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美軍進攻伊拉克時,伊拉克只堅持了42天,這能讓我們明白什麼道理?

獵祈兵


1988年,持續了8年的兩伊戰爭終於在兩敗俱傷的情況下結束了。兩伊戰爭導致兩國有100萬人死亡,170萬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至少9000億美元。戰爭也讓兩國的經濟發展至少倒退了20至30年,伊拉克由戰前的“軍事巨人”變成了“經濟矮子”,外債高達800億美元。

薩達姆很明白兩伊戰爭之後伊拉克的國情,薩達姆沒有選擇通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方式來振興伊拉克,而是意圖通過吞併科威特來重振伊拉克的雄風。1990年8月,伊拉克軍隊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迅速佔領了科威特全境,薩達姆宣佈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隨之以恢復科威特主權為名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曾經不可一世的伊拉克軍隊最終只堅持了42天,傷亡十餘萬人就敗下陣來。伊拉克的迅速失敗給後人留下眾多的啟示:

首先,即便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是一條永恆不變的真理。客觀上來講,正是因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才給了西方國家以發動戰爭的藉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非正義的,是不符合國際法的,因此在戰爭爆發後,伊拉克沒有得到任何的國際支持和援助,伊拉克軍隊的慘敗也是必然的,縱使伊軍擁有號稱世界第四強的武裝部隊,也無可奈何。

其次,大力發展科技是強國、強軍的根本道理。伊拉克軍隊雖然數量眾多,武器數量也在世界名列前茅,可是他們面對的是世界上機械化程度最高、同時也是率先實現信息化的美軍部隊,因此失敗在所當然。

再次,健全民主體制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伊拉克發動海灣戰爭時已經是薩達姆獨裁統治的巔峰時期,伊拉克的國家命運實際上掌握在薩達姆的個人手中,因而伊拉克軍隊的許多行動都在貫徹和執行薩達姆的個人野心,海灣戰爭結束後,薩達姆安然無恙,但是伊拉克軍隊和民眾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薩達姆也早被絞死了,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留給世人的啟示仍然歷歷在目。


青年史學家


海灣戰爭的意義要是想挖全面點兒,最低得60萬字以上。可惜,咱們這個悟空問答不許一個作者回答多篇,所以我只選個被大家忽略了的一個視角談一下。

海灣戰爭是美國近幾十年的立威之戰。

海灣戰爭是個轉折點,如果年紀小應該是體會不到,心思不夠細膩的,也往往忽視了這個現象。海灣戰爭以前的美國,在大家的心目中的印象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強悍。

海灣戰爭以前,美國往利比亞扔過幾次炸彈,入侵過街道規模級國家格林納達。再往前推就是越戰了,越戰往前是朝鮮。

無可否認,朝鮮是我們取得了重大勝利,但大家不要忘了,朝鮮簽署的是停戰協議而不是美國投降書。美國是失敗了,但這個失敗的性質屬於:目的沒達到。經過宣傳和包裝,我們對美國人的印象就是紙老虎,沒啥了不起,就是裝備好點,打他也沒啥了不起。

到了越戰,美國深陷泥潭,國際形象也跌到了谷底。但越戰的失敗仍然是屬於目的沒達到的性質,這不是一場生死對決的戰爭。隨著美軍灰頭土臉的撤出,以及隨後二十多年媒體的渲染,全世界都開始輕視美國以及美軍,包括我們,而且我們的情況屬於比較嚴重的。

雖然後來他也動用過幾次軍事手段,但海灣戰爭以前,大家對美軍的印象就是:少爺兵、怕死、全靠著裝備好、就是欺負小國的能耐、美國怕死人、打仗死人了政府就會有壓力、一打仗,他們國家的老百姓就出來示威,政府就得下臺......

