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當我們老了,最想和孩子在一起,可孩子們卻只想和他們的孩子在一起,我們該怎麼辦?

用戶3783090063


這是一場古老的輪迴,原則上,無解。

想一想就行了,重要的是要管住自己的腿。

父母子女的緣分,不過是一場漸行漸遠的道別和修行。

其他的,都是附加值 。父母與孩子,能相守固然好。不能也是命運的使然。孩子是這個世界的,只不過借母親之腹降生 。父母養育孩子, 如果單純是為了養兒防老 ,那就是耍流氓;如果就為了讓孩子將來報答,這種有目的的投資叫交易。

這世上最重大的誤解就是:以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想怎麼教就怎麼教;想怎麼著就怎麼著;

而很多發達國家,生寶寶前,父母必須接受相關培訓,過了測試才能當父母。這還沒完,如果在撫養孩子過程中,父母有不當行為,嚴重的國家會剝奪其撫養權。由政府出面強行干預,送到設施資質齊全的機構,由國家來撫養。有的連會見權都會取消。

說句不客氣的話,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勝任父母這個終身制職位的。

要求高,任務重,時間長,常年擔驚受怕。別說回報了,能不反身敲骨吸髓, 很多人就打算燒高香了。

但依然有不少人前赴後繼糊里糊塗就成為了父母。有的父母笑著笑著就哭了,有的就沒機會笑過。

孩子本身,是上蒼賜福給擁有他的人最美好最不可思議的禮物。撫育的過程就是讓充滿瑕疵的我們變得柔軟、知足,覺悟、成長和完滿自我的過程。

只要能讓孩子健康成長,走了正道 ,對社會有用。父母就該彈冠相慶,夫復何求!

凡是不純粹的心念,(即因)就會導致不純粹的果。這是天道,無人能例外。

故,睿智的父母,會過好自己的生活 ,也能放手不干擾孩子的生活。不要有過多的奢望。有了還想再有,近了還想更近。

畢竟,陪伴我們走到最後的 ,是我們自己選的伴侶,而不是孩子。我們與孩子相伴18年,而他會和自己的愛侶終其一生。所有帶有目的性的養育,按照宇宙的因果規律,大概率會是一場空 。

因為純粹的愛沒有條件,無需報答,只是愛而已。

這是每個成年人最基本的覺悟。

孩子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如果父母有超越之上的需求,有條件孩子則責無旁貸;沒條件的話,父母就得修正自己過高過多的需求。索要本身,已經意味著父母的某種缺失。這是父母在用自己的行為教導孩子如何為人處事。他必將仿效。因為父母是原件。

為人父母,誰沒有這個覺悟, 誰就註定會痛苦或者道德綁架孩子一起痛苦。

所以 ,通達的父母 ,一定是精神和人格都健全和獨立的父母。

而更多的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而在所有的愛的類型中,唯有母與子之愛是為了分離而存在的,母親之所以偉大在於: 她能把嬰兒按普世價值觀教養成對社會有益的人 ,只要他健康、 獨立、快樂, 她就是成功的 ,是別無他求的。(注意 :只有無所求,才能配稱母愛是偉大 的)

父母與孩子在一生中一定會有一次定乾坤的較量,這個較量是在精神層面的 。 當孩子溫柔而堅定地對父母說不 ,並按照自己意願去生活的時候。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脫離母體的標誌,也是第一次精神上的決裂和勝利 。從此 ,會漸行漸遠。 真心愛著孩子的父母看著孩子的背影即使默默流著淚 ,也會暗自為他禱告 ,希望他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有私心的父母,會渴望你碰壁 ,以證明他們的一貫正確 ,甚至把你找的愛人當假想敵終其餘生,高度戒備,和防範,並與之爭奪你的關注和愛。

更多有控制慾的母親,在多年與伴侶行將就木得過且過的婚姻中 ,早已把你當成自己的愛人(一般她察覺不到自己的錯位)。丈夫的愛是長期缺位和處於匱乏狀態。於是她們會把更多的目光精力投注到孩子身上,輻射到他的小家庭。她無微不至 ,無所不管 ,放手是比較困難的 ;失去是難以接受的 ;讓度給另外一個年輕的女性接手與你耳鬢廝磨更是無法忍受的 。所以 ,這就是千百年來婆媳不和的根本原因 。

最重要的她們根本不會公開承認自己憂懼失去的私心 ,而是會口口聲聲以愛之名 ,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其實能放手的父母會贏得更多的尊崇和愛戴 ,而且是雙份的)

