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評價G43自動步槍?

哼哈321


G43自動步槍是納粹德國在二戰中後期設計製造的一種半自動軍用步槍,也是德軍在二戰後期主要使用的武器之一。不過由於其誕生時間較晚,並沒有完全取代老實的毛瑟98k卡賓槍,加上STG44突擊步槍的誕生,G43自動步槍的名氣就小了很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軍對於步兵武器的認識與美蘇等國家不同,認為步兵應當圍繞機槍作戰,步槍手起到保護機槍的作用,因此對半自動步槍的發展並不熱衷。但在二戰爆發後,面對裝備SVT40自動步槍的蘇聯紅軍,老式的手動步槍火力不足的問題就凸顯出來。為此,德軍迅速裝備了瓦爾特G41自動步槍。但這種武器的可靠性較差,重量也較大,並不受士兵歡迎,更多的德軍士兵選擇使用繳獲的SVT40自動步槍,或是其他繳獲的半自動步槍。到了後來,德國甚至直接將繳獲的武器發放給士兵們。但這種行為無疑增加了後勤部門的壓力,德軍迫切需要裝備一種新型半自動步槍。

1943年,結合了SVT40自動步槍和G41自動步槍的設計,德國軍工人員終於設計出了全新的G43自動步槍。G43自動步槍採用10發彈匣供彈,火力遠超過毛瑟98k卡賓槍,而且可靠性得到了很大提升。一般而言,G43自動步槍被髮放給步兵班中的士官,而普通士兵則繼續使用毛瑟98k步槍,這是為了最大程度上發揮這種新武器的作用。但隨著戰爭的節節敗退,G43自動步槍並沒有起到多少作用。


強武堂


G43是德國人被槍口集氣式的G41坑慘之後,撿來毛子的SVT40,借鑑了其短活塞導氣式原理的產物。

下邊這個就是Gew43的短活塞導氣原理,話說現代的一水步槍,比如HK416、SCAR、95之類的都是短活塞導氣,相對可靠,後坐力也不算大,也不像退管式那樣影響精度。

所以說自打變短活塞之後,德棍的半自動步槍才勉強算合格。但絕對算不上是優秀

畢竟這G43這玩意出來的時候已經1943年末,德棍已經江河日下。而且它大致也只是將G41的自動系統改了一下,加上7.92mm毛瑟重彈的彈道性能不算好。用在閉鎖強度較高的98K上還湊合,用在半自動步槍上絕對算不上精準。

Gew43的總產量如下圖,40萬出頭點,其中ZF是指加了瞄準鏡的型號

這個數量絕對不算多,而且G43也並不是發給步兵,而是裝備給裝甲擲彈兵這類機械化作戰,交戰距離較近的單位。

然而G43的運氣不大好,它出來的時候 MP43也同期而至(後來的StG44)。而事實證明stg44這種突擊步槍更符合已經機械化的作戰環境。


所以G43在性能上沒啥特別優勢,出來的也晚,介於當時德棍也在走下坡,產量無法跟得上,外加StG44的擠壓,因此不算好,也不算出名。


瘋狗的輕武


看了“每日點兵”的回答甚是可惱。直接複製360百科的內容居然還堂而皇之的搬運出來,經過顛倒順序形成答案,是在是令人鄙視!居然還是號稱原創!垃圾至極!

首先說下題目是出錯了!G43是半自動步槍,不是自動步槍!

第一、假設G43半自動步槍能早一些和數量再多一些的裝備德軍,也許元首的帝國還會再晚一些覆滅!

1、二戰期間,正式大規模裝備半自動步槍的國家只有美國和德國和蘇聯

2、美蘇德裝備的分別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G43半自動步槍和SVT-40步槍

3、裝備數量截然不同,

美國在參戰前就將M1普遍列裝了,幾乎每個美軍士兵都有了一支,成為了美軍基礎戰鬥火力的主力槍型,到二戰結束M1生產了400萬支。

德國在1943年以後才開始列裝G43,到二戰結束只生產了40萬支,而且還不是全部送往了一線部隊。

蘇聯SVT-40步槍雖然在二戰結束前生產了接近100萬支,但是由於加工不利和某些胎裡帶的弊端造成實際使用效果不佳!戰後立即被換裝!

