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個職業的農民和一個普通工人一生誰對社會的貢獻大?

釋永嫖


如果當前,說一個職業農民,和一亇工人不能說貢獻,只能說都一樣,都為了個人更好的生活努力想多掙些錢,很少有人想為國貢獻什麼,,因貢獻是無私的,是任勞任怨,奉獻多,索取少,這是叫真正的貢獻,

要說上述貢獻的人,只有65歲以上的老工人,老農民而且同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老工人參加工作三四十年,半輩子每月三十多元的工資,養活一家好幾口,工作任勞任怨,加班從來不加錢,月工資制,到退休工齡三四十年,因退休早,退休金偏低。一般都二千多三千不到。

老農民辛苦種出糧食,任可自己不夠吃,也要如數把公糧交上,建.國以來最偉大是這些老農民,如今養老無著落,只要每月給五六百元,就解決很大問題也減了輕兒女負擔,看現在架勢希望不大。看來這些人只能順其自然在艱難中消亡了。再有十年八年也剩不了多少了。

所'以這些老工人,老農民對國家貢獻大如天,他們撐起過共和國的脊樑。希望不要忘了他她們。


用戶遼河人家


職業農民和普通工人誰對社會貢獻大?

職業農民是人,普通工人也是人。誰對社會貢獻大,只是社會分工不同。工人階級就向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一樣,到農村跟農民學習生產種植糧食,慢慢的也會種田生產糧食了。而城裡的普通工人,農民也是熟悉一下工作也就能幹了。目前農民工在城裡打工各行個業都有,對社會貢獻是一樣的。

但是話雖言這樣說,職業農民和普通工人的待遇是不一樣的,工人階級到年齡有退休養老金,而職業農民同樣工作沒有,這就是一個陰差陽錯問題。

有人說工人階級交養老保險了,請問:工人階級是從工作當中正的工資裡交的養老保險吧?比如工人階級生產的物資農民用,農民是從生產糧食賺的錢去買吧?而工人階級是用工資買的糧食吧?同樣一個生產糧食,一個生產物資的。他們的貢獻是同樣的,這樣看來農民到老了,是不是也應該有養老保險金呢?知得我們深思!


獵鷲


在我國,按所屬行業將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為13門類,即①是農、林、牧、漁、水利業;②二類是工業……由此可見,農民和工人是不同職業的兩個不同主體,而非職業。本來,對社會的貢獻兩者是無法比較的。果真要比,我認為還是農民的貢獻大。這是因為:

中國農民以最簡單的方法,最樸實形式守護土地和古老的東方文明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在中國的鄉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約有6六口,包括兩個老人、夫婦兩人、兩個孩子,約有4.6畝地。另有宅基地(含菜地)約0.5畝(含田邊地頭),村莊公共面積(路等)每戶約攤1.2畝。合起來也就6.3畝,這就是一個農民家庭全部“家當”(以上數學來自於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

目前,從當地官方的常規模式計算,每畝土地維護成本費約700元,而前後兩季每畝共收入約720元,每戶農實際使用面積(4.6畝),總收入3312元。一年下來,每戶要投入,諸如肥料、種子、請工、機械等3000元以上,那麼保守盈利約300元(現在的專家與教授就是按城市人的生活與生產關係,對農民的土地收入的計算)。

就算是農民土地種糧的收入,農民的人工投入折算成錢,豈不是基本不掙錢了嗎?儘管這樣,如今的農民大都是以老人、婦女留守,就是他們也用心呵護著土地,保護著鄉愁,守護著鄉村。全世界五大文明,另四大文明都已經消失了,中國的農耕文明卻沒有消失,且世世代代滋養著大地。大國小農,田人合一,呵護著古老的東方文明,是中國成為全世界最可持續發展的唯一的國家,這也算農民對社會的貢獻。

農民不僅要養城市人,還要養活自己

農民沒有退休,農民的勞動也沒有童工,只要能做,就要身體力行。沒有工資、沒有獎金、沒有任何福利待遇。農民沒有規定的工作的時間,農民的勞動產品——糧食,除了自己吃用,還要換錢,也就是常說“養家餬口”,糧食流通市場,也是供給了城市人的吃飯問題。中國佔全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20℅的世界人口,這也是世界的奇蹟。

一個農民家庭約6口人,平均每個農民生產的糧食和蔬菜大約能養活5個人,一家6個人就可以養活30個城市人。一個村約2500人,可以養活12500人。目前,有9億農民,養活了4億城市人和9億農民。也就是近14億人口(2019年年末數字)。這就是城鄉關係,也是農民與中國的關係。

一個人一生要吃多少糧食?如果按75歲計算,人一生有27375天,每天吃0.5斤糧食,一生就要吃13噸(含食品、酒、糕點、豬肉之類);以一個農民養活5個人計算,一個農民一生可以耕作65噸糧食,這應該是農民最大的貢獻。

農民承擔著自己絕大部分養老的費用

在城市,到了60歲就退休,進入國家福利養老機制,開啟悠閒的生活境界。按中國目前人口平均壽命73歲計算,就是說,城市老人要在社會上“閒”13年,國家又要負擔多少福利贍養費?而對於農民來說,沒有退休,也就意味著幹不動農活的哪一天才“退休”。農村60多歲,甚至70多歲仍在田間勞作也不算稀奇。本也是養老的時候,就是國家現在推行的城鄉養老制度,城鄉也有天穰之別。一個老年農民,一個月百十來元的養老金,還不夠城裡人的零頭。一個農民就算有兩個老人,還不是自己承擔了絕大部分的養老,從某種意義上說,農民就是自己靠自己養老,這也應該是農民對社會和國家的又一貢獻。

