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唐詩三百首》最美的一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一直覺得浙江的若耶溪很美,它的美不僅在於山水風光,跟在於它所蘊含的人文意義。

傳說當年西施便是在此浣紗,想來“沉魚”的故事也是在此地發生的。

後來無數文人都曾泛舟若耶溪,寫下美的令人心醉的詩篇。

例如南朝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將若耶溪的幽靜寫到了極致;還有李白的“若耶溪傍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他寫的是溪畔採蓮女嬉戲的旖旎美景,令人心嚮往之;還有陸游的“九月霜風吹客衣,溪頭紅葉傍人飛”,雖是寒霜時節,可是溪畔的落葉依然美的令人心醉……

而在這些描寫若耶溪詩詞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綦毋潛的《春泛若耶溪》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而且這首詩還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最美的一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綦毋潛是盛唐時期的山水田園詩人,和王維、孟浩然、高適等大詩人都曾來往。

尤其是王維,曾為了安慰落榜的綦毋潛,寫下一首絕唱《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真摯的情感打動了無數人。

我第一次知道綦毋潛這個詩人,正是通過王維的這首詩。

當時就想綦毋潛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竟能讓佛性的王維如此真情流露。

後來讀了他的一些詩作後發現,他的詩風和王維很像。

《全唐詩》收錄了大概首詩歌,大多是關於山水隱逸的,後世評價他“清回撥俗處,故是摩詰一路人”

所以兩人能夠成為知己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這首《春泛若耶溪》是他的代表作,寫出了“靜”的最高境界,美得令人心醉。

《唐詩三百首》最美的一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開頭的“幽意”二字便是詩眼所在。

這兩句不僅寫出了若耶溪周圍環境的靜謐,更是詩人內心的真實寫照,當時的他就是抱著這樣一種閒適放任、隨遇而安的心情泛舟若耶溪。

而輕舟盪漾的他看到了什麼呢?

傍晚的柔風輕輕地吹拂著,他的小舟任憑輕風吹送,慢慢地進入了百花夾岸的溪口。

眼前桃花紛飛,落英繽紛的一幕,多麼像當年武陵人進入桃花源,所以可想而知,當時詩人的心情是有多愉快。

他陶醉在這幽美的景色中,不知不覺,夜幕降臨了。

而他的小舟也轉進了西山的峽谷,那裡的美景更令他心曠神怡,他不由自主地抬頭望著天上的南鬥,放飛思緒。

《唐詩三百首》最美的一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漸漸地,夜更深了,一輪明月悄悄地掛在了天邊。

月光下,只見遠處的潭底不知何時升起了溶溶的煙霧。

水霧渺茫的潭煙,讓他彷彿置身於夢境中。

夜深月沉,小舟緩緩地向前行進,林中的月亮伴著兩岸的樹木,不停地後退,這樣寂靜迷濛之景,不禁讓詩人發出了“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的感慨。

既然世事複雜瀰漫,那麼還不如做一個持竿垂釣的隱者,樂的逍遙自在。

為什麼詩人會有這樣的感慨?這和當時的背景是分不開的。

《唐詩三百首》最美的一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綦毋潛寫這首詩時,正逢安史之亂爆發。

我們也知道唐玄宗前期是何等的繁榮,可是戰亂爆發後,又是何等地淒涼蕭瑟。

很多詩人都被這場戰亂波及,包括杜甫、王維等等。

誰能想到盛世之下竟然隱藏著這樣的憂患?所以詩人才會感慨“瀰漫”。

而在戰亂爆發後,詩人便隱遁江湖,這首詩正是表明了他“歸隱”的心跡。

全詩美得令人心醉,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寫出了“靜”的最高境界,這樣幽靜之景怎能不令人嚮往。

《唐詩三百首》最美的一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後來這首詩還入選了《唐詩三百首》,而後人對這首詩的評價極高,甚至將其和王維的山水詩相提並論,足見這首詩成就之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