4、G43的原槍型是G41,由於G41的加工精度要求太高,而且其導氣結構過於複雜,不利於大量生產和實際使用,所以經過1年多的改進就有了G43這支好槍。

G43的導氣方式是通過在蘇德戰場繳獲的SVT-40步槍的原理,這個原理就是後來的AK-47的導氣原理!

所以有人說AK-47是蘇聯仿製德國G44突擊步槍的原理是不對的,AK-47的導氣方式是沿用SVT-40步槍的,德國人也是受益者!

5、G43的導氣方式是長行程的活塞運動方式,這樣的方式使得G43的閉鎖時的可靠性很高,而且可靠,有利於槍體的牢固。但是缺點就是長行程耗用燃氣過多,影響了槍口動能降低了威力!

AK-47反而使用的是短行程。

6、G42和同一時代的M1相比,還是有優勢的,總體性能不相上下,或有短長。但是供彈方式方面G43就有明顯的優勢,G43的10發的彈匣在槍體下方安裝供彈,M1還是要在槍機開膛狀況下由上部,使用8發漏型彈夾推彈入倉。

在生死關頭多一秒裝彈和晚一秒開槍差異太大了!就這一點我覺得G43完勝M1。尤其M1還有個致命的缺點,打完最後一發子彈後,那個鋼製的彈夾會被彈出槍倉,發出一聲清脆的“啵”的聲音,這無疑就是提醒對手我槍裡面沒有子彈了,要換彈了,你可以突襲我了!

第二、元首自拆堡壘

1、在二戰後期,德軍的裝備可謂是煥然一新,大量的新式武器被投入了戰場,巨炮,虎式、虎王、V2火箭等中火力被送上了戰場,還有大量的重裝備在研製開發階段。

這一切都源自元首對武器的痴迷和自己觀點的喜好。只在乎質量不在乎數量這個弊端害了元首。

2、假設不製造那些尖端的,大型的先進武器,將那些人力資源和鋼鐵還有有限的時間及生產力,投入到前線更需要的輕武器和火炮製作中。真的也許元首還能堅持一段時間。

3、假設大量的G43半自動和G44全自動海量的裝備一線部隊,還有那個FG42,再加上原本就異常成熟的MG42機槍。真的難以想象德軍的步兵戰鬥力有多強大了!

4、樣樣精通的結果就是樣樣稀鬆,哪怕元首選擇新式步槍中的一種,都會給蘇美軍隊造成更大的殺傷!

第三、由G43的命運感慨一下

1、元首如果像蘇聯製造T-34一樣,本著多快好省的原則進行武器生產,也許世界格局還會有變化的。

2、潛心研製核武器,

3、不過早的使用V2,招致V2被滅頂。

4、不和英國對剛空軍轟炸城市,消滅對方的工業基地,保護自己的工業基地。

5、不和蘇聯對剛裝甲質量,其實德蘇之間的裝甲攀比互懟還是德國先鬧出來的,在升級4號或研發5、6號中型坦克多好。數量才是蘇德戰場的關鍵。

6、即使對手的裝甲再厲害,德軍的空心裝藥的“鐵拳”足可以應付了,在發展下,也許RPG的輝煌戰果會是德國擲彈兵的,終究鐵拳就是RPG的祖宗!

7、海量的製造升級G43和G44這兩支好槍,將98K成為除了狙擊以外的淘汰品。英美的單兵武器和德軍將是出現代差的!滅頂的代差!

8、海量的鋼鐵用到刀口上!

也許元首就是敗在了自己的執拗上!

最後說下,G43真是把好槍,記得很多年前的一款遊戲《勝利之日》,在那個遊戲裡我的最愛就是G43步槍和MG42機槍。可惜這個遊戲沒有!


