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二战美国伽兰德步枪,使用前要在头盔上敲一下,日本兵竖起耳朵听

M1伽兰德步枪是美国在1919年10月开始研发的一款半自动步枪,该枪吸取了一战的实用经验,不过随着一战的结束,该枪的研制工作被一拖再拖,一直到1929年才把样枪送到阿伯丁试验场进行测试。而测试工作一拖也是三四年,1932年才通过测试被美军选中。

二战美国伽兰德步枪,使用前要在头盔上敲一下,日本兵竖起耳朵听

M1伽兰德步枪

该枪采用7.62毫米口径,美军内部曾要求改为7毫米,后来又改回来了,发射M1906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用8发漏夹供弹,半自动射击,子弹初速度865米每秒,有效射程730米。枪支全长1.1米(不加刺刀),全重4.37千克。

相比于一战时期的步枪,该枪的射程明显降低了不少,这也是实战中摸索出的经验,一战时期的枪支大部分有效射程都在一千米以上,事实证明这样大的射程依靠肉眼完全没什么准头,纯粹是浪费,真正的交战距离一般都发生在几百米距离上,而且半自动射击方式比栓动步枪火力密度更高,8发漏夹也能提供更强的火力持续性,在近距离作战时更有优势。

二战美国伽兰德步枪,使用前要在头盔上敲一下,日本兵竖起耳朵听

美军正在检查样枪

但是M1伽兰德没有赶上一战,美军手中有大量一战时剩下来的步枪,又没有别的战事需求,虽然被军方看中了,长时间里也没有机会装备。1936年时美军才开始定型量产,但是装备数量并不多,接下来又经过了一些修改,这才最终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M1伽兰德步枪。

随着美军加入二战,美军意识到M1伽兰德步枪在战场上的优势,这种性能可靠的单兵装备是士兵可靠的武器,因此伽兰德步枪终于迎来了红利期,开始大规模的量产,不仅如此,其他公司也加入了生产序列。

二战美国伽兰德步枪,使用前要在头盔上敲一下,日本兵竖起耳朵听

手握M1伽兰德步枪的美军士兵

尽管M1伽兰德性能不错,但也并非没有问题,其中一个就是8发漏夹因为结构问题,子弹并不能总是整整齐齐的排列,有时候会供弹不顺。有经验的美军士兵一般在装弹时会把漏夹在头盔上磕一下,把子弹抖整齐,这一点在著名电视剧《兄弟连》里也有表现,而城市花园一集里有一个倒霉蛋就因为卡壳了错失目标。

另一个问题就是八发漏夹装弹后,只要没有射击完成就没法再把子弹补充满,不仅如此每次射击完八发子弹,钢制的漏夹就会 自动弹出弹舱,会形成一声清脆的响声,这个时候士兵就知道需要给步枪装弹了。而与美军长久作战之后,日本士兵也发现了这一规律,只要听到这一生响声,正面的美军枪里就意味着没有子弹,趁此机会赶紧发起攻击近身肉搏。时间久了美军也发现这一规律,在近战的时候故意抛弃空漏夹,等上当的日军发起进攻则荷枪实弹的招呼他们。

二战美国伽兰德步枪,使用前要在头盔上敲一下,日本兵竖起耳朵听

手持伽兰德步枪为队友警戒

不管在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的岛屿上,M1伽兰德都表现出很高的可靠性,在和机枪、冲锋枪配合之后,能够形成远、中、近三层火力压制区,单就步兵连的火力而言,火力输出能力在当时首屈一指。它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二战最好的步枪。

不仅有这些基本型,美军还尝试过修改枪机,安装20发子弹弹夹,制成自动版机枪,不过这一型号并没有实用,因为美军手中本身就有装备20发弹匣的勃朗宁轻机枪,再装备这种机枪就是多余的。

二战美国伽兰德步枪,使用前要在头盔上敲一下,日本兵竖起耳朵听

手持伽兰德步枪的士兵

另外在1944年,美国又研发了狙击版M1伽兰德,包括M1C和M1D型,主要改进就是在枪架靠左的位置安装了一支2.5倍的瞄准镜,这样既方便射手瞄准,同时又不妨碍抛壳。不过狙击版也很少出现在二战战场上,基本找不到作战记录。

二战结束后,美国还在进行M1的生产,可见美军对该枪的喜爱。在朝鲜战争时,美军再次拿起M1伽兰德,同时狙击版也被大量采用;另外有不少的M1被提供给韩军,随后又被志愿军俘获。

二战美国伽兰德步枪,使用前要在头盔上敲一下,日本兵竖起耳朵听

狙击版伽兰德步枪

朝鲜战争之后,M1的生产逐渐没落,在1957年时,美国推出新一代M14自动步枪,M1的生产才彻底结束,但是还在服役,据称到越战时期仍有少量M1在实用,估计是狙击版的。

关于该枪的具体产量说法不一,有说550万,有说540万的,还有一些说是400多万,造成这种差异估计是因为各种变形枪支生产数量统计有差异。

二战美国伽兰德步枪,使用前要在头盔上敲一下,日本兵竖起耳朵听

美军士兵

除了美国之外,二战中美军还将该枪提供给了其他的盟军队伍,包括加拿大等国都曾装备,另外韩国、南越等国家或地区也曾装备。和其他的老古董枪支不同,现在已经很难在战场上看到M1伽兰德步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