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入乡随俗:论中国赴泰游客的素质与形象

长期以来,中国游客人数一直稳居赴泰旅游外国游客第一位。但是,泰国媒体和不少泰国民众对中国游客的一些行为都颇有微词。其中,备受批评的一点就是,中国游客在餐厅就餐时喜欢高声朗笑。


熟悉泰国文化的朋友都知道,泰国人非常注重餐桌文化,用餐时一般不大声说话,有时甚至可以用“窃窃私语”来形容。所以,对于泰国人来说,用餐时扯着嗓门高谈阔论被认为是有辱斯文的无礼之举。我刚到泰国之时,好几位泰国知名教授都面带微笑地向我“请教”,为何中国游客行为如此不羁?那种微笑背面,隐藏的内涵非常明显,便是委婉地批评。

入乡随俗:论中国赴泰游客的素质与形象

在泰国期间,这种批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有旅居泰国多年的华人朋友,也开始对同胞们的做法说三道四,提出批评。


不过,最近秦翊读了泰国知名博主沙蒙莱写的一篇文章,他向泰国人解释了中国人的多种行为方式,事实上并非无礼之举,相反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

他说:中国人之所以说话声音响,是因为希望让别人觉得他们“真诚”。对于中国人来说,说话声音大,是向说话对象表达真诚的一种方式。这就好像泰国人撒谎的时候,喜欢放低声音,避开别人视线。

此外,中国人还认为,说话声音大的人,性格好,有自信,有礼貌。因此,如果泰国人去中国居住的话,说话轻声细语,会让中国人认为没有自信心。如果是在中国工作的话,会让同事认为工作磨磨唧唧,不卖力。

尤其是在与长辈或者领导相遇时,主动大声的打招呼是非常重要的礼节。因为中国人讲究“先说为敬”,大声地打招呼,是向长辈、领导表示尊重,就像泰国人见面时,抢着行“合十礼”,是一个道理。

如果遇到长辈或者领导时,没有立刻大声打招呼,导致长辈、领导没有听到,就会让他们以为自己不尊重他们,这样的话,中国人认为是非常没有礼貌的事情。

在餐厅聚餐时放声大笑,也是一种礼节,目的是显示相互之间的“亲密无间”。中国人在一起吃饭时,喜欢互相之间说一些笑话,让餐桌的气氛变得轻松。越是朗声大笑,则越显得聚餐的朋友们关系非同寻常,相当亲密。

而当泰国人到中国旅游时,发现中国餐厅的服务员上菜时,经常把餐盘弄得叮当作响,让泰国游客们觉得非常无礼,以为餐厅服务员对自己有意见。但是,事实上,他这样做,并不是有什么意见,而是为了让老板看到自己“态度殷勤,工作努力”。

所以,泰国媒体经常报道一些“中国游客的无礼事件”,而普通民众则认为中国人嗓门大这事的确非常无礼。但是,中国人却认为泰国人有时候说话“轻声细语,有气无力”,同样也不符合他们的文化。

所以啊,根本就不存在谁对谁错,纯粹只是文化差异问题罢了。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深入了解,并且懂得调节自身以接纳或者融入其他文化,而非一味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他的这种说法,和我的好朋友,泰国著名学者阿奈教授的说法不谋而合。阿奈教授是泰国皇家学会委员,经常带领弟子们来华参观见学。他通过对华人的仔细观察后,告诉弟子们,之所以中国人在泰国说话声音响亮,有时旁若无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到泰国后,身心感到幸福的一种自然释放。所以啊,中国游客们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泰国,泰国民众不应该因此非议中国游客。


眼下,正当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中国,并向周边国家扩散。泰国成为了除中国以外,确诊感染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不少国家都采取措施,限制中国游客入境,但泰国政府依然张开双臂欢迎国人。泰国国家旅游局长专门致函中国人民,在危难关头给予鼓舞与支持,令我们感到无比温暖。

但是,不少中国游客的做法,引发了泰国民众的集体不满,乃至于有人创作漫画,来讽刺泰国政府“要钱不要命”的做法。不过,仔细想想,确实有很多地方,可能会引发泰国民众的不满。比如,在泰中国游客大量购买口罩,尤其是N95口罩,导致不少商场出现口罩脱销的情况。而这些口罩大多由中国生产,又被中国游客购买带回中国,在短期内,中国企业可能会减少向泰国供货,这无疑影响了泰国民众的利益,毕竟泰国目前也遭受PM2.5的困扰,口罩也是刚需。所以,有泰国媒体提出,应当限制中国游客购买口罩的数量。

入乡随俗:论中国赴泰游客的素质与形象


入乡随俗:论中国赴泰游客的素质与形象


我认为,不管这些游客究竟是大量购买回国带给亲友,还是囤积居奇,想要回国高价售卖,大发一把,这种做法确实值得商榷。我个人支持泰国商家对中国游客购买口罩进行限购。


另外,还有一位中国游客喝醉酒,倒在机场,被误以为是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一度引发恐慌。这些事情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游客的形象。


入乡随俗:论中国赴泰游客的素质与形象


不管怎样,作为一名中国游客,到了泰国,还是要做到入乡随俗,别人不喜欢的做法,我们尽量也避免为之,尽最大努力维护中国游客乃至中国人民的形象。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大国的人民也要显示出大国人民的气派!

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