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神鵰俠侶》中,金輪法王的“龍象波若功”為何威力時強時弱?

江東汪郎


金輪法王的武功究竟有多高,看看他對戰裘千仞就知道了,他的武功基本就是在五絕之下,其他人之上,只是他不能像五絕一樣秒殺其他高手,看上去武力時強時弱的。

金輪法王練成十層龍象般若功,自認為天下無敵,誰知道剛到中原就遇上了裘千仞,金輪法王以金輪為名,應該是他的成名絕學,哪知道金輪剛出就被裘千仞一鐵掌打碎,裘千仞在招式上佔了上風,就想幹掉金輪法王,要不然以裘千仞的水上漂輕功早甩掉金輪法王跑了,倆人大戰一天一夜,原文寫道

裘千仞畢竟年老,三十多年未曾活動筋骨,此番重出江湖便遇到金輪法王這樣武功絕頂、出手狠辣的敵手,酣戰至此,已算是窮盡畢生所學了。若非他數十年間與一燈亦師亦友,吐納修習內功之道,頗有成就,恐怕此刻已然力竭而死。金輪法王雖然也已精疲力盡,額頭上汗如雨下,心中思忖:“倘若再與之相鬥,恐怕兩敗俱傷,但此間罷鬥卻難免引起這老和尚的猜疑,高手臨敵最忌氣勢沮喪,我的輕功本不如他,倘若他不依不饒,定要以命相搏,本座的性命豈不是要斷送到他手裡······”

裘千仞其實是年老累死的,他練的是剛猛的外功,又三十年不怎麼動手了,哪裡還經得住一天一夜的激戰,就這樣金輪法王也精疲力盡準備跑路,後來一燈大師千里傳音直接把金輪法王嚇得放棄抵抗,明顯是金輪法王沒見識,不認識千里傳音這種高級技巧。

金輪法王論武功可能還比不上裘千仞,裘千仞都這麼多年不怎麼動手都能和他打個平手,而裘千仞十六年前百招被楊過用玄鐵劍擊敗,金輪法王也差不多,在最後襄陽大戰金輪法王與單手的楊過對戰落入下風,二百招之後被楊過用黯然銷魂掌幾招擊敗,要是對上用玄鐵劍的楊過估計也差不多能撐個百招左右。

金輪法王厲害都是電視劇鬧得,電視劇中金輪法王大戰周伯通、黃藥師、一燈大師聯手,搞得跟東方不敗大戰任我行、令狐沖、向問天似的,給人一種金輪法王實力在三絕任一人之上雖敗猶榮的感覺,其實原著上週伯通與一燈大師聯手金輪法王就馬上跑路了,被黃藥師攔住就直接放棄抵抗了,就說了一句“單打獨鬥,老僧誰也不懼”的恨話,東方不敗對任我行說“單打獨鬥,你不是我的對手”我們覺得理所當然,金輪法王說就感覺很搞笑。
金輪法王唯一值得一提的戰績就是和一燈大師隔空比拼內力不落下風,內力本來就是金輪法王的最強項,況且當時一燈大師年老內力已經有所衰退,一燈大師與金輪法王比拼內力是因為對金輪法王不太瞭解,才和他比拼內力,金輪法王的弱點其實相當明顯,就是他根本不會什麼厲害招式,就沒見他使過招式,就會一掌打來,靠龍象般若功的力量加成,欺負一下小輩還可以,碰上五絕這樣的大宗師就不夠看了,周伯通用空明拳輕鬆化掉金輪法王的掌力,要知道周伯通對上楊過的黯然銷魂掌可是空明拳、九陰真經、雙手互搏齊出,使出全力才接下的,金輪法王在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下幾招就輸了,他根本不是使出全力的周伯通的對手。

不過金輪法王也有強的地方,他的龍象般若功作為密宗護體神功,護體效果驚人,硬接周伯通一拳空明拳、黃藥師一指彈指神通、一燈大師一記一陽指還不馬上倒下,可以自己緩緩坐下,讓三絕都覺得駭然,金輪法王還是比較抗打的。

金輪法王專欺老弱婦孺,關鍵是他還往往拿不下,這讓他看起來有時候很弱,就是因為他不懂厲害招式。在百花谷一戰,周伯通、黃藥師、楊過耍起瀟湘子、尹克西這等低一級的對手更耍小孩子似的,直接秒殺。而金輪法王神功大成在絕情谷連瑛姑,路無雙都留不下。

