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玩起來很聰明很靈活,但老師教的私下再教怎麼都學不會,對學習沒有興趣,怎麼辦啊?

章魚老師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瞭解的性格。要根據孩子的性格來調整他們的習慣。不要遇到點困難就放棄孩子,很多事情他們在做的時候是不自覺的,他也不想這樣。但他控制不了自己,這時候特別需要家長的監督。在心理學上其實這種情況就是孩子挑戰父母的耐心。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幫助他們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慣。

第一、要了解孩子。每個孩子他們都有自己的性格,他們的性格又是習慣組成的,我們花一定的時間掌握孩子的習慣。只有掌握孩子的習慣我們才能有意識的去調整他們的性格。例如、上面說的怎麼都教不會。做父母的首先要要了解孩子在學校時認真聽課沒,聽課的時候有沒有得到針對性的鍛鍊。回家後孩子在複習的時候有沒有認真思考,你教他的時候他又沒有認真學,在學的時候他是否在想其它事情等等。這些都是影響孩子學習的因數。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了,我們才能採起最適合他們的辦法進行教育。

那麼要了解他們那些基本性格了。1、孩子喜歡學習不。2、在學校聽課的時候認真聽沒。3、他的作業認真完成沒。4、他回家後最喜歡做的事是幹什麼。5、他在學校最好的朋友是誰,他們的成績怎麼樣等等,越詳細越好。

第二、根據孩子的特點找出最好的教育方法。這個過程是最難的,難到哪裡了?1、父母不能長時間堅持,認為一兩天就能改正過來,有些孩子由於貪玩的性格,已經把自己的知識丟的很多了,一兩次的補習並不能讓他們改正過來。2、計劃沒有根據孩子的特點來制定。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求知慾。我們要找到孩子的求知慾,來制定我們的計劃。有些孩子放學回來就想把作業做完,有些想玩一下在做作業,有些又要晚上才做。要找到孩子學習的時間段,才能最大限度的讓孩子學習。

第三、堅決的執行計劃。計劃的執行其實就是習慣的養成。只有堅決的執行計劃孩子才能在最短的時間把習慣養成。開頭很難,但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在進步,最後孩子會自覺的去學習。這裡要強調兩點。1、剛開始時孩子往往找很多理由來推辭你要求做的事,這個時候父母必須狠下心來,讓孩子必須去完成,不能朦過去,不然一直都是這樣,不會有進步。必須要讓孩子知道這件事他必須做到什麼程度,不然這個事就沒完。2、長時間的堅持,只有長時間的堅持,孩子才會知道他每天要做什麼事,才能自覺去做。

教育的路上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很多方法在這個孩子裡應用的很好,但在其他孩子那裡效果就沒這麼好。但只要我們不放棄,總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孤獨中成長ty


1 別擔心,這很正常

孩子的認知方式跟大人不同

人類擅長通過活動、經驗來學習。書本知識是有文字以來5千多年的事,人類的大腦還沒適應這個節奏。

你回想一下自己,當初也是不愛學習。對有困難的事情畏難,不想學。這很正常。

2 孩子很聰明,很靈活,說明娃正常。想學書本知識,需要引導,關鍵是興趣

孩子不願意學老師教的內容,對這些內容一是大腦不習慣,二是沒興趣。

要引起孩子的興趣。

可以先利誘,比如,學得好給一些獎勵。

然後呢,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也就是成就感,慢慢的,孩子就開始學了。

3 推薦一本書《孩子為什麼不喜歡上學》

這本書從孩子的大腦認知方式,再到一些方法,指導家長如何幫助孩子。

我也在讀。


寶媽麗麗在修行


孩子愛玩是天性。對學習沒有興趣,主要是環境引導的,如果家長有一方能每天陪著孩子讀書,做出喜歡學習,能從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樣子,這樣,孩子就會逐步模仿家長的樣子,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否則,孩子看到周邊的人都不學習,只有他需要讀苦書,他就會抗拒。孩子是不會考慮10幾年後的處境的。學習是苦是甜需要家長的合理引導。



自然英語俱樂部


在孩子看來,你的身份不是老師,所以他給自己定位自然不是要學習的學生。

家裡的環境也和學校不一樣,孩子專注力自然不在學習。

學校有同伴,大家有競爭與合作的感覺,學習興趣濃厚。

試著給孩子一個身份,用角色扮演的遊戲,和孩子玩 老師👩‍🏫學生👩‍🎓的遊戲,孩子扮演老師,你來做學生,把你想學的叫小老師教你吧,注意,這是遊戲,大學生要聽小老師的哦。


唐果Ting


在他她的玩具當中參入數字,加減法,等遊戲。不斷引導。長期以往慢慢的就開始了走向學習之路。就向過去農村沒有水泥路,慢慢的都有了,而且聯上了高速公路。你說快不。耐心,信心,決心首先是大人的關鍵,有了這些孩孑也就開始了慢慢征程。初高中後你會為他她們的用功學習而擔憂,吃喝呀,睡覺呀。等等。前途是光明向上的。


東榮962


這屬於教育教學不得法。教者要按照孩子的思路、心理及接受能力去教去學;而決不能按照教者成人的思路、心理及接受能力強加於孩子去教去學!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是因為對所學的東西沒有入了門,一旦對學習入了門,那就感到有興趣了。


好運來4586074649547


沒有正確教育,家長需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