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成都會不會升為直轄市?

閣中論史


明確說成都不會升為直轄市。現在不會以後也不會。


圖片來源

網絡

成都是四川省會城市,也是國家重點打造的中心城市之一,不僅要發展好自己,還要帶動周邊的城市發展,特別是“成渝經濟圈、成渝城市圈”的四川境內的城市。在西部來說,重慶成為直轄市已經是有特殊的原因,在當時的四川版圖中重慶不僅僅是經濟發展,城市規模等與成都旗鼓相當,而且當時三峽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然。所以可以說重慶是西部唯一的一個直轄市了。而成都雖然不是中央政府直管,但是西南地區唯一一個國家副省級城市,特大城市,定位較高,已經不需要直轄來發展這個城市了。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就是目前四川除了成都以外其他城市還無法承擔起“省會城市的引導與職責”,也就是其影響力和輻射力不夠,不僅僅是經濟、城市規模、交通樞紐、金融招商,還包括人口吸附力,新興技術運用、高新技術產業研究發展等。
圖片來源網絡

最後就是會破壞政策的延續性,對於成都與周邊城市的發展政策有一定影響,特別是目前簽訂了“同城化的城市”。
圖片來源網絡


至於什麼“吹捧”與“貶低”,我倒覺得很正常,中西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通病”,一城輻射多城。畢竟要發展就要有“取捨”。


大內密探達康


成都省看到重慶發展二十年的成果眼睛都綠了。天天用各種方式來冒酸水,想想成都的親戚到重慶來不屑一顧的樣子,想想當年強行搬了這麼多廠到成都,想想現在成都鐵路局修的重慶火車站,隨時隨地都透露出成都對重慶的不屑。我想說的是重慶不屑和其他城市爭什麼。成都省直不直轄關我錘子事。


口袋9527


關於直轄的問題,近年來不少城市都曾經上過榜,武漢,南京,西安,成都都曾經被討論過直轄的問題,深圳也有一段時間盛傳要直轄,但結果也僅僅是盛傳或者猜想而矣,一座城市直轄,不僅要看這座城市的經濟實力,交通位置等等,還要更重要的政治考量,不是說經濟實力足夠雄厚了就可以直轄了,西南已經有一座直轄市重慶了,再來一座直轄市成都,可能性真的不是很大。

不過,我本人是比較喜歡成都這座城市的,回老家時路過成都,都會停下來去逛逛,作為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成都的歷史韻味和現代化氛圍都是不錯的,它是中國首批最佳旅遊城市,也是新一線城市排位第一的城市,從經濟實力上而言,成都具備比較強的實力,現在也正在修建規模宏的第二機場,朝著現代化大都市的宏偉目標邁進。

來看看成都的經濟實力。下表是21世紀經濟報道的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成都預計GDP為1.311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8位,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等城市,成都是西南地區的科技,貿易,金融中心和交通樞紐,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擁有一大批著名的高等學校,科研實力雄厚。成都位於成都平原腹地,自古在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總面積達143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1500萬人,建城區面積達到837平方公里,城市規模龐大。

但即便成都實力強大,也很難成為下一個直轄市,再來看看四川省2016年城市GDP排名,成都一家獨大的形勢非常明顯,2016年成都的GDP達到12170億元,排在第二位的綿陽市GDP僅1830億元,還抵不上成都的一個零頭,成都如果直轄,四川何去何從,哪一個城市來做四川省的省會?當然,這是杞人憂天了,成都成為下一個直轄市的可能性沒有深圳,也沒有南京和武漢的可能性大。當然,做為一個四川人,希望成都的發展越來越好,希望成都能帶動周圍城市的發展,帶動全四川的發展,不是直轄市,但實力可以超越直轄市。

絢彩的成都夜景,太古裡一帶風光(東方IC)


途蟲的百味人生


首先,地理位置:成都地處四川盆地中心,如果直轄,轄區該如何劃分?難道卡在四川裡面?

其次,經濟地位:全川除成都以外,經濟強市還誰?gdp第二的綿陽只是成都的六分之一,在全國排名一百開外,如此大的經濟差距,成都一旦直轄,四川何來領頭羊?

第三,城建面積:四川城建第二的綿陽面積是成都的五分之一,全國排名百內墊底,若是成都直轄,你見過那個省會城建在國內如此不堪?(西藏,青海,寧夏等人口和歷史原因,除外)。

第四,歷史文化:成都自四千年前古蜀國以來,從來是四川首府,絕未變動過,向來是四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四川任何一個其他城市也不能擔此重任!

最後,論資歷(綿陽),論gdp總量(綿陽),論gdp人均(攀枝花),論經濟前景(綿陽,德陽),論人口(綿陽,南充),論城建面積(綿陽,瀘州),論地位,宜賓沒有一樣佔頭,可能性極低。所以,結論,成都成為直轄市的可能,在目前看來幾乎為零,即使直轄了,宜賓成為省會的可能也很低!


