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孩子是一張白紙。這句話誤導了多少父母,又埋沒了多少孩子的天賦

愛貝睿 基於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的新一代兒童教育機構

很多人都覺得,剛出生的孩子是一張白紙。有些人可能還會糾結要在這張白紙上畫什麼?是畫成馬雲爸爸的樣子,還是畫成郎朗哥哥的樣子?是……

就在你浮想聯翩的時候,忽然,一個捲毛外國人跳出來說:「太天真了,孩子怎麼可能是一張白紙?」

孩子是一張白紙。這句話誤導了多少父母,又埋沒了多少孩子的天賦

這個捲毛外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蒂芬・平克 (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神經學中心掌門人、《時代雜誌》評選出世界最有影響的人、《前景》雜誌評選出的「最偉大思想家」……

在綜合大量研究的基礎上,平克在他的著作《白板》(The Blank Slate) 中說:孩子出生就有自己的天性。人並非生來一張白紙,人天生攜帶著演化留給我們的傾向……

斯蒂芬・平克《白板》- 前言

——

...... 那種認為父母可以像捏泥塊一樣塑造自己孩子的觀點,給兒童撫養方法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其中的一些方法明顯違背了兒童的天性,甚至有些顯得極為殘酷。當一些母親試圖在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做出權衡時,這種觀點會限制她們的選擇,而且會讓父母因孩子沒有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發展而更加煩惱。

那,面對並非「白板」的孩子,父母該如何養育?

平克的建議很簡單:記住最根本的問題,孩子是人。

是人,就有獨特的氣質類型,孩子也一樣

孩子出生之前,在子宮裡其實已經學到了不少東西。有實驗表明,準媽媽如果經常吃味道特別的食物,比如茴香,那麼孩子出生後,對茴香的氣味就會表現出特別的喜好。

孩子出生前的這些「見識」,使得他們剛一落生,就表現出氣質上的差異。注意,這裡的氣質,英文叫 Temperament,與我們常說的「這個人很有氣質」的氣質是不同的這裡的氣質指的是,孩子在嬰幼兒期出現的在反應性和自我調節等方面的穩定個體差異。反應性指情緒喚醒、注意以及活動的速度和強度。自我調節指用於改變反應性的策略。(Rothbart,2004; Rothbart&Bates,1998)

這些概念大家不用記,你只需知道,當我們說一個孩子愉快、樂觀,說另一個孩子主動、有活力,說其他孩子平靜、謹慎,或容易憤怒時,我們就是在談論孩子的氣質就好了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寶寶天性樂觀、適應性強還好,如果寶寶屬於慢熱型的,或者難養型的,問題行為比較多,適應環境也相對困難,該怎麼辦?

科學家們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為了削弱某些氣質類型給孩子帶來的成長阻力,幫助家長給孩子創設更好的教養環境,心理學家托馬斯和切斯 (Thomas&Chess,1977)提出了一個良好匹配模型 (Goodness-of-Fit Model)。

這個模型從 9 個維度來區分孩子的氣質類型,快去找找哪一款與你家孩子更匹配吧,也瞭解下更適合你家孩子的教養建議。

維 度 1:活動水平

主要參考孩子主動與被動活動的時間。你的孩子是傾向於安靜地坐著,還是一刻也不肯消停?

  • 安靜型

在孩子身上,活躍總是相對的。一個在運動場上不太活躍的孩子,在餐桌上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樣子。這很正常。

想整體提升孩子的活動水平,你可以從孩子喜歡的事情開始。比如,如果孩子喜歡畫畫,看看他能否在人行道上用粉筆畫畫;孩子喜歡讀書,請他表演一下書中的故事。

  • 多動型

活躍的孩子更傾向於通過身體活動來解決問題。想讓這類孩子坐下來,多安靜一會兒,你可以試著增加活動量來給他「放電」。

維 度 2:節律性

指孩子的身體功能,如睡眠、甦醒、飢餓和排洩的規律性。

  • 更可預測

生活節律穩定的孩子,太好養,多讓他參加團體活動能充分發揮他的優勢氣質。

  • 不太可預測

如果你的孩子吃喝拉撒都很隨意,那麼,首先溫柔堅定地要求他定時定量進餐。當然,他可能會不定時地要求吃零食。這裡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們一般都非常善於自我調節食物攝入量,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健康的,生長曲線是正常的,那就不必過分擔心他每天吃幾次,吃多少零食。當然要給他選擇健康零食。

其次,想幫這種孩子多鍛鍊,可鼓勵他參與自發的自由形式的遊戲,而非定期安排活動,否則等待你的可能會是無限期的拖延。

維 度3:注意分散性

指孩子從他所參與的活動中抽離出來的難易程度。比如,正在哭鬧,給一個玩具是否就能快速止住。

  • 不容易分心

這種孩子更傾向於把注意力集中在單一的活動上,比如跳繩。可以讓他多嘗試。

  • 更易分心

想讓注意力分散的孩子更專注,吃飯、做事的時候請關掉電視,家人的活動最好也更同步,比如同時吃飯。此外,不要給他太多的選擇,否則對他來說會是一種挑戰。

維 度4:趨近/退縮

指孩子對陌生人、新情況、新食物等的第一反應。他是傾向於快速趨近,還是表現出退縮?