而薩達姆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入侵科威特,也是出於這樣的思維。他覺得這事兒沒人會管,美國人也就是做做樣子,喊喊抗議就完了。

然後事情的發展順序是這樣的:美國在聯合國動員、開始向海灣派兵,當美軍在海灣集結了幾十萬大軍的時候,我們當時的絕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這是美國在嚇唬人,以為打不起來。然後美軍開始轟炸,這都是老戲碼了,就這點能耐,這時候,大家還是認為:你怕死,你不敢跟伊拉克在地面打。最後,美國發動地面進攻,大家期待的地面對決、伊拉克英勇抗擊美軍的重頭戲終於開始了,100個小時,戰鬥結束,伊拉克宣佈放棄抵抗。留下了一臉懵逼的世界軍民,什麼情況?這不是我們期待的。

海灣戰爭結束以後又發生了伊拉克戰爭以及阿富汗戰爭,還有利比亞。經過這一系列戰爭,美國、美軍在全世界的形象悄悄的發生了變化,他的國威軍威立起來了。

現在我們對美國的印象是,他說要打你,不是鬧著玩的,他是真的會打你,而且是像對待薩達姆卡扎菲拉登那樣的斬盡殺絕。通過這些戰爭,我們也發現了,美國人民對政府的支持,對戰爭的支持,強烈的超乎我們想象。他們上下軍民的戰爭決心極其堅決。這不是紙老虎,是真老虎。

如果現在美國宣佈要打誰,那大家就絕對不會有什麼幻想,就等著看他又換啥新招打了。

前兩年美國的官員說過一句極其囂張的話:歷史的垃圾桶裡躺滿了低估美國韌性的國家。這話要是放在海灣戰爭以前說,那就是吹牛,中國人越南人表示不服。但經過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美國人就有這個底氣說。為什麼?底氣是打出來的。

越戰以後的美軍,給人的印象就是病態的軟弱,但現在的美軍,明顯高大上、主旋律了很多。

實際上在上個世紀80年中期,一位美國的作家寫過一篇科幻小說,就是幻想中國和美國發生戰爭。這篇小說當時也是很流行。主要描述的是中美在南海發生衝突,中國的潛艇擊沉了一艘美國航母。大家知道小說是怎樣結局的嘛?美國認輸了。

就是美艦被擊沉的時候,大批美軍士兵落入海里,這種畫面被披露出來,出現在美國的電視轉播上,然後美國人民開始反戰,呼籲政府下臺,然後美國政府無奈停止戰爭。

這是標準的把越戰的背景挪了過來。

問題是這個小說當時大家都信,包括美國人自己也信:美國人民很反戰、美國政府很怕老百姓鬧事、美國軍隊很怕死。這是那些年全世界人的共識。

但現在咱們再看,這不就是科幻故事嘛。

通過這幾次戰爭,我們的觀念全變了:美國人民對戰爭的支持很強烈,美國政府發動戰爭的意志很堅決,美軍不怕死很能打。

現在咱們再提問,如果有人把美國航母搞沉了,死了幾千人,美國啥反應?你說美國就不敢打了,就得認栽了,這是不是笑話?是不是大家現在都認為,不管是誰,要是敢把美國的航母打沉了,他敢給你扔核彈。

這就是美軍通過海灣戰爭,在全世界重新樹立起了自己威信。


銳度何老師


我是武備庫,以下是我的觀點:

1991年海灣戰爭打殘了伊拉克,打醒了中國,打出了新的一番軍事改革浪潮。

當時的伊拉克可以說是中東一哥,國內經濟形勢一片大好,軍事實力強大。在大把的石油換外匯的情況下,接受大批前蘇聯和歐洲武器裝備。中國也向其出口大批武器裝備,坦克、步槍、火箭炮、飛機等。

可就是世界公認的軍事強國之一,被美軍吊打,毫無招架之力。

究其原因是美國武器裝備和伊拉克軍隊武備之間存在著技術代差。回頭看看當時中國裝備,在部分領域還不如伊軍。

也正是這次戰爭讓中國深刻意識到,自己技不如人,如果不思進取,很可能會變成下一個伊拉克。美國人進攻的方法讓中國國內軍事專家眼花繚亂。

以隱身轟炸機為敲門磚,先行消滅重要防空設施和雷達以及通訊設施,然後通過防區外進攻,通過戰斧彈道導彈定點拔除。伊軍還未遇到美軍就已人心惶惶,美軍戰機在與伊軍戰機交戰時,一邊倒的屠殺,以至於後面伊空軍要不叛逃,要不掩埋戰機。伊陸軍在沒空軍的掩護下發動進攻,被美軍阿帕奇武直和A10對地攻擊機收麥子一般收割。

也正是這樣的結果,讓中國從中吸收了大量的軍備發展經驗。對坦克的加速研發,服役96和99式兩型坦克;對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研發,如長劍系列和東風系列;對轟炸機和武裝直升機的研發;最後就是在轟炸機,運輸機,加油機領域,最近幾年取得運-20的突破。