金輪法王厲害都是金庸自己加的旁白,在金輪法王與人打鬥時,金庸往往喜歡在前面加一句國師武功雖勝於誰,但是因為某某原因,沒有打贏。還有什麼金輪法王與郭靖在伯仲之間,但是郭靖開掛了,可以用降龍十八掌用出全真教天罡北斗陣的陣法,一人好似可以化成七人。反正金庸為了金輪法王可謂是煞費苦心,盡力為這個大反派的失敗找藉口,讓他在與主角終極大對決之前不能太破格,這就造成金輪法王在描寫上和對戰上實力很不統一,感覺忽強忽弱的。


吳斜月


有人說,“龍象波若功”剛猛無敵,但我覺得“龍象波若功”就是一個bug,作為西藏密宗最高武功心法,十三層“龍象波若功”具有千斤之力,而這門武功異常難練。

"龍象般若掌"共分十三層,第一層功夫十分淺易,縱是下愚之人,只要得到傳授,一二年中即能練成。第二層比第一層加深一倍,需時三四年。第三層又比第二層加深一倍,需時七八年。如此成倍遞增,越是往後,越難進展。待到第五層以後,欲再練深一層,往往便須三十年以上苦功。密宗一門,高僧奇士歷代輩出,但這一十三層"龍象般若功"卻從未有一人練到十層以上。這功夫循序漸進,本來絕無不能練成之理,若有人得享千歲高齡,最終必臻第十三層境界,只是人壽有限,密宗中的高僧修士欲在天年終了之前練到第七層、第八層,便非得躁進不可,這一來,往往陷入了欲速不達的大危境。北宋年間,藏邊曾有一位高僧練到了第九層,繼續勇猛精進,待練到第十層時,心魔驟起,無法自制,終於狂舞七日七夜,自終絕脈而死。

常人達到七八層都會走火入魔而死,而金輪法王天縱奇才,只花了十六年就達到第十層,每一掌發出都有“十龍十象”之力,著實剛猛。



但是這門武功最大的問題卻有很多的問題!

第一,金輪法王與裘千仞激戰一天一夜才把他打死!

裘千仞的鐵掌也是剛猛,但相比五絕還是弱了一籌,而裘千仞曾和周伯通比了一場,直接不敵,後來周伯通與之比輕功,從中原跑到西域,他始終擺脫不了。也就是說裘千仞比周伯通遜了一籌,周伯通擊敗裘千仞基本上很容易。可是,裘千仞面對十層“龍象波若功”的金輪法王,竟然支撐了一天一夜,這可以看出裘千仞比金輪法王稍弱,但是差別不是太大。相比周伯通,明顯裘千仞與之差了很遠。由此可見,金輪法王是不是比周伯通弱了很多?

第二,絕情谷,金輪法王以一敵三才落敗。

在絕情谷,面對周伯通,金輪法王的武功發揮的淋漓盡致,周伯通也拿出全身的武功與之抗衡,“空明拳”對“龍象波若功”,以虛對實,不能說落敗,至少也只能勉力支撐。隨後,一燈大師和黃老邪加入戰鬥,三大高手合力才拿下金輪法王,可見金輪法王又不弱於其中任何一人,這個過程相當於“三英戰呂布”,而周伯通相當於張飛,金輪法王相當於呂布,二人孰高孰低呢!很明顯,周伯通輸給金輪法王一籌!

第三,襄陽城外,楊過一掌擊倒金輪法王。

在前期,楊過的武功發揮不出威力,只能以內功與金輪法王相抗衡老半天,二人功力相當。金輪法王的“龍象波若功”可以發揮出來,卻面對發揮不出威力的楊過還不能勝過,還用金輪偷襲,還利用郭襄讓其分神,這樣才打傷楊過。而當楊過突然發揮出“黯然銷魂掌”的威力以後,不經意一招“拖泥帶水”直接把金輪法王打下高臺。也就是說,金輪法王連一招“黯然銷魂掌”都接不住,這也是實力不濟嗎?


金輪法王擊敗裘千仞需要一天一夜,又能以一敵三才落敗,最後又被楊過一掌擊敗!

而實際上,裘千仞與周伯通的實力有差距,周伯通擊敗他易如反掌,絕對不會需要那麼久,而周伯通也能夠接住楊過的“黯然銷魂掌”,雖然左支右絀,但總算接住了!但是,周伯通在面對金輪法王時,面對“龍象波若功”卻有些應接不暇,三人合力才能擊敗,這又讓人感覺金輪法王明顯在周伯通之上!可見,這裡有很多的矛盾。

只能說,金輪法王在發揮時水準不一樣,面對裘千仞可能有所保留,而面對三人又強力發威,面對楊過卻被出其不意擊中!



