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30個容易讀錯的詞語及釋義

1、踟躇 Chí Chú:(1)形容慢慢的走,同躑躅;(2)徘徊不前的樣子,緩行的樣子;(3)猶豫,遲疑;(4)逗留,歇息;(5)須臾,瞬間;(6)相連的樣子;(7)古代刻漏器,用以盛水。(8)梭的別稱。

2、躑躅zhí zhú :用腳踏地以足擊地,頓足以足擊地。頓足,杜鵑花的別名,又名映山紅。唐.白居易《題元十八溪居》詩:“晚葉尚開紅躑躅,秋房初結白芙蓉。”;清.趙翼 《肇璜歿後其子以君手植杜鵑一本見貽》詩:“一枝躑躅贈留貽,老瓦盆經手澤滋。”;郭沫若 《杜鵑》:“聲是滿腹鄉思,血是遍山躑躅。”

3、倥傯 kǒnɡzǒnɡ :另:倥侗念kōngdòng。

4、彳亍 亍(腳步聲) 彳亍 chìchù :〖古〗∶慢步行走,徘徊。示例:行、役、徹、徵、待等。

5、佝僂(佝僂)gōu lóu :佝僂病(rickets):病症名。又叫軟骨症。症狀為發育遲緩,頭大,雞胸,駝背,兩腿彎曲,腹部膨大。由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D引起,多見於小兒。

6、耄耋之年 màodié:耄耋: 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7、覬覦 jì yú: 希望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非分的希望或企圖。

8、齟齬 jǔyǔ :釋義及出處(1)牙齒上下對不上,比喻意見不合;(2)比喻不平正、參差不齊;(3)不相投合,牴觸;(4)不協調﹐差失。多用於文言。

9、囹圄líng yǔ :同監獄。至於守司囹圄,禁制刑罰,人臣擅之,此謂刑劫。——《韓非子·三守》

10、魍魎wǎng liǎng:傳說中的一種鬼怪。

11、紈絝 wánkù :紈<書>:很細的絲織品。絝同“褲”,又可寫為“袴”,用於“紈絝”。

12、饕餮 tāo tiè :基本解釋(1)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猛獸,常見於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呂氏春秋·先識》);(2)貪吃者或性情貪婪的人。

13、迤邐 yǐ lǐ :【釋義】(1)曲折延綿;緩行:迤邐不斷的青山|沿河迤邐而行。(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3)漸次;逐漸。

14、痤瘡 cuó chuāng:是美容皮膚科的最常見的病種之一,多發於青春期。

15、狡黠 jiǎoxiá:詭詐,狡猾。猶機靈。【例】我正為弟弟弄壞了我的玩具而氣憤的時候,他卻狡黠地看著我笑了。

16、猥褻 wěixiè:(1)做下流的動作;(2)下流。一個猥褻的手勢。

17、猥瑣 wěisuǒ:(1)(容貌、舉止)庸俗不大方。【例】且夫賢君之踐位也,豈特委瑣喔齧,文牽俗,修誦習傳,當世取說云爾哉!——司馬相如《難蜀父老》(舉止猥瑣)(2)一作“委瑣”。不魁梧,短小。【例】看賈環人物委瑣,舉止粗糙。——《紅樓夢》(身材猥瑣)

18、蟾蜍 chánchú:俗稱癩蛤蟆,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能分泌粘液,吃昆蟲、蝸牛等小動物。

19、窺覷 kuīqù: 〖peep〗∶窺看 〖see〗∶看 他來到這裡,賊眉鼠眼地

20、徜徉 chánɡ yánɡ:也作“倘佯”。①徘徊;自由自在地行走:徜徉花市,美不勝收|在海邊徜徉。②彷徨,心神不寧:徜徉若失。

21、咄嗟 duō jiē:(1)霎時。〖出處〗顧盼可以蕩川嶽,咄嗟可以降雷雨。——王勃《上劉右相書》(2)嘆息。呵叱;吆喝。

22、皈依 guī yī:身心歸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寶的人是佛教徒或稱佛弟子。“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

23、孑孓 jiéjué:蚊子的幼蟲,通稱跟頭蟲。又形容肢體屈伸顛躓的樣子。

24、逡巡 qūnxún:因為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逡巡而不敢進。——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徘徊,猶豫。這裡是筆不停輟的意思。

25、趑趄 zī jū:①行走困難。 ②猶豫不前。 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

26、襤褸 lán lǚ:衣服破爛以布而無緣,敝而紩之,謂之襤褸(紩 【拼音】:[zhì] 縫:縫~。補~。2.縫合的地方。3.納。4.索。5.經。)

27、匍匐 pú fú:(1)以腹貼地前進。幸主者出,南面召見,則驚走匍——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巡邏兵在敵軍炮火下匍匐過陣地。(2)軀體貼地(像蟲、蛇、 龜)緩慢爬行。匍匐前進(3)使自己俯臥。匍匐在主子腳下。

28、氤氳 yīnyūn:a.煙雲瀰漫,氣或光混合動盪的樣子。如“靈山多秀色,空水共~~”; b.中國哲學術語,指萬物由相互作用而變化生長,如“天地~~”

29、耆宿 qísù:名望或有學問的老年人。【解釋】特指年高有德望者。

30、擁躉yong dun:某人的支持者的意思,跟英文的“fans"差不多用法,表示狂迷某人或支持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