也正是這場戰爭讓中國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核心技術必須掌握,這些道理。

希望中國會越來越強大,同意的點個贊。


武備庫


說的是第一次海灣戰爭吧,1991年那次。

確實,那次戰爭對我們影響極大,主要是明白了兩個道理,一個是軍事上的,一個是戰略上的。

第一,戰爭已經進入了高科技的信息化時代。

當時的伊拉克確實很牛,雖然經歷了兩伊戰爭,但竟然還能在一天之內就把鄰國科威特佔領。

海灣戰爭前說伊拉克全球軍力排全球前十名是一點都不誇張的。這個中東小國的軍隊有100萬人!坦克5000多輛,戰機800架。而且還有常年的戰鬥經驗。

外界普遍預計,美國人進入後,薩達姆怎麼也會與美軍周旋半年。

結果美國人用了高科技的信息化作戰,大量使用衛星精確制導武器,癱瘓伊軍的雷達系統,對其進行電磁壓制,配合戰機佔領制空權,在一個月內主要是空襲,讓伊拉克完全失去了聯合作戰能力。

此後才主動地面大部隊,4天時間解決戰鬥。

戰爭讓全世界大吃一驚,美軍的信息化作戰如此離開,而很多國家的軍隊還處於機械化大兵團作戰的階段,甚至機械化還沒完成。

因此此後著重在信息化和高科技領域建軍成了重要的課題。此後包括航母、新一代殲擊機等的研發與建設加快了步伐。

第二,更堅定了韜光養晦的政策很重要。

薩達姆之所以能快速潰敗,除了美國人的力量之外,他自己不自量力是重要一個方面。

為什麼與周圍鄰居關係那麼惡劣?要與伊朗打仗?為什麼要入侵科威特?這些都是薩達姆衝動的結果,最終帶來了衝動的懲罰。

也就是說,薩達姆膨脹了,以為自己是全球前十軍力大國,別的國家不敢輕易觸碰他,於是就主動招惹別國。

換句話說,薩達姆不懂得韜光養晦的策略,過早地暴露了自己的能力,但卻沒有相應的是勢力匹配。最終導致了慘劇的發生。

這對很多國家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你怎麼看待薩達姆?


木春山談天下


1975年,有一支當時非常強大的軍隊和伊拉克軍很相似,就是擁有110萬人的軍隊的南越,南越軍跟著美軍打了十年的仗,實戰經驗不可畏不豐富,美軍撤離時留下兩千架戰機和足夠裝備兩百萬軍隊的武器彈藥,不可畏不強大,但是,1975年4月4日北越發動胡志明戰役,擁有11萬人兵力.裝備400門火炮.440輛坦克裝甲車輛.作戰飛機近百架的南越第1軍沒有經過任何激烈的戰鬥就全部逃跑.只有2人回到了西貢,其瓦解的速度可以說是奇蹟,到1975年4月30日北越第一軍團就開進西貢,滅了南越,

曾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南越軍只堅持了26天,讓我們明白了什麼道理?這一結果震撼不,在驚訝之後,留給人們更多的是思考,北越究竟如何做到的,其實不難,對一群沒打就已經認慫的烏合之眾,拿條木棍也能勝利,

8百開著皮卡的lSlS也能趕著三萬裝備M1A1坦克的伊拉克軍跑,欺負伊拉克軍並非只有美軍才能,倒是美軍在阿富汗用盡所有的高科技也解決不了穿拖鞋的游擊隊,因為阿富汗人根本不會認為手裡AK47打不過美軍的高科技,如果阿富汗人被美軍那些畫面唯美又帶動聽音樂的武器宣傳片嚇倒,還能打17年麼?

