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五丈原怎麼會有岳飛寫的《前出師表》?

手機用戶60225691197


歷史上,岳飛是在南陽寫的。如果五丈原也有,那一定是後人感念嶽大帥,在五丈原也展出了複製品了。

正如岳飛題跋所說:【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岳飛並識。】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裡說得最清楚,【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138年,曾經北收六郡的岳飛,因與高宗趙構一心與金人求和而產生嫌隙。這之前,岳飛曾給趙構上了一道《乞出師札》,這篇奏章,如果不看細節,那幾乎就是《出師表》的翻版。沒讀過的人可以讀一下。

但是,由於高宗趙構吃了秤砣鐵了心要求和,岳飛悲憤之下也不得不聽從指揮回到鄂州,路上,路過南陽武侯祠,想起前事,有感而發,痛書《出師表》。

這是岳飛對諸葛亮的羨慕,同時也是對同為重臣的前人與自己的感慨。

所羨慕者,劉禪是位明君。——當時的劉禪形象還沒有被後人惡意抹黑。

很多人以為《出師表》是諸葛亮對劉禪的指劃,但實際上《出師表》是一篇【答表】,回應了建興五年三月劉禪的詔書。

相比趙構的懦弱求和,劉禪主動撥二十萬重兵給諸葛亮,命他南征北討,這使岳飛羨慕不已。

截選詔書內容:

【朕聞天地之道,福仁而禍淫……朕以幼衝,繼統鴻基……是以夙興夜寐,不敢自逸,每從菲薄以益國用,勸分務穡以阜民財,授方任能以參其聽,斷私降意以養將士。欲奮劍長驅,指討凶逆……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先帝託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以旄鉞之重,付之以專命之權,統領步騎二十萬眾,董督元戎,龔行天罰,除患寧亂,克復舊都,在此行也……他如詔書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稱朕意焉。】

所感慨者,同樣作為朝之重宰,都要承受皇帝的疑心。

就像諸葛亮在《出師表》裡,故意把文官郭攸之、費禕、董允,武將向寵擺出來,要劉禪委以重任,卻絕口不提能力更強的姜維、王平、鄧芝、蔣琬、馬忠,就是為了避免劉禪懷疑諸葛亮趁機營造自己的勢力,避免劉禪起疑心。

而岳飛則是要迎回欽宗(徽宗已死),並且介入了後嗣立儲,尤其岳家軍的戰鬥力又那麼強悍,這些都戳著了高宗趙構的肺管子,雖然岳飛一顆丹心,也不免遭受趙構的懷疑猜忌。

在這種情況下,嶽大帥的“覽物之情”愈盛,瞻仰了武侯祠,想起諸葛武侯和自己的境地,怎能不生感慨,於是奮筆默出了諸葛亮的《出師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五丈原若也有岳飛寫的《出師表》,應該出於後人對嶽大帥的感念。畢竟這是一位超級粉絲,所以特意製作了複製品吧。


純鈞LHGR


岳飛,字鵬舉,南宋期抗金名將,雖然出身軍伍,但是文武雙全,能詩善詩,書法作品以行草為主,有很多作品傳留於世。如《嶽忠武王文集》。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孔明先生早年隱居於南陽,出茅蘆為蜀國東征西戰,在祈山伐魏六次用兵,直到病逝於五丈原,年僅54歲,實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貞誓言。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武侯祠遍佈於孔明先生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乃是歷史上文人雅士、社會名流、英雄豪傑競相拜謁的地方。岳飛在征戰中,路過武侯祠,一個令人敬仰的前輩,豈有不拜之理?況且英雄相惜,古來有之。

我幸於2016年8月自駕成都遊,路過陝西漢中,夜宿於漢中,次日順便到定軍山,拜謁武侯祠。定軍山,就是諸葛亮用計,老將黃忠刀斬夏侯淵的地方,孔明先生安葬於此。進入武侯祠,碑廊有許多名家石刻,其中就有岳飛書《出師表》,我自幼受家庭薰陶,喜愛書法,從小臨摹歐體楷書,酷愛收集名家字帖,見此碑帖不禁大喜。不過馬上就可以看出其中端倪,是現代複製品。經詢管理人員,原碑在南陽。能看到民族英雄岳飛的碑刻,甚感榮幸。但一想,孔明先生去世已有869年,莫非穿越?看到嶽題“跋”後明白了一切。

據傳,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飛路過南陽,拜謁武侯祠,應道士所邀書寫此文,並留下“跋”中記載,“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如雨下。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花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岳飛並識”。

岳飛書《出師表》,字體行草,一氣呵成,寫得酣暢淋漓。縱觀電掣雷奔、龍飛鳳舞,細視則鐵畫銀勾、頓挫抑揚。字體或大或小,筆畫或重或輕,或粗或細,或疾或遲,無不揮灑自如,如快馬入陣,令人想起當年,岳飛馳騁疆場之英氣雄姿。諸葛亮與岳飛二人英名與功勳先後遙相輝映,同為千古傳人。人們敬仰其人也愛其文,所以很珍視這塊墨寶,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此書筆力雄逸,氣韻生動,藝術價值極高。

但比其書法作品,我更喜歡他的《滿江紅》。寫這首詞時,岳飛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於郾城、潁昌大敗金兵,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用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隨後岳飛又被剝奪了兵權,聽命於屈辱的和談。從不許勝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此時的岳飛終於忍不住,“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軍事指揮的一系列重大戰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擊,顯然催白了岳飛的頭髮。因此,岳飛當然不甘心少年理想就此破滅。岳飛十多年為國征戰,唯獨到快四十歲時,卻成為一個無職無權被閒散之人,其內心之悲切和壯志之不已的激烈衝突,可想而知。

英雄是供後人敬仰的,英雄所傳承的精神,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精彩篇章,繼承先烈遺志,實現先烈的夢想,這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


德雨50926495


那你得去問五丈原,他是怎麼得到的。


迷失在樹林


一個無能丞相,蜀漢先滅亡就出師表連年征戰無功,戰爭計算成本的,光支出不收入,所以蜀漢先滅亡。無能將相惺惺相惜才有了出師扎


君子蘭168411877


岳飛寫的明明是《說岳全傳》,話說當年岳飛朱仙鎮大破金兀朮……


守門人7


岳飛寫的是封神榜


鶻鷹之魂


岳飛路過南陽武侯祠,有感而發


阿瞞麾下


五丈原的出師表是三國孔明的,怎麼說成是岳飛的。


靳老三3


岳飛作為一名征戰四方的統帥,作為一名民族英雄,更是自認為要幹一番大事業精忠報國的一名大宋人,最終卻沒有進收復失地,最終卻沒有完成統一全國的重任,心中有萬般無奈...聯想到諸葛亮和是自己多麼的相似啊,發出萬千感慨...進而想到抄寫了諸葛亮的出師表,藉以表達自己的苦悶,惆悵,無奈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