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全身麻醉為什麼要空腹?

xi34102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藥物通過呼吸道或靜脈、肌肉注射等方法進入人體內部,產生中樞神經系統抑制。患者出現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覺消失、遺忘和反射抑制及一定程度的肌肉鬆弛,這種方法就叫全身麻醉。



全麻下患者意識消失、咽喉部保護性反射也消失,很容易發生胃內的食物和液體等的返流和誤吸入氣道,尤其是產科和小兒外科病人發生率較高。返流的物質和量不同後果也有不同,當誤吸入大量胃內食物時,可能導致患者氣道阻塞窒息死亡,死亡率可達到70%。誤吸胃液還可能引起肺損傷、支氣管痙攣、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肺水腫和肺不張等嚴重併發症。


所以,為了預防全麻期間返流和誤吸導致的窒息死亡等嚴重併發症。需要減少胃內容物的滯留,促進胃排空,提高胃液的PH值,降低胃內壓,加強氣道保護等措施等。

其中對患者進行全麻術前的禁飲禁食就是一項重要保護措施。

全麻術前8~12小時患者開始禁食,術前4小時開始禁止飲水,必要時可行胃腸減壓。


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 !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普內科劉醫生


相信有許多人都經歷過手術,即使沒有過親身經歷,但是身邊的親戚朋友也有過手術經歷,在做手術準備前醫生會通知術前禁止飲食,有許多人都會不理解,做手術是對身體造成創傷的,有創傷應該需要補充營養啊,為什麼還要禁食呢?下面解釋一下為什麼術前要禁止飲食?

一般全身麻醉需要禁止飲食,因為當機體處在被麻醉的狀態下,不僅機體不會感受到疼痛,而且會降低機體的保護性反射,如胃就不能像平時那樣防止食物反流了,食物就有可能反流,造成嘔吐,並且如果發生嘔吐,胃內容物有可能通過氣管進入肺內,造成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除此之外,有的手術部位就是胃腸,手術時需要切開腸胃,如果不是空腹的話,胃內的東西就都會出來了,食物並不是無菌的,這樣會引起腹腔的感染,所以就更需要保證嚴格的空腹。

當然,不同的麻醉方法其禁食要求也完全不一樣,局部麻醉不需要禁食,而硬膜外麻醉、腰麻(蛛網膜下腔麻醉和脊椎麻醉)、靜脈麻醉、氣管麻醉等均需要禁食6小時以上。做好術前的準備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一部分,這不僅需要醫護人員的努力,更需要患者本人及家屬的配合。臨床當中經常可以見到不理解術前禁食的意思,這裡需要解釋一下的是禁食的意思是術前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允許攝入任何的食物。

本期答主:閆巖 醫學碩士


杏花島


全身麻醉是經呼吸道、靜脈或肌肉注射進入體內,對病人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暫時抑制的方法。通過全身麻醉,我們醫生可以使病人達到神志消失、痛覺喪失、反射較弱和鬆弛肌肉等作用。這樣既可以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和疼痛(睡一覺),也可以便於我們醫生進行手術操作,更能確保患者安全。

全身麻醉在我們臨床手術中十分常用,特別是在一些持續時間較長的大型手術中。我們在手術前,醫生常常告知我們術前6~8小時開始禁食,術前4小時開始禁飲,必要時甚至會給我們安置胃腸減壓管。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為了減少嘔吐、誤吸的發生,儘可能保證大家手術中的安全。



我們大家在麻醉狀態下,咽喉部反射處於較弱或消失的狀態,很容易發生嘔吐或反流,繼而誤吸入肺部。所以,如果我們手術時胃內有食物存在,可因誤吸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和肺部其他嚴重的併發症的發生,嚴重時甚至引起死亡的發生。所以為了減少反流、誤吸的發生,手術患者術前需禁飲禁食。

相信通過講解,大家應該清楚了為什麼全身麻醉術前需要禁飲禁食了。正確的禁食禁飲不僅是手術順利進行的保證,更是保障大家安全的基礎之一。所以,為了大家的健康和安全,我們在做手術前,一定要聽從醫生的指導。


全科掃地僧


全麻手術前空腹,是因為患者被麻醉後,食管下段括約肌鬆弛或因為氣管插管的原因,會刺激會厭和聲門等,易發生嗆咳或者嘔吐,由於麻醉狀態下人體的某些正常生理反射消失,無法阻止胃內容物的反流,反流物便會誤吸到氣管、肺部,便可導致肺炎,嚴重時還會導致病人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因此,為了最大程度確保麻醉及手術安全。麻醉前必須禁食、禁飲。

另外,根據最新《加速康復外科中國專家共識及路徑管理指南(2018 版) 》提出:

傳統觀點認為:術前 10~12 h 應開始禁食,結直腸手術禁食時間可能更長。然而,有研究表明,縮短術前禁食時間,有利於減少手術前病人的飢餓、口渴、煩躁、緊張等不良反應,有助於減少術後胰島素抵抗,緩解分解代謝,甚至可以縮短術後住院時間。

除合併胃排空延遲、胃腸蠕動異常和急診手術等病人外,

目前提倡:禁飲時間延後至術前 2 h,之前可口服清飲料,包括清水、糖水、無 渣果汁、碳酸類飲料、清茶及黑咖啡(不含奶),不包括含酒 精類飲品;禁食時間延後至術前 6 h,之前可進食澱粉類固體食物(牛奶等乳製品的胃排空時間與固體食物相當),但油炸、脂肪及肉類食物則需要更長的禁食時間。術前推薦口服含碳水化合物的飲品,通常是在術前 10 h 予病人飲用12.5%的碳水化合物飲品800 mL,術前2 h飲用≤400 mL。