杜口無言


G43步槍半自動步槍,也就是沃爾特43半自動步槍,這是一款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為了對付美國和蘇聯而研製的一款優秀武器,設計上完全不輸給美國的M1式步槍。可惜G43步槍半自動步槍生不逢時,大規模製造的時候已經到了1944年,德國已經開始顯露頹勢,在盟軍的封鎖和戰略轟炸下,生產能力和原料滿足不了大規模製造G43的要求,使得僅有少量德軍配備該武器。

在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德國一直對於自己裝備的毛瑟步槍有著迷之自信,因此對於半自動步槍的研發、裝備並不用心。但是1942年開始蘇聯的SVT-40半自動步槍大量裝備,在交戰中火力碾壓德軍的毛瑟步槍。德軍被完美打臉,才想起來要裝備一款能抗衡蘇軍SVT-40步槍的半自動步槍。

在當時德國兩大軍火公司毛瑟公司與沃爾特公司同時推出了自己的半自動步槍,最終沃爾特公司獲勝,設計的樣槍經過德國軍方測試批准投產命名為G-41(W)。G-41(W)使用7.92毫米口徑標準毛瑟步槍彈,10發彈匣供彈,子彈須由機匣頂部填裝;槍口裝有環形導氣裝置,利用發射槍彈的火藥氣體推動槍機解鎖、後坐,完成拋殼、子彈上膛等動作,實現連發。第一批G-41(W)於1942 年12月投入蘇德戰場,但是因為槍體較笨重、子彈填裝不方便等問題並沒有受到德軍士兵歡迎,因此德國軍方要求沃爾特公司仿照蘇聯的SVT-40半自動步槍進行改進,於是G43誕生了。

G43步槍半自動步槍和G-41(W)的區別主要有兩點,一是子彈裝填由上裝變為下裝彈匣,裝彈更順手方便;二是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實現連發,發射槍彈的火藥氣體導出槍管後,推動一個活塞向後運動帶動槍機後坐,完成拋殼、子彈上膛。從性能上G43不次於任何半自動步槍,但是當時納粹德國已經日落西山,產量難以滿足戰爭需求,最終只裝備給了少量精銳士兵,難以形成火力優勢。

G43半自動步槍

彈藥:7.92×57mm毛瑟步槍彈

自動方式:導氣式

容量:10發/彈匣

戰鬥全重:4.7公斤

全槍長:1117毫米

槍管長:549毫米

初速:74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最佳戰鬥射程:500米

戰鬥射速:40~60發/分


當狗容易做人難


其實,G43半自動步槍,也是二戰時期,一把性能相當不錯的槍械,只是其產量較低,裝備數量不足40萬支,風頭被德軍裝備的MP40衝鋒槍以及MP44自動步槍完全蓋過了,名聲也不如同類型槍械中的美製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來得響亮。

G43半自動步槍,1943年,由德沃爾特公司在G41的基礎上設計定型,一把可靠性和精確性都很好的槍械,在對射時,其火力毫不亞於美軍手中的 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以及蘇軍步兵火力猛烈的託卡列夫SVT40半自動步槍了。

據搜狗百科公開資料記載,採用導氣式槍機後坐的G43半自動步槍,槍長1.1米,含10發彈匣時槍重47公斤,口徑7.92毫米,初速745米/秒,射速每分鐘40-60發,有效射程800米。

到了戰期後期,德國軍工被美英轟炸得一塌糊塗,戰爭潛力幾乎遭到毀滅性打擊,反映在最基本的陸軍步兵槍械火力上,德軍裝備最多的還是毛瑟98K步槍,5發子彈單發發射,而美軍全都是半自動和自動發射的槍械,蘇軍則大都是火力全開的衝鋒槍。

德軍的MP40衝鋒槍產量僅100萬支,蘇軍光是71發彈鼓的波波莎衝鋒槍就有700萬支,在東西兩線作戰的德軍,在步兵火力上就遠遜於蘇美兩軍。

事實就是地講,G43半自動步槍,確實是把好槍,採用彈匣供彈,容彈量比漏夾供彈的美製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還多2發子彈,從火力持續性能,有效射程,全槍重量,及槍長來判斷,顯然G43半自動步槍,要比美製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更好。