美食美佳


如果成都升為直轄市,成都倒快活了,但四川怎麼辦?四川至少退回到30年前了。


成都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說到天府之國,人們就想到四川,同樣說到天府之國,人們自然也會想到是成都,所以成都永遠是四川的一份子。

成都在四川,就是首位城市,就是四川的寵子。既有國家的好政策,又有四川的寵愛,成都才得以發展到今天,成為中西部最大的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首位城市。一個城市,兩座國際機場,除了北京,上海,就是成都了。剛剛在北京,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評比中,成都又拿到了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如此多的榮譽加持於一身,成都為什麼要直轄呢?

常言說,既有姥姥疼,又有舅舅愛,何樂而不為呢?說到從成都直轄,我們不妨回憶一下四川重慶在直轄以前的經濟數據吧:在上世紀80年代,重慶還屬於四川的時候,1980年重慶的GDP就達200多億,成都GDP只有區區幾十億,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的1990年,重慶GDP是400多個億,而成都GDP只有190億。重慶屬於四川省內城市的時候,重慶在中國的排位就僅在北京上海之後,當時四川重慶的體量就比四川省會城市成都的體量大了一半都不止。到了本世紀2016年,重慶直轄以後,重慶和成都的GDP又大了多少呢?2016年重慶GDP1.6萬億,而成都GDP1.2萬億,重慶直轄市還帶走了四川三個地級市(涪陵市,萬州市,黔江市)。這個數據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重慶直轄以後,重慶GDP與成都GDP差距沒有加大,反而在縮小。

重慶還在四川的時候,重慶就是工業城市,成都就是典型的消費城市,商業城市。兩座城市定位完全不一樣。成都想搞工業,但是重慶怎麼辦呢?所以成都只好讓著重慶了。重慶直轄以後,成都才得以擄著袖子幹,成都才得以有自己完善的科技,工業等經濟體系,不然成都怎麼會有全國知名的汽車城呢。

我想說的是,不管是直轄市,還是省會城市,只要能夠站在歷史的最前沿,都能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都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見解派


我是胡二筒,一個不想上班總想到處浪的95後程序猿。作為一個在成都生活了近10年的小夥子而言,關於成都是否會成為直轄市的傳言一直不絕於耳。我記得20年前(即1997年)重慶等周邊區域從四川省劃出,成立直轄市。由於國家的政策扶持,重慶市這20年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但從地域環境來看,重慶和成都之間相隔太近,現在坐高鐵僅1個小時的路程;從經濟體量來看,成都已然成為準一線城市之列。同時也是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從人文習慣來看,成都又與重慶有著明顯的異同。異:重慶人的生活節奏非常快;成都人的生活節奏慢悠悠。同:語言相通、飲食相通、習性相近。

說完西南雙子,再來說說四川的地級市:南充。為什麼要談及南充,因為那個時候傳成都如果被升級為直轄市,南充是最有可能接替成都成為四川生活的地方。二筒我前兩天剛去過南充,整座城市發展良好、體量很大以及人口眾多(截止17年數據:750萬人,位居全省第二,第一是成都),初具省會的基礎。

最後從地域結構來看,成都位於四川中部,地處成都平原。往西是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是涼山彝族自治州。從經度上,只有眉山、樂山、雅安三城位於成都西部。如果成都成為直轄市,在行政管理方面,將變得極為不變。

所以我的結論是成都不會成為直轄市。何況,大部分成都人根本不希望成都成為直轄市,對於他們而言弊大於利,成都人內心渴望的是熊貓般的生活,並非其他。當然,那些炒房者除外。


餘生遇愛


本來不想回復。每次看見這種帖子,都覺得“竟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我是重慶人,我從來不覺得重慶有多了不起,即便是直轄市,但是“大城市、大農村”的格局不是十年、二十年可以改變的,渝東南、渝東北地理位置閉塞,經濟基礎薄弱,重慶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應該埋頭苦幹。國家給重慶的定位很高,期望也很高,五大中心城市,國際性大都市更多隻是名聲,要想變得名副其實,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1997年以前,在經濟上,重慶是要比成都強很多的,當時重慶的GDP基本上也是全國前五左右,這一點兒,樓主可以去查查資料。至於人們經常詬病成都吸血全省,我想,今日的成都已經無法選擇,一是四川不可能停止發展成都。目前成都自詡“中國第五城”,這個名頭還需要成都保持“吸血”的模式繼續發展,稍微放緩,肯定就會被武漢、南京、天津等超越(雖然我並不認為現在的成都就強於這幾個城市);二是四川的經濟重心就是成都、德陽、綿陽區域,而且區域內其他城市經濟實力相差不大,除了甘孜州、阿壩州等,以四川的財力,該發展誰呢?三是目前的四川對“成渝經濟圈”的渴望比重慶強,從川渝結合部的經濟發展情況看,重慶都要好過四川。回到主題,成都要直轄,這個命題根本不存在。


炒菜的菜板


給你看下某公眾號的作者分析吧,我覺得還是有合理成分在的。以下內容不喜勿噴!

