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奇葩說》節目?

郭暉


當初,我是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補課”的《奇葩說》第一季,感覺酣暢淋漓,醍醐灌頂,從此入坑成為了《奇葩說》的忠實粉絲。


2014年首播,《奇葩說》經過5季的洗禮,從第一季的爆紅,到第5季的口碑和收視雙雙滑坡。觀眾在成長,口味在變化。連老奇葩肖驍也直言:“怕自己的進步趕不上觀眾的進步”。

老綜藝節目們都紛紛逃不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魔咒:死於創新不夠,審美疲勞。


珠玉在前,所以《奇葩說》第6季,壓力山大。

開播前,粉絲們翹首以待,但同時也替它擔心,擔心它可能晚節不保。

然而,《奇葩說》第6季以8.6分的高分(豆瓣評分)迴歸,懸著的心終於放下。有的老奇葩離開了,有的老奇葩依然堅守,而且進步有目共睹,新奇葩實力不凡,讓人刮目相看。一開局就上演1對1的“神仙打架”和車輪式“開槓”淘汰。新賽制更刺激更考驗實力,但節目調性和風格都沒變,所以口碑回升,熱度不減。


馬東曾經把《奇葩說》定義為一檔“嚴肅”的語言類節目,其實“嚴肅”是反話。


可以說,這是一檔有內涵的“吵架”節目:對於同一問題,正反截然不同的兩個觀點,辯手們用縝密的邏輯和過人的口才,把社會的多樣性直觀的展示在我們面前。它不沉悶不說教,它的金句和段子精彩紛呈,讓我們在歡笑過後引發深思。



我喜歡《奇葩說》,因為它比語言類節目多了熱鬧與互動,又比綜藝節目多了沉澱與反思。 看《奇葩說》,我覺得自己真的“博學”了。


大河小魚HQ


最早接觸《奇葩說》是在第四季,其實並不算早,然後追了第五季,然後從頭補習了前三季,怎麼說呢。更喜歡前期的形式,更素人更真實。馬上第六季要上了,看了官宣的陣容,一大半的老面孔,感覺不再是思維碰撞,更像是那幾個老人在做作業。就像邱晨說的,你們是來參加比賽的,我是來上班的。第六季了,走了六年了。馬東,帶領著團隊一直向前,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固化,當奇葩不再奇葩,那麼奇葩說還有必要嘛?

還是很喜歡,很感激這個節目,認識了楊奇涵,認識了陳銘,認識了馬薇薇,但是記住了姜思達,記住了席瑞,可惜的是,姜思達離開了,席瑞雖然還在,但已不再是那個漢服少年了。

有種物似人非的感覺,選手固化,雖然是個辯論節目,但當選手都被固化,走向專業的辯論的基因的時候,是不是偏離了奇葩的本質?

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騳虤職場說


看過奇葩說的誰能不查資料就能列舉出他們的一道或幾道辯題,你喜歡角色的角度,和你自身對這個命題的看法,其中的影響和意義。

我個人全部看過,很爽啊,很快樂,但看完之後就不在記得他們說過什麼。


奇愛看電影娛樂


讓大家聽到不同的人生感悟,處事哲學,還有就是辯手風趣幽默,傅首爾真的很搞笑,那個語速,那個結巴的搖滾歌手叫啥來著,胖胖的顏如晶,眼袋mm馬,廣告說的真好


兩隻大花貓


挺好,讓觀眾看到不同的觀點,差異的文化,多彩的世界,甚至有方法論,能夠學習到如何應對自身狀況,最重要的是傳播有用的知識和正能量!


青島阿宋


不同思想的碰撞,不同的表達方式,看過之後,對有些事情有些思考,就是最重要的


寶寶chang


讓人產生共鳴,碰撞出新的火花。對未知的事情也有了一定價值觀的樹立。


L是Zoe


我覺得奇葩說是一檔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讓觀眾得到啟發和感動的高質量辯論節目。

很多人覺得奇葩說作為一個辯論節目,卻並不遵守辯論節目的規則,經常不按照牌理出牌,以感情判斷輸贏,讓節目看起來一點都不正規,失去了辯論的意義,但我卻覺得恰恰相反,奇葩說的精彩之處,正是因為他不按照牌理出牌。

奇葩說的這個節目名字其實就告訴了觀眾,這不會是一個正規的節目,本身走的就是奇葩路線,而且如果要看辯論的話,完全可以去看正規的比賽和那些正規的節目,已經有太多了。奇葩說的根本是用生活中的眼光,生活中的思想,告訴我們普通人的想法,而並不是用理論去取勝,我覺得這正是他吸引我的地方,而且五季看下來我們就能看出他緊跟當前社會話題,可見用心良苦,所以說這是一檔非常有質量的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