不會選擇去看一個閩南語播報的完全聽不懂的節目,同樣的道理,不同區域的電視節目之間由於方言使用的不同,就很難形成橫向的發展,難以在其他不使用這個方言的地方進行推廣,因此這樣急救嚴重的限制了收視群體的擴展。

2.內容容易走向三俗

首先,主持人在使用方言的時候,會選擇自己的措辭,方言來自於民間,跟民間生活緊密相連,並不如普通話工整規範,所以既會有凝練、智慧的語言,也會有低俗不堪的語言,而有些節目為了吸引觀眾,主持人津津樂道並刻意模仿的恰恰是後者,會造成內容簡單、評論膚淺的負面影響。很多的方言節目缺乏高雅的節目內容,更多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家長裡短的事。故有些方言節目慢慢會趨於流俗,顯得低俗化。


追趕太陽的薩摩


在很多地方城市,節目主持人用方言主持節目並不少見,並且大受歡迎的現象日益普遍。

在電視廣播節目中大肆使用方言,這似乎與人們對節目主持人的傳統印象完全不同。尤其在地方電臺和電視臺,節目主持人運用方言主持,更加貼近地區的審美情趣,激發了節目的活力,刺激了節目的收視率,甚至引發了全國性的“方言熱”現象。

但就像任何事物都會有正反兩個方面一樣,方言主持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主持人在節目中應該如何合理的運用方言,揚長避短,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豬老三的volg


普通話是國家法定的通用語言,普通話方便人民交流的同時,也代表著人民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方言是區域或族群的溝通語言,代表著對本土區域、本土族群的認同。

當人民對本土區域、本土族群的認同接近或超過對國家的認同時,就會出現區域的對抗、族群的對立,出現內鬥、內耗,海外敵對勢力也會趁機制造戰爭和分裂,以達到他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我反對主持人用方言主持節目。


我愛紅魚兒


這個有什麼稀奇的 只要組織風格好 能調動氣氛!是專業的主持人 能說到重點做到重點 把節目效果發揮出來 都可以的啊!老一輩領導人都還不是用方言走遍世界各地,開國大典的方言你忘記了嗎?人們通常在乎的沒有那麼多硬性的規定只要效果好 有氣氛 能突出就行了


明明就是我


這個怎麼看呢,首先,肯定是為了節目效果,為了營造活躍的節目氛圍。第二,主持人所在節目應該不是全國觀眾,因為方言受眾一般都是當地人為多,還有其他極少部分了解該方言並且喜歡此節目的人。第三,其實不管主持人用什麼語言,只要有特色,能把節目主持的觀眾喜歡就可以,比如之前華少主持的語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