忠肝義膽嶽老三


金輪法王龍象般若功的修習方式層層遞進,層次越高力氣越大。金庸在設計武功的時候,其實針對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給一個符合的武功招式,你看五絕除黃藥師,加上郭靖黃蓉每個人都練過九陰真經,但是平時對敵都是原來自身象徵性的武功。金輪法王貴為蒙古國師,那時候蒙古不斷擴張,國力蒸蒸日上,成吉思汗打敗比自身更強大的花刺子模,金國,忽必烈蒙哥這時更是打穿亞歐,直到奧地利,可不正是千年以來,達到了最高的層次嘛。武功越高,年紀越大,國土越多,內部身軀何以承受,無力承受時自然會內部病根俱起嘛。金輪法王的龍象般若功有蒙古國力擴張的象徵在嘛。

金輪法王幾次來中土,和蒙古侵略南宋是相配合的。第一次師徒三人就敢闖襄陽武林大會,氣焰囂張。和郭靖對敵,金輪法王也是為了面子硬接郭靖降龍十八掌,佔了表面便宜,但是吃了啞巴虧。而後楊過因為金輪欺負小龍女,以智力取勝。南宋雖然闇弱,但是對蒙古也是勉力支撐,但是在強大的所向無敵的蒙古下,也是硬撐了四十五年。只要有一二異才,軍民一心正面對戰,也是能支撐的。

然後金輪法王欺負懷孕的黃蓉,在黃蓉和楊過的智計之下,以五行八卦的地利打傷金輪法王,楊過和小龍女合練劍法打敗法王,這和蒙古所到之處盡屠城市,霸佔婦女,欺負弱女子激起同仇敵概之心,或以智謀或以合作,以地利挫敗蒙古暗合。

金輪法王數敗之後,不斷不思退,反而勇猛剛進,把龍翔般若功練到十層,欲以強硬手段壓服中原。周伯通見他力氣大的異常,只好以空明拳迎敵,但是要勝卻千難萬難。五絕年輕時,一個個也是精才絕豔。南宋雖被迫偏安一隅,但是中興四大將和吳階吳麟兄弟當時也是精才絕豔,特別是岳飛更是冠絕當世。到得岳飛去世,其他大將已老,事已不可為了。所以安排五絕單打獨鬥不敵法王就可以理解了。


而在蒙古久攻襄陽不下,金輪法王居然以郭襄逼迫郭靖投降,而在高臺舉火。黃藥師二十八星宿大陣能抵擋蒙古萬人隊,卻無法接近金輪法王,此時楊過奇兵突出,剛經過和小龍女的相會的喜悅後又陷入重圍,此時用黯然銷魂掌打敗金輪,正合哀兵必勝的兵家之道。楊過更是斃了蒙哥,換來二十年平安。



金輪法王一向以強橫武功對敵,但是卻經常輸在不起眼明顯低於他武功的楊過之手。不正是南宋人民見國破家亡,屢屢挫敗強橫的蒙古的寫照嘛。金庸以歷史化入武林,將現實照進夢想,自必會有所參照,而後再把故事往好看,曲折,合理性方面做一定修改。就會出現金輪法王好像看著很強啊,卻在不該敗的時候敗了。