看當年解放軍從來都是武器不如人,但又從未輸過一場戰爭,什麼高科技都沒有在東北雪林,在湘西山洞,在廣西大山,在西藏高原,只一年肅清上百萬殘軍土匪,沒對比沒傷害,

以下這些真實戰例可以關注我在我的主頁內找到


萬乘之尊


當時薩達姆領導下的伊拉克,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同時在中東地區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正是有了世界第四強國的這個美譽,才導致薩達姆的野心急劇膨脹。在擴張利益的驅使下,薩達姆閃電式的侵入科威特,並且自豪的宣佈科威特是伊拉克新的一個省。

伊拉克非法入侵科威,特遭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以聯合國安理會為首的國際社會,要求伊拉克無條件撤出科威特。但沾沾自喜的薩達姆,早已被邪惡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對國際社會的正義譴責置若罔聞拒不撤軍。正因為薩達姆的狂妄自大,才使得美國發動了海灣戰爭。在美國強有力的軍事打擊下,薩達姆被迫從科威特撤軍。



小布什上臺後,推翻薩達姆政權的計劃被提上議事日程。美國以核查化學為由,派專家進駐伊拉克。因此,伊拉克的重要民用和軍事目標都暴露無疑,在確定沒有生化武器的情況下,小布什悍然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爭在短短一個多月就宣告結束,薩達姆政權被徹底推翻,家族也隨之滅亡。


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也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邪惡,邪惡的戰爭必定會失敗。靠侵略和搞軍事擴張是行不通的。其次,也讓我們看到了現代化戰爭的威力,在高科技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優勢。伊拉克戰爭期間曾有國內專家預言,美國佔領伊拉克需要很長時間,但結果只有一個多月,這就是高科技信息化戰爭。也正是這場戰爭,讓國際社會重新見識了高科技信息化重要性!


清風拂栁


當年伊拉克的總體軍力,那可是比中國強大得多了。再後來不少關於海灣戰爭時中伊兩國整體實力對比的帖子我們可以得出,無論是空軍還是陸軍,我們都比不上人家。當年伊拉克擁有兩千餘輛t72主戰坦克,我國只有總數不到100輛可以匹敵t72的85式主戰坦克。再說空軍,伊拉克也算是擁有完整空軍體系了,從轟炸機,到截擊機,再到殲擊機,強擊機都完完整整。從蘇17/20/22,再到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29,還有幻影F1,超軍旗,甚至擁有伊爾76和圖22,可以說是在全球也能排的上名的空軍部隊了。

而兩伊戰爭打的曠日持久,伊拉克也能撐住。反倒是海灣戰爭,只堅持了區區42天就跪了,連一個半月都不到。實在是屈辱。

這和軍隊的戰鬥意志,戰略方針,指揮有關。伊拉克陸軍認為,茫茫沙漠,連自己人都很容易迷路,便把坦克深埋在沙地裡作為固定炮臺使用。其實這如果在二戰時期,多少還會發揮點作用,要怪還是怪上級太土鱉。奈何美軍有GPS。同時伊拉克軍隊往往在第一波空襲之後就潰散,連指揮官也一起跑了。只有共和國衛隊這種精銳部隊才會與聯軍正面槓一下。空軍幾乎是缺席了整個戰爭,只有一個被美軍確認擊落F18的戰例。

同時美軍也離不開高科技的幫助,F117是第一代隱身戰鬥機,在戰爭開始時就藉助隱身,配合精確制導炸彈和“戰斧”巡航導彈敲掉了敵軍的重點目標。同時導航衛星也引導了各種車輛在茫茫沙海中穿梭。直升機蛙跳戰術,讓伊拉克軍隊猝不及防,節節敗退。多國聯軍的地面裝甲力量也遠比伊拉克軍隊的先進,這就無從避免了慘敗。總而言之,海灣戰爭伊拉克慘敗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作戰思想陳舊,缺少高科技武器,這也刺激了日後中國軍隊的信息化發展。


浩漢防務論壇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落後就要捱打。


海灣戰爭中,儘管伊拉克有上百萬軍隊,也很有信心與美國領導的多國聯軍抗衡,世界諸多軍事專家也認為美國即便能夠打敗伊拉克,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然而美軍及其盟友卻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了伊拉克軍隊,將伊拉克軍隊打得丟盔棄甲,美國及其盟友自身的傷亡可以說非常小。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於伊拉克靠的是人海戰術,靠的是鋼鐵洪流,而美軍靠的是先進科技及先進的作戰理念。

事實上,伊拉克軍隊的慘敗在歷史上並非沒有先例。在1840年鴉片戰爭中,清朝所能動用的常規軍數量有要遠遠超過英國的遠征軍,故而戰爭開始清政府及各級指揮官也異常自信,認為英國作為蕞爾小邦,竟然敢冒犯清朝天威,因此要好好教訓一下英國。結果,英國區區幾十艘軍艦加上幾千遠征軍就打敗了擁有80萬軍隊的清朝。清政府的慘敗如同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的慘敗一樣,最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妄圖通過人海戰術來對抗裝備先進的少數軍隊。


