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阿里雲估值再被華爾街提升,再過5年到10年阿里雲估值會到什麼程度?

聚焦IT熱點


阿里雲是阿里巴巴集團2009年就開始佈局的全球性戰略級核心技術,由於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對未來雲計算、大數據趨勢的精準預判,阿里巴巴在阿里雲研發上投入重金,截止到目前,阿里雲不管是技術實力還是市場佔有率在國內是絕對的老大。

在國內阿里雲市場份額更是一騎絕塵,阿里雲的市場份額約等於前2-10名雲服務供應商的總和,阿里雲服務的企事業單位更是大名鼎鼎,中石油、中石化、12306春運購票平臺、國稅總局、CCTV5、春晚等等,可見其性能的優越可靠性。

更為可喜的是,阿里雲亞太地區市場佔有率也是第一的位置,而且優勢明顯。單就亞太地區而言,阿里雲的市場份額比世界排名前兩位的亞馬遜和微軟加在一起的還要多,而且增長速度更是讓後兩者望塵莫及。

阿里雲自主研發的飛天系統目前已經升級為飛天2.0,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政府、機構等提供技術支持。

最關鍵的是阿里雲的飛天系統將是阿里巴巴集團未來跟全球科技公司競爭的重要砝碼,未來的科技趨勢,包括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交互感應等核心技術都基於此技術。

目前,阿里雲世界排名僅次於微軟和亞馬遜,在雲計算這一領域阿里雲在第一梯隊早已站穩腳跟,而且目前全球增長速率僅次於微軟,未來5-10年保守估計世界排名第二,市值突破1500億美元,而且隨著阿里雲在國內大本營的繼續發展壯大,在國際市場繼續開疆擴土,一躍成為世界第一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科技ET


恕我大膽推測,都不用看5年後10年後,我個人認為2-3年內阿里雲的市值就可以翻番。

雖然看似大膽,但也不是隨便說說的,主要是從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阿里雲的市場地位已經不可撼動了。比如美國權威投資機構Morningstar就認為:到2021年就是亞馬遜、微軟、阿里雲和谷歌引領市場。

資料參考: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7-08-16/2574148.shtml

尤其在中國市場,阿里雲2016年在中國IaaS市場的份額已達到40.67%,超過第二至第十位市場追隨者的規模總和,表現出在中國市場的絕對領導力。所以說吶,無論是國際還是中國市場上,阿里雲都有非常穩固的地位和強勁的衝擊力,這樣市值的穩定增值也就不是問題。

其次來說,阿里雲現在處於一個高速增長的狀態,並且未來還會繼續增長。這速度不是開玩笑的,看看阿里巴巴最新財報就知道,阿里雲的表現有多突出?——連續12個季度營收規模翻番,增速高達103%,穩穩的增長、排名領先!別的巨頭像微軟Azure的增速可不到三位數,而亞馬遜AWS的增速只有49%,可想而知阿里雲潛力有多大!那估值還會低嗎?這樣的增長肯定離不開阿里雲有著清晰的發展路線圖,才能夠實現爆發性增長並牢牢的站穩腳跟!

還有一點,阿里雲不僅在國內發展迅速,還在向外進行全球化擴張!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阿里雲在國際市場上有底氣、有實力去跟其他競爭對手光明正大的較量!阿里雲現在的活躍IP數佔全球份額的11.68%,已經超越微軟Azure成為世界第二!可以預見將來還會有更快更高的發展;另一邊雲計算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之一,對各個國家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阿里雲現在正在將中國市場的優勢拓展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幫助這些國家更好的發展,也讓自己的市場變得更寬廣。

馬老師的名言在這裡說就很貼切:在互聯網時代一個好的產業只有三到五年發展期,我們必須思考,下一個三到五年做什麼,要提前佈局。阿里雲作為阿里的王牌業務、中國的獨角獸企業,也是做到了這點。如此看來,我覺得阿里雲真的非常未來可期,看好它!


雲計算視界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我們先看看阿里雲目前為止的成績,根據阿里巴巴集團最近發佈的財報來看,阿里雲在2018財年的營收已經達到了133.9億,實現了連續12個季度的規模翻番。

不得不說,阿里雲的未來無可限量。根據分析師計算,到2020年,中國公共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160億美元,而阿里雲目前在中國已經割據了雲計算市場的半壁江山。

而從國際上來看,阿里雲的發展速度也是在領先水平。在社會發展的前20年,可以說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在互聯網中佔據了第一梯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互聯網誕生了騰訊、阿里這樣的企業,逐漸的開始趕超美國互聯網巨頭。

