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教師為什麼會和中等生生氣?

靜靜的遐想2200


其實中等生本身比較容易被老師忽略而又承載著壓力的一批人!怎麼說呢,優等生肯定先入老師的法眼是不言而喻的,差生老師又要花極多的精力盯著,大家不可否認的是學習差生心思不在學習上其他小動作是比較多的,為了保證總體學習氛圍老師必須盯著!中等生無功無過就被晾在一邊了!而為什麼說承載壓力呢,中等生就是老師又努力想要往上拉一拉的那部分,又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每個人天賦資質不一樣,有時候沒能在短期內滿足老師的突破要求,那不就被找問題,例如是不是還不夠勤奮,是不是戀愛之類的,挺難的!


涼涼小小孩


您好!我是空文,一名小老師,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問題。教師為什麼會和中等生生氣?看到這個問題,我腦海蹦出八個字:怒其不爭,哀其不幸!我的學生經常能令我火冒三丈,對於中等生我有時候真的感覺很無奈。我總結了幾點原因。第一、成績好的同學基本都有一個共同點:自覺,他們不需要老師過多的操心就能主動完成作業。而中等生呢,他們比不學無術的同學要好,但是部分中等生自我控制能力欠缺,不管是學習成績還是生活紀律,他們總是遊走在中間,作為老師看見他們這樣,內心真的受了很大的內傷,真的是怒其不爭!


第二、部分中等生學習很用功,很努力,但是成績就是上不去。而他們的付出,老師都看在了眼裡,也只能哀其不幸!給他們講題時,必須要慢、要細,不然他們根本接受不了。換句話說,部分中等生他們的付出跟回報相差太大了,造成這樣的結果我想應該跟智商和學習方法有關係。但是他們的行動真的是給其他同學做了很好的榜樣。

第三、我想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材,希望他們通過努力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平時我會嚴格要求他們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當他們達不到我的期望時,我最直接的情緒就是生氣。這就是我的個人原因了,我也會經常的反省自己,這樣子做對不對?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辦法?是不是不應該生氣?



既然選擇了當老師,我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教好他們,也希望他們能夠爭氣。


默空文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對學生思想想的管理長期以來,形成了"抓兩頭帶中間"的模式,所謂"兩頭"是指"尖子生"和"差生",這兩類學生人數所佔比例不大都不到20%,他們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最先關注的對象,他們在班上也愛出風頭。“尖子生"成績優秀表:現好,經常得到學校老師的表揚出風頭;"差生"成績差,常違紀被點名而出盡了風頭,有時甚至在大家都安靜學習時抖出一句引人發笑的話來而出風頭。這兩類學生的名字也最先被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記住,得表揚挨批評也經常是這兩類學生,他們的印象在老師們的腦海中已烙上了深深的烙印,再怎麼也不會置氣了。何謂"中間",即"中等生",這個群體在班集體里人數最多,中等偏上、中等偏下都在這個群體中,他們性格、氣質、能力、秉性、脾氣各不相同。有的急躁、有的穩重、有的活潑、有沉著,有的謙虛、有的驕傲、有的粗心馬虎、有的細緻認真,有的害怕困難、有的意堅強,有的表面文靜內心急躁、有的當面老實背地裡鬼點特多,…,這群人常常是大違紀事不會幹,小吵小鬧不斷,老師對他們是打就打不得,罵也罵不得,因為罰不責眾。老師對他們是有苦說不出,恨鐵不成鋼,哪有不生氣的?!


HX教師


優等生自覺,成績好,老師誇都來不及,不用管孩子也會好好學。

差生爛泥扶不上牆,自己也不愛學習,老師也懶得管了,管了也沒用。

只有中等生,如果好好督促,就有可能保持中等甚至變優等,不管,成績就會下滑變差生,所以,老師會對中等生比較上心,管的更嚴。


Amy的快樂生活


因為中等生身上有許多惹老師生氣的地方。

首先,中等生上進心不強。他們有一種知足常樂的心態,認為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其次,中等生的自律性不高。各種規章制度,他們能夠遵守,但又不能夠嚴格的去遵守,經常是大錯不見見,小錯不斷。

最後,中等生學習壓力小。優等生學習壓力大,差等生沒有學習壓力,而中等生的學習壓力又太小。他們學習往往看心情,高興就認真學,不高興就不認真學。


天邊的晚霞34


中等生是班級大多數。在人均犯錯率上,這個群體要多些。

優等生是老師表揚對象,落後生老師有心無力、無批評的念頭。

而中等生,成了可教育好,會進步的一群,老師為他們生氣,是愛之深,望之切啊。

我歷來主張:抓兩頭,促中間。

既鞭打快牛,讓優等生更快進步。細抓落後生:不輕易批評,樹立信心,提供幫助,促其進步。

中等生在兩頭夾攻下,自會做出選擇。我不願為學生生氣,有礙健康。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其實教師會生氣恰恰說明對學生的重視。如果真的一點都不重視就不會有一點點的情緒波動了,優等生一般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自制力,也是整個班級中最優秀的孩子,如果想要更進一步也是非常困難的;後進生一般成績也不會有較大的起伏,較穩定,而且由於拉下的知識比較多,學習上也比較困難,而中等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也還可以,但進步空間也比較大,所以往往在中等生身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比較多了,可能某些時候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會比較生氣。建議:平復自己的心情,多一些耐心,以鼓勵為主。


卯卯44802089


這位老師好,我覺得每個班級都要有中等生,中等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心態是平和的,性格應該是比較知足的,我認為跟家庭也有關係,如果怎麼操心都還保持原狀的話就不必再生氣,這就跟社會的組成是一樣的,總不能所有孩子都一樣優秀,都考進985,211的話也沒有那麼多名額啊,這個世界總要有人去當科學家,總要有人去蓋房子,總是要分工不同的,中等生的孩子可能有自己的愛好,不是把所有精力放在學習上,他們想要全面發展,以後進入這些孩子也是社會最平常的一部分,我覺得沒什麼不好的[大笑]


籬笆牆內


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工作非常辛苦,承擔著為我們國家培育下一代人才,知識傳承的重任,是非常高尚的職業。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傳播者。"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即是對教師工作者的重要性和崇高性的肯定。

現在的學生培養制度和古代有截然的區別,現在的教師更注重把知識傳播給學生,考出好的成績來,用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優中差。其實這樣的評判是不全面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教師面臨著學生的升學率,學校的評價考核,面對學習差一點的學生就非常著急。

現有的教育體制下,教師是非常困惑的。

一方面想辦法要提高學生的成績,還要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希望為國家培養優質的人才。但往往很多時候,二者不能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在內心會反思,也會焦慮。

最後我認為,針對這類學生,老師需要在德育上下工夫,塑造學生正知的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潛能。思想的改變,散發出來的能量是不可以想象的。學生成績提高了,老師笑成了一朵花兒,沒氣生了。

總之要"因材施德",行不行您試試。



春波一絲


提升自己的愛,努力走進孩子的心裡去,理解體諒他們的困惑和苦悶。沒有一個孩子是不想學好不想上進的。然而,家長和老師往往只關注成績,關注孩子的缺點和問題。無助的孩子更需要關懷,更需要扶助,更需要引領。走進孩子的心靈,溫暖他,給他力量,比打壓、棒喝更有用。怎麼幫著孩子領著孩子走出困境比批評本身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