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不遠百里回老家看母,娘在旮旯裡蒸饃等兒回家,娘若不變老該多好


在兒時的記憶裡,娘做的飯最香,娘蒸的饃最香甜,用農村的俗話說“娘做的飯最養人”。如今,長大成家立業的我們都有誰還能吃上娘做的飯呢?

這不,趁節假日回家看望父母,於是提前先給母親通了電話,母親得知要回老家看望她的消息後,是又激動又高興,於是便提前準備生火做飯。

在院子雜亂的旮旯裡,母親燒著柴火飯,不大的空間裡顯得有點憋屈,讓人看得心酸。但是母親面對煙熏火燎毫無怨言,詮釋著她永恆的母愛。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自己的孩子幸福,我想這是天下母親共同的心願吧!

這是母親用自己種的麥子磨的面,沒有添加任何添加劑,卻“搋(chuai)”進了很多自己種的菜葉,這種味道在城裡是吃不到的,只有在農村老家才能吃得到。

用手把饅頭掰開勁道而有嚼勁兒,可以用“趁熱吃,軟香,涼後吃,酥甜爽口。聞一聞心曠神怡,嘗一嘗胃口大開。”的話語來形容。這種感覺,自從離開老家進城後就找不到了,親們你們有過嗎?

母親的蒸饃剛一出鍋,孩子們就爭先恐後的搶著吃了,六歲多的小侄女一口氣吃了兩三個。

如今的社會條件好了,生活提高了,大魚大肉並不稀奇,也許在現在的孩子眼裡,這些花菜饃就是他們的稀罕菜餚。看見他們吃的那麼香,也不時的讓我想起兒時的美好時光!

可惜,現在我們已經長大,兄妹各自成家立業,不得不離開母親奔赴在不同的地方各自打拼,心想如果自己的母親不會變老那該多好啊!

除了蒸了很多饃以外,母親還為我做了很多蒸菜,讓帶到城裡回家吃,我說留著你和父親吃吧。母親卻說“兒媳婦最愛吃自己做的蒸菜了,必須要帶走。”母親的一番話讓我哽咽著答應了她老人家。

臨走時,母親已經早早把蒸饃、蒸菜和自己菜園子種的菜裝好,大包小包拎著送了很遠,這讓我感到很愧疚,本來好久沒來看他們了,母親反而給我帶這麼多東西。

也許還有很多在外地打拼的朋友無法與自己的母親相聚,也許有很多朋友正趕在回家的路上,也許您正在焦頭爛額的加班到憂傷,不管怎麼樣,如果您累了就給娘打個電話,或者抽時間多回家看看,因為“咱娘”一直在等著你回家! 感謝您的關注、收藏、轉發,喚醒更多在外的兒女常回家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