好吧,其實我也是胡謅的,姑妄看之吧。看武俠,讀歷史,反正都是編的,有點意思有點啟發就好吧🤔


斌比冰水冰


金庸筆下理論上最強的武功,就是《神鵰俠侶》中的龍象般若功,龍象般若功是金輪法王的看門絕技,是藏傳佛教密宗的至高無上的護教神功,一共有13層,金庸在《神鵰俠侶》中提到:
(龍象般若功)第一層功夫十分淺易,縱是下愚之人,只要得到傳授,一二年中即能練成。第二層比第一層加深一倍,需時三四年。第三層又比第二層加深一倍,需時七八年。如此成倍遞增,越是往後,越難進展。待到第五層以後,欲再練深一層,往往便須三十年以上苦功。密宗一門,高僧奇士歷代輩出,但這一十三層"龍象般若功"卻從未有一人練到十層以上。
龍象般若功練習起來要循序漸進,越往後來越難練習,要想練成龍象般若功,有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個必須是練武奇才,練習速度要比常人快個幾倍,第二,一定要高壽,因為龍象般若功練到五層以後,每再深一層,往往需要三十年以上的苦功,縱使你是練武奇才,練的比較快,也至少每一層得練個十多年吧,所以以人的壽命而言,絕無練成十三層之理。
金庸筆下理論上最強的兩種武功,一個從未有人練成,一個就是笑話
密宗中很多高僧修練龍象般若功,終其一生只到第七、八層。而北宋年間,有一位高僧曾練到第九層,繼續勇猛精進,待練到第十層時,心魔驟起,無法自制,終於狂舞七日七夜,自終絕脈而死。
《神鵰俠侶》中的金輪法王是個不世出的練武奇才,潛心修練龍象般若功,終於練到第十層,震古爍今,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根據《龍象般若經》所說,練到第十層,每一掌擊出,均具十龍十象的力氣。練成第十層龍象般諾功的金輪法王在武功上不屬於中原武林的任何一個高手,和黃藥師、一燈大師、周伯通、郭靖都有直接對戰,均不輸於他們,可見第十層的龍象般若功已經威力無窮,難以想象練到最高級別的第十三層,其威力到底有多驚人,說龍象般若功是金庸筆下最強神功也不過分,只可惜,這第十三層的龍象般若功從未有人練成過。

張家公子名無忌



關於龍象般若功,一共十三層,每層練成都會多一龍一象之力。金輪法王十六年後重出江湖,練成了前無古人的第十層,一招擊出有十龍十象之力。自然是神功無敵。但是問題在於,金輪的三次對戰,似乎反差太大。


第一次,對戰慈恩(裘千仞),金輪居然跟他大戰一天一夜,還沒有當場打死,只是打到他重傷不治。裘千仞應該只是次五絕實力,加上出家後跟隨一燈,也沒有再練武,金輪殺他居然耗了這麼久,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其實答案在金輪第二次交戰與周伯通對戰時的一句話中:“國師自練成十層“龍象般若功”後,今日方初逢高手,正好一試,見周伯通揮拳打到,於是以拳對拳,跟著舉拳還擊。”這裡就說明了,金輪見到周伯通時才是“初逢高手”。也就是說,對戰裘千仞時金輪沒把他當高手,可見沒有用全力。那為什麼打了一天一夜,或許金輪就是想熱熱身,也許是他自己對龍象般若功的實力還不熟悉,正好拿裘千仞練了練手,磨合一下,這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第二次,對戰周伯通、一燈、黃藥師,順便和黃蓉、瑛姑、陸無雙、程英以及兩隻白雕交手。這一戰,金輪法王真的大發神威。除去幾位女性交手沒有幾招之外。金輪法王用龍象般若功打得周伯通幾乎招架不住,隨後與一燈的一陽指在丈外之遙對攻,不落下風。最後黃藥師出場,金輪放棄抵抗。


這裡看,似乎金輪是被三個“五絕”圍毆而敗的,可以堪稱單挑無敵了,實際不是這樣。金輪跟他們都是單挑,並沒有被群毆。金輪是首先跟周伯通打,周伯通用空明拳,金輪的力量落空,雖然原文寫了周伯通沒辦法傷到金輪,而金輪也打不倒周伯通,實際二人實力差不多。接下來與一燈交戰,沒分勝負,這時“周伯通如和國師單打獨鬥,定會興味盎然,但與一燈聯手夾擊,便覺無聊,只站在一旁監視”,所以周伯通沒有出手,二人是單挑金輪跟一燈的水平也差不多。之後由於金輪拍死了一隻白雕,惹怒了周伯通要跟一燈夾攻金輪,金輪知道不敵只有逃走,又被黃藥師擋住。所以,不用一對三,金輪一對二就必輸無疑了。


第三次,對戰楊過。楊過在高臺之上與金輪對戰,初時不分勝負,金輪為取勝假意攻被綁的郭襄,使詐打傷楊過,於是金輪佔上風。楊過自知必敗,因為要與小龍女再次生死相離而悲痛欲絕導致黯然銷魂掌大發神威,接連三掌打得本以自認為必勝的金輪猝不及防,吐血倒地。

