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曹操的出身背景是什麼?

苦難是一種磨鍊


如果說劉備是落魄皇族逆襲的話,那麼我們的曹操就是一個官二代的奮鬥史。為什麼這麼說呢,前言我曾提到過關於當時東漢最有權威的三個身份,名士、外戚、世家。能得其一就能稱霸一方,而恰巧我們曹操三者皆有,這種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決定了曹操註定不平凡的一生。

曹操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東漢這三個身份在當時是什麼地位。

名士

名士不用多說,三國演義中對名士的描寫不在少數,對其在歷史中的作用雖有誇大之嫌,卻也算是中肯,曹操出生世家,父親是曹嵩,曹騰的養子。是由夏侯家族過繼給曹家的,曹家為官家,夏侯家是豪門世家,致使曹操從小接觸的人,如喬玄、許子將、都是當時的名士,再加上曹操本身聰慧過人,博覽眾家之所長,除了軍人的霸氣外,更有著文人的儒雅,出口成章,得到了當時大部分文人的仰慕,聲名鵲起,是當時毫無爭議的名士。

曹操

外戚

在說到外戚,或許人們對外戚這個詞十分反感,畢竟漢朝的落寞始於外戚專權,閹黨之亂。但大家別忘了,這是因為外戚專權,他們的勢力是十分強大的,曹騰,被認為是漢相曹參之後。他侍奉過東漢順帝、衝帝、質帝和桓帝四位皇帝,而桓帝的即位更是多虧了中常侍曹騰,曹騰也因此被封為費亭侯,官拜大長秋。如此背景給了曹操在政治上無形的幫助,讓他能夠在官場上平步青雲,權利的遊戲曹操比之劉備更能把控住馭下之道,這也是為什麼在曹操死了這麼多年,直到曹氏一族被清理出權利中心後,司馬懿才敢反叛的原由。

曹操

世家

曹操的父親本姓夏侯,夏侯家族在中原一代是當之無愧的世家,這裡我為什麼一再強調世家的地位,原因在於人口。當時東漢末年土地兼併嚴重,百姓為了能吃口熱飯,大多會選擇依附一些地主,而這些地主通過剝削百姓,獲得資金,繼續兼併土地,久而久之,土地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家族越發強大,這便是世家存在的原由。我曾提過當時人口是第一生產力,這也就充分能說明為何曹操一回到老家,軍隊馬上就能成型了,那時的族兄弟和我們現代可不同,是真的親密無間,試想下,天下都知道曹操刺殺董卓不成,遭到通緝,凡是抓到曹操送到董卓那,定是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但夏侯兄弟二話沒說,帶人就來幫忙,對於這點,我們現代人是否該反思呢。

曹操

曹操的背景讓他的眼界高於其他人很多,接受的資源也是大多數人望塵莫及的,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古人誠不我欺也。






一位愛電影的職工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是西漢時期著名丞相曹參的後代,東漢桓帝永壽元年(公元155年)出生於沛國譙縣。



  曹操有一個較為顯赫的家世,曾祖父名叫曹節,字元偉,有很高的德行,有一次,鄰居家丟了一隻豬,巧合的是,這隻豬與曹節家的豬長得很相似,這家人便把曹節家的豬當作自己家丟的豬領走了,而曹節卻不與其爭辯,任憑這家人把豬帶走。後來,這家人的豬又自己跑回來了,這時他們才知道自己錯要了曹節家的豬,這家人非常慚愧,於是便把領錯的豬給曹節家退了回來,並表示了歉意。曹節微笑著接受了本來就屬於自己的豬。這件事說明了曹節這個人的為人,他的這種德行深受鄉親們稱讚,大家給了他很高的評價。


