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徐霞客眼裡的保山為何多姿多彩?遊客:歷史積澱造就

保山古稱永昌,太保山古稱寨子山。對於保山人來說,太保山在保山人心裡,或多或少都有一份牽掛。太保山有著生命的底色,有著情感的牽絆,更有著大家共同的一段記憶。

徐霞客眼里的保山为何多姿多彩?游客:历史积淀造就

永 昌 山 水 情

這裡的山 有一個傳說

沙壹觸木生九隆

保山人是龍的傳人

這裡的山 連綿起伏

彷彿一條條蜿蜒的巨龍

住在這裡的人

猶如嬰兒睡在搖籃裡

這裡的水 血脈相連

一條東河

好似一位無私的母親

養育著哀牢故都

山間鈴響馬幫來

千年的鈴鐺萬年的路

永昌古道煥新顏

聯繫著千千萬萬世人的心

說起太保山,保山人會有說不完的話題。要說到這太保山山名的由來,清楚的人就不會太多。相傳在遠古時代,今天的保山壩子絕大部分是一片汪洋水域,叫做哀牢湖。人們只能居住哀牢湖四周的半山坡上。當時的太保山,人們根據它的形狀叫做金線葫蘆山。後來,由於不同民族的人家從各地搬來居住, 金線葫蘆山形成了一個寨子。不同民族的人們友好和平相處在這裡,取寨名為平好寨。時間一久,人們用寨名取代了山名。

到了明朝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明朝一位大臣徐有貞被削官發配到永昌(保山)來,居住在寨子山。他建議當地官員組織百姓在寨子山多種樹,永昌的官員們採納了他的建議,立即發動民眾在寨子山的南端廣植松樹,並將寨子山改名松山。多年後徐有貞官復原職,被皇上加封為太子太保。經過三十年的歲月風雨,到了明朝成化年弘治年初,松山樹木越長越大,越長越多。知恩圖報的永昌父老鄉親,為了不忘徐有貞的點撥之恩,就把這位太子太保落難時居住的松山改名為太保山,一直叫到今天。

鍾 靈 毓 秀

玉 皇 閣 下 佛 祖 旁,

叮 叮 風 鈴 響 春 秋。

書 聲 朗 朗 青 山 外,

狀 元 王 孫 數 風 流。

徐霞客眼里的保山为何多姿多彩?游客:历史积淀造就

“臨早登高岫,隨曲徑通幽,聽野鳥爭喧,千頃松濤響天外;倚晚迎皓月,傍花枝弄影,看星光垂地,萬家燈火舞人間”。太保公園大門旁一副對聯準確地描寫了登臨太保山所看到的景緻。

玉皇閣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它雄踞太保山腰三個石拱洞之上,基礎牢固,歷經數百年風雨、地震,卻完好如初,是我國西南保存完好的道教殿閣之一,1988年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每天清晨,玉皇閣飛簷上“叮叮噹噹”的風鈴聲如期把太保山喚醒。據《永昌府志》載,玉皇閣為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郡人馮君魯在原毗盧閣廢址上所建,另據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邵惟中撰《新建會真樓記》,說玉皇閣“突兀層起,體勢凌空,畫棟浮雲,朱欄宿霧,瑤檀玉檻,哲匠獻奇,鬥折磐旋,極其壯麗。”可見,玉皇閣的雄偉壯觀。

玉皇閣的北面便是玉佛寺。據《永昌府志》載:玉佛寺為哀牢王柳貌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創建,南詔王皮羅閣擴建,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重修。始建於東漢的記載雖有不詳,應為雲南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相傳這裡有一石洞直通怒江,因巨石堵塞,江水不能流入。一天,江水衝開巨石洶湧而至,保山壩頓成澤國。一個傣族青年見狀,用身體堵住洞口,黎民百姓才倖免於難。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將洞中巨石雕琢成佛像。建於清順治十八年的玉佛寺,鎮寺之寶當數端坐在大雄寶殿之中的這尊大型玉雕釋迦牟尼佛像。玉佛雕塑栩栩如生,佛光閃爍。它是由旅居海外的佛門大師妙明於1986年捐贈的,並與大師一起輾轉千里定居太保山玉佛寺。

