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當孩子進入到“Trouble Two”,俗稱麻煩的2歲,意味著孩子已經有了自主意識,有了自我的概念,開始嘗試分離我和外界的初步界限,開始有了想要表達自我意見的需求,開始嘗試不斷擴大自我掌控的範圍,並從嘗試中獲得power。

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經過程,也就是我們大家說的“第一個叛逆期”。

這個時期其實是孩子自我掌控力發展的初步階段,也是社交能力建立的初步階段,也是從單純吃飽、坐著看世界的角度過渡到可自主探索、可“把握”事物的階段。

家長不要只看到這個階段孩子外顯表現出的不配合,其實把握好這個階段,會讓孩子建立起很多良好的心理基礎和行為習慣。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這個階段,孩子會有哪些方面的發展和變化?

  • “不要”特別多的自我意識敏感期。
    這時候寶貝開始學會區分“我、你、我的、你的”的概念,開始明白自我與外界的關係就代表著寶貝有了自我意識,表現出來的就是孩子開始常常說“我的”、“不要”這樣的字眼,孩子開始使用拒絕的語言和行為,來表達自我意識,體驗自我掌控的力量感。
    這時候,我們要明白,孩子常常說的“不要”,有時候不是真的“不要”,而是強調自我掌控,在試探家長的一種表現,是“自我意識”在作祟。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不要”特別多的自我意識敏感期


  • “模仿”特別多的動作敏感期。
    2歲的孩子已經學會走路,習慣了站立的角度觀察世界,通過翻身、爬行、站立、行走、跑跳,孩子的大肌肉動作已經基本協調,也正好是因為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掌控度高了,這時候很多家長感受到的是孩子活潑好動,停不下來。其實這時候是孩子在鍛鍊自己的肌肉,從大動作像精細動作發展的敏感期,協調手眼腿等動作,使得左右腦得到更充分的鍛鍊,智力飛速發展。
    這時候還有一些孩子會表現出經常“模仿”的習慣來,例如,經常模仿同性別的成年人的某些動作,刮鬍子、打電話、照鏡子等等;還有些孩子模仿力特別強,不止一次地聽很多爺爺奶奶誇獎孫子孫女,帶TA去一次就學會廣場舞的動作。
    這些都是動作敏感期的表現。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模仿”特別多的動作敏感期


  • “驚喜”特別多的語言敏感期。
    終於,寶貝從咿咿呀呀的外星語開始表達出正確的語言了。研究者們發現,嬰兒的語言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成年人無法很快學會一門語言,但是幼兒卻可以很容易的學會母語,而在多語言的家庭,孩子也可以輕鬆切換。
    這時候,小孩子表現出來的就是,喜歡聽和看大人講話,並且不斷重複著每天接觸到的新鮮詞語,他們能夠理解獨立的詞語和語境,並且能夠不斷地組合搭配使用這些詞語。他們這時候愛聽大人講故事、念韻律的兒歌,這段時間,寶貝總是愛說話,和所有的玩具說話、自言自語,此時,家長每天都會從孩子的語言中收穫“驚喜”的表現。
    這些表現代表著,孩子進入了語言敏感期。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驚喜”特別多的語言敏感期

  • “堅持”特別多的秩序敏感期。
    有些家長會發現2歲多的寶寶性格有變化,常常固執而堅持,還會無緣無故發脾氣、因為一件小事情而哭鬧。那是因為,孩子進入了秩序敏感期。
    仔細觀察,寶貝的堅持是有他自己的規律的。比如,玩具必須按照某種顏色或者形狀規律擺放,吃飯的時候餐具的擺放也要按照固定的規律,看書或者玩玩具的順序是固定的,睡覺的程序也是要爸爸講故事然後媽媽抱……
    那是因為,這個時期和諧、秩序和規律會讓他感受到愉悅和安全,而他堅持的順序或者內心的規律被打破,他就感受到焦慮、恐懼或者不安,外在表現就是哭鬧或者發脾氣,直到錯誤的順序或者規律被糾正。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堅持”特別多的秩序敏感期


  • “發現”特別多的細微觀察敏感期。
    我聽過一個媽媽講:兒子2歲時,每當她掃地拖地的時候,總是站在一邊,然後對她說,媽媽這裡還有一根頭髮,媽媽,這裡還有一個紙片,這裡還沒有掃……
    這時候,孩子會看到身邊事物的每一個細微變化,會看到昨天開了一半的花,會看到花園剛種的樹,會看到奶奶的新手絹,這些都是孩子細微觀察敏感期的特性,大人常常忽略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但是此時的孩子就像一個上了馬達的福爾摩斯,不斷觀察和“發現”周圍的每一處變化。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發現”特別多的細微觀察敏感期


  • “抱抱”特別多的安全感建立期。
    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1歲之後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之後,表現得更為突出,而孩子的自我意識通常是和媽媽(主要撫養人)緊密聯繫的。
    通常這時候,孩子會有更多難纏的表現,比如黏在媽媽身後,即使是媽媽去洗澡和上廁所,也站在門外等待;比如媽媽上班或者暫時離開,會用撒潑打滾、哭鬧的形式企圖挽留;只要媽媽在身邊,拒絕媽媽之外的人抱等等。
    這種依賴媽媽的表現,是孩子不斷克服自己的分離焦慮,建立強大安全感的內在需要的外顯行為。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抱抱”特別多的安全感建立期

面對這個時期的叛逆,家長如何應對呢?