這一仗其實兩人互有勝敗,可以看出金輪法王手持五輪能勉強使詐勝無兵器常態楊過,悲傷楊過的黯然銷魂掌又擊倒了金輪法王。而這時其實也不能說金輪就敗了,此時再起還能一戰,但是金輪為保護將被倒塌的高臺砸中的郭襄拼盡全力而死,中斷了這場對戰。所以說,金輪未必不如楊過,只是可能稍遜悲傷狀態的不穩定楊過。那也不能怪金輪,楊過那個黯然銷魂掌太不正常了。

所以,綜合三戰分析。第一戰,不用全力的金輪花了一天一夜打敗次五絕實力裘千仞,第二戰金輪分別戰平五絕實力周伯通、一燈(黃藥師只是一招彈指神通被金輪擋住,二人沒有對攻),第三戰使詐勝五絕實力常態楊過,稍負於超五絕實力絕望楊過。由此可見,金輪第十層龍象般若功就是五絕實力,挺穩定的。


伊耆角木


金輪法王從早期就曾跟郭靖黃蓉他們有過比武,雖然沒有打個你死我活,但郭靖的修為也令金輪法王有所忌憚,起碼以郭靖的武功配合黃蓉的智力(田忌賽馬式的比武)他們沒討到便宜,此時金輪法王還未練成龍項波若功,但已經和郭靖差不多了。可想後期信心滿滿的金輪還是很強的!所以金輪跟郭靖比較,尤其是後期的金輪,並不弱!

那麼為什麼金輪跟裘千仞打了一天一夜才有結果,裘千仞在四絕之下,而四絕又出三絕才降服金輪呢?這一系列的不對稱,難以說出一二三來。除了金庸先生說的是權威,我們就只能自己強行解釋了……

裘千仞號稱鐵掌水上漂,除了鐵砂掌的硬功夫之外,輕功也是一絕。裘千仞跟四絕打,好像誰都打不過,連射鵰裡的年輕郭靖都能壓制住他了……怎麼金輪打他那麼費勁,打了24小時……

我只能這樣去分析:裘千仞對陣四絕,四絕都是義士,且都是老相識。除了黃老邪西毒可能下手重點,南帝和北丐都可以有商有量的打,打不過喊停丟不了性命。跟老頑童打那更是鬧著玩一樣……相反我認為是裘千仞自知不敵,反而不想跟老頑童玩真的,所以雖然會盡力而為,但用不著拼命。起碼不會用兩敗俱傷,魚死網破的打法來打。

但遇到金輪了,這貨一直挑戰中原武林,又是個老外,跟他不熟,誰知道敗在他手下還有命沒有。只能拼死一戰,什麼招數都會用出來,反正他是反派,打死他的就是英雄,什麼毒掌暗器,能用什麼用什麼吧……關鍵是裘千仞輕功好啊,金輪的輕功不是很牛逼吧,最多就是咬著不放,所以時間也就拖得久了。金輪對裘千仞雖然沒有秒掉他拖久一點也不能說金輪就弱了!

四絕出動三絕(東邪,南帝,把老頑童也放四絕吧,方便些)對金輪,是不是代表金輪比四絕強呢,我覺得可以這樣說,但四絕也沒必要跟他講什麼客氣,早點拿下各回各家多好。單從這一役也明確不了金輪跟四絕相比的強弱,但如果四絕單挑能打過,應該還是不會一起上吧!所以金輪依然很強,哪裡弱了?

跟楊過最後對決,只是為了襯托楊過的厲害了吧!不然都打不過金庸先生寫一整本小說,楊過的成長難道最後都是承託金輪的?所以楊過打得過金輪也沒什麼好說的了……不是金輪弱於楊過,實在是主角光環太強大了,把筆給你寫,我不信你會讓楊過打輸……

所以沒什麼bug,最多就是金庸先生在金輪這個人物的強弱上的設定上,不夠嚴謹。我這麼說不會被噴吧……


雷襌


金輪法王的“龍象般若功”威力如何已經有大神解釋得很清楚了,羽菱君就不再重複。但對於金輪的這套絕學,要是覺得有漏洞或者說有時強時弱的感覺,特別是對其最後在襄陽大戰中敗於楊過的“黯然銷魂掌”感到不解,我們可以從新修版《神鵰俠侶》中去解惑,其實金庸先生也已經有所交代了,實際上“龍象般若功”的威力一直在線。下面我們可以從新修版的“襄陽大戰”找出一些端倪。