普外科Tom


做過手術或者家人朋友做過手術的人都知道,手術前需要禁食禁飲。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這裡我就跟大家分享這方面的知識。

麻醉需要禁食禁飲,很多手術對禁食禁飲的要求更嚴。特別是胃腸道或者手術後對胃腸道蠕動影響較大的手術都需要嚴格禁食,而且還需要清潔灌腸治療。比如食道,胃,腸,直腸,肛門,肝膽胰脾,婦科盆腔等部位手術都要禁食禁飲灌腸等。

我們主要講全身麻醉的禁食禁飲的原因

  1. 全麻的藥物導致的意識消失,咽喉反射消失,特別是咳嗽反射消失,噴門口張力差變大,全麻插管或者拔管時咽喉氣道易激惹,這些都增加了嘔吐誤吸可能。

  2. 全麻誘導時需要面罩加壓給氧去氮,這個過程容易把氧氣擠入患者胃部,造成胃部壓力過大而導致返流誤吸。

  3. 手術原因導致的腹部壓力過大,或者其他原因也會導致嘔吐

  4. 很多麻醉藥物本身會導致嘔吐,特別是阿片類藥物,嗎啡,芬太尼,瑞芬太尼等。某些抗生素也會導致嘔吐,其他藥物也可能產生嘔吐反應。

產生嘔吐的原因很多,但事實上良好的禁食禁飲後產生誤吸的可能性非常低,正常人很少發生。哪些人容易產生嘔吐誤吸呢?

  1. 顱內壓高的患者,如腦出血,腦外傷,腦梗等。(常發生嘔吐誤吸)

  2. 兒童,特別是年齡小於3歲的兒童。(特別要注意,發生誤吸特別危險)

  3. 高齡,惡病質患者(手術後容易發生)

  4. 腸梗阻患者(麻醉誘導過程中容易發生)

  5. 飽胃醉酒病人,農藥中毒等。(臨床中醉酒氣管插管搶救病例較多,大多發生嚴重誤吸,酒精對肺的傷害非常大。)

如果麻醉過程中發生嘔吐誤吸風險很大,可以導致急性肺水腫。但是如果及時肺灌洗,纖支鏡吸引的話,往往預後較好。我們醫院也發生過嘔吐誤吸的病例,術中及時纖支鏡下肺灌洗,術後並沒有發生嚴重併發症。

如何禁食禁飲?在快速康復醫學的要求下,禁食禁飲要求又較大改變。目前中華麻醉學會有新的禁食禁飲指南。

  1. 清飲料(水,無渣果汁,糖水,醫生開具的功能飲料等)禁飲時間不少於2小時。也就是說手術前2小時以外可以稍微喝一點。大致量是兒童不超過5毫升/千克,成人不超過400毫升。

  2. 母乳禁食時間不少於4小時。

  3. 配方奶及其他液態奶不少於6小時。

  4. 澱粉類固體食物不少於6小時。

  5. 脂肪及肉類固體食物不少於8小時。

指南所指的禁食標準只針對無胃腸道問題患者。如有胃腸道問題需要主治醫生或者麻醉醫生指導禁食禁飲。大多剖宮產患者都按照飽胃處理,產婦別有意見,為了大家好。


最後強調一句,正常患者科學禁食禁飲後誤吸可能性非常低,我臨床工作中沒有碰到普通患者出現誤吸情況,所以大家不要過分擔心。聽從醫生的科學禁食禁飲就好了。

肯定很多人吐槽禁食禁飲時間過長!


麻醉醫生小康


選擇權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全麻病人表現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覺喪失、遺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鬆弛。它能滿足全身各部位手術需要,較之局部和椎管阻滯麻醉,病人更舒適、安全。

分類

全身麻醉分為兩種,一種是吸入麻醉,另一種是靜脈麻醉

  1. 吸入麻醉是將揮發性液體或氣體麻醉藥物經呼吸道吸入肺內,再經肺泡毛細血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達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由於麻醉藥經肺通氣進入體內和排出,故麻醉深度的調節較其他方法更為容易。
  2. 靜脈麻醉是將麻醉藥物經靜脈注入血液循環,通過血液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全身麻醉的方法。其優點是誘導迅速,對呼吸道無刺激,不汙染手術室,麻醉甦醒期也較平穩,使用時無需特殊設備;缺點為麻醉深度不易調節,容易產生快速耐藥,無肌松作用,長時間用藥後可致體內蓄積和甦醒延遲。

全麻為什麼要空腹

病人接受全身麻醉藥後,由清醒狀態到神志消失,並進入全麻狀態,機體各器官功能因麻醉藥的作用可表現出亢進或抑制,會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而威脅病人生命。由於病人意識、咽反射消失,一旦有反流物即可發生誤吸,無論誤吸物是固體還是液體,都有可能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如不能及時有效進行搶救,可導致病人窒息甚至死亡。誤吸胃液可引起肺損傷、支氣管痙攣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肺水腫和肺不張。肺損傷程度與吸入胃液的量和PH有關

為預防反流和誤吸,應減少胃內物滯留,促進胃排空,降低胃液PH,降低胃內壓,加強對呼吸道的保護。所以全身麻醉的時候,都要求病人至少禁食禁水8小時以上。


歡迎關注天壇醫院、阜外醫院、兒研所、北大口腔醫院醫學博士團隊!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