  曹節有四個兒子:長子伯興,次子仲興,三子叔興,四子季興,季興就是曹騰,也就是曹操的祖父。



  曹騰早年任黃門從官,即皇宮中的小太監,永寧元年(公元120年),鄧太后下詔在年齡小的黃門從官中選擇溫和謹慎的人配置在皇太子身邊做侍讀,曹騰被選中了。曹騰在太子身邊深得太子喜歡,甚至連平時飲食和賞賜的物品也與眾不同。順帝即位(公元126年)後,曹騰由小黃門遷至中常侍大長秋。曹騰在宮中30多年,前後侍奉過四位皇帝,卻從沒有過失誤,而且善於給朝廷推薦賢能之士,所以大家眾口一詞,對他評價非常高,從未有人說過他的壞話。他所推薦的人,如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張奐、潁川堂谿典等,都位至公卿,表現不凡。


  與父親曹節一樣,曹騰也有與人為善的品德,蜀郡太守通過計吏寫信表達對曹騰的敬重,被益州刺史種暠發現,種暠在函谷關搜獲了蜀郡太守給曹騰的信函,便上書朝廷將太守和曹騰一併告發,認為曹騰作為內臣卻私自與外任官員交結,有違職責,請朝廷免其官職,治其罪責。皇帝卻為曹騰辯解說:“信箋是從外邊發過來的,並不是曹騰發出去的書信,這不是曹騰的過錯。”於是便把種暠的上書給壓了下來。儘管種暠這樣對待曹騰,曹騰卻不以為意,反過來經常稱讚種暠,認為種暠能夠盡職盡責,實屬不易。後來種暠也知道了曹騰這種美德,官職升為司徒後還給人說:“今天得以升到三公的職位,是因為當年曹騰對我恩重如山啊。”
  曹騰品行高潔,不計私怨,所以深受大家擁戴。桓帝即位(公元147年)後,曹騰憑藉是先帝舊臣的資格,又因為他以忠孝知名,所以被封為費亭侯,而且加位特進。等到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睿即位後的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曹騰又被明帝追尊為高皇帝。
  因為曹騰是宦官,所以他收養了曹嵩作養子。


  曹嵩字巨高,具體祖父、父親等祖先是誰已無法考證。曹嵩也是一個性格謹慎質樸的人,還非常忠孝。早年做司隸校尉,漢靈帝時候被提拔為大司農、大鴻臚,官至太尉。是曹操以前曹氏家族官職最高的人。曹操的兒子曹丕即位後的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嵩被曹丕追尊為太皇帝。雖然不知道曹嵩的父親是誰,但是,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曹嵩其實是夏侯氏之子,是後來曹操的大將夏侯惇的叔叔,所以後來夏侯氏在曹操的政治、軍事活動中異常積極,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曹操的家世來看,曹操出生在一個非常特殊的家庭,曾祖父曹節有很高的德行,而且為人很好,這為曹氏贏得了良好的聲譽。祖父曹騰身為宦官,雖然在皇宮中人們評價甚高,而且也深得太子和皇帝的器重與袒護,本人又很勤勉,權力也很大,但實際上社會地位並不高,所以後來在曹操和袁紹的征戰中,袁紹的手下陳琳就在討伐曹操的檄文中大罵曹操為“贅閹遺醜”,意思是宦官遺留下來的孬種,這是非常惡毒的人身攻擊。所以,曹操的出身應該說既有高貴的血統,又有為人所不齒的祖先。


師古社


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官宦家庭,是根正苗紅的世家子弟,是官三代的同時也是一個富二代。為什麼這麼說,下面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

1、曹操出生官宦世家,是名副其實的官三代。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陳壽《三國志》開篇就將曹操的身世說的明明白白了。曹操的養祖父曹騰是曹參的後人,好好的大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後,也不知是怎麼混的,居然入宮成了太監。不過曹騰這人比較有能力,歷事四帝未嘗有過,被封為費亭侯。並且舉薦的官員數不勝數,位列公卿的還不少,在當時的士林之中還是有不小名氣的。所以他死之後,為後代(主要就是曹嵩、曹操父子)留下了很多寶貴的遺產,不僅有經濟上的,也有政治上的。

騰用事省闥三十餘年,奉事四帝,未嘗有過。其所進達,皆海內名人,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張奐、潁川堂谿典等。——《後漢書》

