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看到有人提議把英語變為副科,我也想問問把數學變為副科,你們贊同嗎?

挑咪歪


我是孫啟耀英語教授。我來回答你的問題。說把數學變為副科,我覺得你是在賭氣開玩笑。因為數學是理工科的基礎,不可能變為副科的。英語能否變為副科有可商榷的餘地。

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以來,英語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文化大革命十年,大學沒有考試招生,只是在1970年到1976年通過推薦招收了幾批工農兵學員。

初中及高中教育,在那個時候也處於凋敝的狀態。很多學校開課比較少,大部分學生上午上課,下午勞動(挖地洞,扒玉米等)。即使是上課的學校,每週的外語課只有兩小節,但是由於缺少師資,還不能保證。

1977年打倒四人幫之後,國家開始恢復高等教育,1977年正式通過考試招生。1981年高考英語成績按50%計入總分。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由於出國留學人數的增加,社會上高度重視外語。社會上開始舉辦英語輔導班、開辦英語學校。各種各樣的英語輔導班、英語學校如雨後春筍,鋪天蓋地。

1987年,國家開設大學英語四、六級全國考試。在一些高校,沒有四級英語證,畢不了業,拿不到畢業證。沒有大學英語四級證,找不到工作,英語重視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最近十幾年托福考試、雅思考試、GRE考試遍佈全國,各種各樣的外語學校,辦得如火如荼。

的確,英語學習佔用了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在當時的條件下,重視英語是有其歷史原因的。那個時候,國家剛剛改革開放,百廢待興,亟需向國外學習先進技術,急需技術資料,迫切需要從國外進口生產設備等等,這一切都需要有外語做基礎。

進入21世紀,我國生產力極大發展,技術條件、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外語學習的條件也有了極大改善,各種各樣學習外語的設備、書籍比比皆是。

所以,社會上有人提出了疑問,認為有些人要出國留學,他自己學外語就行了,何必要舉全國之力,每家每戶每個人都重視外語學習呢?外語在初高中作為普通一科就可以了。

也有的一些人終生用不到英語,全民學英語是不是一種浪費呢?有人質疑這種過度重視外語的現象。認為全民重視外語是智力浪費,花這麼大力氣不值得。

我個人認為外語學習的確是受到了過度的重視,似乎應該降降溫了(我持這種觀點,我的同行同事會批評我的吧?)。

最新的觀點認為,在日常學術交流中,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不必過多在意其語音語調是否準確,甚至也不用確保其言說中的語法都要正確無誤,只要他們能夠較為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與情感,對方能夠聽懂並基本理解就夠了(郭英劍,中國人民大學)。

那些有志出國學習,有志將來做科研的人,有志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的人,他們在高中英語基礎上,可以自學外語。

另外,我再大膽預測一下,在不遠的將來,也許10年或者20年,一些985、211院校的大學外語將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大學外語選修課、大學外語素質教育課、中外文化比較課的學習。

這樣可以節省兩三百個原來用於學外語的學時,用來學習科學技術知識。

要強化的是外語專業建設。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國家教育部接連開了幾次重要的有關教育的會議,為外語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其餘內容大家可以看下面的三張圖片。


孫啟耀英語教授


有人說我不出國,就算出國旅遊,有的是翻譯軟件,所以英語應改為輔選課目。

我有輕度語言障礙,英語更是我一生的疼,兩次高考,兩次失利於英語,只要英語能達及格線,就能一本,可被英語拖累,著點專科都沒得上。很多時我會想如果不用考英語多好啊!9我從沒想過我工作上要用英語,可97年,我卻一個人到國外工作了半年,沒現在的翻譯工具,真難啊!

我有兩個孩子分別三年級和四年級,我經常問他們,知不知為什麼要學好語文、為什麼要學習數學、為什麼必須要學英語。對這三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

1.我們要學好語文。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所有知識都以中文來傳承,所以我們只有學好語文,我們才能很好的吸收我年前人的智慧。

2.我們要學習數學。是因為數學是科學的基礎,它能解釋自然界的一切,即使我們長大不從事科學方面的事,那至少會算算數,而且數學有助我們更好邏輯分析。

3.為什麼必須學習英語呢?我是這樣理解的,縱觀人類近現代史,我們不得不承認,近現代我們中華民族在科學方面落後於人,而存世的科學文貢大多以英語為載體,想要真正的學習科學,英文不好能學好嗎?科學是很專業的,一個不專業的人翻譯過來的中文文貢能百分百正確嗎?就算人工智能再牛,也一樣。錢學森、于敏、錢三強、鄧稼先、南仁東等等科學家,那一個英文需求別人翻譯的。除非我們一開始(從小學)決定不從事、不學習科學,不然,英語就不應放鬆。再說,若小孩一開始就決定一生不從事科學,那作為科學基礎的數學也可以隨便了。更何況,誰能說自己孩子一定不要科學?

