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請問?紅燈記裡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

北國清雪


《紅燈記》的故事究竟是發生在吉林,還是黑龍江,因一直無法確定而顯得有些撲簌迷離,但據雞西礦務局的退休幹部宮興祿老人說,該故事應該發生在黑龍江省的雞西市,具體地點是雞東縣東海鎮,而李玉和也確有其人,是個參加過二七大罷工的,八路軍華北地區的情報人員。

由於宮興祿老人在文革期間,曾在雞西市革委會的‘’清查辦‘’工作,清查對象是解放後隱藏在社會中的日偽、國民黨漏網特務,因此有機會接觸過一些敵偽檔案和群眾提供的線索,宮興祿老人說,戰爭時期的情況大多比較複雜,當年許多人迫於生計去給日偽政權工作或直接為日本人服務,而一些熱血青年則去從事地下抗日活動,其中有些人被捕後就被敵人殺害了,而有些人被捕變節後就下落不明瞭。有的則用假投降來迷惑敵人,以便在應付敵人的同時,繼續為八路軍提供情報,李玉和就應該是這樣的人,因為在一份五十多人的被捕名單中,只有他是有過三次被捕經歷的人,而其他人則只被捕過一次後便被移交到司法部門處理了,而李玉和卻先後三次被捕後又獲得了釋放。

宮興祿老人判斷的依據是,一九七〇年時,他接到了一份從吉林檔案館轉來的手抄敵偽檔案材料,在這份含有五十多個被捕名單的材料裡,其中的李玉和引起了他的注意,因為當時全國都在上演樣板戲《紅燈記》,檔案中的李玉和,原名張玉和,時年三十八歲,河北八路軍情報人員,曾參加過二七大罷工,1938年被黨組織派往黑龍江省雞西后失聯,從此杳無音信。

而在這些檔案的另一份材料中,李玉和第一次被捕時,是東海站苦力,華北八路軍情報人員,曾參加過二七大罷工,由密偵告密後在東海站被捕。第二次被捕,是梨樹鎮鐵路工人,八路軍情報人員,由密偵告密後在梨樹站被捕。第三次被捕,仍是華北八路軍情報人員,在東海站北部八鋪炕被捕。但在雞寧(雞西)憲兵隊和梨樹鎮憲兵分遣隊的檔案裡,無論憲兵隊長還是普通憲兵,都沒有鳩山的姓氏,只有一個與鳩山讀音相近的鷲山,而第三次被釋放後的李玉和,手中持有的名片也正是由鷲山簽發的。

老人說,通過檔案材料上分析,從李玉和的三次被捉放來看,就像劇中的李玉和一樣,似乎與日本人早有相識,與此同時鷲山對中國人也具有一定的同情心,比如第三次雖然被東海鎮旅館掌櫃,密探梁某告密後遭到了抓捕,但隨後又被鷲山釋放了。因此,根據時間、地點、人物、經歷等方面來看,檔案中的李玉和,與《紅燈記》的劇情不僅極為相似,而且高度重合,所以《紅燈記》的故事發生在雞西的可能性較大。

除宮興祿老人的回憶之外,文學作品也往往是集多人的故事於一身,同時在細節問題上有些地方也不合常理,比如劇中的鳩山佩戴著少佐軍銜的肩章,而這種級別應該是駐省會城市的憲兵隊長,至於像雞東、梨樹這類的城鎮,只能是日本憲兵分遣隊,而分遣隊長的級別一般大都由上士級別的曹長來擔任的,因此,硬將小說中的故事人物和地點限定在某一個地方之內,也似乎並無太大的意義了。






FUXI羲裔


我也來說幾句有關樣板戲《紅燈記》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九十年代在電視中紅燈記的編導說過有關紅燈記的這部電影的來歷

編導叫什麼名字我是不記得了,以下就叫編導。編導說一次在火車上幾個女列車員認出來他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幾個女列車員就和編導說,你也拍個有關列車上的故事,大家你一言她一語的就說開了,其中有個人講了一家三代不是親生的人在一起的故事,編導覺的很有意思,回廠後開會大家研究拍什麼片子,他就把列車上的事在會上說了一邊,大家都反對說沒意思,後經過編導再三說列車上的事,大家也就通過了意見,後編導自己苦思編了個列車上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東北某地,起名叫《自有後來人》故事中磨刀人的暗號,有桃木的賣。是編導自己想出來的暗號,編導說在那個時代是沒有這種暗號。這部電影一上影就被某劇院改成《紅燈記》劇名,後又被中央戲劇院排成電影樣板戲。

本人說的來歷絕不是自己瞎編,文章開頭就說了是編導在電視中說的,我也是簡單說編導自己說《紅燈記》戲怎麼來的


雲中子56


上世紀七十年代,樣板戲《紅燈記》可謂是紅遍大江南北,劇中的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等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也捧紅了大批京劇演員。

《紅燈記》原劇本有唱詞“北滿派人到龍灘”,說明在東北松花江一帶。但後來改為“華北某地”,按劇中的情景和民俗,唱詞改為“上級派人到隆灘”,應該是河北一帶。但是這裡我們還是依據原著。