徐霞客眼里的保山为何多姿多彩?游客:历史积淀造就

在玉皇閣與玉佛寺中間的會真樓,因大旅行家徐霞客下榻於此而聞名。公元1639年,保山人民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時稱“千古奇人”的徐霞客。徐霞客是沿著我國最早的國際通商大道——蜀身毒道進入保山。“會真樓”就是徐霞客在保山城的寓所。在徐霞客的眼裡保山多姿多彩。

“會真樓”的東面便是有名的“狀元樓”。“狀元樓”如今就坐落在園林式學校——保山市隆陽區第一中學校園內。

“狀元樓”是明代著名學者,四川新都狀元楊慎的居所。明朝嘉靖三年,楊升庵因“議大禮”案得罪了嘉靖皇帝,被廷杖下獄,謫戍永昌。

楊升庵在永昌先後撰寫出《升庵詩話》、《陶情樂府》、《南中集》、《南中續集》、《古音韻語》、《千里而譚》等詩文集,他還根據謫戍永昌的親身經歷,編撰《滇程記》、《滇載記》、《滇產記》、《滇候記》、《雲南山川志》、《南詔野史》等地方誌書;在永昌狀元樓寫的最有名的就是《二十一史彈詞》,又稱《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特別是那首“說三分兩晉”《臨江仙》,被清代毛宗崗父子點評羅貫中小說的《三國演義》時畫龍點睛地寫入卷首,承載著一部文學鉅著的份量,穿越千年時空,永遠定格在歷史的長河上……

臨 江 仙

(明) 楊升庵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徐霞客眼里的保山为何多姿多彩?游客:历史积淀造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太保山中,保山歷史名人堂是雲南省第一個綜合性的名人館,佔地9821平方米,建築面積1385平方米,總投資2600多萬元,入列從哀牢王九隆開始、歷時2400年來保山名人共計300人。

如:明代的楊元,一生培養了眾多的學生,其中不乏非常有名的人,像張志淳父子三人,還有萬綸等。而他的一生都是把名利看得非常淡,所以在他去世以後,為紀念他,在辛街鄉還建蓋過楊元祠,後人也尊崇他為“布衣鄉聖”。

走出名人堂,我們來到太保山碑林區。這些石碑原系分散在保山城區及附近的明代到民國的金石碑刻。這些金石的撰、寫、刻,多數出自名家之手,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魅力,是瞭解研究保山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

碑林區後面是太保山武侯祠,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後有多次修繕,是三進兩院外附五個花園的園林式建築群落。其大殿左右牆壁上懸掛的是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名篇《前後出師表》拓本木刻,正中的這三尊塑像分別是蜀國丞相諸葛亮、雲南郡太守呂凱、永昌郡太守王伉。

對於每一個保山人來說,易羅池、太保山的湖光山色就是一種故土的靈光,一種生命的底色。

永 昌 四 葉

文 塔 似 筆 立

碧 池 獻 硯 臺

佳 墨 濯 亭 取

永 昌 拿 紙 來

徐霞客眼里的保山为何多姿多彩?游客:历史积淀造就

“雁塔風霜古,龍池歲月深。”這是人們對易羅池的抒懷。站在太保山頂俯瞰,保山壩良疇萬頃,城池如棋;易羅池澄碧如鏡,雁塔如筆。

保山城的格局呈棋盤狀,有36條街,72條巷。裡面有牌坊,有古井。南面有龍泉河,北面有仁壽河,彙集到東面,是東河,西到太保山,保山城似一張大紙鋪開。

“遊山歸來,彩雲猶戀高岫;懷景重訪,夢魂常繞青林。”這是人們對太保山的眷戀,更是人們對青山的守望……青山依舊在!

(趙繼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