其實這三門學科都很重要,之所以有人否定英語,可能因高考失利而生厭惡,可能自己真的一點都沒運用過英語,可能自己英語太差輔導不了孩子,又不想花錢去學(學英語好貴的)等等。

孩子的潛能是無窮的,孩子學習是沒有限制的,作為大人,如果想孩子超越我們,我們不應以自己的侷限去限制孩子,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放下所謂的“不可能”、“做不到”,放飛他們的潛能。而教育工作者更應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而非考慮孰輕孰重,要不要放棄。

以上是一己之言,共同探討,不喜勿噴!!!


深秋的黎明靜悄悄


那我只能說,要麼你是故意無理取鬧,要麼就是不懂科學。

數學作為理工科的基礎學科,可以說是眾科之母。所有的理工農醫經法等各個學科都離不開數學。如果沒有良好的數學基礎,所有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都不可能學好。那麼更不要說應用方面的工科學科。

英語只是學習知識的介質,只不過目前世界科學通用語言是它,所以需要學習,如果以後變成漢語,那就可以不學了,如果以後變成德語,法語等語言,那就需要學那些語言。所以語言是可替代的,數學是不可替代的。


流蘇37601931


我覺得英語和數學都不能變為副科,這兩門學科都非常重要。

為什麼說英語很重要呢?英語的重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英語在我們的工作中非常重要,不僅是外企,現在的國營企業、私營企業都有很多的國際業務,沒有好的英語水平是幹不好工作的。第二,現在科技前沿的論文都是英文的,我們發表的關於科技論文也都是英文的,沒有較高的英語水平,是搞不好科研的。第三,英語是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現在科技的發展使地球變成了“地球村”,人人與之間的交流越來越緊密,英語必不可缺。

而數學呢?同樣重要。數學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數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小大商販算賬大到公司財務,離開了數學是萬萬行不通的。第二,數學是很多學科的基礎學科,比如經濟學、理論物理學和計算機學都是以數學為基礎的。第三,數學思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有序思考,能讓你做事分清主次,提高時間管理的能力;正向、逆向思考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自己更有辦法;發散思考,能讓你變得更有創意;邏輯思考能提高你辦事的效率、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綜上我認為,英語和數學同樣重要,都不能變為副科,我們應該努力把英語和數學都學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有什麼不同見解,歡迎評論指教,相互交流。


飛魚非魚也


同意把英語變成副科,因為很多國家自己開始學習中文。但數學顯然不行,不是有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很多行業都離不開數學,比如:金融,各類工程,各類設計,醫療,IT等。

而且生活也離不開,數學不好估計物理也不行,你去買車,看不懂儀表盤,人家說的轉速啊,發動機原理你也不懂,開車也會傷車。去吃個披薩吧,圓周率不會算,賣家沒有這個尺寸的,拿個乘以二的尺寸糊弄你,吃虧也是自找的。裝修個房子,測量尺寸也需要有數學功底,牆面壁紙按平米收費,可是有窗戶,門,櫃子,就要算好,大面積減去小面積,不然又是被坑。

總之數學是最實用的學科之一!


禎禎980


數學是基礎學科,任何國家民族不可廢,而英語與語文學科做為交流的工具相比而言,中國人你學好自已民族的語言是必須的,英文則可選修也不失為降低學生負擔的好方法。


去了光陰醉了紅塵


現在人人學英語,可是你看看現在的“翻譯”,什麼“PK”,“vs”等等。再看看過去的,“電燈”,電話,衛生。火車,汽車,這些翻譯。都學英語了,結果是英語還是二把刀,母語則是不倫不類!


用戶4564141294416


我覺得學英語不應該一刀切,應該分級,避免巨大的精力浪費。

大多數人英語選修就可以,少部分需要深造的,那就選擇英語進階,而專家,比如醫生科學家等,那還要進階專業領域的英語。

這是一種更為合理的分配,而不是一擁而上,不過的留級,這太扼殺人才了,術業有專攻,天賦有高低。


小多米302


我不贊同,因為數理化生物平常生活用到,英語只要你不出國英語用不上,為什麼要把平常經常用的科目當選修,把偶爾用到的當主修?你是腦殘還是弱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