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作為教師的你,能舉例回答人思想是否有可塑性?有請好教師?

創新數


作為一個帶了多年班主任的老教師。我認為人的思想有可塑性。

第一,人都是會改變的,特別是經歷了一些事情以後人的性格也會改變,我帶過的一個學生,原來不學無術,天天和一群孩子們違紀不學習。有一天來辦公室給我說他要好好學習,他爸賭博欠了很多賬,他家的工廠也因為效益不好停了。自從這以後很努力學習,後來考上了一本,現在在一個不錯的公司上班。所以我認為一些事情會讓人的思想發生改變。

第二,氛圍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思想。如果一個班級紀律好,學習氛圍好,很多同學在這樣的班級裡會改變自己去適應,因為從心理學來說,人是會去審視自己是不是和別人一樣,如果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他會有一種緊張和不安全感,這時候他就會調整自己。這就是從眾心理。我班有一個學生原來已經是留校察看處分了,結果來到我們班級一年,由於大家都在學習,他慢慢的違紀少了,我又給他做了思想工作,後來他真的考上了一個體育本科。

第三,作為老師,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如果你給予一個學生希望,自信,給他講的話積極向上,並給他目標,嚴厲要求,他真的會變得越來越好,如果老師每次只是批評一個孩子錯了,完全否認他,他可能就真的越來越差了。一個每年都會來問候我的學生,他給我說老師那次我遲到了,你說同學,我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不願意遲到,你一定是有原因的,但是,孩子就像一個人好好開車,他自己也不想撞住人,但是由於沒有看清楚出了事故一樣需要承擔責任。所以老師理解你,但是你的行為一樣要受到處罰。他說這是第一位老師沒有直接批評他遲到。他覺得我很理解他,他不想讓我失望,以後沒有再遲到。高三一年進步,考上了一個還可以的學校。還有一個同學在考了我班第一名時說老師我還是害群之馬嗎?當時我就震驚了,原來有一次他和我班原來一直第一名的同學玩耍,被我批評了,我無意說了一句,他卻一直記得,並且要證明自己,當他考了第一名就這樣問我。這件事後,我一直很注意自己的言行。

所以我認為人的思想可以改變,特別是老師,一定要記著自己會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的。我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注意自己言行,做一個優秀的引路人。支持的請給我點贊吧。


高中生物通


每個人都會成長,所謂成長當然包括思想的改變。我認為老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也是在改變人類的思想。

從小學生的身上去發現這個變化過程,

  • 例一,我們班上有個男生生活習慣很差,進班第一件事就是把鞋子脫了,然後腳丫放到桌子腳甩來甩去。除了喜歡語文數學課,其他科目課上完全不聽,還破壞紀律。而他有挺喜歡我的,下課喜歡圍著我,還想摸摸我的衣服什麼的。

於是,我逮住機會告訴他,我其實挺喜歡你,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但就是老師很愛乾淨,喜歡講衛生的孩子,你看你的手永遠是黑漆漆的,我都怕你弄髒我的衣服,然後上課時候看你沒穿鞋的樣子,真的不願意走到你邊上去。從那天起,他記得經常去洗手,每天穿的很乾淨,再也不在教室裡脫鞋子了。

  • 例二,曾經遇到過學習基礎很差,完全失去學習興趣的孩子。他對我說,老師,我是真的聽不懂,我連最基本的英語單詞都不認識,所以我上課不聽講,您別責怪我了。

我問他那你對什麼事情感興趣呢?要知道浪費上課時間是特別可惜的。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看有用的書,我看到他對文學有興趣,就幫他借了很多書。後來他考上高中,成長一名演說者,還參加了很多比賽,得了獎。

  • 例三,這是一個普遍規律。

很多家長髮現幼兒剛開始會自主選擇的時候,他們不喜歡看到東西被放在瓶子裡盒子裡,彷彿他們有強迫症,只要看到裝好的東西,就會把東西倒出來。

這只是他們的簡單思想,當家長告訴他把東西裝起來,是為了整潔,為了保護這些東西不讓老鼠吃掉,他們就再也不會和家長唱反調了。

人的思想的確有可塑性,無論是誰在正確的引導和良好的環境薰染之下,思想都會有變化。


童心閃閃


您提的這個問題很有挑戰性!

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人的思想一定有可塑性。

早在《三字經》裡就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說法。

無獨有偶,孟子的“性善說”也認為人性的善是與生俱來的,他強調“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這些恰恰都能說明一點“人性向善”!

其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不同程度都有可塑性的,只是影響我們思想提升的原因不同罷了。有的人思想的提升的動力可能更多的來源於內因,依靠自我提升;有的人思想的提升的動力可能更多的來源於外因,也就是環境對他的影響,他人對他的改變。

以前我帶的班裡有一個男生,剛上高一的時候可能是出於青春期的原因,他無論是生活行為,還是思想意識都相對來說比較差,青春期男孩子的惡習他基本都有。但經過一週的瞭解,我發現這個男生也有很多的優點,比如聰明、仗義、誠實。所以我就及時引導他、影響他、改變他。

有俗語說的好“浪子回頭金不換”。

一學期下來,奇蹟真的出現了,他真的改變了!