所以愛最真實的體現,就是尊重和放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凡是父母親之間感情質量不高的 ,母親就會把更多的愛和希望寄託移位到孩子身上。(少數成功移情到藝術、自身或者工作上,和孩子有距離的相處也更融洽)她們會對孩子有強烈興趣和控制慾。即使孩子成家後,也會闖入孩子的小家庭,以愛為名,各種干擾而不自察。大到生不生小孩,房子裝修買什麼顏色的傢俱 ,小到和小兩口去哪裡旅行 ,都要參考她的意見 ,否則各種不愉快。他們從來沒有問過孩子是否需要。

因為有一種需要就是父母覺得你需要。

他們更多的是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這一點在孩子成年後 ,特別是擇偶時 ,體現得格外顯著。

他們希望孩子按自己的喜好去找伴侶 ,而不是按照孩子的自身需求。孩子會承載和揹負著來自父母的過多希冀,到終了 ,會因為心累而相互怨恨。 因為孩子有自己的家。終究會修正自己的跑道,在成熟時,掙脫桎梏。

沒有人,會在自己被捆綁的那條路上忍耐太久,不管這捆綁的材質到底是什麼,是枷鎖還是戰車。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束縛。

母親的控制慾 ,除了塑造一個乖寶寶 ,多數還有一個副產品 :就是缺乏邊界感。 她什麼都想管 ,什麼都想知道 ,什麼都要聽從她的安排。特別是在嫁娶問題上 ,格外執著 。本質是 :她們一直都對自己現存不滿意(一般都意識不到)所以很難對別人滿意。

不順從 ,就各種臉色、 淚水、 冷暴力 ,女性通常會使用這些常規武器 ,最後就會以孝道、斷絕關係或以死相脅。即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 (你很難貫徹個人意志,不順遂母意,小家庭的幸福安寧?你想多了。)

所以,想要去孩子家共同生活的父母,毋庸置疑就是缺乏邊界感的父母。在所有的教育裡,有邊界感(有分寸知進退),恰恰是要傳承給孩子最好的信條之一。

有時候成熟真的和年齡沒關係。有些人即使90歲了,即使兒女成群,也幼稚得緊。

這世上最好的感情都是被距離過近毀掉的。不要試。一試萬骨枯。

如果想要長長久久不變味,最起碼留下一個小區的距離。

此外, 與沒有界限感的親人 ,你也要強行劃出一條紅槓來,不允許踩線。否則對雙方都是一場災難。

學會拒絕和讓別人失望,他們才能真正收回目光關注自己家的事,而不是時時刻刻把目光聚焦於你和你的家庭,甚至一開口就直抵你的床幃後事。

兩個家庭在一起生活,無需多久就會變成災難現場:雞飛狗跳,不離不休。

孝道下的道德綁架 ,其實就是冷暴力 。

猶如砒霜里加了再多的糖 ,也無法更改它是穿腸毒藥的事實。

所以拿出傢伙什兒綁人的,你得到的註定是一場虛情假意的演出;那挨綁的因為攝於眾人輿論,而不是德行召喚下的父慈子孝,內心也必是怨恨叢生。

所以,慎為。

最後,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不要越界:自己生的孩子自己養,天經地義。爺爺奶奶沒有義務帶孫子。沒這個覺悟就無法勝任父母的崗位,趁早別要,雞下的蛋讓鵝來孵,到底不厚道;孩子成人後,父母就該學會放手,迴歸和享受自己的後半生。不要介入孩子的小家庭。明智的父母都會躲遠點,否則你的孩子成長會很慢,能不能存活下來都兩說。即使子女需要父母幫忙,也要尊重父母的真實意願。不能勉為其難,更不能謎之理直氣壯,理所當然。態度要好,鞠躬要深,銀子也要多多益善。就像小時候他們萬般剋扣自己卻快樂地給我們買好吃的那樣。回饋那份珍貴的心意。

因為父母從來都不欠我們的。

也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不要懼怕孤獨 。孤獨是每個人覺悟後最得宜最恬靜安寧的狀態,應該儘早的擁抱。

