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人,贾平凹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全国人大代表。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

1952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现居住陕西省西安市。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1985年是贾平凹创作颇丰的一年。同时,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也使文艺研究的观念热、方法热渐成高潮。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输入与引鉴,各种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交叉与整合,都促进了研究理论方法的更新、主体思维空间的开阔。

1990年代,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开始从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注转入生命本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废都》创作完成之后,倔强的贾平凹并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是他基于现实生活而创作的小说作品。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

图为2014年10月20日,陕西省西安市,贾平凹回到母校西北大学参加文学陕军进校园活动。

2013年中德作家论坛开启首日,贾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贾平凹说,磁铁只对螺丝帽、铁钉起作用,不对石头、木块起作用,文学也同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越考虑,书越卖不动。”

图为2014年10月7日,陕西省西安市,贾平凹画作精品展在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开幕。

2015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 201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表彰其在推动当代汉语文学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2018年1月,贾平凹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