2012年考上大學本科。

2016年考上碩士研究生。

2018年考上了省外知名院校博士生。

現在我還保存著他拿到碩士研究和博士生錄取通知書時發給我的“感言”。

其實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像這樣的孩子舉不勝舉!以前有!以後還會有!



讓語文學習更有趣


思想是否具有可塑性,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思想?思想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很難用一句話表述清楚,但大致包括知識、價值觀、情感等方面,在此基礎上再談是否具有可塑性才更容易些。

第一,知識肯定是可塑的,一般都是逐年增長。從不知道1+1=2到知道微積分,從不知道形狀到知道量子黑洞等等,都是教育的基本作用。隨著知識的積累,人的思想肯定會發生變化,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這種改變。

第二,價值觀也是可塑的,但與年齡有較大關係。三歲看老,說明幼兒階段是價值觀形成的最佳階段,在這期間孩子如果能建立起來尊重、合作、規則、公平等價值觀,將來就將一直持續地擁有這種價值觀,反之亦然。當然,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周圍環境、相關人員、經歷事件等因素的影響,價值觀也會發生變化,並不必然因年齡增長而不可改變。

第三,情感也是可塑的,但隨年齡增長可塑性降低。年齡越小,情感波動越大,小朋友剛剛吵完架接著手拉手一起玩很正常,但成年人就更難些。小時候的愛恨變化很快,而且往往黑白分明,大一點就會接受灰色地帶,可以愛恨交錯。年齡再大一點,情感就會更穩定,愛什麼恨什麼,看什麼順眼,看什麼不順眼基本不會有大變化,很難改變。

思想極其複雜,影響因素具有多重性,其塑造過程更是牽涉方方面面,實在難矣。但思想對於人的行為又具有持久的指導價值,塑造思想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為什麼塑造思想很難,但教育工作者卻都前赴後繼地努力去做這件事情的重要原因。




聊聊教育那些事


作為一名小學生的班主任,總結日常點滴如下:

1 班級要有班風:健康、好學、向上……

2 思想上有正面引導:班級評選班級之星,每兩週評一次,讓學生推薦本班同學,說說他們的事蹟。有勞動星⭐、紀律性、進步星、體育星、團結星等等。

3 開展有效的班隊會,加大宣傳力度。家長會、黑板報、中隊角……可以宣傳的渠道都不放過。

幾年下來,我們班各項成績都優秀,連續兩年評為區級先進班集體。


清風末末


我認為思想是可以可塑,首先我們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那麼大腦在思考一些問題的時候,你的思想思維認知是不斷的去改變的,讀書呢就是可以改變你的思維思想的。給你推薦一本書,你當向鳥飛往你的山,在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塔拉通過自身的努力考自考大學,然後通過接受教育離開了原生家庭,成了名校的博士。他跟原生家庭慢慢的決裂,然後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認知,這說明我們的思想思維認知都是可塑的,前提是你要去改變自己。這樣的作為老師呢,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學生,引導他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那麼這種也是可塑的。其實在少年時期,青年時期人的思想是可塑性最強的時候,當然老年的時候呢,可能會有一點點難了。近幾十年根深蒂固的思想一下子很難改變。


一首詩一幅畫一杯茶


思想的可塑性,是指人的思想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會發生變化。

人所處的外部環境的變化會引起思想的變化。這裡所說的外部環境,包括了自然環境、人工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指未經過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環境;人工環境指人為創造的環境;社會環境指由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係所形成的環境,包括政治制度、經濟體制、社會治安等。外部環境的變化,給人們提供了新的信息,引起思想的變化。



搏理數理化之巔


老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性其實是性格,不是思想。有時候因為思想的改變,性格也會隨之改變。所以說,人的思想絕對是有可塑性的。

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特別害怕領導,認為領導就是和群眾對立的人,所以在平時教學中就會滲透給學生“遠離領導”“不當領導”的思想。二十年來教過的學生中很少有當領導的,可能和我對他們的影響有關。

如今,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時代發展需要更多更優秀的領導者,所以我就會經常鼓勵學生,將來有機會一定要當領導,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為社會多做貢獻。

所以從我自己的思想都會發生改變來看,正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們的思想可塑性該多強!


高老師語文講堂


人的思想肯定有可塑性,但是這個可塑性要分階段。在幼年時期的可塑性是最強的。小學高年級和初中正是人逐漸獨立思考的階段,這個時期如果進行良好的教育,必定能塑造好的人格。成年以後,三觀已定,但是思想有時也能塑造,在遇到重大變故、受到情感思想劇烈撞擊的時候,也許就在一霎那一瞬間,某些想法就會發生變化。

俗話說“三歲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性也許出生就定了,但是後天通過教育也能塑造。


ybylx


有可塑性,年紀越小外界因素越重要。\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716, "file_sign":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