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沈從文的色環——談《湘行散記》中的色彩隱喻

《湘行散記》是一本珍貴的湘西風采錄,它對湘西自然的描繪如一幅中國傳統淡彩山水畫,色彩淡雅清明,意境和諧靜謐;對湘西人事生活的展現,則以流動卻不繁複的多色彩鋪染出湘西世界淳樸閒適或熱情昂揚的多樣風情。《湘行散記》中對於湘西山水畫與風俗畫的繪色,也在書寫著沈從文對於湘西自然和人事的理解和思考。

一、白

沈從文的色環——談《湘行散記》中的色彩隱喻

我們可以看到,《湘行散記》中沈從文大量用白色描繪湘西的自然與風俗,無論是河水溪流,山川草木,還是地名,建築,白色作為湘西世界裡主要的環境色,也在強調著湘西邊地自古與世隔絕,相對很少受外界糟汙汙染,它是沈從文相對照城市環境所凸顯的田園烏托邦。再看畫中人物的穿著打扮,水手的白衣顯示著水上人的身份和如水一般的生活與性情;少女們用繡線白花,白絨線裝飾自己,她們的愛情信物——白帶子白棉線,訴說著少女的溫柔細膩與純潔。

二、綠

沈從文的色環——談《湘行散記》中的色彩隱喻

綠色也是沈從文鍾情的顏色,湘西自然擁有視覺上可觀的綠色,與千百年來居住在這綠色自然中頭包青布頭的湘西鄉人形成親密融合關係。

沈從文嚮往的是一種清淨、平和的生命形態 ,即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如果說白色顯現著湘西世界的質樸與純潔,那綠色便顯現著湘西山水自然與人的靈魂——它是湘西生命的底色,展現著人與自然的生命狀態,這是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寄託著沈從文對於湘西未來的希望——保持生命的原始色彩,靈魂永不枯萎。


三、黃

在綠色的希望之中,沈從文也對十幾年後故鄉的一些變化產生隱隱的擔憂,《湘行散記》中,他將自己的這種心痛與憂慮以頹廢的黃色做著藝術抒寫。當黃色的汽車捲起塵土駛進湘西世界,現代文明叩開了這片被歷史遺忘的土地,也帶來了一些衍生品:黃盒的美麗牌香菸,鄉人們為之冒險的黃色粉末藥物,擺上店鋪的黃嗎啡,以及黃僵僵的鄉民們……這昏暗的黃色在暗示著湘西世界的異化,自然與人開始脫節甚至相斥,這不僅僅體現在生活方式的改變,更令沈從文痛心的是水邊人美好人性和生命力的毀滅。《箱子巖》中跛腳青年人,打著什長的旗號販賣鴉片,這是一種極有出息的生意,它基於投機與賺錢,吞噬著湘西鄉下人最後的一點正直與善良,沈從文在回憶這位"潰爛這鄉村居民靈魂"的人物之際,產生了對於湘西未來的深深憂慮。

"唉,歷史,多麼古怪的事物。生惡性癰疽的人,照舊式治療方法,可用一星一點毒藥敷上,盡它潰爛,到潰爛淨盡時,再用藥物使新的肌肉生長,人也就恢復健康了。"

沈從文感愧歷史的無常,他苦苦尋找著揮去民族歷史陰影的通路。在這鴉片煙和跛腳什長身上,他甚至自述寄託著用作古老醫方的幻想……

四、黑與白

《湘行散記》中沈從文常以黑白二色來映射人的生命力。沈從文自稱是"鄉下人",而他此次回鄉,對於湘西世界來說,他的模樣打扮,身份談吐,又實在是一個"城裡人"。書中,沈從文以自己的視角來觀照湘西,而湘西也在凸顯著沈從文的視野與思想,他已然與故鄉的一方世界形成二元對立的關係。在與妻子的通信中,沈從文感愧自己為城市所折磨成的一張極瘦而白白的臉,這張白麵在遇見故鄉水邊黑手黑臉的拉煤漢子,黑臉黑眼珠的湘西少女時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虛弱,病態,代表著城市和優渥生活中缺乏健康生命力的城裡人;後者野性純樸,漢子喘著粗氣,精神飽滿,姑娘青春健康,充滿活力與生機。"但看看這些人,就明白城裡人實實在在缺少了點人的味兒了。"在沈從文心中,湘西人經受風吹日曬,在山林田野間自由生長所擁有的黑膚色是生命強力和美好人性的外現。