只是G43半自動步槍產量低,出世時間短,參與戰爭沒多久,就伴隨希特勒第三帝國走向了終點,所以其知名度就不高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G43的不足之處就是它是一款被戰爭需要催生出的產品,而之前的MP40是為戰爭準備的武器,這種出發點的差異導致兩者的歷史影響有天壤之別。

德軍發動閃擊戰之前經過了充分準備,步兵配備短卡賓槍毛瑟98K、裝甲兵和傘兵使用MP40衝鋒槍,再加上通用機槍MG34、MG42的火力搭配,部隊輕武器的火力輸出已經遠遠蓋過同盟國任何一支軍隊,在1942年美軍未完成M1加蘭德步槍換裝之前,德軍就是地球上最強大的軍隊,蘇軍見識到德軍重火力衝鋒槍後也是大吃一驚。

然在1942年6月東線戰場的新一輪攻勢當中,德軍面對蘇軍大規模裝備的高射速波波沙和半自動SVT-40步槍時同樣大吃一驚,因為他們自己的火力輸出已經被遠遠甩開。在前線步兵和裝甲兵當中分別蔓延著SVT-40和T-43的的恐慌,這時候德國國內的槍械專家才開始研發同類產品救急。

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G43半自動步槍很難做到力挽狂瀾,在設計理念上G43嚴重抄襲了蘇聯SVT-40的導氣式槍機後座原理,只有在外形和生產工藝上繼承了毛瑟98K的優美和精端工藝。德軍前線部隊接收半自動步槍已經是1944年的事情了,在戰爭最後一年當中他的產量不足40萬支,但依然在各條戰線上給盟軍帶來驚喜。

總體而言G43的出現就像豹式坦克、虎式坦克和Ta-152戰鬥機一樣,給節節敗退的德軍前線部隊帶來希望,並在殘酷的阻擊戰中多次挽救德軍瀕臨崩潰的戰線。很多人認為G43的產能不足而未能影響戰局,這是不正確的。


G43誕生後德軍已經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只有部分戰線上還能發起進攻戰役,此時的德軍步兵多分佈於防線上的掩體中,因此G43的數量不足完全可以被MG34和MG42等通用機槍的火力彌補,用進攻戰術思維思考G43這種用於防禦作戰的武器是不合適的。


利刃號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在1944年初的蘇德戰場上,蘇軍突然發現前線德軍半自動武器數量開始增加,

德軍利用這些新銳的半自動武器配合上MG-34/42機槍已對蘇軍構成了相當強大阻

擊火力,從此德軍在步槍有效射程上的自動/ 半自動武器密度上已遠遠超過了蘇

軍。而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款雖然“默默無聞”但又十分著名的二戰

兵器——德國沃爾特G43 半自動步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步槍技術飛速發展的年代,作為步槍家族的後起之秀半自