在筆者看來,現在的成都已經是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北、滬、廣、深)可以說已經是“中國第五城”了(在2015年舉行的《中國60強城市》評選之中,成都領跑十五個1.5線城市位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排名中國第五,而在2016年4月底中國《第一財經週刊》剛剛所公佈的,15箇中國“新一線城市”之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南京、重慶、西安、長沙、青島、瀋陽、大連、廈門、蘇州、寧波、無錫裡,成都又是排名第一,從而這就很可能也預示和意味著,現在的成都也已經是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為“中國第五城“了)!

更何況筆者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1997年重慶升級成為“直轄市”之時,那時候重慶是不如很多中國大城市的,而之所以在1997年中國會升級重慶為“直轄市”,從而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是主要就是當時之“三峽工程”所考慮的!

那麼同樣的道理,現在的成都和重慶(現在的“成渝城市經濟圈”)很可能將支撐起未來整個中國西部地區經濟,因此,現在中國就需要提升一下成都的級別(把成都由四川省會“副省級”城市提升為“正省級”的“直轄市”,進而這樣一來成都和重慶就都是“正省級”之“直轄市”了,至此,就更加有利於成都、重慶全力來支撐起未來中國整個西部地區的經濟),而中國經濟之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西部地區經濟!

無論成都成為直轄市與否,只要契合國家發展,我相信就是一個城市的努力方向!


歷史今朝


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成都不可能成為直轄市。西南再重要,即便是在戰時,成都、重慶也只能有一個直轄。

如果當年不是要建三峽大壩,西南地區又有必要搞個直轄市的話,那麼也許成都就直轄了,綿陽就省會了,重慶就歇菜了。但是一個“高峽出平湖”,改變了這一切。成都不可能再有直轄的機會。

作為成都人,我對成都這些年來的發展,還是有感觸有體會的。我不諱言,成都市這些年來越來越光鮮。天時地利人和,不光鮮是不可能的。這個問題不多說,關鍵的是,不能因為光鮮了,就有資格直轄。

直轄市,1930年前叫特別市。因為特別,所以由中樞直接管轄,這是很好理解的。1930年頒佈《市組織法》,特別市改稱院轄市,受行政院管轄;1948年行憲後,改稱直轄市。1949年後,人民政府沿用了直轄市這一制度。

1949年前,特別市(直轄市)有8個:南京、上海、天津、青島、漢口、重慶、北平、廣州。1949年後,北平改稱北京成為首都;南京、青島、廣州、漢口撤銷直轄;天津、重慶撤銷直轄後分別於1967年和1997年恢復直轄。

很明顯,直轄市的設立,最主要考慮的是其在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戰略等方面所具有重要地位。至於成都和重慶,歷來難分伯仲,究竟誰該直轄,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考慮。交通不是那麼發達的時候,重慶肯定比成都具備優勢;戰時,重慶的地位肯定強過成都。所以,重慶在歷史上兩度直轄,不是沒有道理。

但是承平時代,成都的優勢顯然就大過重慶了。古往今來,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各方面資源都非常厚重,重慶是比不過的。1949年前重慶直轄,是因其戰略地位和交通(水路)優勢大過成都;1997年重慶恢復直轄,如前面所說主要是因為建大壩。

這樣的趨勢,無疑還會存在很長時期。所以,短期內重慶不可能撤銷直轄,因而成都也不可能直轄,川渝現有的行政格局、成渝之間的發展態勢,短時期內不會有根本改變。


朱達志


成都應該說根本不存在成為直轄市的可能。 1、四川擁有21個地市州,人口8204萬人,GDP產值32681億元。而成都人口1571萬人,GDP產值12170億元,佔四川產值的37%。若成都被直轄,四川其餘20個城市人口一為6633萬人,產值為20511億元,人均產值由原來的39839元(全國第24位),直接降至30922元,退居至全國的30位,成為全國人均產值倒數第二的省份,不可能為了成都的直轄而不顧一切的拋棄四川的利益。2、成都地處四川的中心區域,其東邊最大的城市是擁有636萬人口居二、產值居五的南充(1651億元),南邊是產值居四的宜賓(1653億元),西邊是雅安(545億元),北邊是產值四川居二的綿陽(1830億元),成都被直轄,四川必將支離破碎,連中國百強城市都進不了的城市,作為四川的省會城市,絕對不存在這種可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