曹騰是個太監,雖然因功封費亭侯,可是沒有後代,無人繼承香火。左思右想之後就過繼曹嵩作為自己的養子,曹嵩原來是夏侯家的孩子,所以就改姓曹,延續了曹家的香火和爵位。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為從父兄弟。——《曹瞞傳》、《世新說語》

曹嵩這個人憑藉著養父的關係,先在朝中撈了個司隸校尉來做。漢靈帝時期,曹嵩被拜為大鴻臚、大司農,先後掌管國家財政禮儀,位列九卿。在太尉崔烈被靈帝罷免後,曹嵩通過關係和錢財,居然做到了”三公“裡的太尉。

嵩字巨高。質性敦慎,所在忠孝。為司隸校尉,靈帝擢拜大司農、大鴻臚,代崔烈為太尉。——《續漢書》

所以說曹操的父親是太尉,曹操的爺爺是侯爵,曹操的祖先是西漢開國元勳曹參,這麼一個家世,放在任何時候,那都是根正苗紅的世家子弟,妥妥的官三代。

2、曹操是個富二代,頗有家財,身價比較雄厚。

曹操的父親曹嵩不是個清廉的人,多年為官,因權導利,曹家這個時候已經發家了,可以說是富甲一方。到太尉崔烈被罷免,曹嵩眼皮子都不眨一下的,直接花了一億萬五銖錢,買了太尉,位列三公。

嵩靈帝時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後漢書》

曹操家底子非常厚實,刺董失敗之後,從董卓那兒一路小跑回家,散盡家財,立刻就拉起了幾千人馬,這是什麼概念?打個比方,張飛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在當時可是地地道道的土豪。可是張飛變賣看家產之後,卻也只給劉備招攬了300人馬。可見曹操的家底是相當豐厚的。

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三國志》

而且曹嵩在曹操起兵之後,為了安全起見,帶著一家人跑到徐州琅邪躲避戰亂去了。估計曹嵩去琅邪,也不會委屈自己,肯定是帶走了不少的財物的。要不然在曹操在兗州立穩腳之後,讓人接曹嵩回來的時候,卻因財物外露被人殺害。

前太尉曹嵩避難在琅邪,其子操令泰山太守應邵迎之。嵩輜重百餘兩,陶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掩襲嵩於華、費間,殺之,並少子德。——《資治通鑑》

所以說曹操的父親曹嵩經過努力,積攢下了豐富的家財,使曹操成為了穩穩當當的富二代。在起兵之初,不用為錢財輜重操心。


巴陵人說歷史


曹操,出身於一個身世顯赫的官宦家庭,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阿瞞即是個官三代又是個富二代。

1

曹操的祖先,是西漢的相國曹參——儘管這個說法有待考證。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三國志·武帝紀》)

相國就是對丞相的尊稱。

曹操的養祖父曹騰,是個宦官,先後侍奉過四位皇帝,並且沒有什麼過失。經他所推薦的官員不計其數,位列公卿的也不少。

騰用事省闥三十餘年,奉事四帝,未嘗有過。其所進達,皆海內名人,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張奐、潁川堂谿典等。(《後漢書》)

漢桓帝時期,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受封費亭侯。

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三國志·武帝紀》)

這些官究竟是幹什麼的?我們逐一來看看。

中常侍,宦官名,掌管傳達詔令及宮中文書,權力很大;大長秋,官名,東漢時多為宦官擔任,為皇后親近侍者,掌管傳達皇后旨意及宮中事務;費亭侯,侯爵的一種,根據功勞大小分為縣、鄉、亭侯,各享數目不同的食邑。

曹操的父親曹嵩,其實是曹騰的養子。

桓帝世,曹騰……養子嵩嗣……(《三國志·武帝紀》)

曹嵩本來的出身頗有爭議,有史書說沒人清楚他的來歷,也有史書說本為夏侯氏之後。

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三國志·武帝紀》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為從父兄弟。(《三國志注·曹瞞傳》)

曹嵩先後在朝中做過司隸校尉、大司農、大鴻臚,直至官拜太尉。

嵩字巨高。質性敦慎,所在忠孝。為司隸校尉,靈帝擢拜大司農、大鴻臚,代崔烈為太尉。(《續漢書》)

養子嵩嗣,官至太尉。(《三國志·武帝紀》)

那麼,這些官職又有什麼實權呢?