很多人只知道《紅燈記》的故事發生地在東北,可是東北三個省那麼大,具體是哪就不太清楚了。不過如果仔細深究的話,還是能夠找得到的,《紅燈記》的發生地應該是在黑龍江的密山一帶。

1962年第9期的《電影文學》,刊登了《革命自有後來人》的電影劇照,註解是這樣寫的:“影片是描寫東北鐵路工人抗日鬥爭的故事。李奶奶、李玉和與李鐵梅本來不同姓的三代人,為了保衛黨的重要文件,在獄中向敵人進行堅決的鬥爭。”

而《紅燈記》的故事就是根據《革命自有後來人》改編的,故事原型也是採取當時北滿密山國際交通站交通員傅文沈的事蹟。傅文沈為當時的地下黨工作者,常在交通線轉送情報。

解放之後,《革命自有後來人》的作者沈默君和羅國士那時候在北大荒工作,在一次聽了傅文沈的報告之後,很是感動,於是他們二人便以傅文沈為基點,蒐集了大量東北人民抗日的故事。

由於傅文沈一直在密山一帶工作,所以他們二人蒐集的故事也都是密山附近。之後他們將蒐集來的故事整編,寫成了電影文學劇本,分別以遲雨、羅靜這兩個筆名發表在《電影文學》上。

由於當時他們二人屬於下放,兩人的名字有些敏感,所以在後來改編為樣板戲《紅燈記》的時候,署名為集體創作。在《紅燈記》中,李玉和的原型就是傅文沈,李奶奶的原型是傅文沈的母親,李鐵梅的原型則是傅文沈的大女兒。


魏青衣


現代京劇精典劇目紅燈記給中國的幾代人心裡留下了很深的記憶,究竟這個故事發生在哪裡,不管發生在哪個地方,大家都會把這個英碓的故事和自己的家鄉聯繫在一起,能者見能,智者見智,各有各的版本,不過從我自己來說,從小到大,在我心裡,不管生活在什麼地方,始終就認為紅燈記發生的地點就是湖北武漢,再具體一點就是武漢的江岸區福建村江岸機務段,江岸車站這一段,為什麼呢?因為紅燈記描寫的是驚世駭俗驚天動地的京漢鐵路大罷工的故事,請注意李奶奶對李鐵梅痛說革命家史的一大段臺詞,早年你爺爺在鐵路上當板道工的時侯,他的身邊有兩個徒弟,一個是你的親爹叫陳子清,一個是你現在的爹叫張玉和,那時候,軍閥混戰天下大亂哪,共產黨毛主席領導著中國人民鬧革命,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江岸一萬多工人都上大街遊行啊,就在那天的晚上天也是這麼樣黑,急急忙忙從外邊走進一個人來,他的懷裡抱著一個嬰兒,一個未滿週歲的嬰兒,這個嬰兒不是別人,她就是你啊,我陳師兄都犧牲了,這個嬰兒是陳師兄的後代,是革命的一條根,從今往後我就是你的親兒子,她就是你的親孫女,咱們要把她培養成人繼承革命,我,我就把你緊緊的抱在懷裡。

這就是紅燈記產生的場景,你不能不說這部紅燈記巨擎的地點不是在武漢江岸福建村嗎,

十幾年前江岸頭道街福建村還沒有拆遷,那裡住著近千戶的當年二七大罷工的家屬,江岸車站的老地址已經拆遷建成了現代小區濱江苑,未拆遷前那裡還有二七大罷工英雄林祥謙的英勇就義處,不免讓人熱血沸騰。


永遠是學者


在《紅燈記》樣板戲之前有個電影叫做《自有後來人》,所講的故事情節也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鐵路車站值班員為掩護身份的地下黨李玉和李奶奶和李鐵梅三代人保護機密手本的故事。本故事是由某些劇中與真實事件中的實事與情節來編劇的,根據《趙氏孤兒》而改編成電影。電影中有情節是鄭州‘二七’大罷工的背景等。在樣板戲《紅燈記》中李玉和的唱詞‘時間約好七點半,上級派人到龍潭,等車就在這一班’和交通員的口白詞‘我是北滿的交通員…’等為當時的地名依據,吉林正好為南滿,北滿是黑龍江地界,故事就應該是現今的吉林市龍潭區一帶的事。謝大家。


葛振勝1


《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原創作者黃泳江。是以東北抗聯為背景,反映東北人民抗日鬥爭的故事。故事發生地點是虎林鐵路上的“輝崔”小站。(在黑龍江省虎林市境內)


雲一朵


是黑龍江省綏稜縣,1931年綏稜火車站建立了黨支部,秘密進行抗日鬥爭。東北部山裡有抗日的隊伍。


若隱若線946


即然有京漢工人大擺工的描述,怎麼又到了東北?


手機用戶劉彥遠


發生在吉林省吉林市,其中的柏山便是吉林市北山的諧音。


無欲則剛77482541


文學作品千萬不要較真,你也找不到出處。天南地北的事都可以寫在某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