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七尺三”,是什麼講究?

導語: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七尺三”,啥講究?你注意過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瞭解一下。

門要留三

在中國的傳統建築中,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我們可以看見門的種類有很多,大門、房門、側門、還有用來裝飾的月洞門、垂花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不僅僅是建築的臉面,也是一個家族的臉面,我們也常常聽到人們將門面比作臉面,所以門一定要儘可能的建得符合家庭的身份,因此門面因人的等級高低而不同,從一扇門便可以折射出一個家庭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在舊社會,誰家越窮,誰家的門就越矮小。而“門要留三”這句俗語中的門,指的就是最能代表一個家族臉面的大門。正是因為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涵,所以古人在設計大門的時候,關於門它大小比例和尺寸都是有著專門的講究的。

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七尺三”,是什麼講究?

而這句話說的就是,在建造大門的時候,大門上面的寬度比下面的寬度要寬出3公分,為什麼要這樣呢?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第一個是在民間有著“上寬好儲財”的說法,所以上面設計的寬一點,就會財源廣進,也就代表著這戶人家能夠賺到錢且存住錢,這是出於美好寓意的需要。第二個原因是出於實用性的需求,古代人裝門,是要裝進門洞中,所以要是上面的尺寸比下面剛好多出3公分的話,裝門的時候有一個活動的範圍,門就可以更加輕鬆的安裝上去。

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七尺三”,是什麼講究?

房要留四

這裡的房指的就是房間的門了,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臥室的門,在古代房門的安裝也是很有講究,要做到房門下面的寬度要比上面的寬度寬出來4公分。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和“門要留三”是一樣的,首先也是因為民間 “下寬好開懷”,下面的尺寸比上面的尺寸寬,那麼家庭就會其樂融融,夫妻美滿,也是古人的一種美好的寓意。其次也是一樣為了方便門的安裝。

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七尺三”,是什麼講究?

相比較我們現在建築中們的構造,肯定就會有人覺得,如若門的上下寬度要是不一樣,會不會顯得不太美觀,其實這裡的上下不一樣並不是說的門的上下寬度,而是門洞的寬度,我們建造房子,是會提前把門洞留好,之後再根據門洞的大小製作門,這樣容易安裝,至於提前留出來的這上面或者至於下面寬出來的幾公分,在門裝進去之後,師傅們會採用木頭或者是泡沫膠等工具來進行填充,所以並不會影響門的美觀性。

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七尺三”,是什麼講究?

棺要七尺三

在古代,人們遵循的一般都是土葬的葬禮,所以就需要給去世的人準備棺材,棺材的意思就是希望家中的孩子將來能夠當官發財,古時候的人們非常的興奮輪迴之說,當人們其實以後靈魂就會進入地府然而輪迴投胎,而棺木又是放置肉身的一個地方,因此絕對不能馬虎,所以關於棺材的尺寸也有著一個講究,就是要長度在七尺三,這是因為古代常說的七尺男兒,是說七尺代表是最高的男人了,可以頂天立地,所以建造七尺三的棺材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而七尺要多三寸是為了和人們所說的人有三魂七魄的說法相符合。

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七尺三”,是什麼講究?

小編有話說:這些建築的尺寸或者是生活用品的尺寸的講究,體現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因為中國人凡事都要圖個吉利,就好比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就是古代木匠做工的尺寸講究,意思是凳子的尺寸要帶一個“三”數,如二尺三、三尺三等。門的尺寸要有五,意思是“五福進門”;床不離七寓意著“不離棄,不離妻”;“九”和“酒”諧音,吃飯的桌子尺寸尾數必帶九意思是吃飯不離酒。再比如我們很多老式的大院和園林就會發現像“吉慶有餘”、“龍鳳呈祥”、“五福捧壽”這些裝飾圖案,不僅是一種吉祥的象徵,也表達了古代人對於美好生活的祝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