面對小孩子的逆反期,家長一定不要用硬碰硬的方式來強制孩子改變,這個時期雖然孩子的力量無法對抗成人,如果採取強制措施,不僅會加重孩子逆反的情緒,而且會導致孩子表裡不一的行為表現,還可能會隨著孩子長大、自我力量的增加,逆反情緒不斷積累,到達青春期一次性爆發!

面對這個時期的叛逆,一要理解,二要變通。如何成功變通呢?其實很簡單,6個小策略,幫助大家輕鬆應對:

  • 換個新說法
    當孩子說不要時,不要用說教或者強硬的手段,可以嘗試更換一種新的說法或者做法,讓孩子配合。
    例如,想要孩子坐到椅子上好好吃飯,不要亂走動。強制的讓孩子坐下吃飯,可能會讓孩子直接離開餐廳,這時候可以說:媽媽一群小綿羊,寶寶一群小綿羊,看看誰的先到家?吃一口對孩子說,我的一隻小綿羊已經進洞了,你的呢?

    換了一種有趣的說法,孩子會對新奇的事物充滿興趣,這時候就會坐下來,和媽媽一起快樂的吃飯。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 任務變遊戲
    從上面的那個例子繼續說,類似每天都進行的事情,比如洗澡、上廁所、吃飯,都可以變成遊戲的形式,我身邊一個媽媽採用這個策略,讓孩子愛上了洗澡。

    準備幾個小小的塑料魚或者玩具,每當洗澡的時候,就準備一個放在寶貝的水壺裡,然後當孩子坐進澡盆開始洗澡的時候,就把玩具水壺拿給寶寶,讓她在澡盆裡放生or拯救。
    當寶貝將遊戲的愉悅與洗澡建立了正向的聯繫後,每次提到洗澡,寶貝的內心感受就是愉悅的,孩子當然就不會拒絕洗澡了。
    如果有更多的,更細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回覆或者私信我,更多的親子游戲幫助你引導孩子。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 選擇引導法
    有時候,當你提出要求時,這個時期的孩子常規就是說“不要”。而在這時候孩子說的不要,有時候並不是真的不要,而是自我意識作祟,脫口而出的“不要”。
    所以,這時候,你也可以用選擇法來引導孩子做事情。不要說要求,而用讓孩子選擇的方式來進行溝通。例如,如果你要孩子睡午覺,不要說:吃完飯以後寶寶該去睡覺了。試著說:睡午覺的時候,想要聽故事還是聽歌?
    有個小技巧提示大家,把希望孩子做的選擇項,放在後一個內容,會更有效。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 反著說要求
    這個策略最直接,簡單說就是,當你希望孩子往西的時候,就向孩子提出往東走的要求,這時期的孩子,通常會如願的選擇“向西”。
    這個策略正是因為簡單,所以家長不要用太多,使用太多會被聰明的孩子識破。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 抓大放小法
    當孩子情緒較為激烈的時候,家長可以採取抓大放小的策略轉換孩子的注意力,達到引導孩子的目的。
    簡單來說就是,在孩子一直說不的情況下,可以給出一些小的、無關緊要的事情,給孩子說“不”的選擇,並且說到做到,讓孩子將強烈的對抗情緒集中在一些小的事情上,情緒穩定後孩子的對抗情緒降低,然後就可以採用選擇引導法,讓孩子完成要做的事情。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 冷靜沉默法
    當孩子情緒過於激烈,或者一直都抗拒父母的建議時,此時家長可以選擇沉默離開,暫時忽略掉孩子,無論他做任何表現,都不要關注他,讓他自己覺得對抗行為並沒有任何效果,感受到無趣,然後就會放棄掉不恰當行為。
    最典型的就是,有些孩子提出的要求被家長拒絕後,躺在地上打滾哭鬧時,如果在家裡,家長可以採取這個辦法,所有人都忽略孩子的行為,如常的做自己的事情,甚至都離開孩子哭鬧的房間,孩子哭鬧個幾分鐘發現沒有人理睬,很快就會停止哭鬧自己爬起來,經歷過幾次這樣的失敗,孩子就不會再用躺在地上哭鬧的方式向家長示威了。


Trouble Two一點也不Trouble,6個策略幫你“對付”叛逆期小孩子


教育孩子需要知識更需要智慧,關注 ,持續回答孩子的教育問題,給你“對付”熊孩子的方法,我們大家一起智慧做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