在兒子喊孫子叫雜亂的喧鬧中孤獨,還是與愛侶靜賞晨昏,這是個問題。

而大概率上,這個世界最可靠的人是我們自己 。用薩特的話來說,他人就是地獄。

所以離得遠一些吧,再遠一些。


渡娘道


父母的家永遠都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不是父母的家。孩子大了成家立業了,由他們過自己的小日子去!年輕人喜歡自由,觀念不一樣,在一起生活會產生很多矛盾,最好不要生活在一起。作為老年人,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打打牌、下下棋,跳跳舞,或外出遊玩,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不要老是把精神寄託在孩子身上,那樣活得好累!人生的境界是:前半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被孩子所拖累,後半生改變觀念,不拖累自己的孩子。年輕時候努力掙錢,留點錢讓自己後半生過得好點,自己老了才有資格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採菊東籬下5688


聽過一段很溫暖的話,說生孩子,不是為了傳宗接代,不是為了讓他代自己完成未成的夢想不是為了將來養老,而是陪他走過一段路,感受其中的點點滴滴…

很美好吧,但是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的到呢?孩子不是你的私屬物品,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許中國的傳統孝道觀念太強烈,但是畢竟時代在發展,我們也該與時俱進不是?

在一起必定會有諸多的矛盾,既然會大家都不開心,何不一開始就不要勉強住一起。我的想法就是老了住養老院去,現在的社會壓力這麼大,以後會更甚吧,畢竟不想真的做一個,討人厭的老人😂😂


優魔88


我也就納悶了,怎麼這世界上總有這些垃圾想法呢?我得好好論述一下。第一,我贍養我父母,是因為我想做、我能做,絕不是因為將來我要我孩子贍養我而先去做什麼表率,不是給我孩子看的,懂嗎?第二,把父母送養老院去,這也很正常。難道養活孩子,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天來給自己養老嗎?你真的就沒出息到這個地步嗎?現在社會,大家生活都不易,你們認為年輕的夫婦有了自己孩子的情況下,真的還能有精力去照看父母嗎?腦子想啥呢?第三,假設孩子不養父母老是不孝順行為(假設送養老院去也是不孝行為),那孩子結婚時,父母不能給花大筆的錢財去買房子和車等,那這樣的父母能否被推論稱“不合格之父母”,世界上有這道理嗎?第四,你們不覺得,現在的孩子,若是將來他們自己結婚後,能過好他們自己小家的日子,那絕對就夠孝順的了?第五,人老了,需要子女陪伴,就一定該得到陪伴?那你孩子年輕時假設需要留學或創業,需要那大筆的資金,你作為父母也必須能拿出來?世界上有這種道理嗎?第六,我們現在的人,假設去了養老院養老,就不是常情了?非得與兒女在一起嗎?怎麼?住到別人家很舒服嗎?兒女為了照顧你,住你家,你感覺很舒服?腦子有病吧?


zm139682913


想和孩子在一起住的老年人。這種老年人多半都是孩子還沒有孩子或者孩子還沒有結婚。才會有這樣的想法。還有一部分老年人,孩子還沒有結婚,他她們已經著急了,一個個準備好幫孩子帶孩子。

我是個過來人,我的外孫女兒已經7歲了上小學了。我來談談我們周圍鄰居或者是我瞭解到的這方面的事情。其實啊,有這種想法的老年人,你要有個思想準備。有的老年人和孩子在一起住,那是孩子沒有辦法,沒有人看孩子,或者是為了省錢不請保姆。說句心裡話,所有的孩子都不願意和老年人在一起住。尤其是現在新時代新社會。現在時代發展的太快,年輕人和老年人的代溝太厲害太明顯了,很難溝通,很難融到一起。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太落後,思想觀念也很落後。

你的孩子不願意和你們在一起住,孩子願意自己過,這是好事。你們老年人趁這個機會抓緊鍛鍊身體,抓緊充實自己。抓緊完善自我,一旦孩子有需要你能衝得上去,這就是最大的進步,最大的財富收穫。這恰恰說明你的孩子長大了,他們自立了。這恰恰說明是你們教育有方你們的功勞。





網遊小魚兒44066093


在我父親生病住院時我們姐弟輪流去陪他,在他最後的一個月時光裡,我們姐弟全部請假回家陪他,讓他感覺到孩子都在身邊,沒有遺憾,不為別的,只為他在我們小的時候陪伴著我們不從讓我們感覺到孤獨,老去的時候他能看到兒孫滿堂,不留遺憾,工作可以在找,父母不能在生