司隸校尉,漢至魏晉監督京師和地方的監察官,手握生殺大權;大司農,漢朝管理國家財政的官職,可是個肥缺呀;大鴻臚,中國古代朝廷掌管諸侯及藩屬國事務,位列九卿之一;太尉,官名,三公之一,掌管全國軍事,為全國最高的軍事長官。

綜合上述信息,曹操的祖先是丞相,祖父是侯爵,父親是太尉,這樣一個官宦家世,不可謂不顯赫,妥妥滴官三代。

2

說完了曹家顯赫的身世,再來抖一下其家底。

曹操的父親曹嵩,家底到底有多厚呢?

前面說過,他官至太尉,這個太尉就是花錢一億萬買來的,其家底由此可見一斑。

嵩靈帝時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後漢書》)

後來,曹嵩避難於琅琊,竟也隨身攜帶“輜重百餘兩”。也正是由於財富外露才引來殺身之禍。

前太尉曹嵩避難在琅邪,其子操令泰山太守應邵迎之。嵩輜重百餘兩,陶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掩襲嵩於華、費間,殺之,並少子德。(《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二》

到了曹操,雖然沒有他老子那麼闊氣,但也出手不凡。

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三國志•武帝紀》)

即使說曹操號召力有那麼強,費用也不是一個兩個子能解決的,顯然不是賣鞋織蓆的劉皇叔所能比的。

根據以上史書記載,曹操的家底還是相當豐厚的,也算是一個妥妥滴富二代了。


曉暉文史館


曹操魏武帝(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三國志魏書武帝》:“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曹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漢桓帝在位的時候,宦官曹騰的官職是中常侍大長秋,之後被封為費亭侯。曹騰因為是宦官,不能生育,這麼大的家產也沒有個繼承人,於是呢,收了一個兒子,叫曹嵩。曹騰死了之後,曹嵩繼承了侯爵,最後曹嵩當了漢朝的太尉,沒有人不知道曹嵩的身世,曹嵩就是曹操的爹。

所以曹操是三公之後,但也被人稱為“醃宦”之後,因為他爺爺是太監。


老三扯談


曹操可以說是官二代,富二代。

他的父親叫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

曹騰是東漢非常重要的一名宦官,曾經侍奉過四位皇帝,深得漢順帝的寵幸,他也是謀立漢桓帝的關鍵人物。因為擁立皇帝有功,被封為費亭侯,升任大長秋,就是負責皇后長秋宮的大太監,權力很大。從史料的紀載來看,曹騰這個人,並無太多劣跡,在大太監裡算是比較正直的一個人。

曹嵩是曹騰的養子,來路不明,《三國志》裡稱“莫能審其本末”,不知曹騰是從哪抱養來的。有的說曹嵩是曹騰的侄兒,也有的說他原本是夏侯家的。有了曹騰這麼個大靠山,曹嵩的仕途一路順風順水,到了桓帝末年,他當上了司隸校尉。

熟悉東漢史的讀者對司隸校尉這個官職當不陌生,其職責乃是監察京師一帶百官,手握生殺大權,東漢許多著名人物,包括李固、李膺、陽球以及後來的袁紹、曹操,都擔任過司隸校尉。

由於出身於官宦之家,曹操擁有的資源之豐富,是劉備、孫堅父子所無法相比的。比如說曹操年輕時,就得到身為三公的橋玄的器重,也正是在橋玄的推薦下,曹操才結交了著名的許劭,許劭稱他:“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正因為出身名門,曹操在二十歲時就正式踏上仕途,因舉孝廉而為郎官。舉孝廉是漢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就是由各地向朝廷推薦有孝行、廉潔自律之人為官。當然這種制度後來也流於形式,成了官宦子弟擠身仕途的藉口。對比一下劉備的早年,曹操真是太順風順水了,這與他的出身高貴是有直接關係的。