動步槍更是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但提起半自動步槍,也許很多人會立即想到

美國的M-1 伽蘭德步槍或者前蘇聯的SKS 步槍,而作為與它們同時期的作品德國

的沃爾特43半自動步槍(G-43)就顯得名氣微薄許多,但這並不影響其二戰兵器

史上的地位。

20世紀30年代末期德國開始研製半自動步槍。由於當時德國步兵理論比較重

視機槍,半自動步槍的研製並未引起特別重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德國

軍隊廣泛列裝的Kar-98K 步槍被認為可以滿足需求。在戰前的德國看來軍隊並不

需要這樣一款兵器,因為他們相信僅僅憑藉已廣泛列裝的Kar-98K 步槍就可以滿

足戰爭的需求。而與此同時的美國,作為制式兵器的M-1 步槍已經開始大量為軍

隊所訂購併逐漸取代了老舊的1903式步槍,同樣,俄國人也在為他們的新的託卡

列夫 SVT-40 半自動步槍的列裝而忙碌著。直到1941年6 月,德國對蘇聯發動突

然襲擊,德國的步兵們卻開始為一個問題所苦惱,那就是蘇軍此時已經裝備了SVT-40

半自動步槍,他們可以有效壓制德軍手動填裝的K-98步槍,而德軍大量裝備的MP-40

衝鋒槍也時常由於射程不足而無法作出有效還擊。由於此時德軍制式武器的火力

強度已經無法完全滿足戰場的需要,於是為軍隊裝備一種可以與蘇軍SVT-40步槍

有效抗衡的半自動步槍的議程也隨即被提了上來。

了爭奪新的制式兵器的生產權,德國兩大兵工企業的“元老”毛瑟公司與

沃爾特公司幾乎同時推出了各自的G-41型半自動步槍,但毛瑟公司的產品在競爭

中失利,而德國軍隊也隨即決定用這種新式的半自動步槍來取代老舊的K-98步槍

成為軍隊的標準裝備。1942年8 月,沃爾特公司開始承擔了批量生產G-41(W )

半自動步槍的生產任務。到了12月底,首批的6000只步槍被提供到了蘇聯戰場上

試用。但部隊卻拒絕接受,因為它像K-98步槍那樣,必須用彈夾從上面將彈匣裝

滿,而部隊要求的是一種象蘇軍SVT-40那樣從下部填裝供彈的步槍。

於是沃爾特公司按照部隊要求對原有的G-41半自動步槍的加以改進,並於1943

年中旬推出了帶有10發下裝彈匣的K-43型步槍。直到1944年德國陸軍總局將K-43

半自動步槍改稱為G-43,贏得了來之不易的正式制式編號,從此G-43被大量生產

以供給部隊。隨著戰爭的進行,G-43步槍也被賦予了更廣泛的用途。例如當加裝

ZF41或 ZF42 瞄準鏡之後,G-43半自動步槍就可以作為狙擊步槍使用並頗受好評。

根據到納粹德軍1945年3 月最後的統計數字顯示,此時部隊還有221047支G-43半

自動步槍,其中27549 支為帶瞄準鏡的狙擊型號,其餘有1056支不帶瞄準鏡和3177

支帶瞄準鏡的G-43存放在器材局。據統計,總共有349278支普通的G-43和53433

支帶瞄準鏡的G-43步槍進入到了德國軍隊中服役。

在戰爭中G-41只被生產了很少的數量,它們被配備給了德國的部分精銳部隊

和傘兵,大多數的G-41在蘇聯戰場上損失掉了。而G-43則被製造了更大的數字,

它的生產一直延續到了1945年德國戰敗。但由於數量不足,因此G-43一般只配發

給經驗豐富的士官,而大多數的士兵依然在使用老舊的K-98步槍。戰爭後期的德

國由於原料的不足,加之時間緊迫以及技術缺乏,同其他大多數德軍裝備一樣,

G-43在製作工藝上越來越簡陋,昂貴的木製槍托以及其他木料部分被非常薄的木

頭代替,槍托底部改為罩杯式衝壓組件,前護箍由切削件改為點焊,彈倉底部及

護弓也改成了鋼製衝壓件。這些近乎侮辱似的改造必然使得G-43戰力功能的急劇

下降,但戰爭畢竟也是生產力的較量。

一名有經驗的士兵在使用G-41/43 步槍時可達到50-60 發/ 分。G43 它採用

的導氣系統是SVT-40的長行程活塞式導氣系統,該系統久經實戰檢驗。它的閉鎖

系統的可靠性也很高,因此從槍支內部設計上看G-43在技術上並不輸給M-1 伽蘭

德步槍。被重新設計的G-43步槍隨即被大批量生產。它採用了大量衝焊熔鑄工藝

的零部件,非常適於機械加工廠的大批量生產。此外G-43的零部件也與G-41有著

很大的通用性,但與G-41不同的是G-43從一開始就沒有設定刺刀座。比較有意思

的是,G-43步槍的槍栓位於槍機左側,似乎是為左撇子射手而設計的。


每日點兵


我可能沒什麼資格評價這支步槍,但是德軍士兵對G43還算是滿意吧,一方面半自動的G43遠射程精度不比Kar 98k穩定,而它的射擊頻率也不如使用了短藥筒槍彈全自動的StG44 突擊步槍快速,但總算是不需要再去撿蘇聯人的SVT來用了。