  • 快速接近

這類孩子天然喜歡嘗試新事物,需要事先提醒,避免孩子貿然接近新事物引發不愉快經歷。

  • 猶豫

一個躊躇不前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勵。另外,當他知道該期待什麼時,他也會更願意嘗試。

這類孩子可能更喜歡待在家裡,可以鼓勵他加入小團體,或讓他跟認識的朋友一起活動。只是需要你多一點耐心,在他喜歡上新事物之前,可能需要幾次,甚至十幾次的嘗試。

維 度5:適應性

指孩子適應變化的難易程度,比如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吃飯或睡覺,看他是否牴觸。

  • 輕鬆適應

這類孩子適應能力強,不光是陌生環境,其他方面也更能「入鄉隨俗」,就不多說了。

  • 抵制變化

這類孩子是一個自然規劃者,他喜歡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想讓他適應變化,你最好提前和他一起籌劃。比如,想讓他適應一項新活動,你可以事先告訴孩子活動的流程,需要多長時間等等。

維 度6:廣度和持久性

指孩子投入某項活動的時間,比如,看一個運動物體,或玩一個玩具的時間。

  • 容易放棄

這類孩子可能容易放棄新事物,但應避免他放棄嘗試的興趣。

你可以給他提供不同形式的食物,比如,同一種食材變著花樣做給他吃。只要不放棄嘗試,孩子就有可能喜歡並遵循。

此外,容易放棄的孩子,學會一項身體活動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如果他成功了,一定記得稱讚他。不要只讚美最終的結果,而是要嘗試整個過程。

  • 堅持不懈

持久的堅持至少能保證孩子把事情做完,這會讓他更有競爭力。當然,最終的「成功」還取決於孩子的其他特質。

維 度7:情緒反應強度

指孩子的情緒能量,比如孩子笑、哭等反應的活躍度。

  • 強度較低

這類孩子對新事物的回應往往比較低調,想了解他的喜好會比較困難。如果你不清楚,請多問孩子。

  • 強度較高

這類孩子的興趣可能變得比較快,所以他經常會接觸到各種新事物。你可以讓選擇多樣化,通過大量的積極強化,使他得到鍛鍊。

維 度8:敏感度

指引起一種反應的刺激強度,涉及孩子對感官刺激的反應,比如明亮的燈光、響亮的聲音和奇怪的紋理等。他傾向於無視,還是容易被幹擾?

  • 不那麼敏感

這類孩子一般不會因為窗外時不時有汽車開過而受干擾,他們總是充滿前進的動力,直到疲憊不堪為止。建議你給他一個溫和的提醒,以便他能暫時休息一下。

  • 更敏感

這類孩子看起來有些「挑剔」,他會因為醜柑奇怪的形狀而拒絕去吃,也會被襪子裡的接縫或襯衫上的標籤等小細節所困擾。如果這聽起來像你的孩子,請不要責備他,試著給他更多的選擇。這次提供三種選擇,他一個也不喜歡,那下次嘗試另外三種。

維 度9:心 境

這與孩子的整體狀態有關。他愛笑、開朗,還是內向、消極?

  • 外向/開朗

這類孩子可能會接受各種新事物,並能容易地找到他喜歡的東西,所以你無需擔心太多。

  • 內向/沉思

這類孩子更加認真周到,也很善於分析。你需要給他積極的強化,同時跟他進行一些討論。比如,問問他:「你(不)喜歡哪種食物/運動?」如果孩子不喜歡,再問問他:「如何改變,你才會喜歡?」❖

請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氣質,不要急於改造他。科學指明方向,具體教育還要分孩子。我們給出的建議是,希望父母的教育與孩子的氣質匹配

此外,個人的發展受遺傳和環境多層次相互作用的綜合影響,即便你的養育與孩子的氣質匹配,想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成長變化也需要你的堅持。所以,請跟隨孩子的氣質和腳步,慢慢來。

加入愛貝睿「未來腦計劃」,瞭解更多針對孩子的養育方法、成長評估及專家講座,讓科學助力孩子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