毛毛蟲2858632545


這種情況與你們當父母的言行有關吧,捫心自問,你們對你們的父母盡了孝道嗎?如果沒有,那就不要怪你們的孩子了。所謂的家教,就是你們的言行影響了孩子。我爺爺奶奶對太爺爺極盡孝道,我父母親對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關心,耳濡目染,我們兄弟姐妹對父母親用情至深,只要對父母好,我們都盡力去做。我把父母親從農村接到城裡和我一起生活,說實在的,當時房子不大,但兒孫膝下承歡,一家人非常幸福。可惜我父親因為偏食引起健康問題,76歲走了,我痛不欲生,哭了三年,終生不再進入娛樂場所。在《廈門晚報》上發表了“還不清的債”一文,以寄託無限的哀思,希望有來生,再續父子緣。母親今年88歲,健康尚好,生活能自理,老來無憂。我的兒子也很懂事,有時我困了斜躺在沙發上,他會拿一條小被子輕輕地蓋在我身上,有好吃的就會買來孝敬我們。

父母親是孩子最好的終身老師,你的善言善行終將福廕家族。


梁山寶樹堂xiety


當我們老了,以後還會更老。誰人不想和自己孩子在一起,哪怕是短暫的路過,甚至吃好一頓飯都會輕奢幾天。孩子們為生活更好,許是要遠走他鄉,甚至出國。我們老了,咋辦咋想。

今天上午我在醫院自己做了胃鏡,(超聲胃鏡不能打麻藥的),說別人都是子女陪著,我65歲花甲老銀竟願意接受無麻藥的,因為孩子不在身邊。堅強都會逼的,假裝的,只要醫院允許本人簽字就是了。

哪個,我孩子在國外,如果等到他們退休了,我得撐到九十多歲,根本指望不上。況且還有外孫子,孫女。我早就深深的體會到,人生有兩大苦難分別,一是代給你生命的父母;二是妳給了他們的生命,成為你的孩子。但是孩子並不完全屬於你。我深深感觸你的孩子長大成人後,能反哺父母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就是極好了,因為孩子或把我們全心全意愛去施愛他們的下一代,精力充沛並不是無限的。僅管這一刻,我們並不是以前的我們,卻比以前更加需要孩子反哺。但是孩子成為社會人,腳步走遠了。如果需要回頭望望,首望也是他們寶寶。

我妒孩子圍著看護老人、也是比不在眼前多出一些幸福和幸運。我們該咋辦,孩子其實是我們永遠放不下行李,要學會與子女分享分離。各自為戰,各為自由。孩子去尋找自己伊佃園,去抓白馬王子、養二個孩子就是美麗的藍精靈,快樂存在就是一種能力,我承全孩子夢想,也含有我夢。

我們老了,以後會更老。我早就做好了有尊嚴體面轉身,輕奢求需要醫院簽字時,找一個公證簽證人,哈哈想多了。

我們這一代人孝順父母、善始善終。時代如此變幻,我們健康要自己管理,我生命我做主。醫院只能是幫忙地方,命運還是自己把握。

想想,什麼是幸福,不同人都會不同答案,而我就二個字“隨意”。孩子隨他意,愛咋咋地、我隨我意,不會為孩子改變更多日子。父母應該漸漸的退出,自己模樣要真實,要證明這世界我來過,我尚未看到地方孩子們一定會路過,我心慰謝謝與孩子們美好相遇,讓我們愛哺育下一代人,又一代。





山人品茶


其實人老了只要能自理就不要和孩子們在一起,因為人老了孩子們都不喜歡,我現在都不喜歡自己,我老公上廁所不沖廁所,我說他他怕浪費水,我都煩死了,別說孩子們了,我看透了,人老了能自理就活,不能自理就死,不要擔心這個,過好自己每天就行了,小孩越養越開心,老人越養越煩,人人都會老,這是人生無奈,活好當下,不要和孩子們住在一起,住在一起沒等你老他們就煩死了,別說你有病他們伺候你了,人老怕孤獨,可是每個老人都是孤獨終老的,學會坦然面對,要用平常心對待,不要怕,順其自然就好,這條路人人都會走


陽光麗女


我媽媽不喜歡和我們住一起,爸爸去世半年了,接她來也不來,她最操心的是如何找個稱心如意的老伴。我還過5個月生孩子,我沒有婆婆,我的工作也不能丟,我的難處可想而知,其實我就想她能在月子裡幫我看著點月嫂,畢竟月嫂外人,要不然我睡覺不踏實,後面我打算請長期保姆,可是她說我只能去你家半個月,時間久了家裡養的花該死了,那一刻心裡拔涼拔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