但在未來20年,人類社會將迎來物聯網大數據時代,而中國的物聯網大數據已經跑在了美國的前面,成為世界領先者。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前不久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商務部正在討論禁止美國企業使用阿里雲的服務,意味著美國將封殺阿里雲。其實,不難看出,美國此舉很大程度上是畏懼了中國雲計算的發展,想制約中國雲計算的發展。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曾說過:阿里雲未來三年將要追平亞馬遜。要知道亞馬遜是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胡曉明敢說這樣的話勢必對阿里雲很有信心。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阿里雲甚至可以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掌握了技術就有了發言權,中國正在崛起,厲害了我的國。


正商參閱


我覺得謹慎估計

針對題主說的最近,華爾街將阿里雲估值再提升,兩年時間內,阿里雲的估值從390億美元一路提升到現在的670億美元。

華爾街的估值

建模是金融的核心

投行、PE中設有專門的估值團隊,其主要工作就是通過估值,來決定要不要投資一家公司以及應該投資多少錢,有些諮詢公司也會提供估值服務。*圖片來源:網絡
而想為一家公司估值,建立估值模型是必經之路。建模就是為了分析研究問題,幫助預測未來,解決問題而生的。
另外,建模也是評估一家企業是否合理估值的重要依據。舉個例子:2017年小米準備上市前,市場預估其市值在千億美元,可是真正上市後的小米,發行市值只有550億美元,甚至在上市後股價一路下跌至12.66港元,遠低於發行價17港元。這就充分說明了估值合理的重要性。

針對華爾街估值,我覺得都是數字遊戲而已。估值,說好聽的是企業的前景價值,說不好聽的就是虛胖價值。而且我覺得一切企業的發展趨勢,如果用建模就可以推算出來,那還要什麼企業領導人,直接按照模型演算就行了。反正沒有任何偏差的,而實際上是這樣嗎,根本不是一回事。就像牛頓說的,它能計算天體的運行軌跡,卻無法計算任性的瘋狂一個道理。所以說,這樣的估值,我覺得的任何一個清醒的企業家都是會謹慎看到,或者不屑一顧的。

996是福報

阿里本身無論從阿里巴巴、淘寶網、天貓、支付寶、螞蟻金服、鹹魚等這些網絡平臺來看,確實已經成成了一套自循環產業鏈,商業模式也比較健康和無懈可擊。但是我覺得在還沒有替代人類的AI機器人之前,阿里體系內的員工就是阿里的前進動力。但是從阿里和國內企業領導根深蒂固的加班文化表現來看。我只能說對於阿里的未來,謹慎看待。畢竟這是一種對生命的透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我擔心的是有多少人有命賺錢,沒命花錢啊。對於阿里的這種文化,能讓企業車輪還運行多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覺得任何違背自然規律的做法,終將會被自己的做法付出代價的。

最後總結:



雖然說年輕人,現在不努力,等著到老遭罪嗎?但是我覺得如果自己創業就算了,畢竟自己對自己負責。如果是上班的話,這樣壓榨員工,確實有點過猶不及。至於未來的阿里將何去何從,一切交給時間。畢竟我看看到很多合資企業沒有996 照樣世界第一,我們的如果是靠996 拼成世界第一,那也是勝之不武。


張敬醫


阿里雲最近出現在熱點次數明顯多了,除了阿里宣傳因素,還和雲計算市場持續升溫有些非常大關係,雲計算已經越來越被人認可,而且企業服務器租借趨勢越來越有市場,在數據業務量不是特別大情況下沒有必要自己搭建服務器,而且自己維護服務器不僅僅是資金問題,還涉及到安全防護等問題,而且租用服務器在要求配置不是很高的情況下,費用基本上都能接受。


其實華爾街看中的是阿里雲在國內市場份額,而且最主要的是國內雲計算市場巨大的潛力,可能阿里雲在國際化這塊還不是很通暢,如果能夠佔據國內絕對領先的市場份額就已經非常了得了,包括阿里巴巴集團現在國際化路線也不是那麼順利,主要還是依靠國內市場,國際化路線不是主要看實力,裡面摻雜著很多因素,亞馬遜實力很強大但在國內市場依然水土不服,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在出海方面都多多少少遇到了很多麻煩,這也是國內互聯網巨頭需要自我突破的很多地方。


要真正的強大,不單單是成為某個國家的領頭羊,還要依靠先進的技術加上因地制宜的商業策略,這些都是國內企業要學習的地方,參照美國的谷歌,微軟,蘋果,亞馬遜等公司都有自己獨特得技術以及自己構建的生態鏈,國內公司明顯在技術和生態圈的構建方面差的很遠,沒有微軟的操作系統,谷歌的安卓系統這個世界將是不可想象,什麼時候國內的科技巨頭擁有這種全球的生態鏈構建能力以及技術實力也是科技真正走向領先的時候,說到阿里雲還是看中這個市場遠還沒有達到飽和程度,後續的發展潛力無限因素,所以看中了這方面。