農民保護和創設著農村山青水秀的環境

如今的環境問題是個值得關注的大問題。中國城市環境的問題的根源是因為農村環境的破壞。城市的環境“幸福指數”是由農村和農民決定的。村莊因為有樹木,一個村就是一個“水庫”:因為有多樣性的樹,才會招來很多鳥。因為有不同的落葉和鳥糞,才確保了土地下面的微生物和生命體。這些微生物和生命體通過下雨而流到河中,養活了水中的生命,才哺育了所有的益蟲。因為益蟲的繁衍才是病蟲害越來越少,人類生活的環境和生命質量才越來越好。農民保護和創立著鄉村的環境,城市才有了發展的空間,這也是農民的貢獻。

農民工成為支撐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農民正在傳統體制之外開闢了一條工農之間、城鄉之間生產要素流動的新通道,為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低成本勞動力,填補了製造業、建築業、餐飲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崗位空缺。此外,農民外出務工促進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發育”,促進了勞動用工制度的改革,促進了通過市場合理配置勞動力資源機制的形成,這些也應該是農民對社會的貢獻。

我國是農業大國,其中,農民有九億多。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是社會經濟的主力,沒有農業的產出,我國經濟必將滯後不前。民以食為天,農民是關鍵。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農民。農民對社會至關重要,他們對社會的貢獻用數字難以統計。


為生活而提神


時期不同。貢獻肯定不同。改革開放前

農民確實貢獻大,但制度不同農民也沒得到什麼。生活溫飽都很不錯了。一般工人雖然工資少但錢頂用。養老保險等等都有,退休有保障。改革開放後,取消了農業稅等等收費,農民收入增加不少生活也改善了經濟也好了。不交公糧也沒什麼貢獻吧。但唯一不變的還是養老問題是個難題。一般工人工資待遇都很不錯了。養老保險等等都很到位。我覺得工人貢獻什麼呢?上班付出但有工資呀。所以說農民貢獻大點。


xtz忍值千金


大道理講不明白,我就是50年出生的農民,我認為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時期,工人和農民的貢獻是同樣的,工人上班掙工資,農民出工掙工分,一切都是集體的,都是出工工作,不過就是產品不一樣而已。當時農場的叫農業工人,如今有退休金,而農社的包產到戶後叫農民,如今只給每月108元。


飛翔70750


背天面朝黃土,閒暇城市外補;一年四季寒與暑,容貌有目共睹! 從事上層建築,冬夏從未止步;工業成就遍各處,銳意進取標註。 兩者分有側重,缺一不可明矚。科技高端與基礎,化零為整瑞福!


花呈現春情


這個問題是不能比較的,行業不同。非要說一個職業農民和一個普通工人一生誰的貢獻大,我覺得應該一樣大,分不出高低上下的。

工業和農業都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缺一不可。不能說農業重要也不能強調工業重要。沒有了農業,工人餓著肚子肯定不能生產。沒有工業,農民日常生活用品從哪裡來,我們總不能退回到原始社會那樣,沒有分化沒有分工的。



分工不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我們要順應社會發展。喜歡當農民種地,這個很容易做到。只要是生在農村的,農民就是你第一個身份。不喜歡當農民怎麼辦呢?首先,好好讀書,讀書是改變命運的一條主要道路。其次,發揮自身的長處,在某個行也做出點成績來也可以。



我認識一對雙胞胎,哥哥做了一名普通工人,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弟弟做了農民。哥哥趁出差的機會來弟弟打工的地方看弟弟,並在弟弟這裡住了幾天。哥倆長的真像,一個模子出來的,只是哥哥比弟弟皮膚白淨些。



哥哥的孩子比較嬌氣,上學不是很刻苦。弟弟家的孩子從小目睹父母的辛苦,早早的就幫家裡幹活了,學習也很刻苦。兩個人的孩子同歲。弟弟的孩子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學,而哥哥的孩子只考了普通的一所大學。畢業後找工作不理想。弟弟家的孩子還沒畢業,就被一家高科技外企高薪聘請。

一個職業農民,一個普通工人,沒有誰的貢獻最大,其實,只要是一種職業,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大山梅子


農民工人都是普通百姓,為國家建設都做了貢獻。毛主席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勤儉持家345


一個50後出生的農民不僅要從事農業生產,還要每年向國家交公糧,棉花,生豬等,還有剩餘勞動力參加國家各類大型建設,哪個時候都是帶行李口糧背景離鄉參加鐵路,公路,飛機場,大型水庫,邊疆建設兵團,改河,改湖,鐵礦,煤礦等建設,為國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如今老了,亨受的福利代餘比起城裡的退休職工相差的比例太太了,天下農民年輕再苦再累再有功勞都不計較,而老了退休了想跟城裡退休人一樣的代餘都想不到,多揪心,為什麼現在的農民都不願意種地,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在的理由之一,農村城市一個天,同命同價。


天翼用戶9984621851546


都一樣,農民的傑出代表陳永貴帶領大寨大隊,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毛主席號召農業學大寨!陳永貴後來又擔任了國務院副總理,貢獻很大吧。工人出身的王進喜是大慶油田鑽井隊的一個普通隊長,王進喜被稱為”鐵人”,”鐵人”精神曾是全中國工人階級的學習榜樣,毛主席號召工業學大慶!工人的作用,工人的影響力多大!紡織女工吳桂賢,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工人的作用和能力多大!因此,在任何崗位都有傑出代表,袁隆平,陳景潤,錢學森等,都是不同崗位的傑出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