在新修版《神鵰俠侶》中金庸解釋了以往在小說中總把西藏僧人設為反派角色,但絕沒有歧視之意;為了避嫌,把“金輪法王”特改為“金輪國師”。增補了郭襄與金輪國師之間的互動:如在蒙古軍中,國師如何待之如親女,疼愛有加;郭襄也正式拜國師為師,學習瑜伽密乘;國師見郭襄跳崖,傷心落淚;國師本不忍將郭襄綁赴高臺,最終捨命救了郭襄。大幅改變金輪國師對郭襄的態度,也改變了國師的結局。


金輪國師擄得郭襄,攜入軍中,視作愛徒,慈愛眷顧。忽必烈知悉後,以久攻襄陽不下,便欲在城前當眾虐殺郭襄,以沮郭靖守城之志。金輪國師堅決不允,大罵忽必烈的使者,盛怒之下,發掌擊死了一人。國師攜了郭襄,即日便欲離軍遠去。忽必烈親自過來致歉賠禮,此事更不再提。其後大汗率軍攻打襄陽無功,左右有人提及郭襄之事,大汗親自下旨,命構築木臺,將郭襄綁上高臺,逼迫郭靖降順。國師顧及其密宗寧瑪教在蒙古及西域之千百廟宇基業、千百信眾弟子之安危,只得順從,心下雖大為不忍,但大汗軍令如山,卻也無可奈何。
金輪國師叫道“七”字時,憐惜郭襄,聲音竟然啞了,再也叫不下去了。那蒙古統兵元帥見局勢緊急,出口高聲叫道:“八……九……十!好,舉火!”剎時間堆在臺邊的柴草著火,濃煙升起。金輪國師委實捨不得燒死郭襄,但見久戰不決,己軍不利,也不便違反主帥下令。

金庸先生為什麼要著重描寫金輪對郭襄的態度,這是為了告訴讀者,金輪跟楊過的這一役,雙方的心思其實都沒有放在勝負之上,他們真正的心思都放在了郭襄的安危那裡。金輪根本就捨不得殺了郭襄,他跟楊過對手只不過是因為軍令如山,小說中完全可以感受得到他的情非得已。但兩人一交手,畢竟都是一個級別的高手,兩人都不敢託大,金輪的“龍象般若功”的威力也一直在線,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他更多的是用“五輪大轉”在跟楊過打。兩人一交手就知道各自內力水平,金輪深知他用“龍象般若功”硬和楊過拼內力的話,會摧毀木築的高臺,高臺一毀肯定會致郭襄於大火之中,這根本就不是他所想的。

猛覺頭頂一股掌風壓將下來,正是金輪國師發掌襲擊。楊過將劍插入腰間,回掌相迎,砰的一聲響,兩股巨力相交,兩人同時一晃,木梯搖了幾搖,幾乎折斷。兩人都是一驚,暗贊對手了得:“一十六年不見,他功力居然精進如斯!”楊過但覺國師掌力沉雄堅實,生平敵手之中從未見過,不由得暗暗稱奇,心想自己在海潮之中練功,力足以與怒濤相抗,十六年前國師已非自己對手,何以今日他一掌擊下,自己竟會險些兒招架不住?眼見他雙輪砸至,竟不避讓,長劍抖動,有心要試一試他的真力。剎時劍輪相觸,聲若龍吟。兩股巨力再度相抗,喀的一響,楊過的長劍斷成數截,國師的雙輪也自拿捏不住,脫手飛出,跌下高臺,砸死了三名蒙古射手。楊過心下暗驚:“一十六年來,我一直不使玄鐵重劍,今日可當真忒也託大了。”楊過因要與小龍女雙劍合璧,互相配合,不能使使玄鐵重劍,用的是尋常長劍,與國師劍輪相交,便即折劍。

兩人在互拆兩百餘招後根本就分不出勝負,但此時的金輪和楊過兩人卻皆有分心。金輪假意襲擊郭襄,迫使楊過奮力相救,手忙腳亂,處於全然捱打的局面,但他卻害怕傷到郭襄,他始終顧及著郭襄安危。楊過為了救郭襄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與金輪的交手完全處於下風,但他越分心,心情越波動,在萬念俱灰哀痛欲絕之際,沒精打采之下,卻徹底發揮出了他“黯然銷魂掌”的威力。本來勝券在握的金輪根本就沒想到楊過在絕境中會有這樣一招,楊過的一掌“拖泥帶水”拍出,可謂突如其來,金輪完全是沒有任何防備的,也來不及防備,於是被楊過一掌正中左肩。