君山話史


曹操,字孟德,別名一名吉利,小名阿瞞,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出生在沛國譙縣,官宦世家,養祖父是宦官曹騰,名望很高,被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漢靈帝時官至太尉,三國志記載曹操的遠祖是漢朝初期的相國曹參。曹家與夏侯家有密切關係,夏侯、曹氏,世為婚姻。後來成為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曹操實為夏侯氏,夏侯惇和夏侯淵與曹操為堂兄弟。曹操舉孝廉出身,選為郎官,歷任洛陽北部尉、頓丘令、議郎,拜騎都尉,鎮壓黃巾起義,遷濟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遷典軍校尉。組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遷東郡太守,拜為兗州牧。迎接漢獻帝,拜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司空,遷丞相,挾天子以令不臣。

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

推行有效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穩定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促使中原地區政局穩定、經濟向好,階級壓迫有所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漢獻帝念及功勞,封為魏公,加九錫。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為魏王,位在諸侯王上,如同蕭何故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病逝於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號為武。次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傻瓜瓜喝醋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那宦官怎麼能有後?不急,在下為您慢慢道來。據史書《三國志》記載,曹操祖輩曹萌,生有四子,曹萌一介布衣,親祖父曹朗是家中老大,老四是曹騰,當時家境貧寒,老四曹騰幼年期幾乎無法養大,為了生存,年幼的曹騰進宮當了太監。

進了宮的曹騰,開啟了人生中漫長的宦海生涯,可皇宮內的太監多如牛毛,如何才能在這眾多的太監中得到皇上的賞識,這恐怕比宮女受到臨幸還要難。俗話說的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機靈的曹騰看見當時的太子劉保,一番盤算計上心頭。曹騰悉心照料太子劉保,不失時宜地噓寒問暖。小太子感動萬分,從而曹騰的地位也是一路飆升。


劉保即位後,曹騰一路官位亨通,一直位及中常侍、大長秋。此後,曹騰在宮廷裡面供職三十多年,經歷了四位皇帝,都未曾有過失,並前後舉賢數十位,推薦了一批得力官員,尤其在擁立漢桓帝是立有大功,在漢恆帝登基後,被封為費亭侯。


前文提到過曹操的親祖父曹朗,為何後來的祖父變為曹騰呢?是曹朗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了曹騰,也就是曹嵩。依靠養父的關係,曹嵩的官運也是一路亨通,再加上多年為官,因權導利,曹家可謂富甲一方。


綜上訴述可見,曹操出生背景可謂是官三代,也是一個富二代。


雲中書翁


曹操的父親是曹嵩,官至太尉。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因此說曹操出身於宦官家庭。

至於曹嵩本姓,《三國志·太祖紀》曰“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也就是說曹嵩的來歷誰都不曉得,不知道他原本姓甚名誰、哪裡人氏。但當時東吳人寫的曹操 傳記《阿瞞傳》則說“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這也就是後世(包括《三國演義》)說曹操本姓夏侯的依據。

現在,意見依然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曹操血緣確實是“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不知道是哪來的。還有一派學者認為《阿瞞傳》說得不錯,他確實是夏侯氏。不過前些日子復旦大學古DNA驗證,說曹操DNA出自曹氏,換言之傳統的兩派意見都不對,曹嵩是從曹家本家抱養的。

至於說曹嵩父親名叫“夏侯睿”什麼的,大家千萬別信,我真不知道怎麼會冒出這個人出來。莫非是出自哪本網絡小說?



鄉村愛國愛家


曹操,字孟德,別名一名吉利,小名阿瞞,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出生在沛國譙縣,官宦世家,養祖父是宦官曹騰,名望很高,被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漢靈帝時官至太尉,三國志記載曹操的遠祖是漢朝初期的相國曹參。曹家與夏侯家有密切關係,夏侯、曹氏,世為婚姻。後來成為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曹操實為夏侯氏,夏侯惇和夏侯淵與曹操為堂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