國內的阿里公司,華為公司都在拼命得構建自己的高科技人才體系,意識到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而且在有些方面取得了不錯得成績,但由於根基不牢固差距還是非常大,其實看國內公司和美國公司的差距也能說明實力的差距,畢竟幾十年的技術差距也不是靠幾年的時間能夠磨平的。

未來新的領域更新速度會越來越快,差距也會越來越明顯,最後決勝點就是技術和生態圈,這也是國內公司需要快速彌補的,雖然阿里雲現在受到爭議很多但在有些關鍵技術上的確做出了突破,這點還是值得其他企業學習,而且國內市場的回報也很大,技術性的突破才能在競爭中贏得先機,作為國人還是希望國內的企業在技術上硬氣起來,現在已經很多領域度過了原始得野蠻生長期,開始刺刀見紅的拼殺,技術實力開始決定競爭的成敗。

在互聯網公司的數量和質量方面中美的差距看著不是那麼明顯,但進入到深水區差距就開始顯現了未來競爭一定是全球領域,從交通到信息越來越趨向於扁平化,地域的差距越來越小,還是希望越來越多的民族企業在技術上越來越強大。

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不邀自來。

華爾街對阿里雲估值的提升,很可能處於對中國大陸雲市場的看好,而眾所周知,阿里雲在大陸的雲市場是鐵鐵的龍頭老大。

那麼我們假設國內雲市場會以每年不低於10%的速度發展,那麼5到10年後,國內雲市場,那麼最多八年後將會實現翻番,阿里雲的市值也將不止翻番。

從能望及的將來,我們幾乎可以確定阿里雲的技術領先地位不會被國內同行超越,而國外的雲技術因為公共領域的敏感性也比較難以進入我國市場,所以僅就國內而言,阿里雲就能實現翻番。

但未來阿里雲必將走出國門,因為阿里雲的技術與數據也都適用於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適用即為潛在市場,阿里雲必然會推動國際戰略的實施,將自身的雲技術和雲資源拓展到海外,同亞馬遜、微軟等展開競爭。

我認為欠發達國家或許是阿里雲的下一個突破口,歐美幾乎不用多想,東南亞和西亞、非洲、拉丁美洲、東歐、中亞地區將成為阿里雲的主要突破區域。

發展永遠都是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訴求,所以雲市場在不發生大型戰爭的前提下,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深入普及下,早晚會覆蓋整個地球表面,這是一個真正只有巨頭掰手腕的藍海。

所以未來5到10年,如果阿里雲在穩固住大本營的前提下,不僅有餘力在歐美髮達國家推進自己的雲技術,還能在上述地區培養孕育雲市場並佔據一定份額,那麼它給阿里雲帶來的市值改變遠不止翻番。


好人長安君


主要現在雲計算市場越來越大了,任何app都能把服務器搬到雲上面,自己架設服務器已經維護成本遠高於租借雲服務,不管是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還是華為雲,都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現在app那麼多,很多都把服務器搬到雲上面了,好用,方便,還不用維護


roll100


互聯網企業一切的發展都是未知,雲技術作為目前世界上比較重要的一個領域,更是如此。從目前阿里雲的情況來看,基本上現在的發展很穩定。



阿里雲作為國內最知名的一個雲技術,市場佔有率達到了50%,剩下的市場被其他雲技術分割。從市場來看,阿里雲已經可以說是十分成功,而有了這麼大市場的積累,阿里雲發展與市值真的是在逐步上升。

所以,阿里雲的估值再被華爾街提升一點都不意外。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阿里雲估值得到提升,而應該是阿里雲估值為什麼被提升。



作為國內最知名的雲技術,阿里雲在國內的市場並不是他所有要投入的方向。除了國內的市場之外,國際市場更是阿里雲必須要爭奪的戰略重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阿里雲已經滲透到全球18個區域、43個可用區,增長率高達103%。



這還僅僅是這幾年阿里雲探索的成就,從馬雲一直以來的發展佈局來看,5年就是一個整合期。5年以後的阿里雲又是一個全新的發展局面,而且從目前阿里雲的發展速度來看,基本上在下個5年,阿里雲的發展會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所以,下個5到10年,阿里雲會估值會到什麼高度誰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阿里雲的估值會呈現出極速上升的趨勢。畢竟下個5到10年,5G這個最好的發展輔助就出現了。


互聯網前沿消費


阿里雲在中國已經是所向披靡,掌握核心技術,最好是能走出中國,衝出亞洲!


一路一步一


科學技術永遠都是第一生產力,雲就是技術,五年的話,估值翻一番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