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徐霞客眼里的保山为何多姿多彩?游客:历史积淀造就

保山古称永昌,太保山古称寨子山。对于保山人来说,太保山在保山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份牵挂。太保山有着生命的底色,有着情感的牵绊,更有着大家共同的一段记忆。

徐霞客眼里的保山为何多姿多彩?游客:历史积淀造就

永 昌 山 水 情

这里的山 有一个传说

沙壹触木生九隆

保山人是龙的传人

这里的山 连绵起伏

仿佛一条条蜿蜒的巨龙

住在这里的人

犹如婴儿睡在摇篮里

这里的水 血脉相连

一条东河

好似一位无私的母亲

养育着哀牢故都

山间铃响马帮来

千年的铃铛万年的路

永昌古道焕新颜

联系着千千万万世人的心

说起太保山,保山人会有说不完的话题。要说到这太保山山名的由来,清楚的人就不会太多。相传在远古时代,今天的保山坝子绝大部分是一片汪洋水域,叫做哀牢湖。人们只能居住哀牢湖四周的半山坡上。当时的太保山,人们根据它的形状叫做金线葫芦山。后来,由于不同民族的人家从各地搬来居住, 金线葫芦山形成了一个寨子。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和平相处在这里,取寨名为平好寨。时间一久,人们用寨名取代了山名。

到了明朝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明朝一位大臣徐有贞被削官发配到永昌(保山)来,居住在寨子山。他建议当地官员组织百姓在寨子山多种树,永昌的官员们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发动民众在寨子山的南端广植松树,并将寨子山改名松山。多年后徐有贞官复原职,被皇上加封为太子太保。经过三十年的岁月风雨,到了明朝成化年弘治年初,松山树木越长越大,越长越多。知恩图报的永昌父老乡亲,为了不忘徐有贞的点拨之恩,就把这位太子太保落难时居住的松山改名为太保山,一直叫到今天。

钟 灵 毓 秀

玉 皇 阁 下 佛 祖 旁,

叮 叮 风 铃 响 春 秋。

书 声 朗 朗 青 山 外,

状 元 王 孙 数 风 流。

徐霞客眼里的保山为何多姿多彩?游客:历史积淀造就

“临早登高岫,随曲径通幽,听野鸟争喧,千顷松涛响天外;倚晚迎皓月,傍花枝弄影,看星光垂地,万家灯火舞人间”。太保公园大门旁一副对联准确地描写了登临太保山所看到的景致。

玉皇阁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雄踞太保山腰三个石拱洞之上,基础牢固,历经数百年风雨、地震,却完好如初,是我国西南保存完好的道教殿阁之一,1988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天清晨,玉皇阁飞檐上“叮叮当当”的风铃声如期把太保山唤醒。据《永昌府志》载,玉皇阁为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郡人冯君鲁在原毗卢阁废址上所建,另据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邵惟中撰《新建会真楼记》,说玉皇阁“突兀层起,体势凌空,画栋浮云,朱栏宿雾,瑶檀玉槛,哲匠献奇,斗折磐旋,极其壮丽。”可见,玉皇阁的雄伟壮观。

玉皇阁的北面便是玉佛寺。据《永昌府志》载:玉佛寺为哀牢王柳貌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创建,南诏王皮罗阁扩建,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重修。始建于东汉的记载虽有不详,应为云南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相传这里有一石洞直通怒江,因巨石堵塞,江水不能流入。一天,江水冲开巨石汹涌而至,保山坝顿成泽国。一个傣族青年见状,用身体堵住洞口,黎民百姓才幸免于难。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将洞中巨石雕琢成佛像。建于清顺治十八年的玉佛寺,镇寺之宝当数端坐在大雄宝殿之中的这尊大型玉雕释迦牟尼佛像。玉佛雕塑栩栩如生,佛光闪烁。它是由旅居海外的佛门大师妙明于1986年捐赠的,并与大师一起辗转千里定居太保山玉佛寺。

徐霞客眼里的保山为何多姿多彩?游客:历史积淀造就

在玉皇阁与玉佛寺中间的会真楼,因大旅行家徐霞客下榻于此而闻名。公元1639年,保山人民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时称“千古奇人”的徐霞客。徐霞客是沿着我国最早的国际通商大道——蜀身毒道进入保山。“会真楼”就是徐霞客在保山城的寓所。在徐霞客的眼里保山多姿多彩。

“会真楼”的东面便是有名的“状元楼”。“状元楼”如今就坐落在园林式学校——保山市隆阳区第一中学校园内。

“状元楼”是明代著名学者,四川新都状元杨慎的居所。明朝嘉靖三年,杨升庵因“议大礼”案得罪了嘉靖皇帝,被廷杖下狱,谪戍永昌。

杨升庵在永昌先后撰写出《升庵诗话》、《陶情乐府》、《南中集》、《南中续集》、《古音韵语》、《千里而谭》等诗文集,他还根据谪戍永昌的亲身经历,编撰《滇程记》、《滇载记》、《滇产记》、《滇候记》、《云南山川志》、《南诏野史》等地方志书;在永昌状元楼写的最有名的就是《二十一史弹词》,又称《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特别是那首“说三分两晋”《临江仙》,被清代毛宗岗父子点评罗贯中小说的《三国演义》时画龙点睛地写入卷首,承载着一部文学巨著的份量,穿越千年时空,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上……

临 江 仙

(明) 杨升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徐霞客眼里的保山为何多姿多彩?游客:历史积淀造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太保山中,保山历史名人堂是云南省第一个综合性的名人馆,占地9821平方米,建筑面积1385平方米,总投资2600多万元,入列从哀牢王九隆开始、历时2400年来保山名人共计300人。

如:明代的杨元,一生培养了众多的学生,其中不乏非常有名的人,像张志淳父子三人,还有万纶等。而他的一生都是把名利看得非常淡,所以在他去世以后,为纪念他,在辛街乡还建盖过杨元祠,后人也尊崇他为“布衣乡圣”。

走出名人堂,我们来到太保山碑林区。这些石碑原系分散在保山城区及附近的明代到民国的金石碑刻。这些金石的撰、写、刻,多数出自名家之手,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是了解研究保山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碑林区后面是太保山武侯祠,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后有多次修缮,是三进两院外附五个花园的园林式建筑群落。其大殿左右墙壁上悬挂的是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名篇《前后出师表》拓本木刻,正中的这三尊塑像分别是蜀国丞相诸葛亮、云南郡太守吕凯、永昌郡太守王伉。

对于每一个保山人来说,易罗池、太保山的湖光山色就是一种故土的灵光,一种生命的底色。

永 昌 四 叶

文 塔 似 笔 立

碧 池 献 砚 台

佳 墨 濯 亭 取

永 昌 拿 纸 来

徐霞客眼里的保山为何多姿多彩?游客:历史积淀造就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这是人们对易罗池的抒怀。站在太保山顶俯瞰,保山坝良畴万顷,城池如棋;易罗池澄碧如镜,雁塔如笔。

保山城的格局呈棋盘状,有36条街,72条巷。里面有牌坊,有古井。南面有龙泉河,北面有仁寿河,汇集到东面,是东河,西到太保山,保山城似一张大纸铺开。

“游山归来,彩云犹恋高岫;怀景重访,梦魂常绕青林。”这是人们对太保山的眷恋,更是人们对青山的守望……青山依旧在!

(赵继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