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邊城》賞析

邊 城

沈從文

【內容提要】

湘西邊境有個小山城叫荼峒,城西一里地的碧溪岨渡口,住著相依為命的老船伕和他的外孫女翠翠。年逾古稀的老船伕忠於職守,重義輕利,古道熱腸,善良慈愛。其獨生女為殉情而拋下了翠翠、老人便精心撫養外孫女成長。為翠翠的愛情和幸福,老人又付出了全部的愛,翠翠是天真活潑、心地純沽的山村少女,她對愛情有朦朧的追求,可又處處顯露出嬌羞。

茶峒城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儺送同時愛上了翠翠可翠翠卻只愛儺送。兄弟倆在愛情上發生衝突,天保自知對歌比不上儺送,為把幸福留給弟弟,自己月毅然駕船出走,不幸半路遇難。儺送英俊出眾,雖另有多紳來提親,且有“碾坊”作陪嫁,他都拒絕了,只愛窮苦的翠翠。因為哥哥是為了讓自己得到幸福而遇難的,他深感內疚、哀傷,於是他出走了。

老船伕經不起這一打擊,在一個風雨雷電之夜也與世長辭,留下了孤苦的翠翠。可是善良的人們卻給翠翠帶來了溫暖,順順雖在天保出走遇難後,對老船伕很為不滿,這時也寬宏大度,慷慨友善,派人來和眾人一起料理了老船伕的喪事,想把翠翠接到他家去生活。翠翠不肯離開外祖父的墳墓和渡船,痴心地等待儺送回來撐渡船。這個人也許永運回不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賞析】

沈從文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他的中篇小說《邊城》寫於1934年,是其追求“人性美”小說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說以湘西邊境小山城茶峒和離城一里地的碧溪岨渡口為背景,寫了撐渡老人的外孫女翠翠和城裡船總順順的兩個∥子間的愛情故事,情節婉曲纏綿,表現了濃厚的地方色彩歌情調。作者描繪了封閉式的湘西邊地人民的生活,那裡人人心地善良,淳樸無私,寬厚仁愛,充滿著純真執著之傅。在老船伕身上,更處處體現了湘西社會的傳統道德和古樸遺風。這就是作者所向往和追求的人性美。作者在此無疑是把古撲的生活方式理想化了,但它確實能給人以美的感染,激發人們美的情操。

作者在小說中,以他精細的筆觸,刻畫了天真嬌惑、情竇初開的少女,淳樸忠厚、他嘗辛酸的老船伕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他注重“人生形式”的自然形態,“一切都帶著原始意味”。因此,他在小說中排除固定的刻板模式,力求生活化、散文化。他用充滿抒情的筆調,把清新、自然、頑強的生命和朦脫的理想溶化在意象中,構成一種悠然的境界,使“情幻想”的浪漫色調和寫實主義的美學風格和諧融治地體現在形象中,表現了人情美。沈從文耳聞目睹上流社會的虛的、自私、墮落,不由想起故鄉淳樸的鄉情民俗,他要在小說中以湘西原始民性中保留的健康、純樸、充滿活力的道德情操和人情美,來對抗上流社會腐敗的道惡習。在他看來,頂苦的翠翠仍能在充滿溫暖的環境中生活,是因為有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憐愛。在他描繪的家鄉清新旖能的自然風光裡,靜安詳的氣氛中,謳歌著山野間的真普美,表現著重建民族道德的善良願望。

小說還重視人物的心理刻畫,冰灣盡致地展示了各種人物纏編豐富的內心世界與禽不同的是、這種刻畫是通過人物神態、動態,尤其是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下意識行為暗示出來的,故含蓄有味。如翠翠情竇初開,在別人提起她順事時的心理描寫。小說的語言多用湘西群眾的口語,句子說話就地取譬,因而質樸清新,含蓄自然。像作品開頭介級老船伕和翠翠所用的語言,小說中“大老”、“二老”、“標緻”、“精怪”等湘西口語的運用,都散發著泥土的芳香,告佛把人帶到了古樸的湘西。

作品的不足之處,在於作者把這邊城寫成“一切極有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的世外桃源。船總順順是“大方酒脫”、“濟人之急”的大善人;老船伕又是講求封建品德,以吃虧為滿足的人物;而翠翠的訂婚問題,只因男女兩家偶然間的誤會才得不到解決。事實上,這些都是忽略或調和現實矛盾,歪曲或粉飾現實生活的結果。在那穴居山洞,草福相悅,對歌定情,粗野放縱的生活中,不可否認還有汙血、野蠻、貧窮、落後。這些作者都未能作深層次的揭示,這是思想侷限所致。

, y�+E\u000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