Gew 43(Gewehr 43-G43)及Kar 43(Karabiner 43-K43)。是在1941年華瑟(Walther)設計的Gew 41為基礎,於1943年完成的修改版本,主要修改了清潔與維護都很繁雜的活塞機構,這一項修改是參考了戰場上繳獲的SVT38/40,並使用了可拆卸的彈匣,並大幅度的減少了槍身的重量。

1941年瓦爾特公司設計的樣槍經過德國軍方測試小批生產了一些,命名為Gewehr41(簡稱:G41或Gew 41)。槍口裝裝設環形導氣裝置,利用發射槍彈的火藥氣體推動槍機解鎖、後坐,完成拋殼、子彈上膛。使用標準毛瑟步槍彈,10發彈匣供彈,子彈須由機匣頂部填裝。

由於當時的Gew 41步槍十分笨重,而且子彈的裝填不如K98k那樣方便,軍隊並不是很滿意。但隨後德軍在東線戰場上繳獲了大量的蘇聯軍隊裝備的SVT-40半自動步槍,這款步槍受到德軍士兵很好的評價,於是工程師根據德國軍方的需求,參考了SVT-40的導氣活塞設計,直接改進了Gew 41,發射槍彈的火藥氣體導出槍管後,推動一個活塞向後運動帶動槍機後坐,完成拋殼、子彈上膛。它的槍栓位於槍機左側,彈匣內可以裝填十發子彈,可以使用兩個裝彈板來填裝。

可不是這把G41哦!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G43是半自動步槍而不是題目中說的自動步槍,兩者存在天壤地別。G43幾乎是二戰期間最成功的半自動步槍但也是出現最晚、產量最低的一款,因此未能影響戰局。

G43的設計嚴重盜版蘇聯的SVT-40,而且是輕武器後起之秀沃爾特公司的產品,德國原有的克虜伯、魯格等知名企業在競爭中全部敗下陣來,這說明德國本土企業的輕武器發展理念已經嚴重滯後,只有STG-44的出現挽救了德國輕武器製造商的聲譽,但依然存在盜版行為。

G43採用長行程導氣式槍機後座退殼原理,長長的活塞缸就像槍支的第二個槍管一樣導致槍支變寬變厚,槍支的維護也更加複雜同時嚴重限制了產能。雖然德軍前線將士對G43美譽有加但這僅僅是突然換裝的喜悅而已,不可否認德國的狙擊手們更青睞蘇聯的SVT-40半自動步槍,這在影視劇中可以得到證明。

G43採用10發可拆卸彈夾拱彈、子彈是與毛瑟式通用的7.92X57mm傳統步槍彈有效射程為800米,對比美軍M1加蘭德、蘇軍SVT-40它的性能不落下風唯一不足只有數量太少。G43投產已經是1944年了在1年多的時間裡僅僅生產了39萬支,德國投降時納粹軍隊保有的不超過24萬支。


其實在德軍內部並不缺乏對輕武器的重視,只不過德國人更加傾向於輕機槍的普及化,這就是採用衝壓件生產可達批量裝備的MG42通用機槍,這種帶有重機槍殺傷力的班用機槍搭配毛瑟98K才是德軍輕武器規劃的前景,盟軍大量半自動武器的出現驚醒了德國軍隊。

前線士兵的大量陣亡堵住了德軍指揮官諷刺半自動步槍不方便檢閱使用的嘴巴,但是希特勒此時還是不支持半自動步槍項目,因為此時他有了更加完美的選擇這就是STG-44突擊步槍,這對於偏好重火力的元首有足夠的新引力,這款槍支擠佔了資源和產能也是導致G43產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因此說,在德軍眼中他們完全可以跳過半自動步槍直接裝備全自動的突擊步槍,不得不承認德軍輕武器發展的驚人跨越性,但是在盟軍絕對制空權的狂轟濫炸之下一切武器革新都是紙面文章,G43、毛瑟98K、STG-44三者相互競爭嚴重影響了德軍裝備的制式化,也不可能擋住盟軍勝利的步伐。


兵器世界


沒有握把的自動槍都是耍流氓!

違反人體工程學,屬於腦袋發熱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