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連老師都是錯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指的不是“皮匠”

連老師都是錯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指的不是“皮匠”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一些詞的來源和演化,如果你知道了前因後果,一定讓你大跌眼球。接下來盤點幾個經常聽到卻意想不到的詞。


1.

“扯皮”原來是門兒手藝


連老師都是錯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指的不是“皮匠”


“扯皮”是古代做鼓的一道工序,是門專業手藝。


從前做的鼓,鼓結實與否在框上,鼓響不響就在皮上了。“釘鼓皮”是制鼓的核心環節,釘皮時,將泡軟的皮,緊緊蒙在鼓架上。然後由徒弟和師傅配合,徒弟用力拽鼓皮,師傅釘釘子。每釘一顆釘子,師傅要喊一聲“扯”,提醒扯緊鼓皮。如此下去,直到全部釘完為止。


因為扯的是皮,所以也稱這道工序為“扯皮”釘釘子。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不負責的推諉”。


2.

“老伴”原來不是指配偶?


連老師都是錯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指的不是“皮匠”

“老伴”這個詞起源於明朝。明憲宗朱見深冊立九歲的兒子朱祐樘為太子,派老太監覃吉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學習。覃吉為人很正派,忠於職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稱他為“老伴兒”。後來傳到民間,“老伴兒”就成了老年夫妻之間的互稱了。


3.

“倒黴”原來倒的是一根杆子


連老師都是錯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指的不是“皮匠”

“倒黴”原來是古代江南地區的一種風俗。在封建時代,讀書人要做官,都要參加科舉考試。明朝時,考試錄取很難,參加科舉考試之前,一般都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杆,稱之為“楣(méi)”;如果考不中,就把旗杆倒下拿走,稱為“倒楣”。


“楣”本是門上的橫木,這裡指高杆。“楣”與“黴”讀音相近,江浙一帶的人就把運氣不好、不吉利叫“倒楣”亦即“倒黴”。


4.

“河東獅吼”和“獅子”沒關係


連老師都是錯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指的不是“皮匠”

這個詞現在多是指“婦女彪悍,愛大吵大鬧”。


那為啥是“河東獅吼”,而不是“河東虎吼”呢?原來“獅吼”根本不是獅子的叫聲,“獅子吼”來源於佛教,指的是“如來正聲”,佛教經典稱“獅子吼則百獸伏”,所以佛家用獅子吼來比喻佛祖講經聲震寰宇的威嚴。


“彪悍的女人”一般都是家裡最有威嚴的人,所以就有了“河東獅吼”的說法,和“獅子”沒有半毛錢關係。


5.

“爛醉如泥”原來不是“泥”


連老師都是錯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指的不是“皮匠”

在漢語中,常用“爛醉如泥”來形容一個人由於飲酒過量而醉成一癱的樣子。許多人以為這個成語所說的“泥”是指水和土混合而成的泥。


其實,這裡的“泥”並非指泥土,而是傳說生活在海里的一種蟲子,這種蟲子沒有骨頭,離不開水,一到陸地上就會“失水而醉”,像人醉倒的樣子。古代典籍中“醉如泥”這幾個字很常見,“泥”指的都是“泥蟲”。


6.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指的不是“皮匠”


連老師都是錯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指的不是“皮匠”

“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指的是“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在流傳過程中,人們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既然說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必然還有很多可說的,今天先到這,下次接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