當然,先進技術不是萬能的,比如蘇聯和美國在阿富汗的遭遇,就表明一味靠先進技術是不行的。

然而,對大國而言,要應對大國間競爭甚至是衝突,就必須重視先進科學技術的作用,在與他國競爭中將科學技術放在第一位。否則,一旦在科技競爭中敗下陣來,恐怕會面臨落後就要捱打的窘境。


西域都護


你說的是伊拉克侵入科威特之後,美國等34個國家在得到聯合國授權之後於1991年,1月16日起發動的第一次海灣戰爭吧。主要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和在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邊境歷時100小時的陸戰。此戰形成著名的死亡公路,伊拉克軍隊遭受重創,被迫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從科威特撤軍。

此戰的背景是,伊拉克剛和伊朗結束兩伊戰爭。欠下鉅額外債,由於科威特是個小國又是影響伊拉克最主要財政來源的石油的開採量。薩達姆作為獨裁者,號稱世界第四。不顧其它國家反對入侵科威特。

實際上和所有獨裁國家一樣,伊拉克特別的高估了自己軍事力量。更別提政治經濟文化。

一,歷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人共同打以色列。結果就是一敗再敗,以色列沒被消滅反而面積越來越大。試想,一個以色列都打不過的國家何來世界第四之說。

二,以色列空軍有一個經典戰績就是f16千里奔襲,摧毀伊拉克的核設施。這完全是被以色列吊打,可以想象伊拉克的空軍和防空網有多脆弱。

三,薩達姆作為獨裁者,對國內強力鎮壓。對外不停發動戰爭,又和伊朗打了八年兩伊戰爭。國內空虛。

以上事實證明伊拉克並不是世界第四的軍事力量。只是外強中乾的強人政治。其人員雖多但不心,軍事裝備更是差美國一代。

要說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我覺得有兩點。

一,由於兩伊戰爭時期,中國賣給伊拉克很多軍事裝備。實際上,伊拉克人是開著中國的武器裝備和美國人打的仗。結果就是成了聯合國軍的活靶子。讓中國明白了中國的武器裝備和美國人的差距有多大。

二,海灣戰爭之前,中國仍然是大陸軍思想嚴重。美國人給我們上了一堂現代戰爭的理論課。讓我們感受到很重的軍事壓力。也推動了中國大規模裁軍和深化海陸空合理配置。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打不過美國人。但是意疑學習別人先進的經驗技術。

過去和現在一直證明,國隨大,好好戰必亡


樊淨


還記得局座為什麼會被稱為戰略忽悠局長嗎?是因為他多次對戰爭形勢預估錯誤,其中非常著名的一個,就是他沒有想到伊拉克只堅持了42天就被美軍攻破,當時預估是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



不僅是局座,全世界任何一個軍事家都沒有想到,伊拉克竟然如此不堪一擊,擁有百萬雄師,但是很快卻大潰敗,連半年都沒有撐過,只撐過了1/12年左右的時間,原因是什麼?



第一個就是美國採用的心理戰術。首先,讓他們從心理上反感薩達姆,放大達姆是獨裁者的形象,果然,伊拉克人把伊拉克境內絕大部分的雕像都毀壞,美國還給他們許下美好的未來,這樣伊拉克內部不團結,軍心渙散,戰鬥力大打折扣,要知道,美軍進巴格達時,伊拉克人可是夾道歡迎的。



另一點就是美國的戰略戰術,雖然伊拉克有百萬大軍,但是現代戰爭並不適合大規模陸地部隊硬碰硬的打,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傷亡,但是薩達姆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點,早在海灣戰爭時期,他就應該知道光有軍隊是沒用的,最重要的還是高科技武器,伊拉克戰爭一開始,美國就先對伊拉克的軍事基地,軍事設施進行了精準打擊,讓伊拉克聾了瞎了,薩達姆沒有從海灣戰爭中吸取教訓,結果就在伊拉克戰爭中被打殘了。



這完全可以體現出高科技武器才是現代戰爭中的決勝因素,當然,如果指揮官太瞎的話,那什麼武器也沒有辦法,所以在作戰人員的水準保持正常水平的情況下,必須要發展高科技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