五、紅

紅色在《湘行散記》中含有雙重隱喻。紅色既是湘西世界神明的外衣,流淌在巫衣與神龕之中,也象徵著生命的熱力與原始強力,流淌在湘西勞動人民的血液與火把中。

《湘行散記》中代表著湘西巫神文化的紅色,是湘西風俗畫中最神秘的一筆,這紅色沉重,令人敬畏,使人想起湘西嚴酷的生存環境和斷壁殘垣的歷史。這裡的人堅定著對於神的信仰,他們每年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肅穆莊嚴的紅色傳遞著湘西人對於自然生命的敬畏,人、神、萬物似是能相互感應,相互溝通,也相互和諧著;這紅色也令人感到沉迷和封閉,他們將生命的繁衍,人事的哀樂寄託於對神的信託,相信命運和天意,卻不相信自我擁有掌握生命的強力,於是愚昧保守,種種落後的觀念陋習也讓這方土地上的人民遲遲發不出發出文明的聲音。

沈從文的色環——談《湘行散記》中的色彩隱喻

而冬季漫長黑夜裡,夜漁人身上流淌的熱血和"河岸大石間飄忽動人的火炬紅光"則顯現著更為原始的人類精神。紅光是混沌黑夜中照亮生命的光明所在,夜漁人為著部落的生存和自然的進化呼著號子,滾動熱血,這樣的情形已存在上千年,甚至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狩獵文明起源的瞬間,"我所看到的彷彿是一種原始人與自然戰爭的情景"。這紅色,將沈從文帶回過去,也將翻閱他的文字的人帶回過去,去思索人類歷史的脈絡,思索人與自然的生命力所在,從過去的故事中得到我們祖先的饋贈。

六、沈從文其人其"色"

好的文學作品中的色彩表現可以成為文本的肌質所在。不似莫言作品中的誇張變幻,張愛玲小說裡的生髮繁複,《湘行散記》裡的色彩藝術顯示出了沈從文獨特的色彩觀,究其成因,需要考慮到沈從文個人的性情氣質,看到他過往傳奇經歷裡的影子。

沈從文是個文學天才,他只有小學學歷卻最終成為聲名遠揚的大作家這段故事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然而如果只是靠著小學私塾裡讀的一點經書,那麼文學天才也終會夭折,《從文自傳》中,他自述"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可以說,是湘西世界和他不凡的人生經歷培養了他獨特的性情氣質與文學風格。


沈從文的色環——談《湘行散記》中的色彩隱喻

"他有著對一切新奇事物太多的好奇。"沈從文天生是個熱愛一切新鮮事物的人,兒童時代,他早早地把一本私塾小書背的滾瓜爛熟,餘下的時間,便去閱讀湘西"鎮筸"城內外由自然和人事寫成的大書。上山捉蟋蟀,摘野果,聽溪水,孩提和少年時代對於故鄉自然的熱愛與熱愛,奠定了沈從文此後在他的文學作品中繪好湘西自然風景圖的基礎;而無論是對於踩布的染坊師傅,苗婦人的豆腐作坊,扎冥器兼出租花轎的鋪子還是監獄,殺場,沈從文都充滿興趣和好奇,"這些古怪事情實在太多了",這時候比起文學藝術,他更愛湘西人們生活的藝術,對於家鄉人事的初印象,也是後來《湘行散記》中這幅湘西風俗畫色調明淨美好的因緣之一。

當父親的"危險事業"導致沈家敗落之後,沈從文自覺要自己掙一份口糧,到外面的世界去學習生存,於是入了行伍。從軍時代,沈從文在繼續翻閱湘西社會這本大書的同時,伴隨著更為細緻的觀察和思考。他無事看船,認識到這些油船、白河船、辰溪船、麻陽船以及上面的各色人等,彷彿各有自己的性格和生命,在這條千里長河上競爭生存;他也看殺人,"見到身邊這些人,死的猛不然就死去,活的又偶然活下來"青年的沈從文感到了生死的莫測,對身邊人相信自己不如信託"運氣""命"而感到難過。這種對於生命和人事的思考,同樣隱含在《湘行散記》的色彩流動的深處。

戰亂時代沒有影響沈從文對於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反而強化著他對於獨立人生的執著。在軍中他無錢打牌,深知鴉片之害,便上山採藥、摘花、尋山果,砍竹做簫,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他竟保持著每天臨摹《雲麾碑》這樣的字帖和古畫的習慣。動盪年代裡一個青年對自我秉性的一點寶貴的順應和堅定,這已經超越了太多人;而沈從文對於湘西自然和人事這本大書的翻閱和思考,也在培養著其細膩安靜,單純執著的性情。《湘行散記》的文本色彩單純明淨而顯張力,既是湘西現實的反映,也源於作家的獨特性情,投射了沈從文的主觀性情與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