楊過心知今日已然無幸,非但救不了郭襄,連自己這條性命也要賠在臺上,悽然向小龍女望了一眼,叫道:“龍兒,別了,別了,你自己保重。”便在此時,國師鐵輪砸向他的腦門。楊過心下萬念俱灰,沒精打采的揮袖卷出,拍出一掌,只聽得噗的一聲,這一掌正好擊在國師肩頭。
國師本已穩操勝券,突然間肩頭中掌,只震得胸口劇痛,身子一晃,驚怒交集,立即和身撲上。楊過退步避開,跟著“六神不安”、“倒行逆施”、“窮途末路”,連出三招,跟著又是一招“行屍走肉”,踢出一腳。這一腳發出時恍恍惚惚,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國師那裡避得過了?砰的一響,正中胸口。國師大叫一聲,一口鮮血噴出,摔倒臺上。

這是金輪跟楊過兩人絕學的最大區別,楊過的“黯然銷魂掌”能夠絕地反生,這應該也是天下其他武學所不能具備的特點,起碼羽菱君在金庸小說中還沒看到其他的武學有這一功能。實際上,結合他們當時交手時的環境,倘若讓楊過和金輪在正常比武的情況下交手,雙方都心無雜念,無所顧忌的話,楊過想要勝金輪是不大容易的,金輪想要打敗楊過也不大可能。雙方互拼絕學,金輪完全使出他的“龍象般若功”,憑藉兩人超強的內力,結果只會兩敗俱傷。金輪跟裘千仞打了一天一夜最終了結了他,但跟楊過恐怕至少可以打上三天三夜。



故此,通過楊過與金輪的這一戰完全可說明金輪的“龍象般若功”根本就不存在時強時弱的問題,金輪並沒有完全用它與楊過交手,它的威力一直在線,敗於楊過純屬意外。

我是羽菱君,個人觀點,為你解惑,不正之處,敬請指出,洗耳恭聽,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因為金輪法王的龍象般若功走的是一力降十會的路子,也就是說以力破巧。周伯通年紀那麼大,應該有年近百歲了吧,武功也屬於陰柔,肯定不能和金輪硬拼了啊,只能以柔克剛。關鍵以柔克剛也要看柔的功力能否壓制住剛的功力,顯然十六年後老頑童的功力對比金輪顯然優勢不大。說句實話,金輪只要穩住,時間一長,老頑童的體力吃不消,必然要落敗。至於老頑童和楊過對打,兩人武功一剛一柔,既拼招式也比內力,屬於正常的打發,老頑童在招式上佔優勢,內力也深厚,一開始有優勢。所以但比不上楊過在海潮內力無窮無盡之勢,時間一長,落敗很正常。至於楊過和金輪比武,兩人都屬於剛猛內型。論招式,楊過肯定有優勢,打持久戰更不怕,畢竟比金輪小40多歲,但是個人感覺如果硬拼的話,楊過估計不佔啥優勢,畢竟龍象般若功就是靠的力氣吃飯。😂😂老五絕中,感覺沒有人可以正面打敗金輪,畢竟年紀太大,都90歲以上了,打持久戰吃不消啊!!只有郭靖,楊過才可以有希望打敗金輪。因為他們既可以拼招式,也可以拼內力!!打持久戰更是不在話下!!所以龍象般若功遇到楊過,郭靖自然優勢不大,因為他倆最不怕的就是硬碰硬。遇到老頑童他們就不一樣了,老頑童或許招式上比金輪要厲害許多,但絕對不能硬拼龍象,因為這不是老頑童的優勢,他只有靠的招式上的優勢才有可能打敗金輪,前提是能夠在金輪的龍象般若功十龍十象大力下撐住。但問題是他年紀那麼大能撐得住嗎?至於老黃,一燈比老頑童武功還差一點就更不必說了!!有人說金輪和老裘打一天一夜才把老裘打死,我覺得老裘靠的是絕頂輕功和精妙掌法周旋的,才能支撐這麼長時間。而招式和輕功金輪恰好是短板。。。反正要想打得過金輪,必須要招式變幻莫測,比他厲害,還要內力剛猛,能夠撐得住十龍十象巨大的力量。顯然縱觀神鵰也就只有郭靖,楊過符合條件了啊!!😂😂


