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大理白族自治州,一聽這名字感覺進入武俠小說的世界。

大理這個“武俠之鄉”沒有真正的俠客,也不是中國功夫的發源地,不過在金庸的小說裡卻出現過眾多武俠大師,比如段譽、一燈大師等等。這裡還是段氏各代痴情種濃情蜜意的地方之一。

今天,就跟一起走進大理,這裡不僅有著豐富的文化藝術形式和風景名勝,還有很多特產美食。

一、文化藝術

1、洞經古樂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洞經古樂原為一種道教音樂。在長久的歷史演化之中,這種道教音樂慢慢地為西南少數民族所接受,並逐漸融入了民族音樂與樂器,最終形成了極具少數民族特色的洞經古樂。

2、曲藝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曲藝豐富,主要有生活氣息濃厚的白族調、誦經時所演奏的誦經調、民間說唱曲藝大本曲、白族的古老劇種之一吹吹腔。

3、劍川木雕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做工精細,造型多樣,形象生動、美觀,質地堅硬柔韌,可謂是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華。

二、自然風景

大理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016平方公里。由蒼山洱海風景區、巍寶山風景區、石寶山風景區、雞足山風景區、茈碧湖風景區組成。

1、蒼山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組成,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蒼山十九峰,巍峨雄壯,與秀麗的洱海風光形成強烈對照。蒼山十九峰,每兩峰之間都有一條溪水奔瀉而下,流入洱海,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

2、洱海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古代文獻中曾稱為葉榆澤,位於雲南大理郊區,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依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是雲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湖面面積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因形狀像一個耳朵而取名為“洱海”。洱海屬斷層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見底,透明度很高,水質優良,水產資源豐富。

3、大理古城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內分佈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遊核心區。

4、崇聖寺三塔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位於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蒼山應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00米。南336米處有桃溪向東流過。北76米處有梅溪,東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

5、蝴蝶泉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泉水清澈如鏡。每年到蝴蝶會時,成千上萬的蝴蝶從四面八方飛來,在泉邊漫天飛舞。蝶大如巴掌,小如銅錢。無數蝴蝶還鉤足連須,首尾相銜,一串串地從大合歡樹上垂掛至水面。五彩斑斕,蔚為奇觀。

三、特產美食

1. 雲南下關沱茶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下關沱茶是大理市下關茶廠生產的名牌產品之一,原名“團茶”,1902年由下關“福春恆”商號生產,大都銷往四川敘府(今宜賓)等地,用四川沱江之水泡茶,味道甚佳,因此更名“沱茶”。

2.大理獨頭大蒜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大理獨頭大蒜,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大理獨頭大蒜為紫皮蒜,蒜頭扁圓形或圓形,不分瓣,肉質乳白色,色澤一致,蒜味辛辣回甘,香味較濃。外觀整齊、潔淨,無離體碎皮,蒜頭大小均勻,色澤一致,無明顯缺陷。

3.白族扎染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扎染布是白族特有的工藝產品,在大理城鄉隨處可見它的蹤影。扎染不僅代表著一種傳統,而且已成為一種時尚。當旅遊者從當地把扎染天南海北地帶到全國各地甚至國外時,它從遠古時期走來的腳步彷彿與當代步伐連接到了一起。

4.鄧川牛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我國著名的地方良種牛、中國人自己的奶牛品種———鄧川牛,是全國唯一產奶用的黃牛品種,適應高熱氣溫,耐粗飼,牛奶中的乳蛋白、乳脂率、幹物質含量高,體細胞數少,是加工民族特色食品乳扇的較好原料,也是加工高檔奶酪的優質原料。

5.白族喜洲粑粑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大理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種色、香、味均佳的麥面烤餅,是大理城鄉的一種風味小吃,以喜洲白族傳統粑粑最為有名小麥粉是喜洲粑粑的主要原料,發麵相當講究,要加適量土鹼,揉透,再用精油分層,撒上蔥花、花椒、食鹽為鹹味;加火腿、肉丁、油渣、紅糖包心為甜味。

6.無量山烏骨雞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無量山烏骨雞屬肉蛋兼用型雞種,原產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的無量山、普洱市的哀牢山及兩山之間的廣大山區,中心產區為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和大理州南澗縣。

7. 大理生皮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是雲南白民族的一道傳統菜餚。生皮,白語herl gerd [音:黑格, 即herl (生) gerd (肉)]。逢年過節或者日常小聚,白族人總會以涼拌生皮作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8.鮮花食品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白族因喜歡白色而得名,素雅是白族人永遠的追求。正是這種追求,造就的白族在飲食上也追求一種素雅清淡,鮮花食品便是根植於對素雅清淡的追求,應運產生了。

9.白族土八碗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白族紅白喜事宴客中的八大碗是白族傳統飲食文化的集中表現。宴桌是八仙桌(正方形的大理石雕花桌),一般8個人為一桌,菜餚上8個,俗稱“八大碗”。白族土八碗葷素搭配和理,肥而不膩,素而不淡,營養豐富。

10.乳扇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乳扇是一種呈扇形的乳製品,是洱源白族人民待客的一道上等菜。雲南十八怪之“牛奶做成扇子賣”,指的就是“乳扇”。

11. 諾鄧火腿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諾鄧火腿是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諾鄧村的特產。白族諾鄧火腿的配料獨特,製作精細,質優而味美,切口肉色嫩紅,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白族同胞醃臘製品的風格。諾鄧火腿與宣威火腿、鶴慶的圓腿並稱為雲南三大著名火腿。

12. 巍山蜜餞

舌尖上的大理——一邊是美麗的風景,一邊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美食

是巍山久負盛名的土特產品,清代曾作貢品入京。民國時住巍山的基督教英國籍傳教土楊錫生,每年回國述職探親都帶巍山蜜餞作為向紅衣大主教及親朋的贈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