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女子約會遭斬首,好好的約炮卻玩命!社交平臺拿什麼來拯救這波寂

好好的約個炮,卻被感情玷汙;純粹的排解寂寞,卻要拿命來賭博?please,別當這只是一個玩笑段子。

今天,22歲的俄羅斯女子梅德韋德娃,首次通過社交平臺與網友約會卻遭遇斬首,花一樣的年紀戛然而止。梅德韋德娃的遇害引發俄羅斯媒體關注,於此同時,約會網站如何保證尋愛用戶安全的問題,也被重重的拍在桌面上。

女子約會遭斬首,好好的約炮卻玩命!社交平臺拿什麼來拯救這波寂

孔子在《禮記》裡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其意飲食男女,生活問題和性的問題是人之本性。而奔波於一二線城市尋求生活的男女青年,通過社交平臺認識異性,約會或者約炮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女子約會遭斬首,好好的約炮卻玩命!社交平臺拿什麼來拯救這波寂

而於此對應的,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和普及,很多非約炮而生的社交平臺,卻成了寂寞男女撩妹撩漢的絕佳陣地。而一屏相隔的背後,用戶永遠不知道對方是一條單身狗,還是一匹嗜血的狼。

而這些破壞遊戲規則的用戶,常規來講分為三個等級。

1:輕度破壞者,自己約的炮只能含淚打完

蘿蔔青菜各有所好,環肥燕瘦各有千秋的審美時代,早已大江東去不復返。而為了迎合普世審美觀,一屏之隔用戶也是PS下了好一番功夫。導致滿懷雀躍約見,基本也是尷尬症發作,鴉雀無聲是也。

而這種輕度破壞遊戲規則者,遇上“含淚也要打完”的暖男暫且算好。難堪的基本是見光死、撕破臉的地步。15年男子約見女神,照片差距過大嫌醜被刪耳光;今年某段女士網上認識男友,分手不成被威脅只能求助警察蜀黍。

女神變路人,一個耳光和威脅還算輕的,更有見網友差距太多,吵架吞玻璃要輕生。被PS美照洗腦那麼多年,你還在相信那些美顏+濾鏡,Too Young Too Simple……

女子約會遭斬首,好好的約炮卻玩命!社交平臺拿什麼來拯救這波寂

2:中度破壞者,劫財還劫色

別以為現在的搶劫犯都還縮在巷子陰影處,只等夜黑風高夜,你形單影隻時候持刀而上,“要錢還是要命?”。

如果你還保留這種天真浪漫的想法,東邪君只能說,歡迎寶寶來網上衝浪。

近年來,年輕小夥網上約妹子,卻遭遇對方設套搶劫案件頻出不窮。記得一檔電視節目做過類似的線下測試:年輕妹子出差,通過微信“附近的人”約會周邊男士共度一宿。

——男士願意陪同上酒店幾率基本90%(妹子顏值不弱);

——上樓後,願意毫無顧慮喝掉在酒店中準備的水,佔比基本60%;

——而願意脫下衣物錢包,裸身進入浴室的50%以上。

——最後被問及,不戴套可否。20%居然願意圖個爽快,不帶也行。

暫且不論是否偷雞不成失財物的可能,今年還有濟南小夥約會男網友,卻被對方男友性侵!外加被搶劫!看到這裡,男士們有沒有覺得菊花一緊……

女子約會遭斬首,好好的約炮卻玩命!社交平臺拿什麼來拯救這波寂

3:高度破壞者,不是約炮是玩“命”

一種玩樂段子真實應驗在現實中,難掩的悲涼自腳底躥起。其實不僅是俄羅斯今天的22歲女孩悲劇,國內因為輕信社交平臺陌生人而失去生命的亦不在少數。

保定餐飲女老闆,通過微信認識一邯鄲陌生男子,粉色浪漫約會,卻演變成了血色奪命拋屍;同樣是河北,準新娘為了婚前最後的瘋狂約見網友卻被活活掐死;還有美女約見網友被殺沉屍河道;90後女生約見網友遭姦殺……

女子約會遭斬首,好好的約炮卻玩命!社交平臺拿什麼來拯救這波寂

好好的約會,卻橫屍荒野,令人不甚唏噓惋惜。不否認網絡生活是現實生活的縮影,而犯罪分子不過是披上紳士的外套。

有人抱著約炮的心,而有人卻抱著血腥的慾望,對於這些破壞規則,血腥約炮的人,時下眾多的社交平臺拿什麼來保證用戶的安全?當用戶以為平臺上的註冊門檻,約見背後的風險,又有誰來承擔。

網上曾有對中國互聯網十大約炮聖地的排名評選,豆瓣、新浪微博、世紀佳緣、微信、陌陌、知乎均上榜。除此之外,初見、花田、IN、派派、易信、來往等等,在用戶社交剛需之下也成了眾多不法分子的藏匿地。

然而,一屏之隔外,社交平臺能保障用戶的安全嗎?筆者認為不然。

1:平臺端的顧慮。社交平臺首先要有足夠的用戶基數,來保證社交活躍度。一旦把註冊門檻提高,就意味著和會讓用戶轉投其他註冊更輕鬆的平臺,畢竟,這是一個懶人社交的時代。誰也不願意花費半個小時時間去完成註冊。

2:用戶端的風險顧慮。對於用戶而言,一旦網站門檻提高,就意味著個人信息被利用和售賣的風險,所以用戶斷不會完全留下個人信息,而對約炮需求的人而言,更是“羞於啟齒”,怎會再把信息華麗註冊完畢再約?

3:註冊門檻太過簡單。在如上列出的社交平臺中,初期平臺為了最大化完成“華麗”的用戶量,往往把門檻做的很低。一個郵箱號、一個可以從某寶買到的手機號即可完成驗證。雖然部分社交平臺後期已經提高門檻變為需要身份證註冊,但是前端開口太大留下隱患卻沒有補救動作。而部分社交渠道雖設置有照片驗證,但是話說,照片是否本人,審核工作人員,“你猜呀”......

4:司法介入只在案件之後。這是國內互聯網發展的大趨勢通病,法律體系的完善步伐跟不上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在社交平臺上,法律監管沒有與平臺同步匹配,往往是在案件發生之後,再倒推去網上尋跡線索,往往不得其果。

類似時下滴滴、快遞出行平臺的監管模式,因為有直接的個人認證信息,違法揪責對不法行為有極強的震懾作用。而類似的法律建設模式,在社交平臺上明顯還沒有跟上。

一個成熟的社交平臺,不僅僅是滿足用戶剛需,還應該有最基本的生命財產保護的風險機制。

畢竟,這波網絡社交大潮所波及的,還有下一代。畢竟,一個7歲的奶娃兒都會網上約見網友了。

根據報告,目前在幼兒園時,超過80%的“00後”兒童就開始接觸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腦三大媒介。越來越多的小學生開始使用QQ、微信、微博等網絡社交軟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