大鯊魚愛吃辣椒


既然老三相邀,那我這個專業的業餘愛好者就說一下。首先,我覺的你的概念有點模糊,我們先普及一下勝負概念。

第一是碾壓,這個好理解,你實力比對方強,智商比對方高,對方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了,又算計不了你,完全是吊打。第二是略勝,這個也好理解,好比中神通和四絕,只能是略勝一籌,能贏對方一招半式,但比較費勁,生死相搏的話,一死一傷。第三是平手,如東邪西毒等人,武功差不多,經驗差不多,智商差不多,無論是比拳腳,還是鬥兵器,還是鬥智商,無論玩明的,還是來陰的,誰也贏不了誰。第四是略遜,這就要看你自己的臨場發揮了,發揮好了說不定能打平手,最少能自保,全身而退問題不大,發揮一般了基本就要完。第五是被吊打,除非有奇蹟出現,否則……

然後再說說人多打人少,差別太大的不說了,就說平手而論,人多對人少,一般情況下,單人和對方中武功最高的基本平手,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屬於困獸之鬥,個人往往能發揮出超常水平。如歐陽鋒單挑郭靖黃蓉柯鎮惡三人,重傷郭靖,嚇退黃蓉,負傷逃跑,歐陽鋒在與郭靖並駕齊驅的情況下,能打出如此戰績,確實厲害,不過這種情況對歐陽鋒不太公平,因為歐陽鋒瘋了,所以不能按正常人來推理,要是正常人看到情況不利,歐陽鋒會第一時間脫身,回頭再找郭靖算賬,根本不會和郭靖拼個兩敗俱傷。第二場是郭靖對金輪等人,郭靖知道無法取勝,第一時間就要脫身,本來是能跑掉的,因為他可以往四面八方跑,而金輪只能擋住一個方向,事實證明郭靖雖然打不過,但脫身並不難,但因為智商問題,跑了又被騙進去,奇蹟沒有出現。第三場就是金輪對老頑童一燈東邪等人,這一場高手最多,老頑童一燈單挑都無法取勝,聯手金輪必敗,但他們只能擋住兩個方位,金輪還能脫身,但等東邪當面截住後,金輪才退無可退,最後被三人聯手擒拿。

金輪對裘千仞本來是實力碾壓,但裘千仞的輕功遠在金輪之上,就算硬拼不過,但要是遊斗的話,任何人都難以取勝,金輪一天一夜能將老裘打的重傷而後斃命,這樣的戰績實屬不易。至於楊過對金輪,這才是實力碰撞,楊過掌力大於老頑童,金輪掌力也大於老頑童,楊過黯然銷魂掌打的老頑童左支右拙,金輪的龍象般若功打的老頑童只能化解,無法進攻。但老頑童是楊過的朋友,有些絕招是不能用在朋友身上的,敵人就沒這待遇了,所以金輪在楊過掌法下,慢慢被壓制,逼的金輪用陰招暗算了楊過,可惜又讓黯然狀態下的楊過秒敗。

所以,結果就是,金輪發揮一直很穩定,打裘千仞一天一夜是對方遊鬥,絕情谷超常發揮是困鬥之獸,被楊過打敗是楊過武功不穩定,一會兒壓制,一會兒秒勝


雪飲冰心聶風


其實金輪一直都是5絕的水平,但為什麼感覺發揮不穩定????首先,金輪和李莫愁打過,被李算記了中了冰魄銀針,而且東邪也教訓過李莫愁,李莫愁用針脫身,東邪退的比針快,甚至黃蓉都完勝李莫愁!是金輪武功弱嗎?其實不是,是金輪輕功太差!差到簡直不能直視的地步!其實書中明言金輪與郭靜在伯仲之間,應該是郭靜要厲害一些! 首先書中有些場景相識,一是郭靖帶楊過去蒙古大營;2是小龍女會了左右互搏闖全真。首先說郭靖,周圍都是敵人,而且還有楊過故意拖後腿,都能全身而退,靠的是什麼,就是輕功,當然楊過後面那個拖後腿是為了體現主角楊過的心理變化!當然沒有楊過,他們金輪蒙古3傑加那些蒙古鐵騎都是奈何不了郭靖的!不是他們武功不夠,就是他們輕功太差!再說小龍女闖全真,首先蒙古那邊心不齊這點和郭靖那次情況一樣,蒙古3傑不和金輪一條心,2個就是全真教不是電視劇演的那樣不堪,他們除了趙志敬外,大多數還是抗元的,還有就是沒有拖後腿的,所以小龍女大背景下沒有郭靖兇險!金輪他們又不敵小龍女,按小說的描述,就可以看的出小龍女的身形劍法多麼飄逸,其實就是輕功好,你想打我打不到,把你耗過後,我想打你追的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